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超对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所导致的相应血管内径、血流状态、血流参数的变化。方法:测量椎动脉颈段内径;观察椎动脉起始部管腔内膜情况及血流颜色;频谱多普勒用于测量椎动脉起始部和颈段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将椎动脉起始部各血流参数(PSV、PI、RI)与相应的颈段血流参数进行相比。所得参数分别为RV、RPI、RRI。结果:44例患中,共检出狭窄血管84支,椎动脉起始部狭窄52支,正常为32支,起始部狭窄血管中,二维超声显示粥样斑块8支,彩色血流均呈杂色血流;起始段PSV、PI、RI、RV,狭窄组明显高于正常组;椎动脉正常组与狭窄组的颈段内径、PSV及RPI无显性差异;椎动脉颈段的PI、RI及RRI,狭窄组高于正常组。结论:椎动脉起始部血流呈杂色血流,频谱多普勒测得的PSV、PI、RI和RV明显升高,是椎动脉起始部血管狭窄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超声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颈部其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50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闭塞组)及5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超声检查其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椎动脉的内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V)、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并计算颈总动脉与同侧颈外动脉的PSV比值、PI比值及RI比值。结果①闭塞组患侧颈总动脉的PSV、EDV及MV较健侧及对照组降低,PI和RI增加(P﹤0.05);患侧及健侧颈外动脉的PSV及MV较对照组增加(P﹤0.05);患侧椎动脉的内径、EDV、MV较健侧及对照组增加(P﹤0.05);健侧颈内动脉的PSV及MV较对照组增加(P﹤0.05)。②与健侧及对照组相比,患侧颈总动脉与颈外动脉的PSV比值、EDV比值及MV比值减小(P﹤0.01),PI比值和RI比值增大(P﹤0.05)。结论超声不仅可直接诊断颈内动脉闭塞,也可评价单侧颈内动脉闭塞后颈部其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自制头面部左右旋转角度测量装置在旋转性椎动脉闭塞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例旋转性椎动脉压迫闭塞(RVAO)患者的15条椎动脉(阳性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应用超声观察头面部向左、右旋转时椎动脉的流速及频谱变化特征;与60例随机人群118条椎动脉(对照组)旋颈前、后的频谱形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收缩期S1峰~S2峰频谱持续时间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例患者频谱分为正常连续波、舒张末期频谱中断的独立波、舒张期频谱消失的独立波三类;表现为迅速而可逆的"正常-压迫-恢复"模式,对照组椎动脉的PSV、EDV在旋颈前后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旋颈前与对照组旋颈前、后的PSV、EDV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侧椎动脉的PSV、EDV、S1峰~S2峰频谱持续时间在旋颈前、后的差异以及与对照组旋颈前、后的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联合头面部左右旋转角度测量装置能帮助量化发生旋闭现象时的旋颈角度范围,早期预测及指导规避压迫风险角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 老年高血压患者81例,按高血压类型分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42例(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组39例(B组).对照组为30名健康老年人.二维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收缩期、舒张期内径,观察颈总动脉斑块情况;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收缩期峰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平均流速(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B组颈总动脉IMT、僵硬度、RI升高(P<0.01),扩张性、EDV、Vmean降低(P均<0.05),A组PI升高(P<0.01),B组PSV降低(P<0.05);A组颈总动脉僵硬度、PSV、RI、PI高于B组(P均<0.05),扩张性和EDV低于B组(P<0.01);A、B组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收缩压、脉压与颈总动脉内径、IMT、EDV、Vmean、RI、PI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发生重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壁顺应性差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增高患者.收缩压及脉压对颈动脉重构及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椎动脉(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后循环缺血(P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2月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颈部血管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A)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为单侧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患者362例。根据病变部位与小脑后下动脉(PICA)的关系:分为PICA分出前组(73例)与PICA分出后组(289例);依据PCI症状分为症状组(133例)与无症状组(229例)。记录并分析CDU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阻力指数(RI)、VA管径(VAD)及频谱形态,比较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患侧与健侧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VA颅内段不同狭窄性病变部位的椎间段血流动力学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2×2交叉列联表进行Pearson X~2检验并计算相关系数,评估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症状相关性。结果血流动力学参数与PICA位置的关系:患侧VA椎间段与健侧PSV、EDV、RI及VAD比较(43.97±1.22 vs 55.82±1.08,6.35±0.23 vs 19.41±0.48,0.850±0.004 vs 0.640±0.005,2.75±0.04 vs 4.00±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86、-23.754、-32.603、23.842,P均0.001);PICA分出前与分出后组患侧VA椎间段PSV、EDV、R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65、-17.459、22.143,P均0.001),而V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频谱形态与PICA位置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椎间段血流频谱呈"单峰型";VA颅内段重度狭窄或闭塞位于PICA分出后血流频谱均呈"高阻型"。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与PCI关系:VA颅内段重度狭窄部位与PCI症状无明显相关性(r=0.023,P=0.782),而闭塞部位与PCI症状有相关性(r=0.793,P0.05),且闭塞位于PICA分出前者,其PCI症状较重。结论 CDU可无创、实时动态评估VA颅内段狭窄性病变部位,为临床及时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植肾患者心功能指标与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依据左室Tei指数将103例肾移植患者分为3组:左室0.40<Tei<0.47为A组(51例);左室0.47≤Tei<0.79为B组(39例);左室Tei≥0.79为C组(13例)。正常对照(Tei≤0.40)为D组(30例)。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口血流频谱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峰值之比(E/A),E峰减速时间(DT),左室射血分数(EF)以及Tei指数。腹部超声检查测量移植肾主肾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最小血流速度(EDV)、平均血流速度(M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肾血流量(Q)。结果:A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与移植肾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MN、Q呈正相关,与RI、PI呈负相关;DT与PSV、EDV、MN、Q呈负相关,与RI、PI呈正相关;E/A值与移植肾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相关性;Tei指数与PSV、EDV、MN、Q呈高度负相关,与RI、PI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肾移植后反映左心室整体功能的指标Tei指数与移植肾动脉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具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冠心病患者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为临床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方法6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18例、双支及以上病变组22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并比较3组之间存在的差异。结果腹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于各组间均有差异,冠状动脉双支及以上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及动脉正常组比较,腹主动脉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末期速度(EDV)增高,血流量(Volflo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冠脉单支病变组较正常组的PSV、PI、RI、EDV增高,Volflow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腹主动脉血流PSV、PI、RI、EDV、Volflow有相关性。结论通过观察腹主动脉PSV、PI、RI、EDV、Volflow可以间接推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对疑有冠心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筛选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轻度窒息合并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新生儿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轻度窒息足月新生儿30例,根据其是否合并MAS将其分为非MAS组及MAS组,每组各15例.同时选择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1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新生儿均在出生后24 h内、d3、d7采集肾脏血流动力学数据,于其安静入睡状态下运用彩色多普勒探测双侧主肾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小流速(EDV)、阻力指数(RI).[结果]非MAS组、MAS组患儿出生d1时PSV、EDV均低于对照组正常新生儿,R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患儿出生d1时EDV低于非MAS组,RI均高于非MA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患儿出生d3时PSV、EDV均低于非MAS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非MAS组、MAS组患儿出生d7时PSV、EDV、R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MAS组出生后d1时PSV、EDV最低,RI最高,出生后d3、d7时PSV、EDV逐渐增高,RI逐渐减低,出生后d1时PSV、EDV、RI与d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S组出生后d1时PSV、EDV较低,RI最高,出生后d3时PSV进一步减低,EDV稍升高,RI最低,出生后d7时PSV、EDV、RI均升高,以PSV升高最明显,出生后d1时PSV、EDV、RI与d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三次测值PSV、EDV呈逐步升高趋势,RI呈减低趋势,但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窒息新生儿其肾供血减少,以EDV为甚,轻度窒息合并MAS时,肾血流减少更明显,且延续时间长,恢复慢,提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及时监测新生儿肾脏供血改变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动脉血流频谱变化对诊断后循环缺血(PCI)的意义。材料与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脑部疾病的患者97例作为病例组,同时选取健康对照组60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每位患者椎动脉的内径、走行、血流显像以及血流频谱特征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椎动脉结构及血流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同期颅脑CTA检查和临床表现对照,分析椎动脉血流频谱变化与后循环缺血的相关性。结果:超声诊断椎动脉血流频谱异常的患者92例,阳性率94.8%;对照组异常的有11例,阳性率18.3%,病例组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病例组椎动脉内径(D)、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平均流速(Vm)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椎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高于病例组(P0.05)。结论:椎动脉的血流频谱变化与后循环缺血存在相关性,超声检测椎动脉管径、走行及血流频谱对诊断后循环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结构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 探讨颈动脉结构的形态学改变以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寻找早期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超声指标。方法 对137例受检者包括:脑梗死组3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59例及对照组4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其颈总动脉及分叉处的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情况进行测定,同时测定两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血流变化指标: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PSV/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血流量,并进行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①脑梗死组的IMT明显高于TIA组与对照组,TIA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脑梗死、TIA组与对照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分别为73.7%、28.8%和25%,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最高。②与其他两组相比较,TIA组的PSV、EDV和PSV/EDV均减低,PI和RI均增高,脑梗死组的血流量下降最明显。③通过判别分析表明,可以通过对超声指标的测量预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结论 颈动脉多普勒超声可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提供早期诊断和检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CDFI对高眼压性青光眼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技术分析了高眼压性青光眼53例(眼)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并与正常人36例(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眼压越高,PSV、EDV值越低,RI值越高,对照组比较相差显著。眼压与PSV、EDV成负相关,与RI呈正相关。提示,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PSV、EDV、RI可作为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视神经损伤的早期予警和晚期预后的判定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斑块生长部位、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内膜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18 248例受检者根据颈总动脉(CCA)有无斑块与内-中膜厚度的关系分为7组,分别观测双侧CCA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的有无,及双侧颈总动脉血流指标变化: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PI)、PSV/EDV.结果 (1) CCA斑块的分布 两侧同时存在最高,左侧高于右侧;IMT增厚双侧同时受累最高,左侧高于右侧;(2)与CCA无斑块组相比,CCA有斑块组的PSV、EDV减低,PI和RI增高,双侧都有斑块者PSV、EDV降低和PI、RI增高最为显著.与IMT正常组相比,IMT增厚组PSV、EDV降低,PI和RI增高.结论 CCA斑块的形成和IMT的增厚均表现为双侧受累最多,且左侧高于右侧;而且双侧的受累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大动脉炎患者颈动脉窃血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 19例伴有颈动脉窃血的大动脉炎患者作为病例组,1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超声检测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及椎动脉(VA).记录各动脉的血流方向、频谱形态、峰值血流速度(PSV)及椎动脉的内径.结果 颈动脉窃血时同侧ICA与ECA的血流方向相反,ICA的血液流向头侧,ECA的血液流向尾侧;ICA呈现低频低阻血流频谱,严重时呈静脉样频谱,病例组ICA的PSV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颈动脉窃血侧ICA和ECA的PSV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 =0.77);椎动脉血流方向正常,内径和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增加(P<0.001).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较准确、直观地显示颈动脉窃血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颈内静脉(ICA)血流参数预测颅内段病变的价值。方法:以60例IS患者为对象,均接受CDFI及DSA检查,将颅内段ICA狭窄或闭塞患者42例(70.00%)作为观察组,无颅内段ICA病变者18例(30.00%)作为对照组。根据DSA检查结果将42例存在狭窄或闭塞患者分为<70%狭窄组(n=20)、70%-99%狭窄组(n=13)、闭塞组(n=9)。测量颅外段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分析各组CDFI频谱特征。结果:对照组PSV、EDV高于70%-99%狭窄组、闭塞组(P<0.05)、RI低于70%-99%狭窄组、闭塞组(P<0.05)。<70%狭窄组PSV、EDV高于70%-99%狭窄组、闭塞组(P<0.05);RI低于70%-99%狭窄组、闭塞组(P<0.05)。70%-99%狭窄组PSV、EDV、RI与闭塞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颅内动脉70%-99%狭窄或闭塞时,患者的血流灌注降低,可增加IS的发生风险,利用CDFI检查观察血流频谱及血流动力学结合可提高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动脉椎间隙段频谱形态异常对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脑卒中规范化颈部动脉筛查发现椎动脉椎间隙段频谱形态异常,并通过其他影像学检查(CTA、MRA或DSA)证实的154例病例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低速低阻"组34例,提示椎动脉起始段或开口处重度狭窄或闭塞,与CTA、MRA或DSA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为85.29%(29/34);"低速高阻"组44例,提示颅内段椎动脉重度狭窄,诊断符合率79.55%(35/44);"低速单峰"组76例,提示远段椎动脉闭塞,诊断符合率为88.16%(67/76)。结论椎间隙段椎动脉频谱形态异常可以提示其近段、远段病变,为快速寻找病灶部位和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线索,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段狭窄性病变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单侧椎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90例,根据头颈部CTA或DSA结果分为轻度狭窄25例、中度狭窄37例及重度狭窄28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椎动脉V2段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末流速(EDV)、血流阻力指数(RI)、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PV),计算椎动脉血流量(Q),分析PSV、EDV、RI、Q与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分析PSV、EDV、RI、Q对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中、重度狭窄患者PSV、EDV、Q均低于轻度狭窄患者,且重度狭窄患者低于中度狭窄患者(均P0.05);中、重度狭窄患者RI均高于轻度狭窄患者,且重度狭窄患者高于中度狭窄患者(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SV与轻、中、重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13、-0.607、-0.621,均P0.05);EDV与轻、中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17、-0.601,均P0.05),与重度狭窄呈高度负相关(r=-0.828,P=0.001);RI与轻、中、重度狭窄均呈中度正相关(r=0.527、0.604、0.753,均P0.05);Q与轻、中度狭窄均呈中度负相关(r=-0.609、-0.624,均P0.05),与重度狭窄呈高度负相关(r=-0.813,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SV、EDV、RI、Q联合诊断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AUC为0.893(95%CI:0.821~0.965),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6.7%,高于各参数单独应用的诊断效能。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椎动脉颅外段血流动力学参数与颅内段狭窄均有一定相关,PSV、EDV、RI、Q联合诊断颅内段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颈内动脉(CA)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确诊为NAION患者21例设为患病组,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21例,分别检测2组CA及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即CA、眼动脉(OA)、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睫状后短动脉(SP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并对以上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病组CA的EDV、R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O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SPCA的PSV、RI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CR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病组CA与OA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高度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89,P<0.01)。结论 NAION患者的CA血流动力学已发生明显改变,并与球后血管,尤其是O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高度相关,考虑CA血流动力学改变可能是发生NAION的诱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诊断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对21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20只眼)和80例正常对照者(健康体检者,160只眼)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双侧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测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峰值(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结果正常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频谱图形呈三峰二谷或斜三角形;脑血管病患者频谱形态发生改变,收缩期、舒张期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缓慢,RI值显著增大(P<0.05~0.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速度较健康人缓慢,RI值增大;高频彩超可用于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彩超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脑梗死患者与正常人颈动脉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的超声所见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 对我院 5 0例连续住院病人及 43例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对照组进行颈动脉 ,椎动脉彩超检查 ,观察其有无扩张、狭窄、斑块、IMT增厚并测量流速PSV、EDV、RI等参数。结果 脑梗组患者颈动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 ,阳性率为 10 0 %。与对照组阳性率 3 7%相比有显著差异P <0 .0 1。在有无斑块 ,IMT厚度 ,颈总、颈内、椎动脉扩张程度 ,RI增高等方面 ,脑梗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结论 发现颈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与脑梗密切相关并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通过超声检测颈动脉对诊断观察脑血管病患者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不同类型青光眼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113例不同类型青光眼眼动脉(OA)、睫状后短动脉(SPCA)及视网膜中央动脉(CRA)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36例(66只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AG)40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CAG)37例(71只眼)及正常人40例(80只眼)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测定血流参数为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和阻力指数(RI).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各组青光眼的OA,SPCA 及CRA 的PSV和EDV有明显下降,尤以EDV的下降显著(P<0.01),而RI明显增高(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② ACAG组与CCAG组眼部血流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③ POAG组三支动脉的EDV较ACAG组及CCAG组减慢,而RI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各型青光眼眼部血流参数均呈低流速高阻状态.结论不同类型青光眼均存在局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环障碍;CDFI对视神经乳头血流改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用药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