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iR-34a和miR-34b/c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30例肾透明细胞癌手术患者的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按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分为2组:A组15例为无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B组15例为有淋巴结和(或)远处转移.提取各标本中的DNA,经甲基化处理后,用PCR的方法检测miR-34a和miR-34b/c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在2组肾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电泳结果显示,miRNA-34a和miR-34b/c基因成单一条带,其所处的位置及其在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甲基化情况符合前期的预计.miR-34a和miR-34b/c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如下:A组肾癌组织中miR-34a 4例,占26.7%,miR-34b/c 15例,占100.0%,癌旁正常组织均为0;B组肾癌组织中miR-34a 13例,占86.7%,miR-34b/c15例,占100.0%,癌旁正常组织均为0.miR-34a和miR-34b/c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在肾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中,miR-34a基因CpG岛甲基化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肾癌组织(86.7%比26.7%,P<0.05).结论 miR-34a和miR-34b/c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在肾癌组织中明显增高,提示其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与进展有关,尤其是miR-34a基因CpG岛高甲基化与肾透明细胞癌的转移可能存在密切联系,有望成为指导肾透明细胞癌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在早期结直肠癌(CRC)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试剂盒分别检测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和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对两者任一结果为阳性者再行结肠镜检查。比较SDC2和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的阳性率以及两者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结果在1 000例筛查对象中,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18.10%(181/1 000)比9.80%(98/1 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对进展性腺瘤和CRC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血浆SEPT9基因甲基化检测联合结肠镜筛查〔进展性腺瘤检出率:2.50%(25/1 000)比1.00%(10/1 000),CRC检出率:1.50%(15/1 000)比0.50%(5/1 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粪便SDC2基因甲基化检测是一种简单无创的CRC筛查新技术,患者接受程度更高,能够避免大规模肠镜筛查带来的弊端,联合结肠镜检测可作为CRC早期筛查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3.
背景:通过分析不同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miRNA表达谱的差异,有可能筛选到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作为特定肿瘤分子标志物的miRNA。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miRNA-34家族(miRNA-34s:miR-34a/b/c)在瘢痕疙瘩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分析评价microRNA-34s在瘢痕疙瘩形成发展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影响。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瘢痕疙瘩组织(10例)和正常皮肤(2例);TRIZOL法提取标本的总RNAs并进行质检,再采用 Ambion′s miRNA Isolation Kit 从总 RNAs 中分离 micro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技术检测miRNA-34s(miR-34a/b/c)在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miRNA-34s(miRNA-34a/b/c)在瘢痕疙瘩组织中均呈下调表达(P<0.01)。表明该家族成员参与了瘢痕疙瘩的形成发展,下调表达的miRNA-34s可能导致了瘢痕疙瘩的肿瘤性生长。  相似文献   

4.
粪便DNA甲基化分析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粪便中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增生性息肉蛋白(HPPI)和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用于结直肠癌(CRC)筛查的可行性。方法从52例CRC患者、35例结直肠良性疾病患者和24名正常对照者粪便标本中提取DNA,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分析粪便DNA中SFRP2、HPPI和MGMT基因甲基化状态。结果CRC患者粪便SFRF2、HPP1和MGMT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94.2%、71.2%和48.1%;96.2%的CRC和81.8%的癌前病变患者中至少存在1个基因的过甲基化。1例正常粪便标本SFRP2甲基化阳性。联合3个基因诊断CRC和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7%、77.1%、84.3%和90.2%。结论联合分析SFRP2、HPP1和MGMT基因甲基化是检测CRC及癌前病变的高敏感性方法。检测粪便基因甲基化有望成为CRC无创诊断或高风险人群筛查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Survivin、MMP-2和MMP-9在大肠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存活素(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survivin、MMP-2和MMP-9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正常大肠粘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大肠癌中survivin、MMP-2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大肠腺瘤(P〈0.05或P〈0.01);大肠腺瘤中survivin、MMP-2和MMP-9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P〈0.05或P〈0.01);survivin的表达在DukesC、D期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B期(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MMP-2和MMP-9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大肠癌中survivin与MMP-2、MMP-9表达正相关(P〈0.05)。结论survivin、MMP-2和MMP-9表达与大肠癌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联合检测survivin、MMP-2和MMP-9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并且是判断大肠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对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并进行性能验证。 方法: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CRC手术患者的术前血浆标本32例及健康成人血浆标本10例。采用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试剂盒检测两组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水平,对该试剂盒诊断CRC的符合率、最低检出限和精密度进行评价,并与癌胚抗原(CEA)和粪便隐血试验(FIT)进行方法学比较。 结果: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试剂盒检测CRC患者的阴、阳性符合率为100%;检测限参考品阳性;精密度变异系数<5%,符合基本性能要求。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用于诊断CRC的敏感性为62.50%,特异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5.20%,阴性预测值为42.90%。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CRC的检出率为62.50%,明显高FIT(28.13%)及CEA(28.13%)的检出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762。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对于Ⅰ期CRC的检出率为50.00%。 结论:该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试剂盒的性能指标满足预期临床用途要求,可以作为CRC血清学辅助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大肠肿瘤中p53和nm23基因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肿瘤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大肠癌及57例大肠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分析其免疫组化特点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p53基因在大肠癌中高表达,而在大肠腺瘤中低表达;腺瘤伴低或中级别上皮内瘤变组p53的表达阳性率25.93%(7/27)与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65.22%(15/23)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6,P〈0.05);腺癌伴转移组nm23表达阳性率31.25%(5/16)与腺癌无转移组(包括腺瘤体高级男性皮内瘤变和腺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在DukeC期为70.00%(15/20),与A、B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结论 p53和nm23基因表达可能影响大肠癌发生发展,联合检测p53和nm23基因表达对大肠癌临床分级、分期有辅助意义;p53检测有助于大肠肿瘤早期诊断;nm23可作为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Runx3基因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Blot)检测30例大肠癌组织及肿瘤周围正常黏膜组织中Runx3mRNA的表达,同时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检测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基因的表达(6409.1042±298.2028)较肿瘤周围正常组织中表达明显下调(34565.3921±1108.21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黏膜组织中未发现有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30例大肠癌组织中有16例检测到Runx3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大肠癌组织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增高(P〈0.05)。大肠癌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与其病理临床特征密切相关,在低分化和有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标本中Runx3蛋白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 Run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Runx3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泌素表达与大肠肿瘤的发生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正常大肠组织、21例大肠腺瘤和70例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及Ki67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胃泌素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0、28.6%和25.7%,大肠癌和腺瘤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肠癌和腺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40.0%、76.2%和82.8%,大肠癌和腺瘤组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大肠组织(均P<0.05),而肠癌和腺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泌素与Ki67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胃泌素和Ki67在大肠肿瘤中的表达均增高,胃泌素在大肠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胃泌素可能有增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粪便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基因(MGMT)甲基化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CR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FOBT对56例CRC患者和34例体检健康者进行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联合检测,分析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FOBT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RC患者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为33.9%,体检健康者为2.9%;联合FOBT检测诊断CRC敏感性为55.4%,明显高于单独MGMT基因甲基化的33.9%(χ2=14.674,P<0.01)和单独FOBT的33.4%(χ2=14.322,P<0.01)。MGMT基因甲基化与CRC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Dukes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联合检测粪便MGMT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隐血可提高CRC的诊断效率,有望成为CRC的非侵入性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简便易行、无创的门诊早期筛查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从上海市闸北区9个社区医院选取150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以及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进行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一粪潜血(FOBT)、粪钙卫蛋白(CPT)、粪微型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表达、粪K—ras基因突变并同时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粪标本的综合检测与早期诊断结直肠癌的关系。结果190例受检者中FOBT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7.37%;CPT阳性者6例,阳性率为3.16%;K—ras均为阴性。共发现结直肠癌21例,检出率11.05%(21/190),其中DukeA期11例(52.38%),B期9例(42.86%),C期1例(4.76%);FOBT阳性者中结直肠癌检出率为78.57%(11/14)。其中发现病例组(21例)、高危组(129例)与对照组(40例)之间FOBT、MCM2表达差异显著(P〈0.01),CPT均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亦表明FOBT和MCM2对结直肠癌的筛查具有临床意义。结论联合检测粪FOBT、MCM2有助于在普查中发现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及早行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较早期结直肠癌,从而使疾病在可治愈的阶段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症状性及无症状人群中结肠直肠肿瘤性疾病的分布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就诊的3 509例结肠镜检查人群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发病时的症状、结肠镜检查结果及相关病理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症状筛查组(如腹痛、腹泻、黏液便、腹胀等)和无症状筛查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以期找出其中的相同及差异。结果:3 509例结肠镜受检者的平均年龄为(55±13)岁,按症状分为症状筛查组和无症状筛查组(639例)。3 509例受检者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4.4%,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6%。男女性别间的病灶检出率无差异,而60~69岁受检者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检出肿瘤构成比为44.0%。所有结肠直肠癌以远端结肠(直肠、乙状结肠)为主(66.7%);结肠直肠息肉与结肠直肠癌并存患者数占结肠直肠癌总数的36.6%。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33.0%,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2.5%;无症状筛查组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为41.2%,结肠直肠癌检出率为3.2%。2组间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结肠直肠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市嘉定地区接受结肠镜检查人群的结肠直肠息肉检出率较高,针对粪便隐血筛查阳性的无症状人群进行结肠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结肠直肠肿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外已发表的有关东方国家人群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的关系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篇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选择OR值及95%CI作为meta分析指标。并做出倒漏斗图,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合并计算。结果纳入总样本量为5 385例,其中Hp阳性组为3 396例,Hp阴性组为1 989例;通过meta分析合并认为结果存在异质性(I2=83%,P0.10)。因存在异质性,对肿瘤的类型(增生性息肉、腺瘤、肠癌)、不同的Hp检测方法进行亚组分析。1Hp感染不增加患增生性息肉、结直肠非进展性腺瘤、肠癌的风险(OR=0.73,95%CI=0.45~1.17;OR=1.35,95%CI=0.98~1.86;OR=1.09,95%CI=0.71~1.68),而增加了患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风险(OR=1.81,95%CI=1.31~2.49;OR=2.02,95%CI=1.38~2.96);2采用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可增加患结直肠肿瘤的风险(OR=1.49,95%CI=1.00~2.22);3采用非血清学抗体检测出的Hp感染无明显增加患肿瘤的风险(OR=1.35,95%CI=0.89~2.07)。结论 Hp感染可能增加了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性腺瘤的发生风险,但无明显增加患肠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Bcl-2和Caspase9的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大肠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大肠腺癌、大肠腺瘤、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的Bcl-2和Caspase9的表达。结果正常粘膜中Bcl-2表面上皮表达阴性,在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和LST良性组(P0.05),而LST良性组与腺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正常粘膜中Caspase9广泛表达于胞浆中,在腺癌组明显低于腺瘤组和LST良性组(P0.05),而LST良性组与腺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 LST良性组与大肠腺瘤组在Bcl-2、Caspase9等基因的改变上没有统计学差异,同样是癌前病变,Caspase-9和bcl-2同样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在大肠肿瘤的恶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bFGF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FGF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25例结直肠腺瘤组织和40例正常对照组织中bFGF、CD34的表达,以图象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测定。结果:以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在癌症组、腺瘤组、正常对照组间呈递减改变。bFGF在癌症组中阳性率为90%(36/40);在腺瘤组中阳性率为76%(19/25);在正常对照组中阳性率为7.5%(3/40)。CD34在三组中均100%表达阳性。bFGF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60 2±0.066 34vs0.163 5±0.045 76vs0.081 3±0.022 70,F=90.782, P<0.01),CD34的平均积分光密度癌症组比腺瘤组和正常对照组高(0.258 4±0.07325vs 0.164 8±0.048 33 vs 0.083 4±0.016 23,F=89.224, P<0.01),bFGF和CD34在癌症组织、腺瘤组织中均呈两两相关。bFGF和CD34的表达在癌症组、腺瘤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41和0.840。结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bFGF表达增多对肿瘤血管生成起促进作用。关键词:bFGF、CD34;结直肠腺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mute 2,MDM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67例大肠癌患者,另取距肿瘤10cm以上癌旁组织30例、腺瘤组织20例、正常黏膜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肠黏膜MDM2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MDM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48/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P〈0.05)。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8%(26/67),与结肠腺瘤组织75.0%,癌旁组织83.3%,正常黏膜组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和P16在不同Dukes分期中,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16基因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MDM2蛋白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M2和P16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DM2和P16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MicroRNAs regulate target gene expression through translation repression or mRNA decay, and they are emerging as important modulators in cellular pathway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e occurrence of epigenetically modified miRNAs in colorectal cancer (CRC), identifying these miRNA methylation signatures may provide candidate markers for the detection of malignant colonocytes. Fecal-based tests are widely adopted as noninvasive methods for CRC diagnosis, thus several studies have attempted to use miRNAs from feces as CRC markers. This article evaluates a recently published study investigating the usefulness of epigenetically silenced miRNAs in fecal specimens, including miR-34b/c and miR-148a, as potential markers for CRC screening and progno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