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96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按给氧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通过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和对照组(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每组各48例,氧流量均为(1.8±0.4)L/min,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O2在两种不同吸氧途径前和吸氧后30 min、60 min监测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提高PaO2、SaO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H、PaCO2的影响两组一致;两组不同的吸氧方式在氧疗后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采用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能通过氧疗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稳定,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96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按给氧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通过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和对照组(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每组各48例,氧流量均为(1.8±0.4)L/min,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O2在两种不同吸氧途径前和吸氧后30 min、60 min监测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提高PaO2、SaO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H、PaCO2的影响两组一致;两组不同的吸氧方式在氧疗后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采用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能通过氧疗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稳定,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氧疗效果的吸氧方式.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96例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的病人按给氧方式的不同分为实验组(通过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和对照组(放置口咽通气管同时给予鼻塞氧气吸入).每组各48例,氧流量均为(1.8±0.4)L/min,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SpO2在两种不同吸氧途径前和吸氧后30 min、60 min监测结果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随着时间的延长,能明显提高PaO2、SaO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pH、PaCO2的影响两组一致;两组不同的吸氧方式在氧疗后2h缺氧症状体征改善中,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昏迷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采用鼻咽通气管插入鼻导管给予氧气吸入,解除上呼吸道梗阻的同时能通过氧疗迅速提高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值正常、稳定,缺氧症状体征改善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管吸痰在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02例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且清理呼吸道无效需吸痰的患者,按照吸痰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经鼻咽通气管吸痰)和对照组(传统经口、鼻吸痰法),每组各51例,将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一次插吸痰管成功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在吸引2 min后(PS2)、吸引5 min后(PS5)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高于对照组,PS2时心率、血压双乘积(RPP)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试验组临床效果评定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发生黏膜损伤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昏迷导致上呼吸道梗阻患者经鼻咽通气管吸痰一次插管成功率高,可降低和避免由于吸引和气道梗阻带来的组织缺氧和低氧血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气道并发症少,保证了吸痰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前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对胸外科术后患者咳嗽频率、痰液黏稠度、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5例,对照组执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前给予氧气雾化吸入小剂量沐舒坦。比较两组患者咳嗽频率、痰液黏稠度、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4 d咳嗽频率、痰液黏稠度、排痰效果、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能减少胸外科术后患者的咳嗽频率,降低痰液黏稠度,改善排痰效果,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者舒适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智能型加温湿化氧疗系统对气管插管患者湿化的效果。方法:107例气管插管患者(使用过呼吸机且已经脱离呼吸机者)吸入氧浓度在45%以下时,按照随机的原则分别给予A: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B:干燥给氧加用一次性湿热交换器,C:湿化瓶湿化给氧加Q6H的沐舒坦15mg加入生理盐水5ml雾化吸入20min。每8h评估痰液黏稠度,直至拔管。3d内气管插管患者拔管时记录拔管时间及是否有肉眼可见的痰痂。结果:A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发生率分别为2/36、4/35;B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12/36、15/34;C组患者Ⅲ度痰液黏稠度及拔管时痰痂的发生率分别为8/35、11/34。智能型加温湿化器氧疗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雾化吸入患者(P〈0.05),同时雾化吸入患者痰液黏稠度Ⅲ度及痰痂形成率低于一次性湿热交换器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型的加温湿化氧疗系统与一次性的湿热交换器及雾化器相比,其可以提供满意的湿化效果,有效预防湿化不足导致痰液黏稠,有效避免肉眼可见气道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湿化瓶内是否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内加蒸馏水,实验组的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其初次咳痰量以及雾化时的血氧饱和度、心率、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98.7±11.2)% vs(94.4±10.7)%]、心率[(73.9±11.57)次/min vs(80.0±12.31)次/min]、湿化方法效果、痰液的黏稠度及痰痂形成(3.33% vs 6.67%)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时,氧气湿化瓶不加蒸馏水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加温湿化联合供氧沐舒坦雾化对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方法:将168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采用多功能氧气湿化器对氧气加温湿化,同时采用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沐舒坦;对照组用传统的浮标式氧气吸入器持续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心率、呼吸、血气分析结果、痰液黏稠度、气喘缓解时间和痰鸣音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呼吸和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气喘缓解时间、痰鸣音消失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痰液黏稠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沐舒坦雾化联合供氧加温湿化可提高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联合氨溴索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气管切开病人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推注0.45%氯化钠溶液持续气道湿化联合糜蛋白酶雾化吸入。湿化7d后比较两组病人痰液黏稠程度及气道湿化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93,P〈0.01);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5.4%,低于对照组的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结论]气管切开病人行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能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减少气道湿化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适用于开胸术病人更理想的组合药液雾化吸入,以促进病人有效排痰,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方法] 将120倒食管癌术后病人分为3组:A组应用生理盐水加α~糜蛋白酶雾化吸入;B组应用生理盐水加沐舒坦、地塞米松雾化吸入;C组0.45%氯化钠加沫舒坦、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3组病人术后1d~5d的痰量及痰液黏稠度的变化。[结果] 各组术后各时段痰液黏稠度、排痰量有明显的差异(P〈0.05);C组术后1d~5d痰液黏稠度显著降低,痰量显著减少。[结论] 开胸术后病人采用0.45%氯化钠加沐舒坦、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能更有效地促进病人术后排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后患者对两种不同雾化方式的耐受性,为选择最佳雾化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将49例喉癌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采用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采用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及吸入15min时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心率;雾化过程中患者有无心慌、气紧等不适以及雾化后痰液的性质及量。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雾化吸入15min时的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雾化吸入前SpO2、心率、不适主诉及雾化后痰液的性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可以提高喉癌手术后患者雾化过程中的SpO2,使患者感觉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两种雾化吸入法的效果。方法:将375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150例和B组(行压缩式雾化吸入)225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呼吸道刺激症状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痰液黏稠度及呼吸道刺激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氧气驱动雾化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其与压缩式雾化吸入法的雾化效果比较无差异,可被后者取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手术后经鼻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将98例需要进行气道湿化的老年手术后痰液黏稠或排痰不畅的非人工气道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鼻注射泵持续24 h气道湿化的方法,对照组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经气道湿化24 h后痰液黏稠度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经气道湿化后痰液黏稠度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鼻注射泵持续24 h气道湿化的方法可减低老年手术后病人的痰液黏稠度,排痰效果明显优于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4.
两种人工气道湿化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与持续滴注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0例建立人工气道(包括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持续滴注湿化法,实验组采用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及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法对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优于持续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加拍背吸痰畅通呼吸道后再予万托林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控制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方法将189例喘息型肺炎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46例采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后,拍背15min再予吸痰等措施畅通呼吸道,休息30min后,予万托林0.3-0.5ml加生理盐水2ml氧气雾化吸入;对照组143例单纯氧气雾化吸入万托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万托林氧气雾化联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控制婴幼儿喘息型肺炎的疗效优于单纯氧气雾化吸入万托林。  相似文献   

16.
黄娅娟 《护理研究》2009,(11):3029-3030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92例脑血管意外并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就诊序号随机分为口咽通气管组(A组)和鼻咽通气管组(B组),每组46例,将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置管成功率及有效通气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置管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与置管前相比均有显著增高(P〈0.01);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通气管在预防脑血管意外病人舌后坠致上呼吸道梗阻中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鼻咽通气管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中应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的简易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116例昏迷(GCS 3~8分)致上呼吸道梗阻病人,按照开放气道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鼻咽通气管组)和对照组(传统使用开口器或舌钳放于舌根部,提舌体来开放气道组).每组各58例(其中对照组有3例出现牙关紧闭而无法采用传统开放气道法),将其两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实验组有效开放气道所需时间为(3.57±0.83)s,对照组所需时间为(17.31±1.65)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开放气道后SpO2比开放气道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临床有效通气率为96.6%,对照组为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院前急救中使用鼻咽通气管开放气道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掌握,不需要特殊器械并能在数秒内迅速获得有效通气的特点,置入后SpO2快速上升,临床缺氧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通气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婴幼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供能、退热及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10min吸痰,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自行排痰,比较2组的有效率及治愈天数。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68.3%,p〈0.01;观察组治愈天数为(5.12±1.43)d,明显短于对照组(7.56±2.45)d,p〈0.01。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后吸痰配合临床治疗,能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液量对雾化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胸心血管外科有痰液病人,进行早、中、晚3次雾化,每两次雾化间隔时间均在4h以上,每次雾化持续时间20min。随机以雾化液量5mL、8mL、10mL雾化,记录每次雾化前、雾化10min及雾化后10min时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收集雾化后4h的痰液量。[结果]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雾化液量为5mL时比8mL、10mL时病人排痰效果更好(P〈0.05),病人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驱动式雾化吸入时氧流量固定(6L/min~8L/min)的情况下雾化液量为5mL时,病人排痰量比8mL、10mL时排痰量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氧气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60例进行氧气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吸痰;对照组60例仅给予氧气雾化吸入。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85.0%)(P〈0.05)。观察组的治愈天数(6.62±1.3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8.04±2.12d)(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配合拍背吸痰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可缩短疗程,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