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通过注入骨水泥材料强化压缩骨折椎体的稳定性,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发挥显著的止痛效果,但易出现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目的:进一步评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5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 DSA 机引导下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目测类比评分、Oswesty 功能障碍指数、椎体高度、椎体后凸角度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 d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1个月时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y功能障碍指数进一步降低,与治疗后1 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3,6个月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 d椎体前缘高度和中央高度明显恢复(P〈0.05),Cobb角明显矫正(P 〈0.05),至6个月后大部分椎体高度和Cobb角仍保持稳定。影像学复查显示椎旁骨水泥少量渗漏6例,其中椎旁软组织内渗漏2例,相邻椎间盘内渗漏4例,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未见神经损伤病例。提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可迅速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提高多数椎体的高度,改善后凸畸形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椎体后凸成形作为两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方面的应用多年,但争议颇多,且各有利弊。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 方法:纳入100例患者,其中4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手术,60例患者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手术。治疗前按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评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术后1周。并摄X射线片测量测量椎体前缘与后缘比。 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都有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椎体高度恢复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但矫形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并发症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经皮椎体成形组为3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为12.5%,两组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显著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经皮椎体成形组通过术前术中使脊椎过伸可部分恢复椎体高度,经皮椎体成形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两组矫形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利用骨填充网袋包裹骨水泥,可使少量骨水泥通过网眼渗入到骨小梁间隙,形成微观绞锁,达到加固椎体的目的,但尚未见骨填充网袋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报道。
  目的:比较应用骨填充网袋与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楔形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90例单椎体骨质疏松性楔形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应用骨填充网袋、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Ⅱ型,统计并比较3组的骨水泥类型、椎体抬升、骨水泥渗漏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穿刺成功率为100%。经皮椎体成形组骨水泥外溢2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骨水泥外溢1例。3组治疗后3 d的椎体抬升、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Cobb角均较治疗前改善(P <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组与骨填充网袋组抬升椎体和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优于经皮椎体成形组(P<0.05),前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3种方法缓解疼痛和恢复行动的效果无差异。表明应用骨填充网袋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在改善疼痛、抬升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等方面具有满意效果,并可降低骨水泥椎体外渗漏率。  相似文献   

4.
黄晓楠 《中国临床康复》2014,(16):2461-2467
背景:有研究认为高黏度骨水泥可以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的骨水泥渗漏,但相比低黏度骨水泥是否具有临床优势,目前还存在争论。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或低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骨水泥渗漏率和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随机抽签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高黏度骨水泥与低黏度骨水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骨水泥静脉渗漏率、椎间盘渗漏率、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两组间末次随访腰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及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高黏度骨水泥组骨水泥静脉渗漏率低于低黏度骨水泥组(P=0)。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使用高黏度骨水泥可降低骨水泥渗漏。  相似文献   

5.
背景:目前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椎体成形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成为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椎体压缩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目的:比较手法牵引复位结合椎体成形与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效果。方法:将59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本着知情同意、自愿入组的原则分为2组,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组38例采用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经皮后凸椎体成形组21例采用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中央高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手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中央高度、疼痛目测类比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手术前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法结合经皮椎体成形组患者手术费用显著低于经皮后凸椎体成形组(P<0.05)。表明手法牵引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症状、体征均有显著疗效,并能节约手术费用,可以作为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和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均可有效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但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国内外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球囊后凸成形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Springer 以及万方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按照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查找有关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疗效进行比较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前瞻性队列研究9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操作时间、治疗后长期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与经皮椎体成形组相比,椎体后凸成形组可以更好地增加椎体前缘高度,降低骨水泥渗露的发生率,以及减小远期后凸角。表明与经皮椎体成形相比,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可以更好地减小远期后凸角,增加椎体前缘高度,降低骨水泥渗露率。  相似文献   

7.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针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一种有效的微创疗法,但在临床应用过程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不能恢复椎体高度及矫正局部后凸畸形,同时骨水泥渗漏发生率较高。目的:评价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患者55例。术中先采用经皮椎弓根钉脊柱外固定器撑开闭合复位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然后再经皮穿刺行伤椎椎体成形治疗。测量治疗前后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压缩率、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同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目测类比评分和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患者腰背痛基本缓解,治疗后1-3 d可下床活动。55例共57个椎体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但无明显临床症状。经脊柱外固定器整复结合椎体成形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压缩骨折椎体高度、后凸畸形角度及椎管内狭窄占位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脊柱外固定器撑开复位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严重椎体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疗效稳定的微创修复方法,骨水泥渗漏率低,可获得满意的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背景: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的骨水泥分布模式对疗效是否有影响,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目的:观察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后两种骨水泥分布模式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1年11月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治疗61例伴真空裂隙征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椎体高度恢复、后凸角矫正情况,记录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分布及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情况,以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背部疼痛的程度,Oswest功能障碍指数评估活动功能受限程度。结果与结论:根据椎体内骨水泥分布的X射线或CT表现分为团块状组29例和海绵状组32例。团块状组骨水泥注射量(5.20±0.62)mL,海绵状组骨水泥注射量(4.80±0.66)mL,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16个月以上的随访,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Oswest功能障碍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海绵状组同期疼痛缓解明显优于团块状组(P〈0.05)。两组治疗后3d及末次随访时前缘及中线椎体高度、后凸角较治疗前明显恢复(P〈0.05),团块状组同期在影像学指数恢复上优于海绵状组(P〈0.05)。继发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团块状组为14%,海绵状组为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漏渗率方面团块状组为17%,海绵状组为2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海绵状骨水泥分布比团块状分布模式更能有效稳定地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漏渗率更高。团块状分布模式比海绵状分布模式更能恢复椎体的高度,治疗后继发相邻椎体的骨折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已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其远期的疗效及对患者的影响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随访分析骨水泥充填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并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患者34例,对成形前、成形后1周和成形后平均6年进行目测类比评分及标准侧位X射线片上病变椎体高度、脊柱后凸畸形角进行测量与比较,观察成形后远期疗效。结果与结论:成形后1周及平均6年的脊柱后凸畸形角较成形前降低,成形后随访期内变化不明显。成形后椎体高度较成形前明显恢复(P〈0.01);成形后1周及成形后平均6年随访期内椎体高度变化不显著。成形后1周及成形后平均6年的目测类比评分较成形前降低明显(P〈0.01),但随时间延长,目测类比评分有升高趋势。以上各指标在成形后平均6年随访中基本维持稳定。结果证实,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而有效,远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KP)治疗伴裂隙样变(IVC)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VP、KP分别治疗21例(21椎)、15例(15椎)伴IVC的OVCF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手术术前、术后疼痛VAS评分、Cobb角及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VP组与KP组术后疼痛缓解改善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缓解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骨水泥外漏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P与KP均能明显缓解伴裂隙样变OVCF患者的疼痛;KP对术后Cobb角的改善及骨水泥渗漏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椎体骨折可有效缓解剧烈疼痛,具有创伤小、疗效佳及并发症少的优势,但对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来说,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病程较长、不易治愈,因而疼痛的缓解并不能全面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的有效性。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4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及同期24例进行保守治疗的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及临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程度、椎体高度、后凸 Cobb 角度、下腰部功能活动情况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椎体成形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P〈0.05);椎体成形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 〈0.05),治疗后6个月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表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治疗胸腰椎体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椎体畸形,提高下腰部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背景:经皮椎体成形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然而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因其骨水泥渗漏及穿刺风险增大而临床报道很少。目的:探讨应用经皮椎体成形骨水泥注入治疗椎体重度压缩伴周壁破损性骨折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06/2010-09收治的22例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骨折患者,伤椎椎体高度平均丢失68.5%,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术后应用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评价疗效,改良Stauffer-Coventry评定系统评定随访结果。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顺利完成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完成12个月随访。术后伤椎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至随访末期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测类比疼痛评分由术前平均8.8分降至术后平均2.2分。无症状性并发症及骨水泥材料宿主反应发生。提示椎体重度压缩伴椎体周壁破损性骨折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且镇痛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治疗可能会发生骨水泥外漏压迫、损伤周围脆弱的神经、脊髓、血管组织而被视为临床禁忌.目的:观察骨水泥分期注射在经皮椎体成形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椎体骨皮质不完整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6例,全部行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随机选择12椎体采用骨水泥单侧椎弓根注射,14椎体采用骨水泥双侧椎弓根注射.治疗前后了解骨折椎体复位情况、椎体的容量变化、骨水泥分布及外漏情况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结果与结论:26个椎体无骨水泥外漏及神经根及脊髓受损情况,无肺栓塞及心脑血管系统急性反应,无手术中死亡.治疗后6个月时,两组椎体体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明采用骨水泥分期注射经扩大了皮椎体成形手术适应证,能有效防止骨水泥外漏,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背景:采用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时,植入的骨水泥不可吸收且强度大于正常骨组织,可引起相邻节段的再骨折。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中填充复合人工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短期效果。 方法:纳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其中男7例,女14例,年龄61—93岁,采用椎体成形中填充注射硫酸钙人工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O,24,48周进行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定,应用X射线及CT观察人工骨的填充及渗漏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治疗后目测类比评分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X射线及CT复查3例有渗漏,未压迫脊髓及神经,3个月后复查人工骨大部分吸收。表明椎体成形填充复合人工骨能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