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红 《现代护理》2003,9(10):782-783
目的 通过观察脑出血患者呼吸节律的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探讨呼吸节律检测对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公司产ief ScopeB型旁监护仪进行连续监护。观察记录呼吸节律波形,同时记录患者的临床表现,并随访患者。结果 所观察的58例脑出血患者中,出现呼吸节律改变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密切相关,出血<30 ml,呼吸节律改变发生率为35.7%(5/14),出血>30 ml,呼吸节律改变发生率为57.1%(16/28),脑干出血和小脑出血的呼吸节律改变发生率分别为66.7%(4/6)和62.5%(5/8)。呼吸节律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出现中线移位及昏迷的患者,呼吸节律改变分别为68.8%(11/16)、77.8%(7/9)。呼吸节律改变形式以潮湿呼吸为主,其次为过度呼吸、叹息式呼吸和不规则呼吸。轻度潮式呼吸出现率最高,但死亡率低。其他呼吸节律出现率低,但死亡率高。结论 脑出血患者呼吸节律改变发生率高,其出现与临床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因而进行呼吸节律监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血糖异常升高的发病规律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736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血糖的变化,按脑出血量和部位分组,比较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及血糖转归情况,随访6个月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评价脑出血与血糖升高的相关性.结果 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为18.48%(136/736).脑干出血组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脑出血<20 ml组、20~40 ml组、>40 ml组[39.13%(9/23)比17.49(53/303)、18.32(57/311)、17.17(17/99),P<0.05或P<0.01],但不同脑出血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出血量与血糖升高值呈正相关(r=2.514,P<0.01).脑出血<20 ml组8 d内血糖恢复正常41例,占77.35%,30 d内全部恢复正常;脑出血20~40 ml组8 d内恢复正常23例,占40.35%,30 d内恢复正常49例,占85.96%;脑出血>40 ml组和脑干出血组8 d内均未恢复正常.除脑出血<20 ml组外,脑出血20~40 ml组、>40 ml组和脑干出血组内血糖正常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P<0.05或P<0.01).结论 脑出血后应激性高血糖提示患者预后不佳,应积极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出血急性期生命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2 2 5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及CT资料进行分析 ,着重探讨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血压、并发症与生命预后的关系。结果 :壳核出血 >5 0ml、脑叶出血 >5 0ml、丘脑出血 >15ml者死亡率明显增高 ,分别为 :5 6 .5 2 %、6 4.2 9%、36 .36 %。入院时有昏迷及收缩压 >180mmHg(2 4kPa)者 ,生命预后较差 ,死亡率分别为 :5 9.46 %、2 2 .6 9%。并发症 :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分别为 2 4.89%、2 0 .0 0 %、14.6 9%、7.12 %。结论 :出血部位、出血量、意识状态、血压、并发症是影响脑出血生命预后的重要因素。重视生命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对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心电活动异常的发生率和特点及其与出血部位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06-01~2008-01入住我院的224例发病3 d内脑出血患者心电图(ECG)改变的特点及相关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出血部位ECG异常的发生率,并比较ECG异常组与正常组的预后.结果 168例(75.0%)出现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ECG异常.最常见的ECG异常为复极异常(58.3%),其中依次以T波改变、ST-T形态改变、QTc延长常见.脑干出血ECG异常最常见.ECG正常组与异常组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G异常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无相关性(rs=0.80,P=0.20).结论 脑出血后常出现ECG异常,以复极异常为主,ECG的异常可能并不影响脑出血患者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糖水平与脑出血的出血量、预后及出血部位的关系.方法 33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3天内检测血糖,观察至死亡或病程第30天.其中78例有糖尿病史的患者,按入院首次血糖分为:①血糖≤9.6 mmol/L;②血糖>9.6 mmol/L两类.根据脑CT表现将脑出血分为:①出血量≤30 ml;②出血量31~59 ml;③≥60 ml 3类.观察不同血糖水平与出血量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出血量多(P<0.05),病死率高,预后差(P<0.005) .糖尿病及非糖尿病患者出血部位均以基底节区及脑叶区为主,但糖尿病患者脑干出血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P<0.005).糖尿病患者中血糖≥9.6 mmol/L者出血量及病死率明显增高(P<0.005).结论急性脑出血合并糖尿病及高血糖预示脑组织损害范围较广,病情严重,是急性期预后不良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甘露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90例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Kazui血肿扩大判定标准,对早期未应用甘露醇组(A组)和应用甘露醇组(B组)血肿扩大发生率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在发病后1个月行改良Rankin生活质量等级评分(mRS).结果 A、B组血肿扩大发生率分别为37.5%(12/32)、60.3%(35/58)(P<0.05);A、B组发病后1个月mRS≥4发生率分别为46.9%(15/32)、69.0%(40/58)(P<0.05).结论 早期应用甘露醇增加脑内血肿扩大发生率,是轻型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血肿抽吸引流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再出血原因,评价该治疗方法。方法 比较41例血肿大于35ml基底节脑出血行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与79例保守治疗相同标准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再出血率较保守组高,一周内死亡率两者无差异,一月内死亡率较保守组低(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结论 再出血是血肿抽吸引流的主要死亡原因,但该手术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的低钠血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低钠血症的特点、发病机理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11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血清钠进行监测 ,将病后 2 4小时内、2 4~ 72小时、3~ 7天及 1周后的低钠血症发生率进行对比 ,并观察与出血量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出血患者低钠血症在 3天内 ,3~ 7天及 1周后的发生率分别为 11.8%、16 .1%及 11.0 % ,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低钠血症发生率与出血量有一定关系 (P <0 .0 5 ) ,但并不影响患者预后 (P >0 .0 5 )。结论 急性期脑出血患者出现低钠血症与脑出血本身病理改变有关 ,其并发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综合征 (SIADH)机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改变,探索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头部 CT资料的 34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中,平均年龄58.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 20例,起病时伴呕吐 20例,伴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 30例。发病后很快出现昏迷、高热、瞳孔改变、呼吸节律改变、血压显著升高者以及 CT发现多部位出血或血肿≥5ml者,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血压、瞳孔、意识、体温、呼吸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喻良  郭富强  黄雨兰 《华西医学》2002,17(2):226-227
目的:分析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CT改变,探索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有头部CT资料的34例病例,对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与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4例中,平均年龄58.2岁,既往有高血压史20例,起病时伴呕吐20例,伴不同程度运动功能障碍30例。发病后很快出现昏迷、高热、瞳孔改变、呼吸节律改变、血压显著升高者以及CT发现多部位出血或血肿≥5ml者,死亡率高。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为本病的主要病因,出血部位、出血量、血压、瞳孔、意识、体温、呼吸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急症,死亡率、致残率高,预后差.在其幸存者中,再出血是威胁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我院1995~2000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698例,其中属再出血者36例,院内死亡17例(47.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联合内镜套扎术(EVL)与普萘洛尔联合EVL预防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再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EVL治疗。其中,治疗组口服卡维地洛,对照组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卡维地洛平均使用剂量为(17.4±5.8)mg/d,普萘洛尔平均使用剂量为(96.6±19.8)mg/d,治疗组总出血率为20.0%;对照组总出血率为30.0%,两组总出血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死亡率为13.3%,与对照组死亡率(16.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共有35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58.3%),但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维地洛联合内镜套扎术能较好降低食管静脉曲张再出血率和死亡率,且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后复发出血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7例首次高血压脑出血康复出院患者进行3年随访,将复发出血组和无复发出血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复发出血发生率为18.99%,复发出血多见于对侧和基底节,复发出血量较大,病情重,康复出院率为37.78%,与无复发出血组比较,复发出血组平均血压水平比较高,有不良生活方式,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 < 0.01).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复发后患者康复出院率低,有效控制高血压,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复发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出血性脑卒中是维持性透析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肾内科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30天死亡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11例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出血后30天死亡及存活2组患者临床指标,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共计29例患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血液透析26例,腹膜透析3例。与腹膜透析相比,血液透析患者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更高(66.5vs.10.5/10,000病人年,P=0.002);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率分别为73.1%和66.7%。死亡组脑出血时收缩压、脑出血时舒张压、出血量、脑室血肿发生率、i PTH均显著高于存活组,glasgow昏迷评分显著低于低于存活组(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脑出血时收缩压(r=0.562,P=0.004)、脑出血时舒张压(r=0.569,P=0.004)、出血量(r=0.612,P=0.001)、脑室血肿(r=0.402,P=0.042)、i PTH(r=0.510,P=0.011)、glasgow昏迷评分(r=-0.567,P=0.001)与30天死亡显著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血性脑卒中后透析方式对生存时间无影响(Log-Rank,P=0.545)。结论本组维持性透析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时血压水平、出血严重程度、i PTH水平与出血性脑卒中30天死亡相关,出血性脑卒中后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或腹膜透析对早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其是重症患者30d内死亡率高达30%-40%,预后极差[1].脑出血的内科治疗,一般首先进行重症监护呼吸和循环等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吸氧、维持心肺肾功能、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调整血糖、纠正凝血障碍性疾病和血小板异常的处理(给予新鲜冻干血浆、维生素K和血小板).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5例初治、12例复发AML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分别为211.75±108.33pg/ml和237.17±113.56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19.51±41.60pg/mL;P<0.05).初治AML患者中VEGF高表达组(>211.75 pg/ml)完全缓解(CR)率为52%,低表达组(<211.75 pg/ml)CR率为75%,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刺激白血病细胞增殖、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AML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预后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简继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95-1296
目的探讨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寻求较好的治疗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脑外科进行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9例患者壳核出血,4例患者丘脑出血,8例内囊出血。16例患者出血量30~50mL,5例患者出血量大于50mL。患者采用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的治疗方式,随访观察及记录患者预后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预后良好13例(61.9%),预后不良7例(33.3%),死亡1例(4.8%)。患者出现再出血2例(9.5%),出现颅内感染1例(4.8%),出现颅内积气1例(4.8%),颅内碎骨片1例(4.8%)。结论 CT定位锥颅内血肿碎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良好,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手术操作规范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及胃镜诊治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胃镜诊断的130例急诊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以胃镜诊治时机为依据分为A(急诊24 h)、B(急诊48 h)、C(择期胃镜检查,出血时间超过48h)三组,比较各组镜下即刻止血、再出血、并发症及死亡情况,并记录各组平均输血量及住院时间.[结果]130例患者中男性占75.38%(98/130),年龄≥60岁者占37.69%(49/130),病因中消化道溃疡占80.77%(105/130),其次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镜诊治后A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C组(P<0.05),B组输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5).三组患者即刻止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诊上消化道出血好发于年龄较大(≥60岁)男性人群,病因以消化道溃疡为主;胃镜检查能有效确定出血病因,急诊胃镜检查相比择期胃镜检查即刻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特别是发病24 h内急诊胃镜检查再出血率相比择期检查明显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明显少.  相似文献   

19.
醒脑开窍活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活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出血量≥30 ml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加醒脑静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大黄粉每次1 g,每日3次口服或鼻饲;脑出血方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和显效率(66.7%)与对照组(64.3%和39.3%)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催醒时间(28.4 h)和再出血率(7.7%)与对照组(40.8 h和16.7%)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均<0.01);治疗组的病死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醒脑开窍活血法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明显提高总有效率和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缩短昏迷时间,减少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浓度与脑出血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6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出血患者为脑出血组,另选86例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血浆8-isoPGF2α浓度,记录患者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脑室积血及脑出血后3个月预后等资料。比较脑出血组和对照组血浆8-iso-PGF2α浓度的变化,分析脑出血患者3个月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评价血浆8-isoPGF2α浓度对脑出血患者3个月内死亡及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组血浆8-iso-PGF2α浓度为(576.69±229.98)pg/ml较对照组的(67.67±21.54)pg/m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7,P<0.05);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16例(18.61%)、预后不良29例(33.72%);入院时血浆8-iso-PGF2α浓度是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OR=1.28,95%CI为1.08~2.67,P<0.05)和预后不良(OR=1.31,95%CI为1.10~2.99,P<0.05)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8-iso-PGF2α浓度明显升高,与脑出血后3个月内死亡和预后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