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总结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护理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顺利完成多导睡眠监测,1例患者因环境陌生、导联较多整夜无法入睡而监测失败;2例患者因夜尿频繁,影响睡眠;1例夜间发生心律失常。结论: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可从患者整夜睡眠情况中分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分型而确定临床最佳的治疗方案,做好夜间的监测护理是保证监测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避免浪费患者宝贵时间及金钱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对筛选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有效性。方法应用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和多导睡眠监测仪同步监测疑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5例,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中31例监测纪录有效,多导睡眠仪结果与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相关数据有相关性,其中呼吸暂停次数、呼吸低通气次数、呼吸暂停低通气紊乱指数与平均血氧饱和度明显相关。结论 2种监测方法对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具有良好一致性,便携式睡眠监测仪可用于大规模筛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多导睡眠监测的监测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美国伟康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对睡眠中心78例患者进行不少于7 h的整夜连续监测和护理。结果 76例患者顺利完成监测,确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73例(重度17例,中度31例,轻度25例),单纯鼾症3例。1例因环境陌生、导联多无法入睡而监测失败,另1例因鼻气流导管脱落而监测失败。结论对症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多导睡眠监测得以顺利完成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4.
影响多导睡眠监测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荣  吴斌 《护理学报》2008,15(6):50-50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指每晚7h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5次/h,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对此类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不同的治疗。由于多导监测仪价格昂贵,每晚监测需几百元,保证每次监测成功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结果失败的5例患者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多导睡眠监测进行有效护理干预,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方法:对1440例患者多导睡眠监测过程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符合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184例,不符合110例,失败146例.结论:在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睡眠监测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小儿因睡眠打鼾、憋气而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情况.结果 235例中,1例因发生抽搐而监测失败,1例因环境陌生,整夜哭闹无法安静入睡而失败,233例顺利完成睡眠监测.结论 做好夜间睡眠监测的护理是多导睡眠监测准确和安全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睡眠监测仪对78例因打鼾就诊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尽可能早期就诊,及时有效的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方法:患者监测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图、下颌肌电图、上颌肌电图、口鼻气流、胸腹呼吸运动、血氧饱和度、体位、心电图等。结果:检测出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13例,中度28例,重度19例。结论:了解患者平时的睡眠习惯.电极安装,睡眠监测后的护理,提高了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治疗的依从性,从根本上改善了OSAHS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淑娟  赵洁 《全科护理》2014,(5):405-40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舒适护理模式下对60例行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人(观察组)进行护理,与常规护理模式下的50例病人(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两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焦虑程度、舒适度和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以增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在多导睡眠监测期间的心理、生理上的满足和安全感,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56例打鼾患者行PSG,并给予精心监测前、监测中、监测后护理。结果:本组确诊OSAS患者52例,3例因环境陌生或身体导联多而无法入睡,1例因夜尿频繁影响睡眠。结论:护士在监测前准备、监测中的正确操作和病情观察以及监测后的护理,对整个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确保操作的成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加强多导睡眠图监测效果的观察及护理.提高监测成功率.方法 对78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监测,做好环境设置,监测前患者准备,监测中的观察及护理,监测后患者的健康宣教,物品的处理.结果 72例患者监测成功,6例失败.结论 做好多导睡眠监测的观察及护理,保证监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提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是使用分析仪记录分析睡眠状态下多项指标,为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金指标。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导联较多,每一导联都受医患双方的主客观影响,失败或误差的可能性较大。我科自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492例多导睡眠呼吸监测检查,其中失败52例,现将失败原因、补救措施及经验教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失败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627例有潜在睡眠呼吸障碍的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监测失败,总结失败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5例患者不能入睡;6例患者因颈胸腹带不适,影响睡眠;4例图形干扰;2例电极导电不良或脱落;1例心前区疼痛;1例心律失常。结论:标准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原因与患者不能入睡及导联脱落等多种原因有关,做好监测全程的护理,对监测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张佩英 《全科护理》2013,11(18):1635-1636
[目的]探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病人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0月146例怀疑有SAS病人进行检测诊断有无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同时加强的护理。[结果]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检测成功135例,检测失败11例,其中入睡差2例,监测到一半脱线6例,监测后无数据显示有3例。[结论]使用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仪,监测时护士加强宣教及做好导线连接和各项护理措施是提高检测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进行监测的专科护理方法,总结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监测OSAS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 将60例疑似OSAS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进行监测,观察组采用专科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2组患者的睡眠呼吸紊乱指数、平均血氧饱和度和最低血氧饱和度相比无显著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的敏感性更高,为100%,特异性也更高,尤其是对重度OSAS患者,其特异度可达96.7%.结论 在临床使用便携式多导睡眠监测仪对OSAS患者进行监测的过程中,科学、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保证临床监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科学、精心的护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和经济浪费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夜间监测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柯彩霞  谢文  黎玉莹  谢碧珍 《全科护理》2008,6(31):2840-284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潜在睡眠呼吸障碍病人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夜间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监测显示,单纯打鼾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7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与阻塞性)16例,2例因监测中病情变化终止监测,转送病房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加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监测的护理是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危险因素及顺利完成监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监测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潜在睡眠呼吸障碍病人采用多导睡眠仪进行夜间监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监测显示,单纯打鼾6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37例,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例,混合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低通气与阻塞性)16例,2例因监测中病情变化终止监测,转送病房治疗后康复出院.[结论]加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监测的护理是减少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人危险因素及顺利完成监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标准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原因与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红 《护理与康复》2007,6(10):685-686
目的 分析应用标准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的原因,并探讨相应护理对策.方法 对276例疑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进行夜间睡眠监测,统计监测失败人数,分析原因.结果 监测失败8例,原因为患者不能入睡6例,经过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复测成功;仪器故障2例,经专业人员维修后复测成功.监测过程发生导联脱落8例、图形受干扰4例,均及时发现而未影响检查结果.结论 标准多导睡眠仪监测失败原因与患者不能入睡及仪器故障有关,做好监测全程的护理,定期仪器维护,对监测成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倪涵晨 《全科护理》2014,(25):2322-2324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多导睡眠图监测的护理,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多导睡眠仪对110例COPD合并睡眠相关缺氧病人进行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同时加强护理。[结果]55例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其中轻症21例,中症22例,重症12例),排除45例,失败10例。[结论]采取正确的多导睡眠监测方式能早期发现COPD病人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高危人群,延缓呼吸衰竭发生,提高COPD病人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体位疗法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1]选择2001-10/2003-01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中心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患者对实验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2]采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对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连续进行2 d的监测.第1夜,分别记录睡眠第1阶段(21:30~24:00)、第2阶段(0:00~2:30)和第3阶段(2:30~5:00).监测项目:总清醒时间、整夜睡眠结构包括快动眼睡眠和非快动眼睡眠中的Ⅰ~Ⅳ期以及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呼吸暂停次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脉氧饱和度及血压.第2夜,给患者穿上背后带小口袋的特制背心,并于口袋中放置一只高尔夫球.同时加强巡视督促取侧卧位.再次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3]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多因素随机方差分析.结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38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大于/长于睡眠第1阶段(P<0.05~0.01),睡眠第3阶段明显高于睡眠第2阶段(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睡眠第2和3阶段明显小于睡眠第1阶段(P<0.05).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2]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长呼吸暂停时间、平均动脉压:治疗后明显小于/短于治疗前(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睡眠结构:睡眠各阶段差异不明显.结论:采取高尔夫球背心的睡眠侧卧位体位疗法可明显改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不同睡眠阶段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且不影响睡眠结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患者发生磨牙症的情况。方法使用多导睡眠检测技术对38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磨牙事件进行分析。结果381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共有磨牙症患者238例(62.5%),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2520次,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事件末端出现磨牙事件的有1437次(57.0%)。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磨牙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