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采用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和壳聚糖制作一种新型的可吸收人工硬脑膜。方法:实验于1999-06/2002-06年在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实验中心完成。实验材料主要为壳聚糖粉、聚乳酸网、质量浓度为10g/L的冰醋酸和铺膜设备。用稀酸溶解壳聚糖粉末,用特制的铺膜设备在聚乳酸网上成膜。碱、蒸馏水处理后,环氧乙烷消毒后备用。按国家有关规定的标准对人工硬脑膜进行物理性能及化学性能的测试。结果:①人工硬脑膜(湿态)物理性能测试结果:强度≥0.2N/m m,50%作负荷伸长20%不断裂,弹性恢复力82%,厚度约为(0.21±0.02)m m,耐缝性(0.32±0.08)N/m m。②人工硬脑膜化学性能测试结果:水中可溶物0.38%,易氧化物合格,酸碱度合格,灰分0.23%,重金属含量合格。结论:应用可吸收生物材料制备的人工硬脑膜,在物理性能上接近人体正常硬脑膜,能够保证手术缝合时不脱边、不撕裂,且能随颅内压的变化而有一定的弹性伸缩。其化学性能符合国家有关体内植入物的标准,可望成为一种理想的人体硬脑膜替代物。  相似文献   

2.
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勇  陈建庭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5):7954-7955
目的:在理论上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具备了理想人工骨的特性,但其植入体内的生物安全性如何?为此探讨将其植入家兔体内后对家兔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清洁级新西兰大白兔9只,雌雄不限,体质量(2.5&;#177;O.3)kg。将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植入家兔背部肌袋内,于手术前、手术后第1,2,3,4周抽静脉血,进行肝肾功能检测。术前和术后进行对照,比较观察有无差异。结果:手术前血尿素氮(BUN)、肌酐(Cr)、白蛋白(A)、球蛋白(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别为(33.6&;#177;4.7)mmol/L,(86.O&;#177;2.3)μmol/L,(44.1&;#177;1.5)g/L,(14.9&;#177;1.3)g/L,(560.1&;#177;78.3.)nkat/L,(381.7&;#177;76.7)nkat/L,手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F=O.442~2.557.P>O.05)。结论:珍珠层聚乳酸人工骨材料植入家兔背部肌肉内对体现兔肾功能的血尿素氮、肌酐及肝功能的白蛋白、球蛋白等因子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微吸管吸吮技术测量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表面的黏附力,以筛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生物材料.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5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组织工程实验室完成.选取4周龄健康SD大白鼠4只.大鼠麻醉后抽取双侧胫骨和股骨的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制备以玻璃为底、直径约25 mm的特制圆形小腔室,分别将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溶液0.3 mL滴入小腔室内,300 r/min离心5 min,在玻璃表面形成聚合物薄膜.用微吸管拉制器拉制微吸管,加工成前端内径为2~4 μm的微管,并用微量进样器向微管内灌满培养液,微管后端接于水压控制的微操作手上,并与自动压力控制系统连接.将第3代骨髓基质细胞接种在表面为不同材料的小腔室内,在每种材料表面随机测量20~30个细胞,以没有涂覆材料的玻璃为对照,测量骨髓细胞于不同时间在三种生物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力.结果:实验纳入大鼠4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不同生物材料上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力的比较:细胞种植到生物材料表面4,12,24 h,骨髓基质细胞在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表面的黏附力均明显高于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172.78&;#177;15.23),(155.609&;#177;17.29),(144.84&;#177;21.14);(324.84&;#177;102.73),(199.39&;#177;37.20),(234.09&;#177;62.09);(180.77&;#177;29.22),(170.32&;#177;21.14),(174.38&;#177;44.29)&;#215;10^-10N,P均<0.05].结论:微细管吸吮法能够精确测量细胞在支架材料上的黏附力.在聚乳酸、聚丙交酯/乙交酯、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这三种生物材料中,聚丙交酯/乙交酯/天冬氨酸-聚乙二醇三嵌段共聚物表面的细胞黏附力最好,是较理想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杨景武  史晓林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8):264-265,F003
背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近年来治疗老年人髋关节疾患的首选方法,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84%。该手术对坐骨神经损伤发生率国内报道为0.46%,国外报道为0.08%~9.70%。目的:通过解剖位置的分析探讨THR术中坐骨神经损伤的因素。设计:以人体解剖标本为研究对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对象:实验于2003—03/05在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解剖实验室完成。正常人体成年骨盆标本56具,男27具,女29具。方法:对坐骨神经的来源及走行、坐骨神经与髋臼的关系进行测量分析,并对在THR术中拉钩及螺丝钉固定所致坐骨神经损伤,进行详尽测量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坐骨神经与髋臼的位置关系。结果:测出坐骨神经至髋臼底的距离左侧为(6.00&;#177;0.85)mm,右侧为(6.00&;#177;0.71)mm;坐骨神经至髋臼缘的距离左侧为(13.00&;#177;0.75)mm,右侧为(14.00&;#177;0.06)mm。坐骨神经在髋臼缘处周径左侧为(32.00&;#177;0.28)mm,右侧为(31.00&;#177;0.68)mm。髋臼底至坐骨大孔的距离为左侧为(29.00&;#177;0.36)mm,右侧为(29.00&;#177;0.24)mm。结论:确定拉钩及螺丝钉固定在1~3点及5~6点为安全区。在THR术中陈旧髋臼骨折脱位、拉钩的位置不当、螺钉固定髋臼位置不当均可导致医源因素损伤坐骨神经。  相似文献   

5.
闵少雄  靳安民  张辉  姚伟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3):79-83,i0005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复合外消旋聚乳酸制备泡沫状材料的体内成骨能力,寻找材料优化机制,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复合泡沫材料后产生骨诱导的可能性,以得到一种较好的可吸收骨构建材料。 方法:实验于2003—06/2004—02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用相同孔径范围150-300μm的三维多孔外消旋聚乳酸、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材料修复1cm兔桡骨去骨膜缺损,不同时期X射线、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骨缺损区骨生成状况。术后8,12周行生物力学测试(三点折弯强度)评价骨生成质量。 结果:12周时外消旋聚乳酸组成骨达75%,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骨达90%,与外消旋聚乳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101)。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表明,12周时单纯外消旋聚乳酸组三点折弯强度(29.83&;#177;3.14)MPa,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组、外消旋聚乳酸/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折弯强度分别为(62.68&;#177;5.56),(47.51&;#177;3.56),(76.35&;#177;4.23)MPa,明显高于外消旋聚乳酸组(F=111.93,P〈0.01).而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组成骨能力最强。 结论:三维多孔外消旋聚乳酸、外消旋聚乳酸/羟基磷灰石材料能成功承载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有效的发挥其诱导成骨的能力,提高生成骨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的变化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08/2005-02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86例.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分组:Ⅰ级活动量不受限制,20例;Ⅱ级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32例;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22例;Ⅳ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12例.同期选取健康查体志愿受试者1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采用电化学发光双抗体夹心免疫法测定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不同心功能组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分析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超声指标与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的关系.结果:86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1]血浆脑钠素前体浓度的测定:Ⅱ级、Ⅲ级、Ⅳ级明显高于Ⅰ级和正常对照组[(198.76&;#177;120.46,246.35&;#177;140.25,386.72&;#177;192.16,78.22&;#177;14.71,79.64&;#177;11.20)ng/L,F=86.57, P<0.01].[2]超声心动图参数的比较:左心室收缩末径随着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大[(29.02&;#177;4.86,34.23&;#177;6.85,41.65&;#177;7.15,50.12&;#177;8.19)mm,F=5.689,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随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加重而降低[(63.00&;#177;9.30,54.00&;#177;10.20,43.00&;#177;9.70,32.00&;#177;12.80)%,F=10.817,P<0.05].[3]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比较:血浆N 2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收缩末径、左心室舒张末径呈正相关(r=0.384,t=3.46,P<0.01;r=0.301,t=2.624,P<0.05),血浆N端脑钠素前体浓度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呈负相关(r=-0.496,t=4.736,r=-0.326,t=3.015,均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N 2端脑钠素前体浓度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是评价心功能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对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间隙及颈椎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择2003-06/2004-03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应用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56.6&;#177;10.7)岁;病程3个月~6年,其中混合型9例,神经根型14例.于术后1周和3及6个月摄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术后颈椎功能综合恢复情况,颈椎生理前凸及椎体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评定标准:①采用Cobb法测量颈椎生理前凸恢复情况,Cobb角前凸为(+),后凸为(-).②X射线侧位片测量椎间隙高度.③采用Odom标准以无不适症状为优良,以不适症状间歇发作且不影响工作为良好,以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及改善率,以改善率≥75%优,50%~74%为良.④采用Weiler分级评估局部反应,分为0级(无临床症状,不需治疗),Ⅰ级(溶骨<1 mm,一般不需治疗).⑤根据颈椎正侧位X射片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连续的骨小梁、骨桥形成,判断为骨性融合情况.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并完成6个月随访.①术后1周及6个月颈椎生理前凸恢复好于术前[(8.9&;#177;2.6)&;#176;,(8.7&;#177;2.4)&;#176;,(-3.5&;#177;4.1)&;#176;,(t=2.369,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②术后1周及6个月椎体间隙高度较术前增高[(35.9&;#177;3.0,35.5&;#177;3.1,33.2&;#177;3.1)mm,(t=2.476,P<0.05)],术后1周与6个月随访无明显差异.③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以Odom标准评定优良为91.3%(21/23);良好为8.7%(2/23);日本骨科学会(JOA)17分标准评定优为95.7%;良为4.3%.④植骨融合率:3个月为94.4%,6个月为100%(23/23).⑤术后患者无明显局部反应.结论:颈椎可吸收椎间融合器能够非常好的恢复颈椎生理前凸,维持颈椎间隙高度,具有良好的植骨融合率,而且其生物力学强度足够维持骨融合全程,术后患者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8.
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最佳效果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胫骨交髓内钉远端不同锁钉方式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锁钉固定最佳效果的力学因素。方法:实验于2001—04/06在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人新鲜尸体胫骨标本6具(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提供),每具标本先后模拟骨折愈合、稳定骨折及不稳定骨折3种状态。4枚锁钉按胫骨自上向下位置分别编为1,2,3,4号。①骨折愈合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②稳定骨折组:中段横行锯断模拟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③不稳定骨折组:胫骨中段制成1.5mm骨缺损模拟不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采用MTS试验机,轴向加载0-1000N,加载速度为50N/s,按制备顺序先后分别测量不同状态远端两枚锁钉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6具胫骨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力应变:分别在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不同状态固定下,不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显著大于稳定骨折组[(6.47&;#177;0.49)&;#215;10^-4比(4.57&;#177;0.46)&;#215;10^-4mm/N,(8.10&;#177;0.64)&;#215;10^-4比(4.97&;#177;0.05)&;#215;10^-4mm/N,(9.18&;#177;0.65)&;#215;10^-4比(5.82&;#177;0.76)&;#215;10^-4mm/N,(11.10&;#177;1.04)&;#215;10^-4比(6.67&;#177;0.40)&;#215;10^-4mm/N,P〈0.05];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大于骨折愈合组。②不同状态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比较: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结论:在远端两枚锁钉中,靠近侧的锁钉应力应变更大。远端改用一枚锁钉固定后,远端锁钉承受的应力应变进一步显著增加,且以离骨折线较近的一枚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更大,易发生断裂及退钉,故应以两枚锁钉固定远端并远离骨折线。  相似文献   

9.
自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生物力学转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比较重建后不同时期移植物总体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1/12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力学研究中心完成。采用成年比格犬21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重建前交叉韧带组15只,正常对照组6只。①重建前交叉韧带组建立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模型,不锈钢螺钉悬吊固定。15只犬分别于术后0.5,1,1.5,3,6个月各时间点取材,3只/次。取材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以及连接两者的重建的前交叉韧带,其余连接股骨和胫骨的组织均去除,然后测量移植物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②正常对照组不造模,切取犬双膝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以及连接两者的前交叉韧带,其余连接股骨和胫骨的关节囊及韧带全部清除,取其标本进行力学测定。③拉力检测方法均是通过Zwick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力测试,预牵拉2N,牵拉速度10mm/min,测试两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并记录标本拉断点的位置。 结果:实验采用成年比格犬21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测试结果:屈肌腱的最大抗拉强度为(564.15&;#177;36.18)N,刚度为(59.89&;#177;4.28)N/mm;前交叉韧带的最大抗拉强度平均为(684.75&;#177;48.10)N,刚度为(74.34&;#177;6.99)N/mm,所有前交叉韧带拉断点均在关节内部分;重建后即刻移植物的总体最大抗拉强度为(301.92&;#177;15.04)N,刚度为(31.35&;#177;1.97)N,所有拉断点均在骨隧道内编织线处。②重建前交叉韧带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变化:术后0.5,1,1.5,3,6个月移植物最大抗拉强度分别为(72.59&;#177;6.17)N,(34.26&;#177;2.12)N,03.91&;#177;6.88)N,(180.97&;#177;6.25)N,(393.93&;#177;32.46)N;移植物刚度分别为(13.18&;#177;1.23)N/mm,(6.56&;#177;1.35)N/mm,(13.27&;#177;2.10)N/mm,(22.46&;#177;2.29)N/mm,(28.74&;#177;1.30)N/mm。③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的比较:术后0.5, 1,1.5,3,6个月。重建前交叉韧带组移植物总体最大抗拉强度分别是正常对照组重建后即刻的24.0%,11.3%,24.5%,60.0%,130.5%;移植物刚度分别是正常对照组重建后即刻的42.0%,20.9%,42.3%,71.7%,91.7%。 结论:犬自体屈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随时间的延长,移植物总体最大抗拉强度和刚度呈由强到弱再缓慢增强的趋势,为临床重建术后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以腕关节不稳定为主的腕部疾病正受到手外科医生的重视,但是中国人腕韧带的相关生物力学特性尚待研究.目的:了解部分腕关节韧带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手外科发展提供实验依据.设计:单一样本研究.单位: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骨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对象:中国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16侧,由第一军医大学解剖教研室提供,在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测试.干预:在SWD-10型材料试验机上以5 mm/min的定速率拉伸部分腕关节韧带至韧带断裂,测定腕关节部分韧带生物力学特性.主要观察指标:桡舟韧带、桡舟头韧带、桡月韧带、尺月韧带、尺三角韧带、尺侧囊结构、舟月骨间韧带、月三角骨间韧带断裂时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结果:在桡尺骨远端与腕骨连接的韧带中,尺月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大为(219.2&;#177;55.4)N和(65.5&;#177;19.6)N/mm^2,尺三角韧带和尺侧囊结构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小分别为(54.0&;#177;25.5)N,(17.8&;#177;6.0)N/mm^2和(58.7&;#177;17.6)N,(13 4&;#177;4.7)N/mm^2.舟月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大为(286.1&;#177;90.8)N,(95.5&;#177;40.0)N/mm^2,但月三角骨间韧带更大为(375.3&;#177;52.6)N,(179.0&;#177;39.0)N/mm^2.结论:腕关节韧带中近排腕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桡尺骨远端与腕骨连接的韧带大,近排腕骨间韧带中月三角骨间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较舟月骨间韧带大,在桡尺骨远端与腕骨连接的韧带中,尺月韧带的最大拉伸力和刚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