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关于农药中毒患者的T细胞亚群水平测定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应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检测了44例农药中毒患者的外周血OKT3、OKT4和OKT3,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类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病毒(HTLV),首次在美国成人T细胞恶性肿瘤中发现,并从其成熟T细胞分离成功。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征(AIDS)患者的T淋巴细胞功能多有损害,表现在淋巴细胞降低,皮肤应变能力差,辅助T细胞亚群(OKT4~+)减少,辅助和抑制T淋巴细胞(OKT4~+/OKT8~+)成反比,淋巴细胞对有丝分裂原反应低,某些病例的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亦下降。本病常伴巨细胞病毒或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许多病例的血清抗体能与HTLV感染细胞的膜蛋白起反应;现已在33例AIDS病例中有2例检出HTLV的DNA。本文报道3例AIDS从外周血T  相似文献   

3.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近年来 ,由于抗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Mc Ab)的问世 ,对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的免疫紊乱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 OKT系列抗人 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OKT3、OKT4 、OKT8;简称 T3、T4 、T8) ,通过间接葡萄球菌蛋白 A (SPA )花环对 2 0例再障患者外周血 T细胞亚群的变化进行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正常对照组 2 4例 ,年龄 2 1~ 4 5岁 ,平均年龄 2 8岁 ,均系健康献血者。再障组患者 2 0例 ,男 13例 ,女 7例 ;年龄13~ 5 7岁 ,平均年龄 30例 ;所有病例均经临床、血象、骨髓象检查 ,符合 1981年…  相似文献   

4.
抗血小板抗体在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对ITP的T细胞尚不清楚。作者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对40例慢性ITP,6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重症肌无力(GM)和15例健康志愿者做了周围血和脾脏的T细胞研究。结果发现ITP病人的OKT10 细胞显著增加(P<0.05),OKT4 与OKT8 的比率比正常人轻度减少。OKT4 OKT8 表型的双标记细胞比正常人显著增加,并与周围血的血小板计数有明显负相关(r=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2例T前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变异型。在光学显微镜下,该2例的特征为:细胞中等大小(较前淋巴细胞小),胞浆相对丰富,嗜硷性。核形通常规则,多数细胞有一个小核仁。在电镜下,瘤细胞似比T-PLL成熟,核切迹较少,异染色质较浓集。核仁常可见到,但比典型前淋巴细胞为小,亦较不明显。细胞器、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在胞浆中较少。白细胞计数2例均中度升高(分别为49与59×10~9/L),但比T-PLL低。例1脾在左肋下4cm,酸性磷酸酶(AP)及α-萘酚乙酸酯酶(ANAE)2例均阳性,但反应较T-PLL为弱。表面标记检查结果,例1为OKT1+,OKT3+,OKT4+,OKT8-表型;例2为OKT1+,OKT3+,OKT4+,OKT8+膜表达。例2的抗Tac单抗阳性(但HTLVI阴性),显示辅助T细胞活性正常,PHA反应正常,而天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 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 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 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 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 离子霉素刺激CD4~ 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①纯化后CD4~ 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 01)。③动员后OKT3 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 离子霉素组CD4~ 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 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7.
刘贞  周萍 《护理学报》2002,9(5):74-74
单克隆抗体-CD3(muromonab-CD3,简称 OKT3)是识别和阻断身体中全T细胞功能的抗体,由于这种特性,OKT3是T细胞功能的特异性抑制物。OKT3适用于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病人,我院自1997年起应用治疗难治性排斥反应156例,其中1例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成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中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途径诱导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验证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对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方法:选择2006—06/2007—06在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进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的10例健康供者,对治疗方案均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批准。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μg,(kg·d)进行动员,在动员前1天和动员后第5天取供者外周静脉血,用miniMACS磁珠分选系统分离纯化CD4+T淋巴细胞,分别用CD3单克隆抗体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活化CD4^+T淋巴细胞,用双色荧光标记检测动员前后CD4^+T淋巴细胞激活后活化标记CD69,CD25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动员前后OKT3+细胞间粘黏附分子1、佛波酯+离子霉素刺激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变化。 结果:①纯化后CD4^+T淋巴细胞纯度均在90%以上。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活化标记CD69和CD25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1)。②动员后OKT3+细胞间黏附分子1组、佛波酯+离子霉素组CD4^+T淋巴细胞增殖率均明显低于动员前(P〈0.05)。 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可能抑制了淋巴功能相关抗原1/细胞间黏附分子1协同刺激信号,从而使CD4^+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9.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25例超负荷气功锻炼的老年人,进行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结果表明,气功锻炼后,T_8细胞减少,导致T细胞总数(T_3)减少,T_4/T_8比值相对降低,致使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作者认为,老年人在练气功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作适量的活动,使气功锻炼安全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CT影像特点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6例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64排螺旋CT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分析其临床分期、CT分期,评估CT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T诊断结果显示,T_1期66例,T_2期22例,T_(3a)期32例,T_(3b)期16例,T_(3c)期4例,T_4期6例,T分期诊断正确率达95.89%;N_0期98例,N_1期32例,N_2期17例,N分期诊断正确率为95.89%;肿瘤转移性评判中,CT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完全一致,M分期诊断正确率达100.00%;T_1、T_2期患者远期生存率较T_3、T_4期患者高。结论肾细胞癌患者早期CT诊断有助于了解其临床分期、分型及表征。  相似文献   

11.
McAb制剂对于移植术后受者的抗排斥治疗在临床上已得到论证并广泛应用,其中最有经验的是OKT3的应用[1],OKT3是针对CD3亚群的单克隆体.给予首次剂量可引起严重反应,称首剂反应,可能与被OKT3激活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进入末梢循环有关.目前国内有关该药的治疗及护理经验甚少,近来我院以OKT3成功治疗1例肾移植患者,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已知由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提高了巨噬细胞对分枝杆菌的杀菌能力,尤其是γ干扰素(IFNγ)是此作用中主要的T 淋巴细胞产物。以前的研究提示体内胸腔积液T 淋巴细胞应答结核抗原时产生IFNγ比外周血细胞高,但未见报道。本文作者利用固相RIA 法测定了不同病因的80例胸腔积液(30例结核性;20例恶性及30例非结核性)的胸水及血清中IFNγ水平,同时检测了胸水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T 细胞亚群(OKT_3、OKT_4和OKT_8的百分率和绝对值。结果表明各组胸水中T_3和T_4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及T_4/T_8比率较外周血高。结核性胸水T_3和T_4淋巴细胞的绝对值显著高于恶性(P<0.001)和非结核性胸水组(P<0.001)。结核性胸水中IFNγ水平(平均91.2U/ml,中值55U/ml.范围2,3~413U/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 OKT 单克隆抗体系统微量细胞毒方法对48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 T 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发现患者体内 OKT_4~+(辅助性 T 细胞)OKT_8~+(抑制/杀伤 T 细胞)均较正常人低,(P<0.05),且 OKT_8~+降低幅度大于 OKT_4~+,故 OKT_4~+/OKT_8~+比值较正常人升高。作者认为:银屑病患者 T 淋巴细胞亚群比值下降和失调在该病发病的免疫机理中起重要作用。此外,本文还比较了不同病情程度及临床各期患者间 T 淋巴细胞亚群比值,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应用OKT系列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酶法检测25名正常儿童、小儿白血病治前16例和治后完全缓解(CR)8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改变。急淋组(ALL)OKT_4和OKT_4/OKT_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OKT_8显著升高(p<0.001),急非淋组(ANLL)异常小于ALL组。经治疗后CR者OKT系列均有显著性转变(p<0.01~0.05),与治前相比基本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肝癌患者手术后肿瘤转移因子、C反应蛋白以及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2组。静脉组采用静脉麻醉,联合组采用静脉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2组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CK20mRNA阳性率、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 2组T1时ALT和AST水平均高于T0时(P0.05)。2组ALB在T_1时均有下降,且静脉组ALB显著低于联合组(P0.05)。2组TBIL在T_1时升高,且静脉组显著高于联合组(P0.05)。静脉组T_2、T_3时CK20mRNA阳性率和CRP水平显著高于联合组,且2组T_2、T_3时CK20mRNA阳性率和CRP均显著优于T_0、T_1时(P0.05)。2组T_1、T_2、T_3各T细胞亚群均有所下降,且联合组T_1、T_2、T_3时T细胞亚群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结论静脉复合麻醉联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肝癌切除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激反应,降低肿瘤转移因子的阳性率,促进免疫系统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同一健康人由于检查日期不同,T淋巴细胞亚型的测定值也常有变动,这可能是由于淋巴细胞本身的昼夜变动及检测技术的偏差所致。为了减少测定技术的偏差,可将淋巴细胞冷冻保存,然后同时测定几个检体。这样需考虑冷藏对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发现,程序冷冻及深低温快速冷冻箱冷藏解冻后细胞回收率分别为84.4±11.8%和80.3±14.6%,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4.93±6%和98.2±1.0%。新鲜及解冻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率,OKT3阳性率在新鲜细胞为66.8%,程序冷冻保存解冻后为63.9%,深低温快速冷藏箱保存解冻后为67.0%,OKT4阳性率分别为38.7%、36.8%和36.9%;OKT8阳性率分别为30.7%、25.2%和23.9%。冷冻保存对阳性率没有影响,不同冷冻方法之间也无差异。  相似文献   

17.
<正>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种抑制机体疾病的一种调节性T细胞。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以调节机体T细胞稳态,抑制机体免疫耐受、肿瘤增殖和转移、控制感染及移植免疫耐受等作用,是肿瘤进展和转移的重要标志。转录因子叉头(Foxp3+)的表达在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发育、成熟及发挥抑制功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其重要的标志物。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应用。方法选择直肠癌患者68例,均进行3. 0 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3. 0 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诊断的信效度及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结果68例患者MRI图像可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或不规则环状增厚肿物影,T_1WI呈稍低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理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3、19、32、14例,高分辨MRI检查结果显示T_1、T_2、T_3、T_4期分别为7、17、31、13例。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6. 76%,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 793)。结论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诊断准确性较高,是判断术前T分期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抗人类T细胞抗原的单克隆(OKT)系列于1980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被用于治疗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得出其抗排斥反应的逆转率高达94%.近几年,OKT治疗肾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得到了广泛应用及深入研究.1987年以来,OKT在我国也相继使用,  相似文献   

20.
血清三碘甲腺氨酸(T_3)的浓度与甲状腺激素活性的临床指数密切相关。通常认为,T_3的作用比甲状腺素(T_4)大得多。然而,作者发现,甲低病人在接受T_4治疗时,促甲状腺激素(TSH)释放的抑制与血清T_4浓度的关系较之与血清T_3更为密切。观察两个病例的结果表明,血清T_3浓度接近正常上限时,还不足以单独抑制TSH的分泌。两例患者均为女性,分别患甲状腺泡癌及甲状腺乳头癌,且均行甲状腺全切。由于考虑到副作用影响,将其T_4治疗改为T_3治疗,每天60μg(病例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