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语言唤醒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3月于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患者176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8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语言唤醒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时间和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拔管后不同时间点基础生命体征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及拔管时间分别为(14.25±1.55)min、(12.78±1.36)min、(21.36±7.58)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自主呼吸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期,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73%(20/88),明显低于对照组[39.77%(35/88),P0.05]。拔管即刻和拔管后5min时,两组生命体征指标[心率(HR)、收缩/舒张压(SBP和DBP)]水平同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0min,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唤醒护理可有效缩短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时间,减少躁动的发生,提高苏醒质量,且患者生命体征更平稳。  相似文献   

2.
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在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配合语言唤醒在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腹部手术患者,按单、双月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实验组术前1 d进行术前访视、心理疏导,熟悉语音;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至苏醒室(PACU)后对患者播放音乐并进行语音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术后护理.分别观察、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生命体征变化,苏醒期躁动例数和躁动程度.结果:实验组停用全身麻醉药后,唤名睁眼时间、唤名抬手握拳时间、拔除气管插管均早于对照组(P<0.05),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PACU、拔管时、拔管后5 min 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拔管时、拔管后5 min HR、BP、R较对照组更平稳(P<0.05).结论:音乐配合语言唤醒可缩短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使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全麻患者的苏醒质量及安全.  相似文献   

3.
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1日进行心理疏导、语音熟悉;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后,对苏醒期患者进行语言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分别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试验组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唤醒护理可缩短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采用循证护理模式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模式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在此基础上术前采用综合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程度和拔管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前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时间,减轻躁动程度,提高了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及拔管过程中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腹部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EA)及血压、心率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6例腹部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将行常规护理者作为对照组(53例),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者作为研究组(53例),比较2组EA评分、EA发生率、心率、血压变化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EA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期心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行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可降低EA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保温护理对患者麻醉以及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的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患者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后手术及麻醉相关情况变化,同时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意识评分、血氧饱和度评分变化以及护理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变化,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麻醉苏醒观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意识以及血氧饱和度都有所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NE、AD以及CRP应激水平表达都有所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出现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全麻患者麻醉苏醒期保温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苏醒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啶抑制苏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双盲研究,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其中实验组在麻醉过程中泵注右美托咪啶,而对照组泵注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期恢复过程(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苏醒期MAAS评分及VAS评分、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麻醉前、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术后有无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不再嗜睡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拔管后30 min VAS评分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拔管后5 min MAAS评分值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前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与麻醉前比较,对照组MAP水平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而实验组MAP、HR变化不明显(P>0.05);组间比较,拔管即时、拔管后30 min对照组MAP、HR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有7例患者出现寒颤而实验组所有患者均无出现寒颤,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能有效抑制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清醒期应激反应,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恢复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麻醉复苏期采用不同保温措施对低体温老年患者手术后的影响。方法将150例全身麻醉的低体温老年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调节室温加盖棉被的方法保温;观察组除以上护理措施外增加充气式保温毯包裹患者躯干部及双下肢进行保温。比较分析两组低体温老年患者复苏期生命体征、复苏时间、体温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其他生命体征如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苏醒时体温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苏醒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寒颤、躁动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温护理可以明显提高全身麻醉低体温老年患者的氧饱和度、体温、苏醒时间,并能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转入麻醉恢复室且体温低于36℃的全麻腹部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予以综合保温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分别记录患者术前体温、入麻醉恢复室时体温、复温30 min体温、出麻醉恢复室时体温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和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记录术后寒颤、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体温、入麻醉恢复室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复温30 min体温、出麻醉恢复室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13.11(10.34-43.46)min、麻醉苏醒时间20.13(18.98-50.32)min、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23.11(19.54-31.61)min,均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32.12(25.46-54.32)min、麻醉苏醒时间54.21(51.86-68.97)min、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56.87(53.41-74.3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在苏醒过程中寒颤发生率为14.0%,低于对照组的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保温护理措施能缩短全麻术后低体温患者苏醒时间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干预后麻醉苏醒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2组麻醉后自主呼吸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呼之握拳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苏醒时,2组意识恢复及疼痛、药物处理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麻醉苏醒期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中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患者及早苏醒,并恢复意识,减轻患者疼痛感,控制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不同应用方式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使用效果。方法选取全身麻醉手术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静脉泵注组和气管注射组,每组43例,其中静脉泵注组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给药麻醉,气管注射组患儿采用右美托咪定气管内注射给药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气管拔管时间,比较两组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右美托咪定给药后5 min和气管拔管后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呛咳评分、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气管注射组患儿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均较静脉泵注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气管内注射给药麻醉对行全身麻醉手术患儿的血压和心率均能起到稳定作用,不良反应小,但后者相对前者而言,对于缩短患儿的临床唤醒气管拔管时间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对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妇科收治的8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全程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细节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复苏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细节护理可缩短妇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减轻患者疼痛程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54-3855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急诊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持续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观察对比麻醉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情况,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麻醉持续时间多于对照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麻醉前、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前、麻醉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与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均具有镇痛、麻醉效果,但是舒芬太尼手术镇痛、术后恢复、血流动力学稳定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芬太尼,更适合在神经外科手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万美萍  蒋紫娟 《全科护理》2020,18(19):2406-2408
[目的]探讨气管导管拔管时机对颅底肿瘤病人术后苏醒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2例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能睁眼、意识清醒后拔管,观察组病人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呼之无反应、意识清醒前拔管,比较两组病人拔管前后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脉动压(MAP)、麻醉恢复评分(PARS)、麻醉苏醒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病人拔管即刻(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HR、MAP较拔管前(T0)明显升高(P0.05),而拔管后10 min(T4)逐渐恢复至T0水平,观察组病人T1~T4 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3 HR、MAP较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麻醉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PA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拔管期间呛咳、躁动、舌后坠、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底肿瘤全身麻醉手术病人在严密监护下选择在清醒前拔管有助于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学,减少病人拔管期间并发症,有利于拔管术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以中山市博爱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3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开展回顾性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麻醉护理模式,观察组行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比较2组的复苏进程、并发症,复苏3min及复苏30min后的生命体征情况,苏醒时及出复苏室前的苏醒评分,以及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复苏30min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均<0.05),心率均明显减慢(P均<0.05);观察组在出复苏室前的Steward苏醒评分明显较高,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较低(P均<0.05);观察组的睁眼时间、自由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护理中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苏醒状况,加快其苏醒,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在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0月31日256例接受全麻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苏醒期的心率、血压指标及各时间点体温,观察两组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及意识完全恢复时间,记录两组躁动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前睡眠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在术中0.5 h、2 h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1);与术前比较,两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上升(P0.05),而观察组苏醒期时的心率、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ACU滞留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意识完全恢复时间及躁动发生率分别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业化整体护理联合保温护理对全麻手术患者围术期干预效果满意,能稳定患者体温,改善患者复苏情况,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依据纳入顺序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术后两组患者应激反应指标( SOD、MDA、MPO、LPO)及认知功能(采用MMSE评估)的变化。结果①两组MPO、MDA、LPO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MPO、MDA、LPO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P<0.05),观察组升高的幅度小于对照组(均P<0.05)。②两组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MMSE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观察组降低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方案有助于抑制全身麻醉患者应激反应,对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也有改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率的影响,为提高全麻患者的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7年6月在本院手术室全身麻醉下行手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麻醉复苏期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复苏期间发生躁动和躁动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躁动不良反应包括非计划拔管、血压升高、心率增快、伤口渗血增多等,实验组的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麻醉复苏期患者提供预见性护理,是针对全身麻醉复苏期诱发躁动高发因素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麻醉复苏患者躁动发生情况,保障全身麻醉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