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良肢位在防治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4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物理因子、运动作业等康复治疗及常规护理,康复组自入院当天起保持良肢位,对照组取自然体位.比较两组4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周后康复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的摆放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康复组(100例)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早期肢体被动运动等康复护理方法.对照组(100例)采用偏瘫常规护理和肢体被动运动方法.结果经4周的康复护理,康复组患者肌力恢复Ⅲ级以上者为80例,88%以上的患者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肌力恢复Ⅲ级以上者为78例,71%以上的患者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系列并发症,康复组并发症发生率大大低于对照组.结论良肢位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对预防并发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3.
良肢位在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良肢位对脑卒中病人康复护理的影响.[方法]将76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康复组注意病人良肢位的摆放,康复护理3个月观察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康复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病人进行康复护理时注意良肢位的摆放,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良肢位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良肢位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良肢位组采用早期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采用偏瘫常规护理。结果经4周的康复护理,良肢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良肢位在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5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抢救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发病早期即采用良肢位,而对照组患者采用功能位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康复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及早采用良肢位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2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人,入院后2组均接受相同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早期并全程采用床上良肢位摆放,对照组早期并全程采用自由体位摆放。4周后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并全程进行良肢位摆放,可以大大降低肢体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肢体的运动功能,促进瘫痪肢体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设计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良肢位摆放标示牌使用前住院的4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6月良肢位摆放标示牌使用后住院的4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接受良肢位摆放的口头宣教、良肢位摆放视频播放、实际良肢位摆放的演示及良肢位摆放行为的督导与观察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使用讲解及临床应用。评价并比较两组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率、正确率及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与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设计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与正确率,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自制康复护理标识并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11月的49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的患者为对照组,2015年1月—9月收治的52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的患者为实验组;两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验组应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护理标识结合良肢位摆放的指导与示范,对照组给与常规良肢位摆放指导和示范。结果实验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为86.03%(4 026/4 680次),正确率为72.73%(2 928/4 026次);对照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为58.10%(2 562/4 410次),正确率为50.94%(1 305/2 562次)。实验组新发并发症0例,原有并发症加重0例,原有并发症程度减轻10例;对照组新发并发症2例,原有并发症加重2例,原有并发症程度减轻4例。实验组及其家属主观关注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康复护理标识可以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和正确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在家居生活中对良肢位摆放的关注度。  相似文献   

9.
早期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意义。方法:对8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按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42例除常规治疗和护理外,在患者入院早期开始进行良肢位设计与摆放。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良肢位摆放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功能患康复的影响。方法:126例急笥脑卒中患,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神经内科治疗和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组缺血性脑卒中入院第1-2天,出血性脑卒中入院第7-14天即实施康复护理训练,分为卧,坐,站,走4期。对照组系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结果:4周结束后,两组患进行ADL(Barthel)及患肢运动功能综合评定,康复组康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性(P<0.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主ADL能力,提高患的生活质量,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知识的口头讲解与良肢位摆放行为的观察督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加用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偏瘫观察对象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正确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临床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与正确性,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病人为对照组,选择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实施后(2016年7月—2016年12月)43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良肢位摆放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良肢位摆放护理基础上加用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关注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和关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采用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与关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入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早期良肢位康复内容,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变化情况及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早期良肢位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其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高于康复前,有利于患者维持良好的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偏瘫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将8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成康复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使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康复组加以早期康复治疗,并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和治疗2、4周后采用Rivermead运动指数评定患者偏瘫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测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两组治疗前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无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2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后4周Rivermead和Barthel指数测评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恢复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措施干预脑外伤及脑卒中后偏瘫性肌痉挛的效果。方法将54例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康复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方法,包括:正确良肢位摆放、被动运动、手法按摩、冷热敷、静态牵伸训练和健康教育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采用修订的Ashworth方法(MAS)和改良的巴氏指数评定法(MBI)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肌张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干预后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组在干预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措施干预对脑外伤及脑卒中所致偏瘫肌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5—10月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病例,对照组采取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采用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分别于实施训练3周后,观察2组方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效果。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在改善脑卒中的并发症疗效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脑卒中患者采用良肢位的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能有效地减少肢体的痉挛,预防肩关节脱位及患足跖屈、内翻,异常运动模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论 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顺利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4):3309-330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康复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从患者入院第1天开始即设计良好的肢体位置,进行患肢按摩和肢体的被动活动。对照组按传统的脑血管病治疗护理方法,患者肢体处功能位,急性期卧床静养限制活动。结果两组患者经1个月的治疗和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侧上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护理介入能明显改善患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18.
常琴  仲艳茹  潘伟娜 《当代护士》2016,(12):121-122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入院即进行康复护理,给予患肢良肢位摆放。治疗两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评定和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评估两组肩关节前屈180°时有无疼痛并对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分级和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个月时,对照组肩痛发生率为76.70%,观察组为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关节疼痛的预防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训练与自我锻炼的效果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爱云 《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46-1047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卒中偏瘫患分为两组,67例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为康复组,6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为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为初期,末期评定,结果:7周后两组进行评评,康复组患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将13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两组,67例采用药物与康复训练同步进行为康复组,67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为对照组。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为初期、末期评定。结果7周后两组进行评价,康复组患肢运动、日常生活能力比对照组明显提高。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训练可促进患肢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