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725例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治疗阶段、粒细胞缺乏程度、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医院感染、感染部位、平均住院时间、平均感染天数、接受放化疗、疾病缓解情况及病原学等。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医院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上呼吸道,占24.0%,其次是肺和血流,分别占16.2%和13.8%;医院感染的原发病中急性白血病占首位,感染率为82.1%,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感染率最高(73.3%),其次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8.0%)和多发性骨髓瘤(66.7%);急性白血病在初始诱导期及复发难治期感染率较高,分别为79.3%和84.5%。临床共分离出1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26株占68.48%,革兰阳性菌23株占12.50%,真菌35株占19.02%。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原发病、粒细胞缺乏程度及持续时间、化疗、使用糖皮质激素、疾病状态均与医院感染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急性白血病、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化疗及疾病未缓解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症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目前医院感染率仍较高,尤其急性白血病接受化疗或未获得完全缓解以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的患者,应早期采取干预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60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例AML患者共接受化疗584例次,168例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累计发生感染372例次,院内感染率为64.62%,院内例次感染率为63.70%,感染发生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口腔、血液等; 168例院内感染患者样本检出109例阳性,阳性率为64.88%,获得病原菌75株,其中革兰氏阴性菌(G~-)占41.33%(31/75),革兰氏阳性菌(G~+)占32.00%(24/75),真菌占14.67%(11/75),其他病原菌占12.00%(9/75)。院内感染和未感染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化疗强度、骨髓抑制程度、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50岁、住院时间≥4周、高化疗强度、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是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率较高,主要以呼吸道、口腔、血液感染最为多见,病原菌以G~-为主,高龄、一个月及以上住院时间、高化疗强度、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一周以上是影响AML患者化疗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中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30例分为A,B组,A组12例于化疗同时给予rhG-CSF,B组18例于化疗结束后第1天开始给予rhG-CSF 150μg/次,1次/d,皮下注射,7d后改为150 μg/次,隔日1次,皮下注射,用药至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0×109/L或应用14d后停药.治疗过程中体温>38℃持续48h、有明确体征或影像学证实为深部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化疗后发热持续时间、粒细胞缺乏症持续时间以及深部感染发生率.结果 A,B组化疗后发热和中性粒细胞恢复时间及深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疗同时和化疗后使用rhG-CSF均可降低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热和粒细胞缺乏症的持续时间;对化疗前伴有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上次化疗出现严重感染者,于化疗同时给予rhG-CSF治疗,有缩短化疗后发热和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收集, 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 并提出有效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问卷咨询与临床检查显示, 本研究60例AL患者中, 最易感染部位为支气管炎、肺炎18(23.33%)、病原菌及AL类型以G-菌27(45.00%)与AML41(68.33%)最为常见;据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血色素、粒细胞缺乏时间、糖皮质激素、住院季节、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年龄、低蛋白血症持续时间均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化疗周期、近期感染、粒细胞缺乏时间与血清白蛋白, 均为无抗凝CBP患者体外循环装置堵塞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化疗周期、近期感染、粒细胞缺乏时间等均为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需采取规范、科学化评估, 制定针对性、个体全面化的护理治疗, 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护理措施.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我院血液科2014年1~12月159例急性白血病病例进行字2检验,筛选出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果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39. 6%;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支气管/肺部为主,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菌(51. 7%). 对可能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字2检验后,以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年龄、中性粒细胞数、住院天数、侵袭性操作. 结论 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致病菌复杂,多为耐药性高的条件致病菌. 年龄≥60 岁、中性粒细胞数<0. 5 ×109/L、住院天数≥30 d、侵袭性操作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9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感染结局分为感染和未感染组,通过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279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感染118例,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2.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天数、侵入性治疗、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血红蛋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是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以利于针对性护理.方法 对2005年至2009年间98例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细菌培养情况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为70%,高于同期非老年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36.6%,差异有显著性(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呼吸道为多,其次为消化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环境卫生、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者感染率明显增高.结论 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环境因素、骨髓抑制、粒细胞减少是其易感因素.加强病区的消毒隔离工作,做好病人保护性隔离,及时应用有效的抗生素和综合支持治疗是预防和控制老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初始体温峰值与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60例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急性白血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初始体温不同,分为高温组(体温高于38℃) 48例和低温组(体温低于38℃) 112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中性粒细胞免疫功能指标、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细胞功能变化,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的160例粒细胞缺乏感染患者中,低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9. 3±3. 3 d;高温组患者粒细胞缺乏时间为7. 8±4. 5 d;高温组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平均时间低于低温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相比低温组,高温组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功能更高,MDSC细胞功能更高,血清IL-6水平更高,血清IL-8含量更低,差异均存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化疗后并发粒细胞缺乏感染的患者,当初始体温峰值高于38℃时,其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与体温成反比,可能与高温状态下MDSCs细胞功能抑制,促炎症因子IL-6的大量释放及IL-8表达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等。方法:对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9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发生医院感染62例,占52.1%,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46.0%),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最多(55.1%),其次是真菌(23.0%)。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82.8%,非粒细胞缺乏组感染率42.2%。结论:化疗、粒细胞缺乏、大量使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肺部真菌感染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白血病经大剂量化疗和常规剂量化疗两种缓解后治疗方案的肺部真菌感染率。方法选取经标准方案诱导达缓解的AML患者42例,ALL患者37例,其中AML患者经大剂量Ara-C进行缓解后治疗方案者23例,经标准DA或HA加或不加Vp-16作为缓解后治疗方案者19例,ALL患者经大剂量MTX或hyper-CVAD进行缓解治疗者21例,以经典VCDPA联合或不加L-asp作为缓解后治疗患者16例。结果经大剂量化疗的23例AML患者有11例感染真菌,经常规剂量化疗的19例AML患者有3例真菌感染;经大剂量化疗的21例ALL患者有10例感染真菌,经常规剂量化疗的16例ALL患者有5例真菌感染。AL患者经大剂量化疗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化疗患者,P<0.05,差异显著,AML患者与ALL患者化疗后真菌感染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AL患者经大剂量化疗真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化疗患者。应加强抗真菌预防性或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血浆中CD68因子的表达及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四色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初诊AML患者、23例对照组(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骨髓原始细胞CD68的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85例初诊期、29例缓解期AML患者与24例对照组外周血血浆中CD68的表达情况.分析CD68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实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老年精神科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该医院精神科2010年度共有269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1例、1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4.09%、例次感染率4.83%。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占81.82%。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原发基础病是构成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医院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以肺部感染为主,危险因素多,应提前采取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将538例住院治疗的老年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分为医院感染组和非医院感染组,统计分析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精神病类型、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及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3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6例次(10.41%),其中血管性痴呆感染率最高(占比37.5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53.57%);使用2种及以上抗精神病药物是引起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的其他因素是年龄、合并躯体疾病、侵入性操作等。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5.
2749例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8899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该医院28899例住院肿瘤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749例,感染率为9.51%。胃癌和直肠癌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6.63%和15.24%,其中呼吸道感染占51.80%。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和住院天数在50 d以上的患者感染率较高。引发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放和化疗,作导尿、引流、插管等操作发生医院感染的机会较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属于医院感染高发群体,机体免疫力低下、高龄、住院天数延长、使用免疫抑制剂、放、化疗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原发癌肿分类与医院感染率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Conventional chemotherapy of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ML) results in an overall long-term disease-free survival of less than 50%, but for selected subsets of younger patients the prognosis can be improved by allogene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he use of 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s now investigated as an alternative to allotransplantation due to its lower risk of serious complications. However, autotransplant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latively high risk of post-transplant AML relapse that can be derived from contaminating leukemia cells in the autograft. Peripheral blood mobilized stem cell (PBSC) grafts usually contain a higher number of platelets. The degree of platelet contamin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peripheral blood platelet count at the time of harvesting, and the platelets become activated and release soluble mediators during the ex vivo handling of PBSC grafts. Many of these platelet-derived mediators can bind to specific receptors expressed by AML blasts, and the platelet contamination may then alter AML blast survival and thereby influence the risk of post-transplant leukemia relapse. Therefore, we conclude that the platelet contamination of autologous stem cell grafts is possibly of clinical importance, but the effect of this nonstandardized parameter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in individual patients because the number of graft-contaminating platelets, the degree of platelet activation, and the effects of platelet-derived mediators on AML blasts differ between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状况及其防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院血液科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状,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和资料分析方法,对本医院血液科2009年度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该医院血液科2009年度共收治住院病人614例,均为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7例,感染率为9.28%。血液病患者中,以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达到26.29%;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构成比占84.21%。血液病患者使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和放化疗是诱发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血液系统病人属于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发病率高于平均水平,主要感染风险来自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放化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rhIL-11)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3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2组化疗均采用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或MA(米托蒽醌+阿糖胞苷)方案。化疗期间出现血小板计数〈20×10^9/L或≥20×10^8/L但有出血倾向时,对照组静脉滴注血小板;观察组血小板用法、用量同对照组,并于化疗结束后注射rhIL-111.5mg/次,1次/d,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以上停用。观察2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及恢复至100×10^9/L时间、化疗期间出血情况及血小板输注量以及2组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结果观察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化疗结束后第14天骨髓巨核细胞数量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计数恢复至100×10^9/L时间、血小板输注量、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hIL-11用于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可缩短血小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9.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prophylactic granulocyte transfusions was conducted in an attempt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from infection in newly diagnosed adults with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Granulocytes were harvested from normal donors by cytapheresis, and transfused patients received a median of 1.45 × 10(10) granulocytes (range 0.28–3.45 × 10(10)) on alternate days during marrow aplasia caused by initial induction chemotherapy. Transfusion were started if the absolute peripheral granulocyte count was less than 500 microliters. Thirteen patients received from one to 12 granulocyte transfusions, and 11 control patients received no granulocytes. No significant advantage was demonstrated in the transfused patients compared with controls with regard to the following: 1) deaths due to infection, 2) reduction in the frequency of febrile episodes, 3) delay in the onset of fever, 4) reduction in the length of febrile episodes, or 5) reduction in the frequency of proven inf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