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与方法 :本系列研究以乳腺解剖、病理结构为基础 ,提出乳腺超声检查方法、不同状态正常与病变乳腺声像图特征的新概念。结果与结论 :1检查方法 :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 ,以乳头为中心 ,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 ,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图像特征 ;2提出健康处女正常乳腺组织分外区、中心区 ;乳腺间质与导管系统图像特征 ;正常测值 ;乳腺质地分型 ;揭示 40 %女性行经开始即有乳腺小叶增生表现 ;3妊娠末期乳腺声像图乳房增大 ,乳腺较正常增厚 1.87倍 ,乳腺导管增多扩大 ,内部及周围血管增多扩大及脂肪变薄 ;4乳腺结构不良超声表现与分型 ,参照WHO对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分类 ,将乳腺结构不良的超声图像分五型 :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  相似文献   

2.
乳腺结构不良症的超声分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乳腺结构不良症的超声分类方法。方法:采用高频超声对186例乳腺结构不良症进行观察。结果:结合病理改变,根据声像图特征,超声将其分为五型——导管增生型7例、囊肿型24例、小叶增生型126例、纤维瘤样增生型14例、局灶纤维化型2例,同时合并两种类型13例。结论: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正确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讨论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及乳腺质地特征。结果参照WHO对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分类,将乳腺增生超声表现分5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按其图像特征诊断,发病率符合年龄变化和病理发生过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发病年龄稍低;囊肿型、局灶纤维化型与纤维腺瘤样增生型发病年龄稍高。随着年龄增长,间质型增多,导管型减少。结论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超声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讨论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及乳腺质地特征.结果 参照WHO对乳腺结构不良病理分类,将乳腺增生超声表现分5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囊肿型、局灶性纤维化型及纤维腺瘤样增生型.按其图像特征诊断,发病率符合年龄变化和病理发生过程,导管增生型、小叶增生型发病年龄稍低;囊肿型、局灶纤维化型与纤维腺瘤样增生型发病年龄稍高.随着年龄增长,间质型增多,导管型减少.结论 女性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有助于超声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婚健康处女乳房的超声研究,提出正常乳腺结构超声图像的新概念。结果:超声图像显示乳管系统由小输乳管→输乳管→输乳窦,最后开口于乳头输出管;间质为乳管周围不均匀的相对强回声。乳腺分外区,中心区、乳腺质地分三型间质型,导管型和中间型;并提出正常乳腺结构的多超声测值;以及性成熟期健康处女40%月经期前后即有乳腺小叶增生的异常图像。结论:本文提出的正常超声测值对各种乳房病变的研讨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本系列研究以乳腺解剖、病理结构为基础,提出乳腺超声检查方法、不同状态正常与病变乳腺声像图特征伯新概念。结果与结论:①检查方法:自乳腺结构边缘开始,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连续转动扫查,显示乳腺管长、短轴图像特征;②提出健康处女正常乳腺组织分外区、中心区;乳腺间质与导管系统图像特征;正常测值;乳腺质地分型;揭示40%女性行经开始即有乳腺小叶增生表现;③妊娠期乳腺声像图乳房增大,乳腺较政党增碍  相似文献   

7.
高频超声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识别与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乳腺回声紊乱中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高频超声图像与病理组织类型的关系。探讨超声对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高频超声检测的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归纳228例乳腺良性增生性病灶的声像图特征分为5类:增生性斑块形成137例、导管扩张或/和增生性囊肿形成4l例、乳腺弥漫性回声异常27例、增生性结节或包块形成17例、乳腺囊实性混合回声异常6例。超声诊断结论以图像特征分类结合相应病理改变分为: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组织增生;乳腺纤维腺瘤样增生;乳腺囊实混合性增生。诊断符合率83.3%。结论 本组乳腺良性增生病灶的超声特征分类与其病理结构相关,超声对乳腺性增生病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症超声分型与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症高频超声分型与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46例乳腺增生症患者292个乳腺进行检查,根据乳腺增生病灶的超声声像图不同特征,将其分为4型:单纯型(Ⅰ型)20例、结节型(Ⅱ型)57例、复杂型(Ⅲ型)31例、囊肿或导管扩张型(Ⅳ型)95例.同一病例同时存在多型、多个病灶.作者将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Ⅱ型患者61个病灶、Ⅲ型患者34个病灶及Ⅳ型患者101个病灶,共计196个病灶进行超声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诊断为乳腺增生症133例(183个病灶),超声疑诊乳腺癌13例(13个病灶),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1%(133/146).结论对乳腺增生症患者超声声像图不同特征进行分型并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有利于系统观察患者增生病灶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有利于乳腺增生病灶与乳腺癌病变的鉴别诊断,提高乳腺增生症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从病理角度研究此类病变的超声诊断。方法分别观察45例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其中非特殊型浸润性癌41例,导管原位癌4例)的超声图像和病理组织结构,建立声像与病理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声像与病理组织结构密切相关。结论认识乳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及导管原位癌的超声与病理的联系,从声像细节改变分析病变本质,对提高此类疾病超声诊断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手术与病理证实为乳腺增生的声像图特征,结合病理结果与超声进行对照分析,探讨乳腺增牛的警声特征与病理结果的联系。方法对580例患者行B超检查,观测乳腺内部结构及对其声像图特征分型。结果B超对乳腺增生的诊断率高。结论B超对乳腺增生的诊断具有简便快捷直观清晰、诊断率高的特点,是对其进行病理分型及鉴别诊断所需的重要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进行常规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二维声像图特征及血流特点,并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将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乳腺导管内癌超声图像包括三个类型(1)实性肿块型;(2)囊实混合性回声型;(3)导管扩张型。结论常规二维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检出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由于缺乏特异性,需联合其他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晚期妊娠乳腺的超声图像--乳腺的超声图像系列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与方法:妊娠7-9个月脑垂体分泌激素的作用。乳腺开始为分泌乳汁作准备。超声检查显示乳腺组织结构回声特征。结果:乳房增大,中心区乳腺组织较正常乳腺增厚1.87倍;周转脂肪变薄。乳腺导管系统增多扩大,以乳腺基底部和边缘为显著,乳腺与周围组织的血管增粗血流量增多。结论乳腺质地超声分型为分析哺乳期泌乳、乳腺病变与乳腺结构的关系,提示超声图像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华  彭玉兰  罗燕  陈红艳 《华西医学》2007,22(3):501-503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高频超声表现特征,提高超声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位患者共30例检查的高频超声声像图的表现,将其分为4型:Ⅰ型,单纯性乳腺导管扩张;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状回声;Ⅲ型:周围有弱回声带的实性稍强或不均匀回声团块;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并将超声结果及手术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①30次超声检查中,声像图表现为Ⅰ型者2例(6.1%);Ⅱ型者7例(23.3%);Ⅲ型者16例(53.3%);Ⅳ型者5例(16.7%),部分伴有瘘管形成。②Ⅲ型声像图表现中10例及Ⅳ型5例与手术结果相符。结论:乳腺导管扩张症慢性期时高频超声声像图表现较特异,与手术和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而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声像图表现的特异性不强(主要与Ⅰ型和Ⅱ型相符,部分病例符合Ⅲ型),与乳腺导管肿瘤等其他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分析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退化的关系,探讨乳腺的年龄在乳腺病变筛查中的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为3445例女性乳腺受检者,其中经病理证实为乳腺良性病变173例,乳腺癌107例.根据受检者乳腺结构的声像图表现分为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及脂肪型;以单侧乳腺为统计单位,取乳腺病变周围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 乳腺的超声分型基于乳腺小叶单元的退化程度,4种乳腺超声分型见于各年龄段.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及脂肪型在30岁以下组的比例为50.0%、39.2%、10.4%、0.4%;30~39岁组为27.4%、37.2%、31.9%、4.1%;40~49岁组为9.2%、38.6%、49.1%、3.2%;50~59岁组为3.3%、27.3%、58.6%、10.8%;60岁以上组为2.1%、10.6%、55.5%、31.9%.其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14.415,P=0.000).乳腺癌在脂肪型中的发生率为3.0552%,高于腺纤维Ⅱ型(1.9241%)及腺纤维型Ⅰ型(1.111%);腺体型中尚未证实有乳腺癌的发生.病理检查:乳腺实质的萎缩以脂肪型最为明显,乳腺小叶明显萎缩;其次为腺纤维Ⅱ型,腺纤维Ⅰ型次之,乳腺小叶的增生与萎缩共存;腺体型乳腺的萎缩程度最轻,乳腺小叶以增生为主.结论 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乳腺的退化关系密切,分型提示了乳腺的年龄,确定乳腺年龄是乳腺超声筛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乳腺手术术后乳腺实质超声分型,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及其在常见乳腺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非乳腺手术术后患者200例(400侧乳腺),进行乳腺超声图像进行分型研究;根据受检者超声图像下乳腺实质的结构表现进行分型,分别为腺体型、腺纤维Ⅰ型、腺纤维Ⅱ型和脂肪型;并分析分型人群与各年龄段的相关性。结果 受检者中腺体型检出率与年龄增长成反比(r=-0.534);脂肪型检出率与年龄增长成正比(r=0.116);50岁前腺纤维Ⅰ型乳腺检出率多且相对稳定,而50岁后其检出率下降;腺纤维Ⅱ型乳腺检出率在60岁以下与年龄增长成正比,50~59岁年龄段检出率达到峰值,60岁以后检出率下降。超声各分型的检出率与年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乳腺手术术后妇女乳腺超声分型与受检者年龄密切相关;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退化速度比年龄的增长速度快这一现象应视为乳腺疾病重点筛选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的关系乳腺增生病是妇女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25~45岁之间。自1928年Cooper诊断本病以来,由于组织切片的病理表现不同,因而此病的命名有多个,目前;临床常统称为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能否癌变,国内外学音认识尚不一致,而且各家报道的癌变率差别很大。乳腺增生病的病理表现有小叶导管上皮增生、萎缩、囊肿形成及纤维化等,所以造成病理分类混乱。对本病常用分类方法:①腺病型:其病理表现为肿块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伴有颗粒状黄色区,镜下可见小叶增大,形态不规则,导管_L发增生,间质纤维化;②小叶或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与方法:通过对性成熟未婚健康处女乳房的超声研究,提出正常乳腺结构超声图像的新概念.结果:超声图像显示乳管系统由小输乳管→输乳管→输乳窦,最后开口于乳头输出管;间质为乳管周围不均匀的相对强回声.乳腺分外区、中心区,乳腺质地分三型间质型、导管型和中间型;并提出正常乳腺结构的多项超声测值;以及性成熟期健康处女40%月经期前后即有乳腺小叶增生的异常图像.结论:本文提出的正常超声测值对各种乳房病变的研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乳腺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超声图像表现.结果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声像图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囊性结节型、囊实性结节型及实性结节型.结论 高频超声可直观地显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供情况,可作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超声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术前超声图像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正确率为70.27%(26/37).结论 超声检查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乳头溢液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导管疾病的高频超声诊断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总结误诊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疾病的超声诊断。结果:124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66.9%。按声像图不同表现进行分型,并分析误诊漏诊原因。结论:乳腺导管疾病在高频超声上多能显示直接或间接的征像,高频超声是诊断该类疾病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