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外科严重急症之一。该病发病急骤,如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坏疽,进一步发展可导致肾衰而危及患生命。过去临床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或手术取栓,效果均不甚理想。采用球囊血栓清除术,可在较短时间内清除较大范围的血栓,且手术安全性高,较其他治疗方法有明显的优势。作对4例下肢动脉栓塞患施行了球囊取栓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脐动脉血栓栓塞(umbilical artery thromboembolism, UAT)临床少见,主要病因系脐动脉内血栓形成[1]、阻碍胎儿营养供给,与其围产期高死亡率相关[2]。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胎儿UAT的主要方法,超声表现主要为胎儿脐动脉内血流信号消失,但不同程度、侧别有所不同,且单侧UAT易误诊为单脐动脉而延误诊治并影响预后。本研究报告18胎单侧UAT超声表现。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64岁,于2013年6月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多关节疼痛,无明显肿胀,当时就诊于外院,完善类风湿因子检查示阳性(具体不详),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口服抗风湿中药1个月,服药后出现双上肢肌肉疼痛、腹泻、食欲不振、乏力、纳差、腰酸及双下肢水肿,逐渐出现双手遇冷变白、变紫, 2013年11月于我院风湿科住院,患者既往双眼白内障病史,时入院后查体:体温:36.5℃、呼吸:18次/min、血压:130/80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语明,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104次/min,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水肿,双手掌指关节伸面见红色斑丘疹,边缘不规整,左手指端发绀,无破溃,周身关节无明显肿胀及压痛,四肢肌肉握痛可疑阳性,肌力正常.  相似文献   

4.
苏现辉  陈强  宋铁鹰  张雷 《临床荟萃》2007,22(22):1644-1646
椎基底动脉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原因多为栓塞和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vertebrobasilar thrombosis VBT)。该病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居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位[1,2]。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将闭塞的血管再通,恢复脑的血液供应,尽可能减少缺血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损伤[3,4]。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两例心脏附壁血栓脱落引起动脉血栓栓塞和两例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例,谈谈我们的护理体会。病例简介倒1 女,46岁,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纤颧入院。经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一般情况尚好。超声心电图示左心房有血栓形成。1979年10月17日晚,患者从厕所回床时突感双下肢疼痛难忍、  相似文献   

6.
金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7):4681-4681
对多动脉血栓栓塞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73岁.因活动后出现左侧肢体疼痛,左下腹疼痛就诊.有风心病、心房纤颤病史.查体:T 36.5℃,P 75次/min,R18次/min,BP 104/70 mm Hg,心界不大,HR 80次/min,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尖部可闻及Ⅲ级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左侧腹有压痛、反跳痛,全腹无肌紧张,听诊肠鸣音消失.左手、脚皮温凉,左侧桡动脉、足背动脉搏动比右侧弱.  相似文献   

7.
动脉血栓模型建立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快速而又适合超声评价的动脉血栓模型。方法25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3组,分别采用FeCl3化学腐蚀法(A组)、注入凝血酶法(B组)及动脉钳夹 挤压血管外膜法(C组)建立动脉血栓模型。结果A组及B组实验兔均成功建立腹主动脉血栓模型。C组兔股动脉梗阻性血栓模型成功建立,但实验段腹主动脉未见血栓形成。FeCl3腐蚀法形成的血栓为一种混合型血栓。结论FeCl3诱发的血栓模型可靠、形成简便、快捷,结构更接近于临床自发性血栓形成的组织学形态特征,有助于血栓症诊断与治疗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8.
例1女,34岁。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h入院。MRI示:右基底节,脑岛,颞叶,顶叶脑梗死,颈部血管超声示:右侧颈总动脉起始段可见一条索状等回声,近端附着于动脉壁,远端游离,随动脉搏动飘动(图1)。化验检查示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增快。经溶栓和抗凝治疗3d后复查超声颈总动脉内飘动回声消失。  相似文献   

9.
流变溶栓术是利用特殊导管前端水流压力变化产生负压 ,将周围的血栓吸引下来 ,粉碎成微粒引流出体外[1] 。其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见效快。做好护理配合 ,如手术前的准备、术中掌握好高压注射的压力、溶液流量、液体出入量 ,术后肢体护理等 ,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 ,男 15例 ,女 15例。年龄 2 0~ 79岁 ,平均 5 7岁。病发时间 5~ 6 1天 ,平均 4 9天。病变部位分布如下 :肱动脉 1例 ,髂动脉 2例 ,髂股动脉 2例 ,股浅动脉 9例 ,股动脉 1例 ,动脉 2例 ,胫后动脉 2例 ,腓动脉 1例。2 材料与方法主要器械 :Hyd…  相似文献   

10.
1995年以来,笔者收治4例5支下肢动脉血栓闭塞患者,采用局部插管灌注尿激酶溶栓治疗或加球囊血管成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57岁。突感右下肢痛麻1天入院,1天前做家务时,突感右下肢膝关节以下麻木、疼痛,行走时加剧。既往有风湿性心脏病史3年余,1年前曾患脑栓塞在本院治愈。入院查体:P96次/分,BP142/98mmHg,双瞳孔等大等圆,光反射存在,伸舌居中,双肺无干、湿性音,心率102次/分,心律不齐,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及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并闻及开瓣音,肝、脾未及。右下肢膝关节以下皮温较对侧低,严重紫绀,肌肉触之有压痛,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心电图示:房颤。心脏彩超示:二尖瓣中度狭窄及轻度关闭不全,心腔内未见附壁血栓。彩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留置针所致血管病理改变及其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确定安全的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方法将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大耳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成第一组8只和第二组9只,取兔双耳的耳背动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动脉留置针.分别保留至96 h和168 h后,以穿刺点为起点向上沿留置动脉方向取2 cm×1 cm含动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炎症发生率2组分别为46.67%和94.44%,P<0.005(χ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血栓发生率为40%,第二组血栓发生率为55.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动脉周围组织炎症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彩超对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的鉴别诊断价值。 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89条动脉栓塞及123条动脉血栓的超声特点进行分析,对病程、血管的病变部位、管壁结构、病变近端和远段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比较。 结果 急性动脉栓塞和急性动脉血栓在病程、有无侧支血管、管壁结构和病变远段阻力指数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病变近端内径两样本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变近端最高血流速度、加速度时间、阻力指数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变远段内径最高血流速度及加速度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o.05)。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有助于动脉栓塞和动脉血栓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7年Humphries等首次报道了纤维蛋白原(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以来,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多数研究认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而对于F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是否具有相关性则结论不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Fg基因多态性,并就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核素显像评价动脉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动脉硬化最常见而最重要的一种,AS的特点是病变从动脉内膜开始,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退变和钙化[1]。AS的发展可分为6型:Ⅰ型病变常见于婴儿和儿童,内膜中有巨噬细胞吞饮脂质并聚集而成脂质点;Ⅱ型病变为脂质条纹,可见细胞外有少量脂质沉积;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的介入溶栓治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急性肢体动脉血栓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治疗不及时易造成肢体缺血坏死,随着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及时有效地进行介入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保住患肢有重要意义,我院自1992年以来共用介入法治疗肢体动脉血栓21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5~72岁,股动脉血栓6例,髂总及髂外动脉血栓13例,锁骨下动脉血栓2例。临床表现:患肢剧烈疼痛,皮温低,苍白,感觉运动障碍,远端动脉博动消失。血管造影表现:患肢动脉腔内充盈缺损,管腔狭窄阻塞,远端分支不能显示。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置入5F导管鞘,将…  相似文献   

17.
外周动脉留置针致动脉炎症及血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改婷  耿少英  高荣花 《现代护理》2006,12(16):1506-1507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留置针所致血管病理改变及其与留置时间的相关性,确定安全的留置时间,减少血管损伤。方法将种系相同,体重相近的大耳新西兰健康白兔随机分成第一组8只和第二组9只,取兔双耳的耳背动脉作为实验血管,留置动脉留置针。分别保留至96 h和168 h后,以穿刺点为起点向上沿留置动脉方向取2 cm×1 cm含动脉血管和耳廓组织的标本做病理切片,观察动脉血管的病理变化。结果炎症发生率2组分别为46.67%和94.44%,P<0.005(χ2=9.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一组血栓发生率为40%,第二组血栓发生率为55.5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与留置动脉周围组织炎症发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1病例资料 男,65岁。因意识不清伴双下肢发凉4小时入我院。查体:双下肢皮温低,尤以左小腿为重,双侧股动脉、足背动脉未触及,左小腿颜色苍白,大腿内侧以下颜色发紫。专科检查:中度昏迷,压眶无反应,双眼球右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四肢肌力0级,右侧巴宾斯基征及夏道克征阳性,左侧病理征未引出。行腹部超声检查示腹主动脉中下段、双侧股动脉广泛血栓形成,几近完全堵塞。  相似文献   

19.
1993年 ,Dahlback等[1] 发现静脉血栓患者抗活化蛋白C(activatedproteinCresistance,APCR)现象。在欧洲 ,已证实凝血因子Ⅴ基因Leiden (FⅤL)G16 91A突变是遗传性静脉血栓的主要机制之一[2 ,3 ] 。我们研究了我国汉族人脑血栓(CT)和急性心肌梗死组 (AMI)患者APCR和凝血因子Ⅴ(FⅤ )基因突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1.1 FⅤ基因检测 :健康人组 :共 10 5名 (上海地区 6 0名 ,苏州医学院DNA检测用标本 4 5份 ) ,经体检无器质性病变 ,无用药史。CT组 :共 10 2例 (上海地区 5 7例 ,苏州医学院DNA检测用标本 4 5…  相似文献   

20.
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是血管的炎症、节段性和反复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及四肢中、小动脉及其伴行静脉,随着病情进展逐渐累计腘、股、髂动脉[1]。本文章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临床确诊为TAO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探讨TAO最常累及的动脉部位,以期探索TAO的发病规律,提高对TAO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