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体神经促进技术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本体神经促进技术(PNF)对预防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 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另行膝关节闭链PNF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发生膝过伸患者7例,对照组18例(P<0.01);治疗组起立-行走计时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对患者膝关节进行PNF训练可以减少膝过伸的发生,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半蹲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4例脑卒中患者分为A组34例和B组30例,均按脑血管病治疗方案治疗,B组配合控制膝过伸常规康复训练;A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半蹲训练,均持续10周。治疗前后2组分别采用Fugl-meyer(FMA)评分和膝关节过伸次数评定。结果:治疗后,FMA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膝关节过伸次数明显减少;2组间比较,A组表现更明显(均P〈0.05或0.01)。结论:半蹲训练为一种综合性训练,可提高患肢肌力,改善患肢协调能力和膝过伸,进而提高患肢运动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王建晖 《中国康复》2016,31(3):195-196
目的:观察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40例膝过伸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除常规康复训练外还进行佩戴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膝过伸判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起立-行走测试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膝过伸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45.0%,P0.05)。治疗6周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计时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缩短(P0.01,0.05),观察组缩短更显著于对照组(P0.01)。结论:可调式膝关节矫形器训练可以更好的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有效缓解及降低膝关节疼痛的发生,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强化膝关节(0 ~ 15°)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结合膝关节(0~ 15°)强化控制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TUGT)、最大步行速度(MWS)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起立行走能力、10m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在BBS、TUGT及MWS评分比治疗前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膝关节(0~ 15°)控制训练,可以纠正患者膝关节过伸,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有效地改善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彭杰  郑琨 《中国康复》2019,34(1):34-36
目的:观察等速肌力训练对纠正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入等速训练仪训练。在治疗前后均采用等速训练仪对患侧下肢屈、伸肌群的峰力矩进行评定,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进行评定。结果:训练4周后,2组患者等速肌力测试屈、伸肌峰力矩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无膝过伸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7%、50.0%,P0.05)。结论:等速训练仪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在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侧膝关节周围肌群进行肌内效贴早期贴扎预防膝过伸的干预。分别于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的膝过伸发生率、简式Fugl-Meyer下肢评分(FMA)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膝过伸发生率分别为32.5%和57.5%,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同时发现2组患者下肢FMA、FAC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早期应用能有效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发生及提高患者的下肢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三维运动平台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 64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2 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三维运动平台训练。治疗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E)、膝过伸次数、Gait Watch 三维步态及运动训练系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下肢FMA评分、最大屈膝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过伸次数、与最大伸膝角度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运动平台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步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和MOTOmed下肢智能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偏瘫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组患者均在治疗室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后增加MRS‐FS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共连续治疗6周。通过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评定、50m步行膝过伸次数评定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指标评价2组患者膝过伸的情况和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站立位患侧单腿负重情况下的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82.14%,显著高于对照组5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50m步行膝过伸次数(次)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运动疗法治疗配合MRS-FS训练和配合MOTOmed训练均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膝过伸和步行能力,但是前者疗效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克服膝过伸,改善步态,选择2004-01/2006-03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无膝关节分离运动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运动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膝关节分离运动的强化训练。训练前和训练3个月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法评定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Barthel指数法评定下肢活动能力,足印法分析步态。结果显示治疗组步态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和活动能力显著提高(P<0.01)。提示膝关节分离运动强化训练可改善膝关节功能,克服膝过伸,改善步态,提高下肢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2周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治的6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主动运动组和被动运动组,主动运动组康复锻炼采用踝泵训练、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弯腿训练、屈膝训练、站立行走训练及上下台阶训练。被动运动组行CPM机辅助训练,CPM机角度从30°开始,之后每天增加10°,伸膝屈膝完成一个动作45 s,每次30 min,每天2次。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评定标准(KSS),对两组患者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2周膝关节功能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主动运动组人工全膝置换术后2周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伸膝、屈膝肌群的肌力、膝关节稳定性改善程度优于被动运动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运动更有利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伸肌、屈肌肌群的肌力、膝关节稳定性改善。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ombining electrogoniometric feedback with contemporary physical therapy procedures for treatment of genu recurvatum following stroke. Twenty-six patients suffering knee hyperextension resulting from cerebrovascular disorders were allocated to either a control group or an experimental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treatment for knee hyperextension during two consecutive phases. During phase I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electrogoniometric feedback as an adjunct to physical therapy. In phase II both groups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 alone. Each phase lasted four weeks, during which time patients were treated 45 minutes daily, five days every week. Subjec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howed greater reduction in knee hyperextension. This was particularly evident in phase II whe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for reduction in knee hyperextension reach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U = 40, p = 0.011).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addition of electrogoniometric feedback to standard physical therapy enhanc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reatment for genu recurvatum in stroke.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持续被动活动(CPM)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松动、肌力训练、冰敷等),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淋巴引流手法及CPM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量患肢膝关节周径评定水肿情况,采用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LKSS)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2组膝关节周径较治疗前均降低(均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1);2组ROM、LKSS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均P0.01),其中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1)。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早期应用淋巴引流手法结合CPM能减轻膝关节肿胀、改善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以持续主被动活动联合为理论基础,通过模拟人体运动,刺激机体的自然复原力,发挥组织代偿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并了解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功能锻炼中的康复作用。方法:将20例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随机等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行肢体功能锻炼,对照组采用被动训练装置CPM机行功能锻炼,治疗间隙2组均采用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物理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同时实验组股四头肌肌力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2个月后的后续治疗,实验组患者膝关节后屈、前伸活动度有了进一步的改善(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说明早期采用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或CPM机配合心理疏导、低频脉冲电疗和红外线等治疗均能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受限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同时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具有恢复患者股四头肌肌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康复配合持续被动活动(CPM)机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23例TKA术后患者(28膝)随机分为治疗组(15膝)和对照组(13膝),治疗组实施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对照组仅进行CPM机锻炼。结果术前治疗组膝评分和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两周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TKA术后早期康复功能锻炼配合CPM机锻炼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对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依从性,分为规范康复组和过早负重组,各40例,2组均接受康复治疗2个月,但过早负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治疗2个月后,过早负重组患者下肢出现伸肌痉挛及膝过伸的例数均高于规范康复组(P<0.05)。结论:过早下肢负重容易使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出现伸肌痉挛及膝过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行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定患者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评估步行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BBS、FAC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胫骨平台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采用内固定治疗的12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石膏固定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10~24个月,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加快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上下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2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训练组)和观察组(躯干强化训练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以综合性规范化康复治疗结合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躯干损伤量表(TI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I)的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TIS、FMA上下肢运动功能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TIS、FMA下肢、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FMA上肢运动功能评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NF技术躯干模式强化训练能促进早期脑卒中患者躯干活动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尤其对下肢运动功能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