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比较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至2010年5月住院的80例T2DM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预混人胰岛素30R治疗40例(A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治疗40例(B组),均采用每日早、晚餐前两次皮下注射方案,为期12周,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 h、午餐前、午餐后2 h、晚餐前、晚餐后2 h及睡前7个时点血糖的变化,糖化血红蛋白(HbA1 c)及血糖控制达标所需要的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三餐后血糖、HbA1 c、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胰岛素用量及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且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s)用于治疗以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为降糖方案的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32例预混胰岛素联合或不联合OADs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T2DM患者,停止正在使用的预混胰岛素,改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s治疗16周,比较受试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剂量,并记录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2例患者均完成研究,经甘精胰岛素治疗16周后,受试者HbA1c、FBG、BM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甘精胰岛素使用剂量较入组时预混胰岛素剂量显著减少(P0.01)。治疗期间有2例(6.2%)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每日1次基础胰岛素能有效改善预混胰岛素加或不加OADs治疗失败的T2DM患者的糖代谢,并且不增加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预混胰岛素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对35例初诊T2DM患者进行为期12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分析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lC)以及精氨酸刺激试验时的急性胰岛素及C肽反应、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结果]预混胰岛素治疗后,FPG、2hPG、血脂、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精氨酸刺激试验时的急性胰岛素及C肽反应、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伴有明显高血糖的初诊T2DM患者12周的预混胰岛素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且具有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27-1029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分泌科收治的30例初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给予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周期为90d。检测和比较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C肽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FPG、2h 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P、2h 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INS、2h FINS、HOMA-βF明显较高,HOMA-IR明显较低(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显著地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单纯T2DM患者50例(T2DM组)、T2DM合并CHD患者48例(T2DM+CHD组)、单纯CHD患者47例(CHD组)、门诊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FGF-21水平,并测定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重指数及腰臀比,并作相关比较和分析。结果 T2DM+CHD组血清FGF-21水平均明显高于T2DM组、CH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分别=3.55、3.74、3.96,P均<0.05);T2DM+CHD组FGF-21水平与腰臀比、三酰甘油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0.195、0.255、0.189,P均<0.05);FGF-21和糖化血红蛋白是T2DM危险因素,FGF-21和三酰甘油是T2DM合并CHD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FGF-21与T2DM合并CHD的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改用重组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研究方式,共70例T2DM患者入组。所有患者停用预混胰岛素,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血糖控制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结束时受试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有9例(12.9%)受试者发生低血糖事件12次,均为一般性低血糖。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较预混胰岛素在降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社区干预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社区采用预混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且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联合社区干预进行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餐前、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社区管理评分结果、患者社会支持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社区管理评分及患者的社会支持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阿卡波糖联合社区干预对预混胰岛素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疗效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 8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42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降糖药阿卡波糖治疗,B组给予预混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糖监测值、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 0. 05)。2组治疗后FBG、PBG、Hb A1c控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胰岛素用量少于B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分别联合阿卡波糖均能有效控制血糖,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方案能显著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艾塞那肽在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方法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较差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60例,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n=30)和门冬胰岛素30组(n=30),其中艾塞那肽组采用艾塞那肽5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4周之后剂量增至10 μg,每日2次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组采用门冬胰岛素30皮下注射,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制定起始剂量,餐前注射,每隔1~2天调整胰岛素用量。记录治疗前和治疗12周末患者的一般资料、血糖情况、胰岛功能、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不良反应及低血糖事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判定。结果 艾塞那肽组血糖、体质量指数、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功能指数改善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组(P<0.05),且无低血糖发生,仅有轻微胃肠道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艾塞那肽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门冬胰岛素30,是更好的选择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紊乱疾病,其发病机制主要为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功能缺陷[1]。诱发T2DM的因素多样,包括遗传因素、年龄以及高蛋白、高脂肪等不良饮食方式等。由于持续性的血糖增高引起β细胞功能衰竭,加重患者对胰岛素的抵抗,因此早期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控制T2DM患者血糖,改善β细胞功能受损状况[2]。通常,人胰岛素制剂(诺和灵30R)需要在餐前30 min注射,而诺和锐30为胰岛素类似物,由30%的可溶性门冬胰岛素和70%精蛋白门冬胰岛素混合而成,注射更接近用餐时间。本研究分别运用诺和灵30R与诺和锐30治疗T2DM,分析其对血糖波动性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赵富利  李华  赵迪  杨再刚 《临床荟萃》2010,25(5):390-393
目的 探讨血清apelin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惠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分别测定正常时照组(30例)、T2DM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简称:T2DM组,35例)、T2DM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35例)的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pelin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apelin水平在T2DM组明显升高,(53.79±9.17)μg/L vs(44,44±9,20)μg/L(P<0.01);与T2DM组比较,血清apelin水平在T2DM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也升高,(61.52±5.18)μg/L vs(53.79±9.17)μg/L(P<0.01).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清apelin与HOMA-IR、FPG、总胆固醇(TC)呈正相关(r=0.486,0.400,0.491,P<0.05,P<0.01).logistic回归示:apelin、HOMA-IR是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清apelin水平升高,且与In、(HOMA-IR),FPG、TC呈正相关,推测apelin可能参与构成胰岛素抵抗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王依屹  张珏  鲁传翠 《检验医学》2012,(10):806-8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空腹与餐后2 h游离脂肪酸(FFA)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100例T2DM患者(根据亚洲糖尿病论坛的推荐分为控制良好和控制不良2组)及50名正常对照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FFA及餐后2 hFFA。以稳态模式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2DM组的FPG、2 h PG、FFA、2 h FFA、HbA1c、HOMA-IR均明显增高(P<0.01)。T2DM控制不良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控制良好组(P<0.05),FFA、2 h FFA与HOMA-IR、HbA1c、FPG、2 h PG均呈明显的正相关(r分别为0.910、0.876,0.851、0.759,0.908、0.746,0.769、0.674,P<0.01)。结论 T2DM患者体内FFA浓度的增高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明显相关性,与T2DM的发病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每日注射2次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0,30,120 min的血糖和胰岛素值,分别以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评估β细胞功能,以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状况,以早相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I30/△G30,糖负荷30min净增胰岛素与净增葡萄糖的比值)评估早期胰岛素分泌能力。结果:经过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而HOMA-β、△I30/△G30显著升高(P〈0.001)。结论:短期门冬胰岛素30强化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的影响。方法 2007年7~12月,研究纳入连续使用胰岛素治疗至少3个月但血糖控制欠佳[6.5%≤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A1c)≤11.0%]的T2DM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29~69岁;平均诊断T2DM病史11年。治疗方案为进行16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血糖控制目标为空腹血糖≤7mmol/L,餐后2h血糖≤8mmol/L。分别于强化治疗前、强化治疗4周后及强化治疗16周后测定HbA1c以及血清APN水平。结果与强化治疗前相比,胰岛素治疗4周后空腹及三餐后2h血糖明显下降(P〈0.05),但HbA1c和血清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16周后,HbA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水平高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在强化治疗16周后明显增加且与强化治疗前和强化治疗后4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与空腹血糖(b=-0.225,P=0.013)、早餐后2h血糖(b=-0.229,P=0.012)呈负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提高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驻昆部队老干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糖控制及并发症的情况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收集患者 年龄、病程、并发症、降糖药物及血糖监测的情况,留取血标本检测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并对HbA1c进行相关因素分析.根据HbA1c水平将患者分为达标组(HbA1c <7%)和未达标组(HbA1c≥7%);根据降糖治疗情况分为口服降糖药组、胰岛素治疗组、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组,比较各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HbA1c达标率(HbA1c< 7%)为44.9% (97/216),HbA1c达标和未达标的患者空腹血糖[(6.1±1.2)、(7.8±1.6) mmol/L,t=11.6、P<0.01]、餐后血糖[(9.4±1.8)、(11.5±2.2)mmol/L,t=9.1、P<0.01]和甘油三酯[(1.9±1.3)、(2.4±1.3) mmol/L,t=2.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血管病变(69.8%与86.4%,x2=5.8,P=0.02)、脑血管病变(34.5%与52.4%,x2=6.9,P<0.05)、蛋白尿(20.5%与42.8%,x2=15.3,P<0.01)、周围神经病变(20.5%与39.9%,x2=11.6,P<0.01)和视网膜病变(29.6%与46.5%,x2=7.1,P<0.01)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BG(r=0.76,P<0.01)、2hPBG(r=0.61,P<0.01)、TG(r =0.24,P<0.05)和血糖监测频率(r=-0.55,P<0.01)呈线性相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增加,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依次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及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3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患者餐后血糖及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驻昆部队离退休老干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三组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JDO组和NDO组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DO组(8.02±3.57)mg/L,NDO组(8.35±2.68)mg/L比NC组(14.04±4.75)mg/L,均P〈O.01],DO组与NDO组AP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PN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APN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和WHR是血清APN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脂联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的变化及与糖代谢、胰岛素抵抗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影响T2DM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选105例未经药物治疗的T2DM患者和66名健康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浆葡萄糖(PG)和胰岛素(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同时检测空腹血清FFA。对血清FFA浓度与性别、年龄、体重、体重指数(BMI)、0~3 h PG和Ins以及HOMA-IR、HOMA-IS进行相关性分析。以T2DM是否发病为因变量Y(T2DM组=1,正常对照组=0),性别、年龄、体重、BMI、HOMA-IR、HOMA-IS和FFA为自变量,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组HOMA-IR、HOMA-IS和血清FFA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相关分析发现,空腹血清FFA与0 h PG、0.5 h PG、1 h PG、2 h PG、3 h PG、3 h Ins、HOMA-IR呈弱正相关(r分别为0.340、0.281、0.282、0.307、0.302、0.193、0.225,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FFA是T2DM的重要风险因素[OR=14.05,95%可信区间(CI):1.87~105.55]。结论血清FFA水平升高可能影响机体糖动态平衡,与胰岛素抵抗和T2DM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时的血糖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对35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24例糖代谢正常者进行动态血糖监测,同时进行75 g葡萄糖的OGTT,比较两组在不同糖代谢状态下糖负荷后3小时内平均血糖值(MBG)、血糖峰值(PPG)、血糖达峰时间(△t)、血糖波动幅度(PGE)和血糖的曲线下面积增值(IAUC)变化.结果 2型糖尿病组OGTT 3小时的MBG、PPG、△t、PGE和IAUC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 (11.6±13.16) mmol/L vs (7.66±0.80) mmol/L、(14.21±3.79) mmol/L vs (9.09±1.09) mmol/L、(117.09±36.84) min vs (84.04±34.17) min、(6.30±2.87) mmol/L vs (2.96±0.87) mmol/L、(3.22±1.97) mmol·L-1·d vs (1.69±0.71) mmol·L-1·d(均P<0.01).2型糖尿病患者OGTT 2小时血糖达到诊断标准的占68.6%(24/35),与未达该标准的31.4%(11/35)相比,MBG、PPG、PGE和IAUC均明显增高(均P<0.01),分别为(12.99±2.70) mmol/L vs (8.46±0.82) mmol/L、(15.97±3.24) mmol/L vs (10.41±1.15) mmol/L、(7.49±2.44) mmol/L vs (3.70±1.89) mmol/L、(4.02±1.73) mmol·L-1·d vs (1.47±1.21) mmol·L-1·d;△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在不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时,OGTT时除MBG有显著差异外(P<0.05),PPG、PGE和IAU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不同空腹血糖状态时,OGTT的血糖波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在糖负荷状态下血糖波动加剧,达峰时间延迟;筛查2型糖尿病时,对OGTT 2小时血糖接近标准值上限或糖耐量异常者应复查OGTT以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前列环素(PGI2)水平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初诊T2DM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组60例,测定体质量、身高、血脂、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胰岛素(2h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测定血浆PGI2的稳定代谢产物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FPG、2hPG、FINS、2hINS、HOMA-IR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血浆6-keto-PGF1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血浆6-keto-PGF1α水平与HOMA-IR呈负相关(r=-0.82,P0.01)。结论 T2DM患者存在IR,血浆PGI2的代谢终末产物6-keto-PGF1α水平与I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 )患者血浆磷脂酰基醇蛋白聚糖-4(GPC-4)水平的影响及其与胰岛素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8例初诊 T2DM 患者(T2DM 组),于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血浆G PC-4水平及其他指标检测,采用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术评价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以糖耐量正常的体检健康者40例(NGT组)作为对照。结果 T2DM组空腹血浆GPC-4水平为(5.27±1.97)μg/L ,低于NGT 组[(7.33±2.36)μg/L ,P<0.05)]。胰岛素强化治疗后,T2DM 组空腹血浆 GPC-4水平为(6.42±2.21)μg/L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T2DM 组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且GPC-4水平升高程度与葡萄糖代谢率升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可升高初诊T2DM患者血浆GPC-4水平,而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血浆GPC-4水平可能与患者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