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拉西坦拮抗地西泮致健忘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地西泮可导致患者短时记忆缺损,特别是老年人在长期连续用药后不仅认知功能受到损伤,药物催眠的疗效减弱甚至消失.吡拉西坦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学习记忆,目前两者合用对地西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地西泮合用对地西泮的记忆缺损副作用和镇静催眠治疗作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实验在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所需的材料有415只昆明种小鼠、地西泮(Dia)、吡拉西坦(Pir)、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方法在避暗法和自发活动中,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Dia组、Pir组和Dia+Pir组;在跳台法中,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两个Pir组再各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Y电迷宫法中,小鼠分成生理盐水组,Glu组、GABA组、GABA+Glu组、Dia+Glu组、Pir+GABA、Dia组、Dia+Pir组.主要观察指标小鼠学习和测验的错误次数、潜伏期、自发活动及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结果地西泮对小鼠记忆获得和空间辨别学习能力有明显地损害作用,而吡拉西坦和对地西泮造成的记忆损害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吡拉西坦对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吡拉西坦能纠正地西泮的致健忘作用,但不影响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成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出现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广泛的神经元脱失和苔藓纤维发芽已成为大量实验的共识,但有关幼鼠该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目的观察幼鼠致痫后海马区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健康生后15~20 d Wistar幼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每组中用于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Timm染色各6只.干预实验组幼鼠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相同液体量的生理盐水取代毛果芸香碱.地西泮干预组在给予毛果芸香碱30 min前给予地西泮腹腔注射.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Timm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②各组大鼠超微结构改变.③各组大鼠苔藓纤维发芽情况.结果实验组CA1区和CA3区及齿状回可见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固缩性坏死.CA2区未见明显改变.电镜下海马区神经元胞体浓缩变性,粗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的核糖体脱落,胶质细胞可见有空泡变性.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无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0.39)分,地西泮干预组为(0.42±0.52)分,实验组(0.42±0.52)分,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8.00,P<0.01).结论成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幼鼠癫痫持续状态后也同样能造成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背景:地西泮可导致患者短时记忆缺损,特别是老年人在长期连续用药后不仅认知功能受到损伤,药物催眠的疗效减弱甚至消失。吡拉西坦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学习记忆,目前两者合用对地西泮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影响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吡拉西坦与地西泮合用对地西泮的记忆缺损副作用和镇静催眠治疗作用的影响。设计:完全随机设计。地点和材料:实验在温州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所需的材料有415只昆明种小鼠、地西泮(Dia)、吡拉西坦(Pir)、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方法:在避暗法和自发活动中,小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Dia组、Pir组和Dja Pir组;在跳台法中,在上述分组的基础上两个Pir组再各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在Y电迷宫法中,小鼠分成生理盐水组,Glu组、GABA组、GABA Glu组、Dia Glu组、Pir GABA、Dia组、Dia Pir组。主要观察指标:小鼠学习和测验的错误次数、潜伏期、自发活动及空间辨别学习能力。结果:地西泮对小鼠记忆获得和空间辨别学习能力有明显地损害作用,而吡拉西坦和对地西泮造成的记忆损害有明显地改善作用;吡拉西坦对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无显著影响。结论:吡拉西坦能纠正地西泮的致健忘作用,但不影响地西泮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巧用开塞露     
吴青 《护理研究》2007,21(3):614
临床上,开塞露通常用于通便。现我科将开塞露中的甘油液挤出,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和地西泮注射液(安定)后,经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惊厥,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背景:成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出现海马CA1区、CA3区及齿状回广泛的神经元脱失和苔藓纤维发芽已成为大量实验的共识,但有关幼鼠该方面研究得出的结论不一。目的:观察幼鼠致痫后海马区神经元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进行。健康生后15~20dWistar幼鼠5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干预组,实验组。每组中用于光镜检查、电镜检查和Timm染色各6只。干预:实验组幼鼠采用氯化锂.毛果芸香碱腹腔注射制成幼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生理盐水对照组以相同液体量的生理盐水取代毛果芸香碱。地西泮干预组在给予毛果芸香碱30min前给予地西泮腹腔注射。在光镜下观察海马结构的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观察。Timm法观察苔藓纤维发芽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海马区的神经元形态学改变。②各组大鼠超微结构改变。③各组大鼠苔藓纤维发芽情况。结果:实验组CA1区和CA3区及齿状回可见许多神经元发生变性和固缩性坏死。CA2区未见明显改变。电镜下海马区神经元胞体浓缩变性,粗面内质网增生.内质网的核糖体脱落,胶质细胞可见有空泡变性。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地西泮干预组无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Timm染色见齿状回内分子层和CA3区下锥体层苔藓纤维发芽增加[生理盐水对照组为(1.83&;#177;0.39)分,地西泮干预组为(0.42&;#177;0.52)分,实验组(0.42&;#177;0.52)分,生理盐水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q=8.00,P&;lt;0.01)。结论:成鼠癫痫持续状态后可导致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幼鼠癫痫持续状态后也同样能造成海马区苔藓纤维发芽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地西泮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检索中国全文期刊数据库20余年的资料,未见关于地西泮注射液外渗后引发不良反应的报道.2011年2月,我病房收治1例患者静脉注射地西泮注射液过程中发生外渗后引发严重的静脉炎,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熟地黄的抗焦虑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实验于2003-09/2005-09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中药研究室进行。60只昆明种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地西泮组,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地西泮组前4d每天灌胃生理盐水,后3d灌胃地西泮2.5mg/(kg·d);熟地黄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熟地黄分别为12,8,4g/(kg·d),连续7d。7d后开始进行小鼠明暗穿箱实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观察记录10min内小鼠穿箱次数,分别记录实验期5min内小鼠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的次数、停留时间及在两臂滞留的总时间。计算小鼠进入开臂的次数和在开臂滞留时间分别占总入臂次数和总入臂时间的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药物抗焦虑作用的指标。取对照组、地西泮组及熟地黄中剂量组小鼠行为学观察后立即处死,剥离大脑,用薄层扫描法测定γ-氨基丁酸、谷氨酸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测定GABAAR1、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6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熟地黄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小鼠的穿箱次数[(17.1±4.6),(32.5±13.7),(26.7±4.1)次,P<0.01],地西泮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②与对照组比较,地西泮组进入开臂的时间百分率、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4.51±2.31),(10.83±6.92)%;(14.46±10.71),(25.80±3.61)%,P<0.05,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进入开臂的次数百分率显著增加[(14.46±10.71),(25.42±6.86)%,P<0.01]。地西泮组与熟地黄中剂量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③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中剂量组、地西泮组小鼠脑组织中谷氨酸含量显著降低[(571.70±52.27),(477.41±41.10),(454.64±32.60)μg/g,P<0.01],γ-氨基丁酸含量显著提高[(182.52±8.65),(239.56±18.00),(295.10±14.83)μg/g,P<0.01]。熟地黄中剂量组与地西泮组比较,差异不显著。④与对照组比较,熟地黄组GABAAR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增加;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免疫阳性细胞表达表达减少。结论:熟地黄在小鼠明暗箱模型和小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上均表现出抗焦虑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地西泮类似。作用机制与提高中枢γ-氨基丁酸含量,增强GABAAR1表达;降低谷氨酸含量,减少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地西泮注射液具有较强的抗焦虑、镇静、催眠等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抗癫痫和抗惊厥等。经查阅文献发现,针对地西泮注射液使用过程中和其他注射液混合后出现液体浑浊等研究较多,现对文献进行汇总分析并结合临床实际,对地西泮注射液与多种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的现象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安全应用地西泮注射液提供参考。1地西泮注射液的成分和理化特性地西泮注射液现收载于2010版药典中,地西泮注射液属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脂肪乳对地西泮中毒的血药浓度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用20%脂肪乳250 mL治疗5例地西泮中毒患者,动态监测Ramsay镇静深度评分和地西泮血药浓度,比较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Ramsay镇静深度评分、地西泮实测血药浓度与理论代谢浓度之间的差异.结果 脂肪乳治疗2 h后,患者血液地西泮浓度有显著降低,治疗前后中毒药物浓度下降幅度远远大于其理论代谢状态下的下降幅度(554.6±369.4 vs 1883.6±811.5,P=0.00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段Ramsay镇静深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0;P=0.000;P=0.001(治疗前vs治疗后2 h);P=0.000(治疗前vs治疗后20 h);P=0.009(治疗后2 h vs治疗后20 h)].结论 小样本资料观察发现,脂肪乳可在短时间内显著降低地西泮血药浓度,改善中毒患者的意识状态,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脂溶性药物中毒潜在解毒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鞘内注入地西泮对大鼠持续性躯体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48只SD大鼠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6组:足底对照组:足底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鞘内对照组:鞘内给予10μL生理盐水,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鞘内分别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0.4g/L;1.6g/L;3.0g/L),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观察地西泮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发的持续性躯体痛相关行为(缩足与舔足)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各组大鼠足底给药后60min内,每5min内以及60min内大鼠缩足与舔足的时间为指标。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每5min的缩足与舔足时间明显高于足底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足底给药后60min内缩足与舔足总时间比模型组分别减少了57.81%,71.37%,49.45%(P<0.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地西泮可以抑制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引起的持续性躯体痛,其数据无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地西泮联合硫酸镁、呋噻咪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对100例肾绞痛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地西泮、硫酸镁、呋噻米治疗,对照组采用哌替啶、阿托品治疗,比较两组镇痛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5%和44%,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组副作用少.结论:地西泮联合硫酸镁、呋噻米治疗肾绞痛效果明显,副作用少,可替代哌替啶治疗肾绞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地西泮对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半影区Fo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6/12在第四军医大学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SD雄性大鼠36只,使用光化学法制作脑梗死模型。术后动物随机分为2组:地西泮组和对照组。地西泮组脑梗死前24h开始腹腔注射地西泮注射液10mg/kg,每8小时1次,直至动物处死;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动物术后按照存活时间6,12,24h分为地西泮及对照组6,12,24h6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依不同时间灌流取材。在内氏染色的切片上计算最大脑梗死面积,用免疫组化法标记并计数各组大鼠最大脑梗死截面半影区内Fos阳性细胞数。结果:3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缺失值。①梗死灶最大平均截面积:地西泮组6,12和24h组分别为(2.1±0.6),(2.8±0.8)和(3.1±0.5)mm2,对照组分别为(4.1±0.7),(5.1±0.6)和(5.5±1.0)mm2,地西泮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②单位面积内Fos阳性细胞数:地西泮6,12和24h组也明显少于对照组[(56±21),(85±32),(36±18);(112±31),(167±36),(75±28),P<0.01]。③形态学观察:内氏染色在梗死区与周围正常脑组织间可见明显的有一定宽度的分界线,即为半影区,梗死中心内几乎未见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地西泮组和对照组梗死中心内无Fos蛋白阳性细胞,但在半影区出现大量形态多样的Fos细胞,表现为大部分细胞胞核染色,染色的胞核大小不一;少量细胞胞浆亦着色。正常脑区内仅见很少量的Fos细胞,而在半影区内可见密集成团的Fos细胞。结论: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后,神经细胞修复防御系统完全被抑制时,地西泮抑制了脑缺血损伤后Fos蛋白的表达,抑制了细胞凋亡,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巧用开塞露     
吴青 《护理研究》2007,21(7):614-614
临床上,开塞露通常用于通便。现我科将开塞露中的甘油液挤出,然后注入生理盐水和地西泮注射液(安定)后,经直肠给药,用于预防和治疗小儿惊厥,临床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使用方法按常规将开塞露头端用无菌剪剪掉,把内盛的甘油液全部挤出,放入一次性药杯内。将挤空的开塞露吸取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鞘内注入地西泮对大鼠持续性躯体痛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5/07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完成。48只SD大鼠用计算机编号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6组:足底对照组:足底注射0.1mL生理盐水;模型组: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鞘内对照组:鞘内给予10μL生理盐水,10min后足底注射0.1mL20g/L甲醛;低剂量实验组、中剂量实验组、高剂量实验组:鞘内分别给予3种不同浓度的地西泮(0.4g/L1.6g/L3.0g.L),10min后足底注射0.1mL 20g/L甲醛,观察地西泮对大鼠足底皮下注射甲醛引发的持续性躯体痛相关行为(缩足与舔足)的影响。疼痛程度以各组大鼠足底给药后60min内,每5min内以及60min内大鼠缩足与舔足的时间为指标。结果:4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模型组每5min的缩足与舔足时间明显高于足底对照组和实验组(P〈0.001);低,中、高剂量实验组足底给药后60min内缩足与舔足总时闻比模型组分别减少了57.81%,71.37%.49.45%(P〈0.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鞘内注射地西泮可以抑制大鼠足底注射甲醛引起的持续性躯体痛,其数据无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氯化锂-匹罗卡品致大鼠急性癫痫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化学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5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地西泮组和致痫组。氯化锂腹腔注射后10~10h后给予匹罗卡品。结果:生理盐水对照组大鼠均为0级发作,地西泮组中8只大鼠为0级发作,2只出现Ⅰ级发作;致痫组均达到Ⅲ级以上的痫性发作,其中Ⅲ级2只(2/35),Ⅳ级3只(3/35),Ⅴ级30只(30/35)。致痫组大鼠在匹罗卡品腹注射后10~90min内全部出现急性痫性发作。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大鼠急性癫痫模型具有制作方便、致痫成功率高和动物死亡率低等特点,具有同人类癫痫持续状态和颞叶癫痫相似的行为和脑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用于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深度镇静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20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以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实验组100例)和咪唑地西泮联合吗啡(对照组100例)作为术中深度镇静药物.深度镇静先给予负荷量咪唑地西泮和芬太尼0.1 mg/kg静脉推注,然后经左锁骨下静脉持续给予维持剂量,起始维持剂量为药典推荐剂量的中位数8 mg·kg-1·h-1.术中根据患者的生理指标每10 min调整剂量1次,直至实现理想深度镇静.观察术前及术中各个时间点的MAP(平均血压)、SpO2(血氧饱和度)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深度镇静期间MAP、SpO2平稳,无意识运动实验组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患者镇静后30 min Ramsay评分均高于术前,对照组发生5例镇静不足,2例镇静过度;初始状态下2组患者之间的MAP、SpO2、Ramsay评分无差异,而随着麻醉时间的深入,实验组患者的MAP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SpO2与Ramsay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房颤射频消融患者术中采用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进行深度镇静,较咪唑地西泮联合吗啡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静脉给予地西泮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2007-01一2010-07在乐亭县医院治疗的AMI患者106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于入院30 min内静脉给予地西泮.结果 观察组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静脉给予地西泮可明显降低AMI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将4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地西泮.结果治疗组血压波动例数小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地西泮辅助治疗高血压,有助于患者情绪稳定,控制血压波动,减轻降压药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扭体法、热板法和电刺激法观察迎春花提取物对小鼠的镇痛作用及对小鼠的镇静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6在赣南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小鼠5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20mL/kg),迎春花提取物5,10,20g/kg组,吗啡0.01g/kg组。给药后30min,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6g/L醋酸0.2ml/只,观察20min内小鼠扭体次数。②取40只雌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迎春花提取物10,20g/kg组,氨基比林0.2g/kg组。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给药后15,30,60min痛阈值。③小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迎春花提取物5,10g/kg组,吗啡0.01g/kg组。用电刺激法测定给药后30,45,60min镇痛率。④小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将小鼠放入吊笼描记波形10min后分别将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kg,迎春花提取物5,10g/kg,地西泮0.005g/kg。30min后放回吊笼,记录用药后活动波形5min。⑤小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迎春花提取物10,20g/kg组,地西泮0.005g/kg组,给药后30min,再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50mg/kg,记录小鼠睡眠持续时间。结果:纳入小鼠2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扭体实验中,迎春花提取物5,10,20g/kg组、吗啡组扭体次数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3.2±3.1),0,(1.9±3.5),0,(84.7±15.1)次,P<0.001]。②热板法实验中,迎春花提取物10,20g/kg组、氨基比林组给药后15,30min痛阈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43.5±12.1),(57.2±8.9),(60.0±0.0),(28.2±3.4)s;(44.7±11.2),(60.0±0.0),(60.0±0.0),(27.9±4.3)s,P<0.01];迎春花提取物20g/kg组、氨基比林组给药后60min痛阈值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60.0±0.0),(56.9±4.9),(26.4±3.8)s,P<0.01],迎春花提取物10g/kg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③迎春花提取物5,10g/kg组、吗啡组给药后30,45min对电刺激疼痛的镇痛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50%,60%,70%;60%,70%,100%,P<0.05~0.01);迎春花提取物10g/kg组、吗啡组给药后60min对电刺激疼痛的镇痛率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80%,90%,P<0.01),迎春花提取物5g/kg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小鼠自发活动实验中,迎春花提取物5,10g/kg组、地西泮组给药后30min5min内大中波出现个数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9.7±5.2),(3.4±4.0),(2.7±2.3),(28.0±8.4)个,P<0.001]。⑤迎春花提取物20g/kg组、地西泮组对戊巴比妥钠睡眠持续时间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77.6±11.2),(103.6±13.6),(34.4±6.7)min,P<0.001];迎春花提取物10g/kg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迎春花提取物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社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4):8367-8367
目的 观察哌替啶配伍地西泮联合恩纳用于无痛人流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择6~10周妊娠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观察宫颈扩张情况、手术时间、镇痛效果、人流综合征及术中出血量.结果 对照组镇痛效果好,手术时间短.结论 哌替啶配伍地西泮联合恩纳用于人工流产,镇痛效果好,有明显宫颈扩张作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