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东莞市清溪镇3~7岁健康儿童末梢血血常规各项参数参考区间。方法使用迈瑞BC-2800血细胞分析仪对参加体检的5 778例健康儿童的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8项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性别将各项参数分为男、女2组,根据年龄将各项参数分为5组:3岁、4岁、5岁、6岁、7岁。结果经单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5 778例健康儿童8项参数均呈非正态性分布;经Mann-Whitney U检验,不同性别儿童各参数差异比较,除Hct、PLT外,其他6项参数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各年龄组WBC、Hb、MCH、Hct、MCV、MC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地区应建立独立的血常规参考区间,为儿童体检提供可靠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使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2012~2013年南昌市部分幼儿园和本院儿童保健科门诊随机抽取的0~6岁儿童进行血铅水平检测,并分别对不同年龄和性别儿童的血铅平均水平和铅中毒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南昌市2299例0~6岁儿童血铅水平48.60±30.58ug/L(3~592ug/L),铅中毒检出率1.39%;0岁组儿童血铅平均水平最低,为(40.66±21.67)ug/L,6岁组血铅均值最高,达(61.17±47.60)ug/L,6岁组血铅均值与其他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血铅水平呈升高趋势。不同年龄组铅中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3,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铅平均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地区儿童血铅水平及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铅中毒仍然存在,应加强环境干预和健康教育,以降低血铅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功能性胃肠病(FGIDs)的流行病学情况,并探讨其对3~6岁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张家港市837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格测量并对其家长利用罗马Ⅲ诊断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患病率为23.65%,男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病率为15.10%,女童患病率显著高于男童(P0.05),不同年龄儿童FD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岁FC男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男童,3~4岁FD女童体质量、身高显著低于健康女童,3~4岁FD男童的体质量及5~6岁FD男童的身高均显著低于健康男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FC及FD患病率均很高,FGIDs对儿童体格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长春市绿园区2~7岁儿童红细胞系列参数及贫血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9月于长春市绿园区妇幼保健院体检的2~7岁儿童共计7 626名。使用Sysmex XE-1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检测。分析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红细胞系列参数与性别和年龄的相关性。结果长春市绿园区2~7岁男童、女童贫血总患病率分别为2.6%(102/3 902)、2.3%(85/3 724)。不同性别儿童RBC、HCT、MCV、MCH、MCHC和RDW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孩RBC及MCHC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孩,而女孩MCV及MCH水平在各年龄段均高于男孩。男孩及女孩的RBC、HGB、HCT、MCV及MCH水平均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长春市绿园区2~7岁儿童贫血患病率较低,红细胞系列参数有性别及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济南市3~6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为儿童的贫血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2015年本院就诊的24 000名济南地区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24 000名儿童中,贫血检出率为18.86%,其中男性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5.00%,女性儿童为10.34%,男性儿童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3岁儿童贫血率最低(17.05%);再次为4岁和5岁儿童;6岁儿童贫血率最高(22.75%)。贫血程度男童和女童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总数的82.97%。贫血类型以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占43.16%;大细胞性贫血检出率最低(0.66%)。结论济南地区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以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贫血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类型以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多种贫血类型并存。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营养搭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铜川地区1400例0~6岁儿童维生素A、E水平。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我院健康体检的1400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采用液相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浆维生素A、E水平。分析不同年龄儿童的维生素A、E缺乏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性别儿童的维生素A、E水平。结果铜川地区1400例0~6岁儿童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0.29±0.08)mg/L,总体缺乏率为49.86%;0~6岁儿童维生素E平均水平为(9.87±2.85)mg/L,总体缺乏率为1.29%。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血浆维生素A、E水平差异显著(P<0.05)。>1~3岁男童的血浆维生素E水平低于>1~3岁女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0~6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维生素E营养状况尚可,临床医生应加强0~6岁儿童维生素A的定期检测与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四川省成都市0~6岁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为维生素D(vitamin D,Vit D)制剂补充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体检的9785名0~6岁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季节25-(OH)-D水平及不足与缺乏率有无差异。结果 9785名儿童25-(OH)-D总体均值为(61.45±26.64) nmol/L,不足与缺乏率为36%;男女童均值无统计学差异[(61.91±26.74) nmol/L,(60.85±26.49) nmol/L],不足与缺乏率女童略高(34.7%、37.7%);两者在不同年龄段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3~6岁均值最低为(53.59±22.87) nmol/L;不足与缺乏率最高达45.9%,同年龄不同性别间无明显差异,而相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有统计学意义(P0.05);夏季均值高于春,秋,冬三季,而不足与缺乏率降低。Vit D缺乏儿童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消化系统感染,肌肉骨骼疼痛及神经内分泌症状,占全部临床临床表现的61.1%。结论成都0~6岁儿童Vit D缺乏较严重,女童,3~6岁儿童发生率更高,夏季以外其他季节都应注意补充。  相似文献   

8.
缪丹  姚宏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1):109-110,114
[目的]了解常德市城区和郊区2011年幼儿园儿童贫血与营养状况,调查幼儿园膳食结构,以加强营养指导.[方法]对常德市城区和郊区89所幼儿园11 389名3~6岁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及幼儿园膳食结构调查分析.[结果]11 389名儿童无中、重度贫血,检出轻度贫血684人,总患病率为6.01%,其中男童为5.91%(360人),女童为6.12%(324人),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城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73%,郊区儿童贫血患病率为9.75%,城区与郊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城区幼儿园54所,膳食结构合理者占79.63%,郊区幼儿园35所,膳食结构合理者占54.29%,城区与郊区膳食结构合理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膳食结构合理的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3.28%,膳食结构欠合理的幼儿园儿童贫血患病率为13.2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贫血问题在常德市在园儿童中依然存在,而且贫血患病率与膳食结构是否合理有密切关系;加强幼儿园儿童营养监管、改善膳食结构是预防贫血促进健康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东莞塘厦镇3~6岁儿童入园前及入园后贫血患病情况,分析贫血原因,为降低本地区儿童的贫血患病率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本地区1980名入园前儿童及7413名入园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及血清铁蛋白测定,并对相关因素进行问卷式调查分析。结果东莞塘厦镇缺铁性贫血(IDA)儿童占贫血儿童的52.0%,学龄前儿童(3~6岁)贫血患病率5.8%,入园后3岁组的贫血患病率8.8%及入园后4岁组的7.3%明显高于入园前年龄组(3~4岁)的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饮食习惯、婴幼儿期的喂养方式、早产、环境适应能力、幼儿园的膳食管理是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结论有效预防和控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学龄前儿童的健康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肇庆市端州区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对象为2016年1-8月我院健康体检的3967例60岁以上老年人的静脉血,检测相应血清的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参数。结果通过检测及统计分析端州区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总患病率为13.76%,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不同性别的患病率、TG、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60~69岁组相比,70~79岁组糖尿病患者的FPG、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以上组糖尿病患者的FPG、TC、TG、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者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TG、TC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肇庆市端州区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发病率为13.76%,2型糖尿病与高血脂有密切相关性,应采用有效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0~6岁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儿童之间骨强度的结果,为临床儿童低骨密度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0~6岁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体检的5166例的健康儿童为检测对象,用超声骨密度仪测量儿童的胫骨超声速率(SOS)(变异系数控制在2%),测量所得SOS值与亚洲人种数据库相应月龄的标准相比较,得到标准差(Z值),并按标准差将其分为正常和轻度、中度、重度骨密度不足。结果 SOS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加呈增长趋势,Z值也逐渐增加(P〈0.05),Z值在1岁以内(0~5个月、6~11个月组)男童较女童高(P〈0.05)。〈5个月、6~11个月、1~3岁、〉3~6岁组骨密度不足检出率分别为43.9%、22.3%、4.4%、9.9%,各组间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密度不足男童总检出率为14.4%明显低于女童的24.2%(P〈0.05),〈5个月、6~11个月、1~3岁骨密度不足检出率男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内骨密度不足检出率较高,其中以3~5个月为高发年龄段,提示出生1年尤其是6个月内是防治儿童骨密度降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1~12岁儿童静脉血血常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对526例1~12岁儿童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组,对各项参数做统计学分析,得出各项参数的参考值范围。结果按年龄分4组,除白细胞(WBC)计数和WBC分类外,其余各项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后得到RBC:(4.02~5.2)×1012/L,HGB:108~144g/L,Hct:35.2%~40.4%,MCV:74.6~89.9fL,MCH:20.9~34.7pg,MCHC:332~340g/L,PLT:(157~409)×109/L。WBC除6~9岁、9~12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合并后得到1~3岁组:(4.88~13.38)×109/L,3~6岁组:(4.26~11.6)×109/L,6~12岁组:(4.24~10.24)×109/L。WBC分类结果在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岁NE:29%~32%,LY:58%~61%;3~6岁组NE:43%~46%,LY:43%~46%;6~9岁组NE:49%~52%,LY:38%~40%;9~12岁组NE:51%~58%,LY%:33%~39%。结论除WBC计数和分类,其余参数在各年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WBC计数和分类在不同年龄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计数随年龄递增而递减,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而淋巴细胞百分比则随之下降。建议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按照不同年龄和项目合理建立不同的参考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华中地区0~12岁儿童外周血24项血常规参数参考区间。方法收集483例0~12岁外科疾病患儿,根据卫生行业标准(WS/T 402—2012)排除影响血常规检测的相关因素。采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24项血常规参数[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NEUT%)、中性粒细胞绝对数(NEUT#)、淋巴细胞百分数(LYMPH%)、淋巴细胞绝对数(LYMPH#)、单核细胞百分数(MO%)、单核细胞绝对数(M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数(E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E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数(BASO%)、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BASO#)、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的标准差(RDW-s)、红细胞体积宽度的变异系数(RDW-CV)、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按年龄和性别分组,其中0~2岁组男145例、女32例,2~12岁组男249例、女57例。有性别差异的项目按性别分别计算参考区间,无性别差异的项目合并计算参考区间。结果 0~2岁组男、女之间EO%、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2岁组男、女之间RBC、Hb、HCT、MCV、MCHC、MP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项目男、女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建立了本地区0~12岁儿童静脉血24项血常规参数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沙坪坝地区0~6岁儿童钙、镁、锌、铁以及铜5种微量元素水平,为儿童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1~12月按自愿随机原则,选择沙坪坝区其中的5个街镇0~6岁的儿童5 833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钙、镁、锌、铁以及铜的检测,用Excel软件按小于1岁、1岁、2岁、3岁、≥4岁5个年龄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沙坪坝地区0~6岁儿童钙、镁、锌、铁以及铜的缺乏率分别为16.96%、1.92%、47.57%、43.56%、11.47%。各年龄组儿童的钙、锌、铁、铜的缺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岁年龄组钙的缺乏率最高,1岁年龄组锌、铁的缺乏率最高,铜的缺乏率有波动。各年龄男女儿童钙、镁、锌和铁缺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儿童铜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童铜的缺乏率高于男童。结论沙坪坝地区儿童锌、铁的缺乏较普遍,其次是钙、铜、镁的缺乏少见。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合理饮食搭配,定期进行微量元素的检测,必要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补充微量元素。同时规范实验室检测人员的操作,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成都市0~3岁儿童气质类型及维度特征,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为制定个体化早期教养与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7年4月于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建档的0~3岁的健康儿童为调查对象,由主要照顾人填写气质问卷后,用气质分析软件分析各气质维度及气质类型。结果成都市5142例儿童气质类型以易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为主,其中易养型气质儿童2280例,中间偏易养型气质儿童2167例;不同年龄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气质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性、情绪本质、反应阈五项气质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气质类型存在差异,个别气质维度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儿童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制定儿童早期教养指导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的气质类型及气质维度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毫州市3 257例学龄前儿童静脉血钙(Ca)、镁(Mg)、锌(Zn)、铁(Fe)、铜(Cu)以及铅(Pb)水平,为学龄前儿童保健预防和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6种微量元素,用SPSS17.0软件按1、2、3、4、5、6岁6个年龄组及男、女性别组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统计。结果毫州市学龄前儿童均值总体在参考值范围内,Pb水平在不同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5种元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Fe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Ca水平随年龄增长有降低趋势,Cu、Mg在各年龄组水平波动。Zn、Mg和Pb水平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u、Ca和Fe水平在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Zn、Cu、Ca、Mg、Fe缺乏率分别为19.31%、1.29%、11.54%、0.09%、13.54%,其中Zn缺乏率最高,尤其是5岁(45.20%)和6岁(45.21%)阶段儿童;各年龄组儿童Mg、Pb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n、Cu、Ca、Fe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间微量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州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较普遍,儿童Pb中毒现状不容忽视,应加强儿童预防保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成都地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BH5100T型原子吸收光谱仪对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4~11月786例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体检儿童微量元素Cu、Zn、Ca、Mg、Fe的缺乏率分别为0.4%、5.0%、18.1%、9.5%、8.3%,其中1岁、1岁、2岁、3岁和≥4岁儿童Ca的缺乏率分别为47.4%、27.5%、12.6%、9.9%、11.9%,可见1岁儿童Ca的缺乏率较高。各年龄组中Ca的缺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男女儿童几种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均无性别差异。结论成都地区0~6岁体检儿童微量元素异常率较高,其中Ca的缺乏率最高,同时Mg和Fe也较为缺乏。儿童微量元素含量与喂养习惯有密切关系,该地区的0~6岁儿童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尤其是Ca的补充,同时提倡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及屈光发育异常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3~6岁儿童50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检出情况,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及眼球生物学参数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屈光异常检出率14.00%,其中远视52例,近视18例。屈光异常检出率3~4岁明显高于5~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儿童中男孩眼轴和角膜直径均长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3~4岁比较,4~5岁和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与4~5岁比较,5~6岁等效球镜屈光度降低,眼轴增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远视患儿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眼轴短于正视儿童和近视患儿;正视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高于近视患儿,眼轴短于近视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屈光发育正常儿童比较,屈光发育异常儿童年龄相对较小,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所占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年龄5~6岁是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同性别、年龄及屈光状态下,3~6岁儿童等效球镜屈光度和眼球生物学参数分布存在差异。非足月生产、出生体质量3 kg、每天户外活动时间2 h以及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间≥2 h为3~6岁儿童屈光发育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D)水平,为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血清中25-OH-VD水平。结果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平均浓度为79.4±24.3nmol/L。1022例婴幼儿中,血清25-OH-VD充足组408例,占39.9%。缺乏组与不足组共610例,占59.7%。且0~1岁组和1~2岁组血清25-OH-VD浓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间血清25-OH-V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西地区0~6岁婴幼儿血清25-OH-VD缺乏率高,其中以3~4岁幼儿血清25-OH-VD水平最低,且与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深圳大鹏新区和龙华区0~7岁儿童体内铜(Cu)、锌(Zn)、钙(Ca)、镁(Mg)、铁(Fe)及铅(Pb)6种微量元素含量情况,为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11月来深圳市大鹏新区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体检的0~7岁儿童2 190例,按照年龄分为三组:婴儿组(0~1岁)637例,幼儿组(2~4岁)723例和学龄前组(4~7岁)830例,采用QL8000全自动全血微量元素分析仪进行铁、锌、钙、铜、镁及铅等6种全血微量元素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 2 190例0~7岁儿童体内铁、锌、钙、铜和镁5种全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缺乏情况,缺乏率分别为36.26%,32.83%,14.20%,0.64%和0.50%,铁和钙缺乏以幼儿组最为严重,锌缺乏以婴儿组最为严重,其它微量元素缺乏率不同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铅中毒率为15.71%,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且男童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P0.05),不同性别儿童体内其它微量元素缺乏率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深圳大鹏新区和龙华区0~7岁儿童体内全血微量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以铁、锌和钙缺乏为主;儿童铅中毒问题也不容忽视。因此,加强该区0~7岁儿童全血微量元素含量水平调查,对预防和治疗儿童微量元素缺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