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生理、心理状况较差。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研究,数据表明,冠心病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病死、  相似文献   

2.
1 康复分期医疗性运动是康复治疗方案的主体部分 ,但近年来强调进行心理治疗、作业治疗、行为治疗、危险因素纠正等综合治疗。冠心病的康复治疗分为三期 :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康复 (包括冠状动脉分流术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患者 ) (Ⅰ期 ) ;②急性心肌梗死出院后康复 (包括冠状动脉分流术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出院后患者 ) (Ⅱ期 ) ;③慢性冠心病康复 (包括陈旧性心肌梗死、稳定型心绞痛及隐匿性冠心病 ) (Ⅲ期 )。因为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具有两重性 ,既可以产生良好的训练效应 ,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也可以因为运动不当而产生危险…  相似文献   

3.
夏珊珊  蔡媛媛  夏春桔   《护理与康复》2021,20(11):93-96
目的 观察医院-社区-患者联动的疾病管理模式应用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将台州市2个社区的10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出院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给予出院后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医院-社区-患者联动的疾病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1年后的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服药依从性得分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出院1年,观察组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得分、服药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年内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社区-患者联动的疾病管理模式能够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学显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老龄化人口增多,致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尤其是脂质代谢紊乱,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死亡率正在持续升高。近10多年来,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的一系列大型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是目前唯一能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的降脂药物,能降低对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的再狭窄和复发率。现就近年来有关他汀类药物的作用研究结果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微信平台在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是否自愿加入本科微信平台将88例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时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和康复指导;观察组由专职护士通过微信平台定期发送相关医学知识做实时随访和康复指导,并及时解答患者的相关疑惑。分别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随访评价生活质量、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1个月内在生活质量评价,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定期复诊依从性、服药依从性、饮食依从性等指标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6个月、12个月,两组上述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微信平台应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随访过程,能提高患者随访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健康促进模式在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1-6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和老年科收治的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老年稳定型冠心病患者37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健康促进模式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月,干预维持1年,共12次,并建立患者疾病档案数据库录入疾病演变和随访情况。干预前和随访1年后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及遵医行为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后患者遵医嘱服药、生活行为管理和自我监测等遵医行为以及心绞痛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运用健康促进模式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提高其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为探索精准化护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患者的远期效果。方法 将13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合并IGT分为强化组(76例)和常规组(62例)。强化组患者住院全程进行生活方式强化干预;常规组仅住院前3 d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测评两组出院时及出院后0.5、1.0、1.5和2.0年时"糖尿病患者依从性测量问卷"得分,并统计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符合冠心病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指征情况。结果 135例完成所有随访,强化组75例,常规组60例。出院时及出院后的4次随访中,强化组依从性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但随着随访时间延长依从性得分逐步降低,出院后2.0年时显著低于出院时(P<0.05);常规组出院后4次随访得分均显著低于出院时。4次随访中,强化组血糖恢复正常例数35例,常规组1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转归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合并IGT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进行强化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出院后的依从性,以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8.
冠心病(CHD)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引起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继而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而近年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发生后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有相关研究表明冠心病具有起病急、发展快、致死率高等特点[1],所以临床医师面临的首要任务和挑战是早期发现冠心病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2]。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冠心病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急性心肌梗死(AMI)。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AMI急性期病死率已大大降低,但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依然存在,进入恢复期的病人仍有可能发生心绞痛,加之心肌不可逆损害导致心脏功能下降,原来的生活、工作难以恢复,而病人又缺乏详细可靠的出院后生活指导及专业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信息网络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194例PCI术后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出院时予以常规出院健康指导,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周期性出院电话回访,同时采取加入本院心内科微信平台、微信群等信息网络技术措施,随访后评估2组患者对自身冠心病的认知行为能力并统计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经1年以上随访发现,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行为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随访模式中,可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认知水平,指导和督促其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依从性,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康复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观察太极拳对出院后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冠心病 )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方法 2 4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出院后 ,进行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 ,每天 1次 ,观察 3个月。结果经过 3个月康复训练 ,患者的舒张压降低 ,1分钟储备心率改善 (P <0 0 5 )。结论太极拳有利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916-3917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选择我院10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干预12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94.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出院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冠心病在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日益增高,人们对冠心病发生、发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诊疗手段日新月异.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可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较高,目前认为有20%~30%的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延续性护理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行为的影响。方法计算机分别检索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万方数据库]和外文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纳入有关常规护理对比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冠心病患者出院后二级预防行为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ed trial,RCT)。按照纳入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4.2.6的文献质量评价方法对纳入RCT的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采用RevMan 5.3统计软件。结果最终纳入16篇RCT,共1837例患者(924/91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出院护理相比,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WMD=15.20,95%CI(13.02,17.37),P0.001],减少出院后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OR=0.26,95%CI(0.18,0.37),P0.05],提高生活质量及对医嘱的依从性,缓解焦虑和抑郁。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保障二级预防策略的落实。建议医院开展延续性护理,将其作为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要部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强化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合并IGT患者138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但研究组干预后还要接受研究人员的监督,以确保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强化和落实。测评两组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半年、1年、1年半和2年时对于干预内容的依从性得分,并统计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总例数和符合冠心病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指征总例数。结果①出院时及出院后的4次随访中,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出院后4次随访的依从性得分逐步降低,出院后2年时的依从性得分显著低于出院时(P0.05);③对照组出院后4次随访依从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出院时,且前3次得分环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出院后2年得分与出院后1年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出院1年、1年半、2年时,研究组血糖恢复正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出院后各次随访中,冠心病转归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强化,对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出院后2年的病情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血糖恢复正常,但对冠心病进展未见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治疗依从性效果。方法将160例老年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和实验组(81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电话随访1次;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出院后12个月内,根据患者服药依从性不佳原因,实施电话随访,共8次(如在随访过程中发现服药依从性欠佳则随时予增加随访次数)。比较出院后12个月两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状动脉再狭窄率、再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话随访能提高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系指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2],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对于冠心病患者,临床上往往给予心血管药物治疗,因病情需要也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冠心病患者存在病情变化快,且容易伴发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病情较为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常规药物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全程教育及监督。观察出院后6、12个月两组患者冠心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结果:观察组出院后6、12个月疾病知识、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冠心病知识达标率、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PCI术后不良行为的社区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不良行为的影响,增加冠心病患者对疾病的理解和认识程度。方法通过对62例冠心病患者出院后进行行为矫正,采取针对性社区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及危险因素的掌握。结果实行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对冠心病相关知识掌握明显提高(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依从性,改变不良行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行PCI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出院时结合冠心病健康手册,常规口头宣教相关保健要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IMB模型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入院时、出院后6个月分别采用自制冠心病相关知识问卷评价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任红艳等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记录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干预前后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测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总分、自我管理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水平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健康教育模式利于提高并维持冠心病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使患者能全面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基本干预方式,促进其自觉采纳益于自身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提升健康,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依从性,强化其健康,降低PCI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和预后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