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FLT3配基(FL)是一种新近发现的与造血调控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体外,单独FL对造血的调控作用有限,但FL可与IL-3、G-CSF、CSF-1、GM-CSF、SCF及IL-6协同促进骨髓及脐血CD34~+细胞形成粒-巨噬细胞集落、粒细胞集落或巨噬细胞集落;可与SCF、IL-7或IL-11协同促进B淋巴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FL有望用作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辅助因子,在临床上用作造血干细胞动员剂、免疫佐剂及肿瘤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CD34^ CD59^ 细胞的特性及PNH克隆呈优势造血的可能原因,以探索PNH发病的内在机制。方法 用免疫磁珠吸附法富集纯化CD34^ 细胞,再用流式细胞仪分选出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CD34^ CD59^ 细胞及正常对照CD34^ 细胞。分别进行体外扩增液体培养2周,并对扩增前、后的细胞进行半固体培养。结果 ①PNH患CD34^ CD59^ 细胞与正常对照CD34^ 细胞形成集落形成单位(CFU)均在第7天达到扩增高峰,并且扩增后的细胞仍能保持CD59抗原,无GPI锚连蛋白的丢失。②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FHN患的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细胞.③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其形成CFU的能力无明显差异。④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在SCF IL3 IL6 FL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o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但在SCF IL3 IL6 FL Tpo Epo GM-CSF组合下液体培养,CD34^ CD59^ 细胞的生存、增殖、扩增能力均明显强于CD34^ CD59^ 细胞。结论 ①正常对照的CD34^ 细胞在生存、增殖、形成CFU及扩增能力上均明显强于PNH患的CD34^ CD59^ 细胞。②PNH患CD34^ CD59^ 细胞及CD34^ CD59^ 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以及在SCF IL3 IL6 LF Tpo及SCF IL3 IL6 FL Tpo Ep组合下液体培养,其生存、增殖、扩增等能力上均无明显差异,说明CD34^ CD59^ 细胞在造血能力上并无内在的优势。GM—CSF或许是使PNH克隆呈造血优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2):71-73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协同以干细胞因子和FL为主的细胞因子对脐血CD34+细胞的体外扩增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脐血CD34+细胞,以SCF+IL-3+IL-6+FL+EPO组合高效扩增CD34+细胞[1],并结合该细胞因子组合接种到预先照射(20Gy)的hBMSC上,d10结束培养,收获细胞分别作细胞计数、集落培养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细胞数.结果本法获得的脐血CD34+细胞纯度较高(92±0.04)%,在hBMSC组培养的d2,造血细胞几乎都粘附到hBMSC上,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CD34+细胞比例不断下降.hBMSC组与无hBMSC组相比,除细胞总数扩增倍数外,CFU-GM、BFU-E、CD34+细胞扩增倍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①脐血来源的CD34+细胞粘附于滋养层上形成造血灶,且10d后造血细胞仍具有体外集落形成能力,表明骨髓基质细胞可支持并维系体外造血;②hBMSC协同外源性细胞因子可能是扩增造血干/祖细胞的较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4.
新一代细胞疗法:造血祖细胞体外扩增与定向诱导分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第一代细胞疗法是成熟血细胞的全血输注,以后逐渐发展为成分输血。第二代细胞疗法是包括骨髓、动员外周血及脐带血的造血干细胞移植。近年来,体外扩增造血祖细胞的技术方法已逐渐成熟,在液体培养体系中加入FL(Flt-3 ligand),SCF,IL-1,IL-3,GM-CSF,G-CSF,Epo等细胞因子,可使细胞总数及各系祖细胞得以大量扩增,部分技术方法还可明显地扩增原始的早期祖细胞,(LTC-IC,CD34~ CD38~-细胞,CFU-GEMM等),如FL,Epo等细胞因子的组合,CD34~ CD38~-细胞亚群的扩增,负调控因子(如TGF-β,LIF及MIP-1α,IL-8,PF4等趋化因子)的应用,基质细胞的支持和继续灌注培养等。此外,利用上述细胞因子和FL,SCF,G-CSF,Epo,Tpo IL-4,FNF-α,IL-7,IL—15等的不同组合,还可定向地诱导CD34~ 细胞向粒系、红系、巨核系/血小板、NK细胞、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及淋巴细胞等方向分化与扩增。这些技术方法与方案已开始进入临床试用,在造血调控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殖,大剂量化疗后的造血细胞支持治疗,肿瘤生物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领域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扩增巨核细胞的效应,并探讨造血干细胞因子(SCF)是否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生成素(TPO)介导的巨核细胞的凋亡。方法通过不同细胞因子组合诱导脐血巨核细胞扩增,并在培养后期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TPO SCF组与单用TPO组CD41 细胞及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凋亡率。结果经14天培养后,SCF TPO组扩增的巨核细胞的数量和纯度均较高,分别为48.90%±5.71%、21.55%±2.83%,且培养后期TPO SCF组CD41 细胞及CB-MC凋亡率均明显低于单用TPO组。结论SCF能有效抑制TPO介导的细胞凋亡,促进巨核细胞有效扩增,进一步说明体外扩增巨核细胞,SCF与TPO的联合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集落刺激因子(CSFs)是一组体内外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低分子量糖蛋白.主要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SF-I),多系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除上述集落刺激因子外,参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还有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1、IL-2、IL-6、IL-7、IL-11等因子.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不同的细胞因子组合对脐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的扩增作用及扩增后CD49d和CXCR4的变化,将新鲜脐血标本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有不同细胞因子组合的无血清无基质培养体系中培养7天,在0天,7天检测有核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CD34^+CXCR4^+,CD34^+CD49d^+的细胞数和集落形成单位(CFU)数.根据不同细胞因子组合实验分组为:对照组;SF组(SCF+FL);SFT组(SCF+FL+TPO)和SFT6组(SCF+FL+TP0+IL-6)。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SF组合仅能低水平支持脐血造血细胞扩增,加入TPO后即SCF/FL/TPO组合能有效的扩增脐血细胞,但SFT和SFT6两组之间差异却无明显发生(P〉0.05);SF,SFT和SFT63组的细胞因子组合均可提高脐血CD34^+细胞CD49d,CXCR4的表达,但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SF组合可协同扩增人造血细胞,但协同作用较弱;TPO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中起重要调节作用,而IL-6作用不显著;SCF/FL/TPO 3种因子组合不仅可促进脐血造血祖细胞的扩增,而且可上调脐血造血细胞CD49d,CXCR4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CD34+CD59+细胞的分离、纯化及其体外扩增的条件和性能,为探索PNH新的治疗途径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流式细胞仪二步分选法,从PNH患者骨髓中分选出CD34+CD59+细胞,然后对CD34+CD59+细胞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条件下,进行体外扩增培养2周.结果体外扩增的最适宜的生长因子组合为SCF+IL-3+IL-6+FL+Tpo+Epo,最适宜的扩增时机为第7天,在此条件下,CD34+CD59+细胞的扩增倍数为22.42±3.73倍.CD34+CD59+细胞在扩增以后,仍保持较好的形成集落形成单位的能力,但是其向多系分化的潜能有所下降.结论 PNH患者CD34+CD59+细胞能够进行体外扩增.按照最佳扩增条件,在对PNH患者进行自体骨髓移植或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证实抗TGF-β抗体在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可以增加CD34 细胞的扩增效率,并观察其对脐血CD34 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从6份新鲜脐血标本中富集CD34 细胞,将其接种于含抗TGF-β抗体 SCF Flt-3L TPO IL-3因子组合的SFEM无血清培养体系中,培养6天后,细胞计数,并用FACS检测CD34、c-kit(CD117)、CD11a、CD49d、CD33表达情况,同时进行集落分析。结果表明:①实验组有核细胞数、CD34 细胞数、CD34 c-kit 细胞数及CFU-GEMM分别扩增了41.82±13.49,15.62±6.95,13.36±6.12,11.07±4.05倍,明显高于对照组(P分别=0.001,0.002,0.003,0.002),其中实验组中更为早期的CD34 c-kit-亚群的扩增倍数更多(69.10±41.06),多于有核细胞、CD34 细胞、CD34 c-kit 细胞的扩增倍数(P=0.024)。②TGF-β抗体对CD11a和CD49d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值均大于0.05)。结论:抗TGF-β抗体可协同早期干细胞生长因子有效扩增脐血CD34 细胞,同时不降低CD34 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各种细胞因子对人脐血CD34 细胞体外扩增生成巨核细胞的作用,以建立人脐血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最佳体系。采用Ficoll分离液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离纯化CD34 细胞,进行体外半固体集落培养和液体培养,观察各种细胞因子组合对CD41 细胞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影响。结果显示:TPO IL-6 IL3 FLT-3L4因子组合体外培养14天效果最好,在第7、14天CD41 细胞分别扩增了154.67±32.21倍、193.23±25.24倍。结论:本实验建立的巨核系祖细胞体外扩增体系,为促进脐血移植后血小板恢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The adequacy of implementation of present proteinuria diagnostic thresholds under examination of pregnant women was examined. The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ll urine samples of pregnant women from December 2009 to March 20010. The amount of protein in urine was concurrently evaluated by turbidimetric analysis with sulfosalicylic acid, colorimetric analysis with pyrogallol red, "dry chemistry" technology (the diagnostic strips). It is established that the mentioned techniques of analysis of protein in urine provide independent results. The results of colorimetric analysis are characterized by better precision and adequacy. However, in case of pregnant women the diagnostic threshold of protein concentration should be shifted from 0.120 to 0.150 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最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最大溃疡斑块的面积、最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内镜杂志》2020,(5):F0002-F0002
雷光华男,1970年12月生,骨科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和运动医学学科带头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湖南省科技领军人才和骨科学科领军人才,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湖南省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南大学"湘雅名医"。  相似文献   

19.
超声诊断主动脉窦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31例主动脉窦瘤患者,全部用二维超声(2DE)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手术治疗24例,超声符合22例,符合率为92%。误诊2例,误诊率为8%。故超声实际诊断主动脉窦瘤29例中右冠窦瘤18例(62%),无冠窦瘤7例(24%),二叶瓣型主动脉窦瘤4例(14%)。窦瘤破入/膨入右室和右房内的例数分别为16例和13例。本病主要的合并症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室缺。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二维加多普勒超声是诊断主动脉窦瘤最有价值的无创技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