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n=24)、模型组(n=24)和电针预处理组(n=24)。后两组采用改良Longa法制备大鼠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前连续电针百会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m NSS)进行评估,TTC染色观测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半暗区p53、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mNSS评分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p53、Bax蛋白水平均降低(P0.05),Bcl-2蛋白水平升高(P0.05),Bax/Bcl-2比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缺血半暗区p53蛋白表达,下调Bax/Bcl-2比值,从而减轻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模型组(n=12)和电针预处理组(n=12)。后两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电针预处理组在缺血前给予电针百会干预2周。再灌注24 h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脑损伤程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缺血半暗区Tolls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脑组织损伤程度减轻,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通过下调缺血半暗区TLR4、NF-κB蛋白表达,诱导脑保护作用,降低炎性损伤程度,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四关穴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皮质中Tax1结合蛋白1(TAX1BP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抑制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发挥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105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缺血2 h后再灌注6 h、12 h、24 h、48 h、72 h五个亚组。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梗死再灌注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百会穴和病侧四关(合谷/太冲)穴。检测各组神经功能,缺血区大脑皮质中TAX1BP1蛋白的表达情况、TAX1BP1阳性细胞数、锌指蛋白A20和胞核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在局灶性脑缺血2 h再灌注48 h、72 h时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在再灌注12h、24 h、48 h时TAX1BP1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在再灌注12 h、24 h、48 h、72 h时TAX1BP1蛋白表达进一步增加(P0.05),再灌注24 h为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4 h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A20表达、TAX1BP1阳性细胞数、胞核NF-κB p65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的A20表达、TAX1BP1阳性细胞数进一步增加(P0.05),胞核NF-κB p65蛋白表达减少(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TAX1BP1蛋白主要表达在胞浆,电针组TAX1BP1与A20共表达在胞浆。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NF-κB p65主要表达在胞核,电针组主要表达在胞浆。结论电针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AX1BP1蛋白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将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致死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组)各24只,各组大鼠分别按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72 h、120 h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大鼠.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观察预处理对缺血2 h再灌注损伤24 h、72 h、120 h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IR组及P组实验术后24 h、72 h、120 h各亚组脑组织含水量均显著高于S组各亚组(P 均<0.01);但P组各亚组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同期IR组各亚组(P<0.05).结论 葛根素预处理能显著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程度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运动预处理组,每组各1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TUNEL法观察缺血半暗区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缺血半暗区P53蛋白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运动预处理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运动预处理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区P53蛋白的表达,有效抑制缺血半暗区皮层细胞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缺血皮质区p-AKT、p-mTOR、p-P70S6K表达及CD34~+微血管密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再生的机制。方法: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电针组)、模型+电针+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组(抑制剂组);采用线栓法制备SD大鼠右侧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将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抑制剂组各分为再灌注12h、24h、48h、72h、7d五个亚组;取大鼠"百会"穴(GV 20)及左侧"四关"穴(合谷LI 4/太冲LR 3)为电针刺激穴位,刺激时间30min/次,每日1次,最长持续7d;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脑缺血皮质区磷酸化的蛋白激酶B(p-protein kinase B,p-AKT)、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磷酸化的核糖体蛋白S6乳激酶(p-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P70S6K)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缺血皮质区VEGFR2蛋白、CD34~+微血管血管的表达;Longa法检测神经功能。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p-AKT蛋白的表达在24h、48h和72h增加(P0.05),模型组p-mTOR和p-P70S6K的蛋白表达在48h、72h和7d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各个时间点p-AKT、p-mTOR和p-P70S6K蛋白的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在RAPA的作用下,抑制剂组中各个时间点p-AKT、p-mTOR和p-P70S6K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再灌注72h和7d大脑缺血皮质区VEGFR2蛋白、CD34~+微血管的表达明显增多(P0.01),与电针组相比,抑制剂组再灌注72h和7d大脑缺血皮质区VEGFR2蛋白、CD34~+血管减少(P0.05);与模型组和抑制剂组相比,电针组再灌注72h、7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可提高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大脑缺血皮质区p-AKT、p-mTOR和p-P70S6K的表达,可能通过AKT/mTOR/P70S6K通路促进大鼠大脑缺血皮质区血管的再生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组,每组10只。干预组给予EPO预处理,15min后,对模型组和干预组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建模后2h进行血流再灌注;对假手术组仅建立假手术模型,建模后2h灌注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脑梗死面积、脑神经元凋亡情况,用RT-PCR检测谷氨酸转运体(GLT-1)mRNA的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蛋白表达。结果干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脑梗死灶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量神经细胞凋亡,而干预组缺血区仅部分凋亡。脑缺血再灌注后2h,模型组与干预组大鼠缺血区GLT-1 mRNA和GLAST蛋白表达均低于假手术组(P均〈0.05),而干预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EPO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含量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6只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预处理组,每组12只。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建立脑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4 h,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脑组织IL-1β、IL-6的含量,TUNEL染色检测缺血半暗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预处理组大鼠血清、脑组织IL-1β、IL-6的含量明显下降(P0.01),TUNEL阳性细胞数显著下降(P0.001)。结论电针预处理降低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大鼠早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机制。 方法:选用9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各3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制作缺血再灌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于脑缺血再灌注2h后开始电针患侧“曲池”、“足三里”穴。各组于术后24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及逆转录PCR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ELISA检测血清BDNF的变化。 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电针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较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且脑组织中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cl-2表达增高,Bax表达下降;模型组与电针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较假手术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但电针组较模型组有进一步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电针刺激可抑制脑组织中Bax的表达,提高Bcl-2,BDNF的作用,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达到加速神经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后两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120 min再灌注模型。再灌注2 h、12 h、24 h后,采用Longa评分法评定;再灌注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ATP敏感性钾(mitoK_(ATP))通道蛋白内向整流性钾离子通道6.2(Kir6.2)和磺脲类受体1(SUR1)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与模型组比较,运动预处理组Longa评分降低(P0.05),Kir6.2、SUR1蛋白水平下降(P0.05),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可能通过调节mitoK_(ATP)通道蛋白表达,降低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电针治疗对其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根据术后干预时间点再分为术后6 h、12 h、24 h、48 h及72 h共5个亚组。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电针组各亚组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进行电针治疗,其它3组各亚组均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捆扎,不给予电针治疗。各组大鼠均于治疗14 d后取脑,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脑梗死侧Bcl-2 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脑梗死侧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电针组各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与其它3组相同时间点各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各亚组间Bcl-2 mRNA转录水平及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12 h亚组Bcl-2 mRNA转录水平较高,24 h亚组caspase-3表达水平较低。结论:脑缺血再灌注12 h~24 h内给予电针治疗,能促进脑梗死大鼠Bcl-2 mRNA转录并抑制caspase-3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押观察分析低氧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凋亡及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押实验于2004-09/2006-04在新乡医学院神经生物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年SD大鼠24只熏随机抽签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低氧预处理组,每组8只。参照Zea-Longa改良的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熏以动物缺血侧上下肢体瘫痪,围绕缺血对侧呈逆时针绕圈穴追尾现象雪为模型制备成功表现。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大鼠缺血3h后再灌注24h。低氧预处理组的大鼠在以300mL/min流量灌入N2和O2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处理3h恢复12h后,采用动脉线栓法缺血3h再灌注24h后取材,经处理后制备切片;假手术组仅切开一侧皮肤暴露颈总动脉。各组切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TUNEL染色,观察神经组织学特征熏Fas、Fas-L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情况。并在不同时间(缺血1,2,3h再灌注1,4,8,24h)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纳入大鼠24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值。①缺血3h再灌注8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行为缺失计分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穴0.6±0.5雪熏穴1.3±0.5雪分,t=2.546熏P=0.023演;再灌注24h后低氧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失计分显著低于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1.1±0.6),(0.4±0.5)分,t=2.376熏P<0.05演。②神经组织学特征押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缺血区中心神经组织结构完全破坏。神经元大部分坏死,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缺血边缘区神经元肿胀、形态变为角形或扇形熏神经元周神经纤维呈空泡状或海绵状熏神经胶质细胞肿胀。低氧预处理组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③低氧预处理组在缺血半球亦可监测到凋亡细胞,右侧均为阴性,凋亡细胞形态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相似,但数量少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23.1±4.4),(39.4±2.4),P<0.05演。④假手术组及非缺血侧大脑半球Fas、Fas-L蛋白表达微弱。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低氧预处理组缺血侧Fas、Fas-L蛋白有明显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眼穴27.3±2.8雪熏穴11.1±2.2雪熏穴0.8±1.2雪个/视野熏P<0.05演,眼穴24.6±3.6雪熏穴9.6±1.7雪熏穴0.5±0.8雪个/视野熏P<0.05演。低氧预处理组Fas、Fas-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P<0.05)。结论押低氧预处理可减轻局灶性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脑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缺失。抑制Fas、Fas-L蛋白表达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葛根素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组,采用Pulsinelli 4 VO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内Fas、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①脑缺血1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有少量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h后增多。②脑缺血10min再灌注3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多;再灌注12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达高峰,后下降。③神经细胞凋亡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增加。④给予葛根素治疗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 葛根素脑复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或延迟脑缺血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p53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Gly14]-Humanin(HNG)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水肿、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神经功能保护机制。方法:将9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HNG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每组24只。采用改良的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生理盐水组与假手术组大鼠术前7天给予生理盐水(2ml/kg)连续尾静脉注射,每日1次;HNG组给予HNG(2μl/kg),而模型组除正常饲养外术前不接受任何处理。各组大鼠在线栓法造模成功后6h,再拔除线栓恢复血液灌注24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开阔法观察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行为学改变;采用干湿质量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HE染色观察缺血区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染色观察凋亡细胞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假手术组相比,其余3组大鼠的NDS、脑组织含水量、NF-κB p65及IFN-γ水平及细胞凋亡数均升高,而行为学指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②与生理盐水组及模型组相比,HNG组大鼠的NDS、脑组织含水量、NF-κB p65和IFN-γ水平、细胞凋亡数降低,而行为学指数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③HNG组大鼠脑组织IFN-γ与NF-κB p65含量水平呈正相关(r=0.762,P0.001)。结论:HNG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脑水肿,下调脑组织中NF-κB p65的水平,减少促炎介质(IFN-γ)的释放,抵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减轻临床神经功能的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缺血周边区皮质、室管膜下区(SVZ)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电针患肢曲池、足三里穴,治疗3 d和7 d后,观察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体积情况,以及动物整体行为学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观察Nestin、Vimentin阳性细胞分布及与Brdu共标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otch1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降低,脑梗死体积减小(P0.05);(2)Catwalk步态分析显示,电针治疗3 d和7 d后大鼠通过Catwalk通道的平均速度增加,而持续时间减少(P0.05);(3)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8d,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Ki-67、Nes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数量较缺血再灌注损伤4 d时增加(P0.05或P0.01)。电针治疗3 d和7 d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P0.05);(4)电针治疗7 d后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JAG1、NICD、Hes1、Hes5的表达量较模型组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电针+GSI组大鼠脑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NICD、Hes1、Hes5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但JAG1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5)电针+GSI组Nestin阳性细胞、Brdu与Nestin共定位细胞在缺血周围区皮质、缺血侧SVZ区均明显增加(P0.01或P0.05)。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能够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动物整体行为学,发挥积极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活化Notch1信号转导通路,释放NICD调控Hes1、Hes5的表达,促进缺血周围区皮质以及缺血侧SVZ区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6.
梁超  陈邦国  李昂 《中国康复》2013,28(5):323-326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皮层EPO表达和缺血局部组织血流量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各1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各30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又各按缺血再灌注24h、48h和72h分别分为3个亚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而不插线栓,模型组和电针组制备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采用免疫组化组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脑皮质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蛋白的表达,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检测大鼠脑组织血流量(rCBF)的变化.结果:EPO免疫组化及Western结果比较,模型组及电针组EPO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在脑缺血再灌注24h开始增加,48h达到峰值,72h开始下降,且电针组在3个时间点均高于同时间点模型组(P<0.05,0.01).rCBF比较,模型组和电针组随着24、48、72h 3个时间点呈明显增加趋势,且电针组各时间点rCBF均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0.01).结论:电针能使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中EPO表达增加,明显提高局部脑组织血流量,有助于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分为运动预处理组(n=8)、模型组(n=8)、假手术组(n=8)。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 h、24 h分别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材,HE染色观察大鼠缺血侧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及IL-6的含量。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运动预处理组神经功能评分较模型组改善(P0.05),血清TNF-α、IL-1β及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脑缺血区皮质病理损伤减轻,间质水肿程度减轻,细胞排列较整齐,缺血区变性和坏死的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运动预处理可以降低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炎症反应,降低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8.
p38 MAPK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38 MAPK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给药组及溶媒组。除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外各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组和溶媒组分别侧脑室注射p38 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2190及1%DMSO。每组分别进行行为学评分和检测Bcl-2、Bax表达的变化。结果①行为学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后24 h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给药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高于缺血再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免疫印迹检测结果: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可见少量Bcl-2、Bax蛋白表达,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24 h可见Bcl-2表达减少,但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对照组及假手术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再灌注后24 h可见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而Bcl-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抑制p38 MAPK激活可以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的脑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红景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 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 大鼠120 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干预组(红景天),各组再分为3 h、6 h、12 h、24 h、48 h 共5 个亚组,每个亚组8 只大鼠。后两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干预组术前红景天每天0.672 g/kg 灌胃15 d。参考Longa 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各组c-Fos 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和干预组缺血脑组织中c-Fos 表达明显增加(P<0.01),于再灌注48 h 达高峰;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c-Fos 表达减少(P<0.05),神经元凋亡明显减少(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P<0.05)。结论红景天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Fos 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芪棱汤对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芪棱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致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治疗组、芪棱汤治疗组;于缺血2 h再灌注3、12、24、72和168 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梗死边缘区GFAP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各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芪棱汤组明显优于其他组.再灌注3 h和12 h两个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数均低于模型组,而芪棱汤治疗组少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P<0.05);再灌注24、72和168 h时间段,两个治疗组GFAP阳性细胞数均多于模型组(P均<0.05),且芪棱汤治疗组多于补阳还五汤治疗组(P均<0.05).结论:芪棱汤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梗死边缘区脑细胞GFAP的表达来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芪棱汤疗效优于补阳还五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