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乌蕨[Stenoloma chusanum(L.)Ching]又名小叶野鸡尾、细叶凤凰尾等,为多年生草本,系陵齿蕨科乌蕨属植物[1]。根据民间中草药的使用经验,乌蕨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抗菌、抗肿瘤、护肝等作用,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毒伤等[2~3]。近十年来,国内外对乌蕨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仍然较少,从乌蕨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也比较简单;药理、毒理作用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提取物上,对活性化学成分的研究很少,但近两年对乌蕨抗炎解毒作用的研究较为突出。本文详述了乌蕨的抗氧化、抗菌、抗酪氨  相似文献   

2.
九香虫入药始载于《本草纲目》,时珍谓其产于贵州河中,大小如小指头,身青黑色。它来源于椿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npus Chineusis Dallas)的干燥虫体。近年来,由于九香虫药资源减少,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小九香虫”,为同科小皱春的干燥虫体,其外形与九香虫相似,但不可作为九香虫入药,是为九香虫伪品。笔者在近年的实际工作中,就九香虫之真伪品的鉴别,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其性状和区别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快速识别乌蕨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乌蕨药材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溶液,流速为0.25 ml/min,柱温40℃;采用正、负离子模式进行检测;利用PeakView 1.2软件对所得的成分进行分析,整理其母离子,及二级碎片,通过与对照品、相关文献比对,分析其裂解途径,推断其化合物结构。结果:共推断出乌蕨中32种化合物,包括15个黄酮类化合物,15个有机酸类化合物,2个香豆素类成分,其中原儿茶酸葡萄糖苷、咖啡酰葡萄糖苷首次从乌蕨中发现。结论:从液质结果及相关文献表明,乌蕨中以有机酸、黄酮及其苷类成分为主。本研究可为乌蕨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的医药宝库中,中草药品种繁多,难以计数,其来源不外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根据药物的性能及应用,《神农本草经》中曾有上、中、下三品之分。中草药的种类虽多,然而,有很多中药随加工炮制的不同,其性能应用亦大有区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拳参与蚤休在有些地区与文献记载中均称“草河车”。如已故中医师吴开成老先生所著《祖传家用秘方》中,将草河车来源叙述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和蓼科植物拳参的根茎。但作草河车药用者,大多地区均指拳参而言,部分地区所用乃为蚤休。由于两者系两种不同科属植物,其功效亦有差异,在实际应用中应宜区别。现将两药的鉴别及药用情况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贝母的真伪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贝母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为中医临床常用药,以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而名。由于川贝母类药材来源较多,地区用药又各不相同,冉加上资源短缺,商品价格又一直来居高不下,致使一些惟利是图的不法分子用其他类似的药材混充川贝母销售,导致市场上出现了众多的混淆品和伪品。为保证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正确鉴别区分川贝母的真伪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系卫茅科雷公藤属植物,根、茎、花均有毒性,药用部位为去皮的根木质部,《本草纲目》记载,其性苦辛温,有大毒,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止血等功效。其成分复杂,目前已从雷公藤中分离得70多种成分。雷公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皮肤病等的治疗,均获得良好的疗效。现就近十年来雷公藤在皮肤科的应用作如下回顾,为深入研究雷公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傅山(公元1607~1684年),字青主,号公他,明末清初医学家、书画家,在医学上的成就以擅长女科著称。其代表作《傅青主女科》由于方法奇妙,疗效卓著,为许多临床工作者所崇尚。解放初期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肖龙友在谈到中医流派时说:“余无所谓派也,不过于傅青主、陈修园、徐灵胎诸人略为心折而已。”说明傅青主的医学具有高明之处。本  相似文献   

9.
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病人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的原始文字记载,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为适应《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的“病人有权复印护理记录”的要求,避免由于护理记录不完善引起的医疗纠纷,我院护理部参照国务院《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卫生部《病历书写规范》(试用版)及安徽省《病历书写规范》(修订版),结合精神科专科特点,制定了《安徽省荣军医院护理病历书写标准及评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我院于2004年9月1日实施至今,通过1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粉蕨素抑制人胃腺癌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金粉蕨素(Onychin)对人胃腺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分析法测定MGC-803细胞增殖。应用琼脂扩散盒法和平皿琼脂培养克隆形成法检测MGC-803细胞体内外克隆形成能力。结果:金粉蕨素(1.25-20.00μg/ml)对MGC-803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IC50值是3.24μg/ml;2.50-20.00μg/ml的金粉蕨素具有显著抑制MGC-803细胞体外克隆形成能力作用,IC50值为4.98μg/ml;2.50-20.00mg/kg的金粉蕨素对MGC-803细胞体内克隆形成能力具抑制作用,呈浓度相关性(P<0.01)。结论:金粉蕨素对MGC-803细胞增殖及克隆形成能力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药制炭,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止血出者,燔(烧)发安其病”的记载,汉朝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方论》中,记载了”枳实、王不留行、桑根皮…烧灰存性,勿令灰过,”标志着炒炭存性理论的形成。到金元时期,炭药品已十分丰富,葛可久在《十药神书》中用十灰散治疗肺病吐血,影响很大,使金元医家开始总结炭药与止血之间的关系。根据当时盛行的五行生克规律,认为红属火、黑属水、水能克火,从而产生了”红见黑则止”的炭药止血理论,不难看出,炭药止血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因而具有科学性。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只能运用五行生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炭药的作用,因而不可避免的带有片面性。为弄清炭药止血理论的现代科学依据,使之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笔者结合现代化学,药理学研究成果,对”红见黑则止”理论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乌蕨醇提物在肠道中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外翻肠囊实验模型,收集高、中、低质量浓度乌蕨提取物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肠囊液;采用HPLC检测肠囊液样品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化学成分含量,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Q、Ka),考察各成分肠吸收特征。结果 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成分在乌蕨醇提物中能被检测出,但在其肠吸收液中未被检测到。结论 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肠道对乌蕨中原儿茶酸、原儿茶醛、牡荆苷3种指标性成分未有吸收,具体原因还有待实验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3.
黑芝麻粥     
《中国疗养医学》2007,16(5):274-274
[来源]《本草纲目》 [原料]黑芝麻25克大米适量 [制作]将黑芝麻捣碎,大米淘净,加水适量煮粥。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2005年3月1日起启用武汉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软件,实现了对《出生医学证明》的计算机化管理,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规范化,使信息更加完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疾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6.
中药大多数是属于多成分的天然药物,一般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副作用少,有些市民还把喝中药当成时尚。但是,“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不能随便饮用。中药的毒副作用在我国历代中药文献中早有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即上品120种,能补养,“无毒”,可以长服、久服之品;中品120种,能治病补虚,无毒或有小毒,斟酌使用;下品125种,专治大病,多为有毒,不可多服。张子和云:“凡药皆有毒也,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由此可见,对于中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并非现代才有,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中药的毒性多与下列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是全国惟一与神经免疫学相关的神经病学学术性期刊,由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北京医院、中国免疫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以从事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临床和科研人员等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神经疾病领域尤其是神经免疫学领域的科研成果。本刊属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与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18.
地龙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龙又名蚯蚓,为常用中药,其作用历史已有数千年。我国的蚯蚓最早记载大约是《诗经》。《礼记·月令》有孟夏之月“蚯蚓出”,仲冬之月“蚯蚓结”之观察记录。《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下品,以后历代医学著作均有记载。2005版《中国药典》记载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guillelmi(Michea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ealse的干燥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的抗炎活性。方法 乌蕨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作用于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MTT法测定细胞活力;乌蕨醇洗脱物作用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通过MTT法判断乌蕨醇洗脱物对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 在乌蕨(水、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物作用下,RAW264.7细胞均有较好的存活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均有保护作用,且乌蕨(50%、70%、95%)乙醇洗脱物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结论 乌蕨(50%、70%、90%)乙醇洗脱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为后期开发抗炎单体成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注意白矾掺伪的土鳖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鳖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sis Welrer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主产江苏、安徽、浙江、河南、河北。现各地都有饲养,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的功效土鳖虫。为全国大部分地区所习用,系常用中药之一。历代对土鳖虫的炮制,都有明确的记载。如《本草纲目》日:“……十月采,暴干”。《中国药典》土鳖虫炮制项下,明确规定“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但近年来一些不法药贩利欲熏心.在炮制土鳖虫时掺入白矾矾以牟取暴利。白矾有消痰、燥湿、止泻、止血、解毒、杀虫之功,而土鳖虫具有破瘀血、续筋骨的功效。两种药物具有相反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