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分析Fahr病影像学特征,提高Fahr病影像学认识.方法 3例Fahr病患者分别行CT与MRI检查,结合文献分析Fahr病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3例Fahr病患者头部CT均有基底节对称性钙化,丘脑区、齿状核及半卵圆中心对称性钙化2例,钙化边缘呈细线样.3例患者钙化灶在MRI上T1WI表现为不均匀低信号,T2WI同时存在低信号、稍高信号及明显高信号.结论 Fahr病钙化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MRI信号呈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炎症性肠病患者41例,包括溃疡性结肠炎28例,克罗恩病13例。比较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X线、CT、核磁共振(MRI)及其他影像学表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X线、CT、核磁共振(MRI)及其他影像学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临床需谨慎鉴别。结论任何检查方法在诊断炎症性肠病时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需密切结合临床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确认。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急性期单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后 ,大脑中动脉自身及所供血区脑组织的CT及MRI表现。方法 :搜集 2 4例同时进行CT和MRI检查的早期单侧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病例 ,对照研究单侧大脑中动脉梗塞后大脑中动脉本身及所供血区脑组织的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 :单侧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病例 ,CT虽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多数病例仍有一定的表现。MRI诊断急性期单侧大脑中动脉梗塞 ,所有病例均有表现 ,根据T1WI、T2WI及 2D PCMRA的表现可确诊。结论 :CT、MRI在急性期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病历中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MRI较CT敏感性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像学(CT、MRI)对脑白质营养不良继发精神障碍的作用。方法对23例患者采取CT、MRI检查并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分析。结果23例患者15例经临床影像综合诊断得到定位诊断结果,其中10例行MRS检查,均表现脑内代谢产物异常。结论影像学对脑白质营养不良继发精神障碍的检查非常重要,且对临床治疗、用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肠系膜脂膜炎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6例肠系膜脂膜炎的影像学表现,4例经CT检查,2例经MRI检查.3例经病理证实,3例按照CT标准做出诊断.结果 所有肠系膜脂膜炎均为起自肠系膜根部,围绕系膜血管的肿块,可见雾状肠系膜和(或)“脂肪环”征和(或)“假包膜”征.结论 肠系膜脂膜炎CT及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CT及MRI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脑动静脉畸形(AVM)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VM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104例AVM患者平均年龄为32.13岁。主要表现为颅内出血、头痛、癫痫、肢体瘫痪等。主要累及双侧额叶30例、颞叶28例、顶叶16例、枕叶14例、颞-顶区9例、基底节12例、小脑9例、胼胝体5例等。典型表现为畸形蜂窝状血管团及增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DSA诊断AVM的敏感性为97.5%,其次为MRI,敏感性为74%,头颅CT的敏感性为43%。结论:DSA是诊断AVM的最敏感的方法,对于突发的颅内出血、头痛、抽搐、瘫痪的青少年患者应行头颅DSA和MRI检查,以便及时发现AVM病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和MRI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CT和MRI诊断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28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均为单发,起自脉络膜裂。CT平扫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圆形、卵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均未见强化。MRI均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及DWI序列均呈低信号,其信号强度与脑脊液一致,病灶周围脑实质无异常信号。结论脉络膜裂神经上皮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其定位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部良性嗜铬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病理证实的23例良性嗜铬细胞瘤患者CT及MRI影像资料。结果行CT检查13例,MRI检查8例,CT和MRI均检查者2例;23例嗜铬细胞瘤均为单发;与手术组织病理进行对照,CT术前诊断嗜铬细胞瘤12例,诊断符合率为80%;行MRI检查10例均明确嗜铬细胞瘤诊断,诊断符合率100%。结论CT及MRI均有助于良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患者均于伤后2h~4d接受CT及MRI检查。结果: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的CT及MRI表现为关节囊内特征性的液-液平面,26例表现为单液-液平面,19例表现为双液-液平面,且上层均表现为脂肪密度或信号。45例均存在关节内骨折。结论:创伤性膝关节脂血症在CT和MRI上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关节内骨折的可靠征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CT和MRI诊断非典型脑膜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经病理诊断证实为非典型脑膜瘤患者23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术前CT、MRI诊断资料,观察并分析不同诊断方法获得的影像学特征。结果:非典型脑膜瘤的边缘多不规则,密度不均匀,经强化扫描后,CT和MRI均表现出不均匀强化的情况。同时,通过MRI检查能够观察到肿瘤内流空的血管影与脑膜尾征的存在。结论:在非典型脑膜瘤的诊断过程中,虽然其影像学表现并无显著特异性,但是通过CT或MRI均可以对其主要影像学表现进行有效识别和判断,二者各有优势,特别是通过MRI检查能够对肿瘤进行准确定位,并充分了解肿瘤的血供情况、肿瘤与相邻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颅内粒细胞肉瘤(granulocytic sarcoma,GS)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该病诊断率。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证实的颅内GS 9例的影像学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本组CT及MRI检查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4例,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3例,脑膜侵犯2例。2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GS;7例误诊,误诊为高血压脑出血及转移瘤各2例,脑肿瘤、颅底软骨肉瘤及颅内低压综合征各1例。9例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3例,慢性粒单细胞白血病2例;3例先确诊白血病,后诊断GS,6例因颅神经症状首发经脑脊液检查发现典型GS细胞确诊GS。经相应治疗疾病进展死亡1例,缓解8例。结论颅内GS CT与MRI检查具有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浸润伴出血、颅内肿瘤伴骨质破坏及脑膜侵犯伴梗阻性脑积水等征象,CT和MRI联合检查有助于GS确诊,且对预后评价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婴儿晚发性Vit K缺乏(VKD)并颅内出血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9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经CT确诊的78例VKD并颅内出血的婴儿进行了追踪复查,分析其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本组78例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8例(74.4%),硬膜下出血(SDH)41例(52.5%),脑实质出血(IPH)31例(40.0%),脑室内出血(IVH)23例(29.5%)。单一部分出血45例(57.7%),2个部位出血19例(24.4%),3个以上部位出血14例(17.9%)。31例IPH随访复查死亡9例,仅4例恢复正常,其他病人均有脑室扩大、脑软化、脑萎缩、脑钙化形成等不可逆性后遗症的表现,以单纯SAH预后最好,24例1个月复查均恢复正常。结论: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VKD并颅内出血其预后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癌脑转移瘤瘤内出血的影像特点.方法 26例肺癌脑转移瘤瘤内出血患者,接受CT 和MRI检查.结果共发现脑内转移瘤43个,其中出血性转移瘤38个,占转移瘤总数的88.4%,表现为CT和MRI上一致性高密度或高信号病灶,或瘤体内部分高密度或高信号出血,隔期复查显示出血有吸收但肿瘤占位征象较前明显;增强扫描显示肿瘤有结节状或环行强化.结论发现脑内不典型部位出血病灶时,应注意有转移瘤瘤内出血的可能,隔期复查血肿吸收但占位征象更明显、以及增强扫描肿瘤强化等有助于转移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5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征象。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硬膜下出血7例,脑实质出血3例,脑室内出血2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和范围,是诊断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VST)形成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3月,江苏省丰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4例CVS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平扫,3例行MRI增强扫描,5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2例行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观察CVST累及区域范围及周围情况、平扫密度或信号特征及颅内伴发病变等。 结果全部患者均累及2个以上静脉窦,7例患者CT平扫见受累静脉窦明显高密度,MR平扫10例患者可见受累静脉窦T1WI明显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WI及FLAIR均可见受累静脉窦高信号。3例行MRI增强扫描患者中,受累及静脉窦呈完全强化2例,部分性强化1例。CT及MRI提示左颞叶出血性梗死1例,矢状窦旁占位2例,丘脑出血性梗死1例,皮层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MRV均可见受累静脉窦显影不规则、狭窄或完全不显影及侧支代偿血管形成。 结论MRI平扫可显示CVST的特征,CT平扫部分患者显示CVST的特征,CT及MRI平扫均可显示CVST的颅内伴发病变。识别CVST的静脉窦CT及MRI平扫特征及可能的颅内继发病变影像学表现,并结合MRV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总结合并颅内出血急性白血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我院1953—1990年剖检的41例合并颅内出血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白血病临床缓解状态9例,未缓解状态32例;合并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2例,败血症4例;白细胞≥100×10^9/L19例,血小板〈20×10^9/L28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4例,凝血酶原时间INR≥1.510例。病理检查显示,多灶性颅内出血26例,单发颅内出血7例,弥散点状出血8例。检查还显示,41例中共计84个出血灶,其中出血病灶位于脑叶皮质下46个,小脑23个,基底节区6个,桥脑5个,丘脑2个,脊髓2个。结论:颅内出血是导致急性白血病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临床应予重视,综合分析诊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26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CT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硬膜下出血19例,脑实质出血16例,脑室出血3例,其中多部位混合出血15例。脑水肿7例。结论:CT扫描是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莉  何玉霞 《华西医学》2005,20(4):653-653
目的:通过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探讨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颅内出血的CT表现.结果:硬膜下血肿(SDH)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例,脑实质出血9例,脑室出血4例.结论:CT检查可确定颅内出血的部位、范围,较易排除与本病混淆的疾病,是诊断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并发颅内出血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颅内出血CT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面及围产期影响因素。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对5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43例(76.8%),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脑实质内或脑室内出血10例(17.9%),单纯脑实质内出血3例(5.4%),27例(48.2%)合并有缺氧性脑病。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达95.6%,常合并有缺氧缺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报道了23例颅内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表现,并对脑血管造影、CT、MRI及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材料与方法:23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同时行CT检查20例、MRI检查7例、MRA检查4例。结果;脑血管造影时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7%和100%,能准确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CT及MRI对脑动脉瘤的特异性分别为55.0%及71.4%。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确诊颅内动脉瘤的最佳手段,为临床治疗提供必要的血液动力学资料,其能弥补MRA之不足;CT及MRI对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诊断优于脑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