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3 毫秒
1.
高压氧在脑复苏中应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成功后针对脑缺氧所致脑损害而进行的治疗,其目的是使患者能重新恢复意识。人脑能耐受循环停止的“临界时限”,国外认为“停止4min,脑细胞即发生不可逆改变”。国内认为,循环停止4~6min,甚至长达6~10min,不一定就引起坏死性脑细胞损害。关键在于抢救中能否创造有利于脑细胞在缺氧后恢复的条件,如及时有效的低温,高压氧(HBO)等综合复苏措施使复苏成功,获得有效循环,即可延长细胞可逆的时限。实践中超过6min者报告不止1例。特别是心跳、呼吸停止时间较长,伴有脑缺氧损害的复苏,临床上对脑功能的复苏比较困难。因此,对复苏整个过程的机制,以及处理的方法和原理还需要深入的研究,HBO应用于复苏,特别是心、肺复苏后遗留的脑复苏,为复苏的手段与实践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心肺脑复苏若干观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娜  黄成龙 《临床医学》1998,18(1):30-32
心脏停跳后心肺脑复苏(CPR)开始的时间对患者存活率起决定性的作用,4min内CPR开始时患者存活率达43%~53%。传统观念认为心脏骤停超过4~6min后脑细胞损害不可逆,因此必须在心跳呼吸停止前4min内抓紧进行抢救才有望复苏成功。现代观点认为若现场能进行有效地CPR而维持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血液灌注,脑细胞不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而是在复苏后继发“再灌注损伤”,若能积极防治再灌注损伤综合症,即使心跳呼吸停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压氧在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机制和护理体会。方法本组97例患者,心肺脑复苏后恢复心搏和呼吸,均在医护人员的陪护下进高压氧舱治疗,所有后续治疗及护理均在氧舱内进行,用以阻断脑缺氧和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采用200—250kPa的舱压,吸氧30min问歇吸空气10min,再吸氧30min,作为基本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结果本组97例应用高压氧后续治疗,无1例心跳、呼吸复苏后再次停止,无1例因护理因素出现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发现有后遗脑缺氧损害患者。结论高压氧能明显改善机体对氧的摄取和利用方式,使血氧含量增多,血氧分压增高,血氧弥散能力增强,从而改善金身的缺氧状态,有利于心、脑等主要脏器的缺氧性损害的恢复。同时高压氧通过提高血氧分压,使血管收缩,减少脑血流量,因而可减轻脑水肿,使颅内压下降。从而解决了脑缺氧和脑水肿之间的矛盾。高氧分压对网状系统的刺激较其他苏醒剂,可加快脑苏醒。高压氧应用于复苏的积极效果,为复苏的理论与实践增添了新的、进一步的内容;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离不开护理工作,舱内的多项治疗是通过护理工作完成的,护理工作的紧密配合,在高压氧用于心肺脑复苏后续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脏骤停(CA)是急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心肺脑复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心搏骤停是指心跳及呼吸突然停止,血液循环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min脑组织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害。面对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肺复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 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 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超长心肺脑复苏成功10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临床上进行心肺复苏 (CPR)时 ,通常是患者心搏骤停 (CA )后立即行 CPR2 0~ 30 min,然而未见自主循环恢复(ROSC) ,评估脑功能有不可逆的丧失 ,即宣告终止 CPR。超长 CPR的时间需要超过 30 min,它包括开始复苏前 CA时间和复苏抢救的时间〔1〕。目前国内外陆续有超长 CPR成功的个别报道。我们对近5年超长心肺脑复苏 (CPCR)取得成功的 10例病例进行总结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 :6 32例患者为 1999年1月— 2 0 0 3年底 5年间收治的 CA后进行 CPR超过 30 m in者 ,其中 10例自主循环、呼吸恢复 ,且脑复苏成功。其中男 …  相似文献   

7.
脑复苏与脑死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人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不论在院外或院内发生,必须立即进行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分秒必争进行抢救。复苏开始越早,成功率愈高。即使复苏后,心脏恢复了搏动,但脑功能能否恢复过来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而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min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跳时间愈长,如〉8min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  相似文献   

8.
最近 ,我和几位乡镇医生谈到心肺复苏问题 ,他们说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很低 ,1 0个人中也就能救活 1个。究其原因 ,我发现他们至今仍在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 ,再加上缺乏心肺复苏操作的训练 ,所以成功率低。下面就来谈谈心肺复苏的几个问题 :1 应加强心肺复苏基本操作的训练1 .1 要有“安全时限”观念 因大脑细胞停止供血仅能维持 4~ 6分钟 ,若超过这个时限 ,脑细胞就开始不可逆转的损害 ,增加心肺复苏难度 ,即使心肺复苏成功了也可因脑细胞功能不能恢复而造成严重后果 :轻者引起脑功能障碍和肢体瘫痪 ;重者成为“植物人”。所以抢救时必须分…  相似文献   

9.
心搏骤停脑复苏治疗的实验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搏骤停后心肺脑复苏中脑功能恢复与否是衡量复苏成败的关键,在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幸存者中仍有30%患者存在永久性脑损伤。心搏骤停5 min后神经学上恢复的限制有可能被扩展到循环停止后10~20 min,动物实验结果已证实。本研究总结近年来脑复苏的实验研究结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间内心肺复苏后与心肺脑恢复的关系。方法选择意外事件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97例,按在不同时间内心肺复苏分为3组:A组1~5min;B组6—30min;C组31~60min。比较A、B、C组心肺复苏后的心肺脑恢复率。结果A组:心肺脑完全恢复为71.4%,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85.7%,心肺脑始终无恢复者为14.3%;B组:心肺脑完全恢复为0%,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2.9%,心跳恢复为22.8%;C组:心肺脑完全恢复0%,心跳和呼吸均恢复为0%,心跳恢复为5.0%。A组心肺脑恢复率显著优于B组及C组(P〈0.05)。结论对意外事件所致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在1—5min内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心搏骤停为急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心搏骤停后为全脑缺血状态,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分钟即可出现不可逆性脑损害和自主循环建立后的再灌注损伤,使心搏骤停的病人需面对未来的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压力负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stem cells,BMSCs)作为近年的研究热点,为复苏后脑功能的恢复开辟了一个新的前景,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脑复苏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搏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简便的心跳骤停后脑复苏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清洁级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40只,采用窒息合并冰氯化钾停跳液致大鼠心跳骤停,5min后开始心肺复苏。记录基本生命体征变化、发生循环停止时间(TCA)、自主循环恢复时间(TROSC)、72h存活率,复苏后不同时间点(3、6、12、24、48、72h)神经功能评分(NDS),观察复苏后3h和72h透射电镜下皮层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造模后大鼠迅速发生循环停止,TCA和TROSC分别为(137.3±10.2)s,(64.4±9.3)s,复苏成功率87.5%,72h存活率为80%。NDS在复苏后3h时最低,以后NDS渐趋好转。血浆丙二醛(MDA)水平显著升高,在72h略有回降,但仍高于造模前(P〈0.01)。电镜显示复苏后3h脑损害最严重,72h逐渐减轻。结论 这一模型操作简单且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3.
急救复苏是指对由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肺做功停止的患者进行人为的维持其呼吸、循环功能的方法。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维持脑循环使患者不遗留神经学的后遗症。一般情况下,循环停止后3~5s患者出现意识消失,1 0~1 5s发生抽搐,30~6 0 s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心肺功能停止3~5s即给大脑造成不可逆转的变化,此后即使心跳恢复,大脑功能也不再恢复。只有保证至少2 0 %的正常脑血流量,才能维持脑细胞的生存。护士常常是最初发现患者病情变化的,因此,护士能够迅速且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是非常必要的。急救时是多名医护工作者共同携手采取行动,此时…  相似文献   

14.
心肺复苏期间肾上腺素剂量对兔脑复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心脏骤停是心脏突然丧失了有效的泵血功能 ,使有效的血液循环突然完全停止 ,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成功的心脑肺复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恢复 ,即脑复苏是否成功。在复苏术中最重要的药物是肾上腺素。为了探讨肾上腺素剂量在心脏骤停时对脑复苏的影响 ,我们设计了本次实验。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制备健康实验家兔 (由吉林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 ) 4 0只 ,雌雄不限 ,体重 1 5~ 2 5kg。 3%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麻醉后 ,气管切开接人工呼吸器 ,呼吸频率20次 /min ,渐气量 15~ 2 0ml/kg ,吸氧浓度 10 0 %。分离左侧…  相似文献   

15.
陈薇 《临床医学》2013,33(2):112-113
积极正确的复苏,尤其是提供有效的通气和供氧,防止心脏停搏;一旦心脏停搏及时给予有效的心脏按压极为重要[1]。持续性自主循环恢复指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达20 min以上,只有持续性自主循环恢复才可认为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呼吸心搏停止经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如仍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不规则,呼吸功  相似文献   

16.
李孝骞  王霞 《临床荟萃》1996,11(21):973-975
随着心肺复苏术的普及和进展,心跳呼吸骤停的复苏率有较大提高,但仍有相当存活的患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不能恢复正常生活,致使心肺脑复苏的成功率仍很低,约10%左右。故心肺复苏后脑复苏即成为复苏成功的关键。 1 及早心肺复苏是脑复苏成功的基础 脑中没有氧储存,对缺氧又最敏感。完全性缺氧6秒钟可致神经元代谢受损,2分钟便有脑活动停止,5分钟则有脑不可逆性损伤。脑活动所需的能量90%来自葡萄糖氧化,脑中所储能量仅能维持2~3分钟需要;虽然循环停止后能量消耗减少,但糖无氧代谢仅放出氧代谢产生能量的1/20,并产生乳酸,引起酸中毒、脑水肿及一系列生化改变,直到脑死亡。因此,应当机立断,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大鼠给予不同时间停通气后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方法:实验于2005-03在北京神经外科研究所提供实验室完成。4月龄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144只,体质量260~29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停通气1,2,3,4,5,6和7min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气管插管后应用肌松药消除大鼠自主呼吸,停通气相应预定的时间(停通气1,2,3,4,5,6和7min)后立即恢复通气和心肺复苏,记录从开始停通气至平均动脉压<25mmHg的时间(TCA)和从开始复苏至收缩压≥60mmHg的时间(TROSC),复苏成功者继续呼吸机支持60min,全程记录脑电图变化。记录复苏后24,48和72h神经功能评分情况。结果:①对照组、停通气1,2,3min组大鼠全部存活;停通气4,5,6min组分别有12,8和3只大鼠复苏成功,停通气4和5min组各有1只大鼠在复苏后24h内死亡,以上3组死亡率分别为33%、61%和83%;停通气7min组大鼠无1只复苏成功,死亡率100%。②停通气3min以上组所有大鼠均发生循环停止,开始停通气到循环停止的时间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停通气4,5和6min组开始复苏到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较停通气3min组明显延长(P<0.05),停通气5和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延长(P<0.05)。③停通气后脑电图频率和波幅降低直至等电位,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恢复通气后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明显延长(P<0.05)。④对照组和停通气1,2,3min组神经功能评分均正常,停通气4,5和6min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停通气6min组较停通气4min组亦明显降低(P<0.01),各组神经功能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大鼠停通气2min内无循环停止,恢复通气后可直接出现持续脑电图;3min时均循环停止,但都可成功复苏且神经功能评分未受影响,恢复通气后首先出现单个爆发棘波,随后棘波出现频率逐渐增多并最终出现持续脑电图;4min以上时仅部分大鼠可成功复苏,随停通气时间的延长,复苏后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死亡率明显升高,棘波出现时间和持续脑电图出现时间也明显延长;7min时无一复苏成功。通过实验建立了不同时间停通气损伤后大鼠死亡率、脑电图和神经功能的变化规律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脑复苏与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复苏是指脑受缺血缺氧后,减轻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的措施。脑保护则是指在发生脑损害前采取的保护性方法,两者概念有所不同。脑保护和脑复苏一直是麻醉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尽可能阻断病程于发生脑功能全面衰竭之前。低温能降低脑血流量和氧耗量、缩小脑体积和降低颅内压、稳定细胞膜和维持离子内环境稳定、抑制或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降低脑细胞代谢,宜及早实施降温。同时还应维持有效的血压、有效的止痉、针对脑细胞内、外水肿的不同病因标本兼治,不仅要脱水利尿减少脑内含水量,还要设法改善脑细胞本身的功能。脑保护原则:降低脑代谢和脑氧消耗;阻滞钙通道.减轻钙离子超载引起的细胞损伤;阻滞兴奋性氨基酸的破坏作用;阻滞游离脂肪酸的形成;应用氧自由基清除药或预防氧自由基产生的药物,改善脑缺血后的脑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9.
孙荷华 《新医学》1991,22(5):261-262
心跳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必须进行及时而正确的抢救。一般认为常温下心跳停止4分钟,脑细胞已产生不可逆的损害。近期的研究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心跳停止20分钟,脑仍有被复苏的可能。这不仅取决于脑缺氧的时间,而且和大脑的再灌注有关。诊断要点病孩神志突然丧失;触诊扪不到大动脉的搏动;听诊心音消失。具备以上两点即可作出心跳骤停的诊  相似文献   

20.
心跳呼吸恢复是复苏成败的重要前提,意识恢复是复苏成败的根本标志。高压氧治疗对于巩固有效呼吸循环功能,改善脑缺氧,阻断脑水肿的恶性循环,促进脑功能恢复的作用,业经理论及临床实践肯定,但是如何做到应用及时、准确、合理,避免滥用,是十分重要的。为此,我们总结我院55例复苏病例,就高压氧治疗时机时限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