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A型受体(IL8RA)的表达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检测APL患者18例ATRA治疗中血浆IL8水平(ELISA法),取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MNC)加ATRA(10-6mmol/L)体外诱导,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MNC膜IL8RA的表达。结果:MNC加ATRA诱导72小时,上清IL8水平明显下降,MNC膜表达IL8RA增高;维甲酸综合征(RAS)发生前血浆IL8异常升高(达1010~2000ng/L),较体温及白细胞数量变化更敏感;感染时血浆IL6、IL8水平均明显升高[分别为(112.34±57.31)×103U/L,234.16±7218ng/L];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恶化时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结论:ATRA抑制APL细胞分泌IL8,加强IL8RA的表达;监测IL8水平可预测RAS及感染发生;IL8与D二聚体异常同步上升提示DIC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34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7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初诊或复发患脑脊液中sIL-2R水平较7例CNSL已缓解及20例无CNSL急性白血病患明显升高(P〈0.05)。CNSL已缓解脑脊液中sIL-2R接近非白血病对照水平(P〉0.05)。脑脊液中sIL-2R变化与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无明显统计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的免疫损伤机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8例RA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并检验其相关性。结果:(1)RA患者血清sIL-2R和IL-8水平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sIL-2R浓度在类风湿因子(RF)阳性与阴性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1);(2)RF阳性患者血清sIL-2R与IL-8浓度呈正相关(r=0.74,P<0.05)。提示RA患者T细胞异常活化以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4.
用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34例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7例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初诊或复发患者脑脊液中sIL-2R水平较7例CNSL已缓解及20例无CNSL急性白血病患者明显升高(P<0.05)。CNSL已缓解者脑脊液中sIL-2R接近非白血病对照水平(P>0.05)。脑脊液中sIL-2R变化与胞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糖、氯化物等指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与CNSL患者病理细胞有无、化疗疗效相关。脑脊液中sIL-2R水平不受其血清水平影响。提示监测急性白血病患者脑脊液中sIL-2R水平有助于CNSL的诊断及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5.
哮喘患者血T淋巴细胞和嗜酸细胞活性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探讨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的激活程度。方法 选择血清白细胞介素(IL)- 5、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 受体(SIL-2R) 、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ECP)作为其活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 30 例哮喘患者中22 例血清IL-5 浓度在35 ng/L以上,正常对照组均在35 ng/L以下( P<0-05);SIL- 2R浓度哮喘组为268-5 ±73-7 U/ml 较正常人138-5±55-3 U/ml 为高(P<0-01);而ECP浓度哮喘组14-4±11-8 μg/L也高于正常人5-6 ±4-8μg/L( P< 0-01) ,且血清IL- 5、SIL- 2R 浓度与其血清ECP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 0-53 、0-46,P< 0-05) 而与FEV1 % 呈显著负相关(r= -0-52、- 0-42,P<0-05)。结论 哮喘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和Eo 激活;血清IL-5、SIL-2R和ECP浓度可作为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消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循环血中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采用间隔24小时两次静脉注射内毒素(LPS)方法制作家兔内毒素性DIC模型。在模型复制前后不同时间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IL8水平;同时观察了外周血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PMN)及脏器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发现:在第1次注射LPS后2小时血浆IL8出现峰值(839.81±56.61ng/L),其次为第2次注射LPS后2小时IL8为654.37±68.38ng/L,且呈平坦的单峰曲线,持续时间较长(6小时),均较实验前(42.94±13.85ng/L)明显增高(P<0.01)。IL8与WBC和PMN计数变化密切相关(r=0.809,P<0.01;r=0.795,P<0.01)。作者认为:IL8参与内毒素性DIC的发生,确定机体受内毒素攻击后释放IL8的时机,适时应用拮抗剂,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变化在白血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平似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1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血清IL-8浓度。结果:ALL、ANLL和CML患者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ALL与ANLL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急性单细胞白血病组水平显著高于急粒白细胞病(M1 ̄M3)组,治疗有铲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在预测高血压急性脑出血(HACH)患者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0例正常人及49例HACH急性期手术和非手术患者血清SIL2R含量。结果:HACH患者入院当日血清中SIL2R含量〔(0.592±0.037)U/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237±0.069)U/L〕;手术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清SIL2R含量比较分别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患者术后第1日和第10日与非手术组患者血清SIL2R含量同步比较分别为无显著性差异(P>0.05)和有显著性差异(P<0.05);死亡患者入院当日血清SIL2R含量〔(0.743±0.049)U/L〕高于存活组〔(0.598±0.044)U/L,P<0.01〕,且显著高于对照组〔0.237±0.068)U/L,P<0.01〕。结论:SIL2R与HACH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动态测定血清SIL2R含量,可作为观察HACH病情发展变化的一项指标,同时对判断HACH的预后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对哮喘患儿IgE生成的调节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22例过敏性哮喘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FNγ的含量以及血清中IL-4、IFNγ和IgE的水平,并进行了相关性研究。结果哮喘组患儿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与IFNγ含量分别为267.0±188.7ng/L和0.97±0.51μg/L,与对照组(92.7±14.7ng/L和1.75±0.88μg/L)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P<0.01)。哮喘组血清中IL-4和IgE含量分别为90.5±52.6ng/L和916.0±523.2kU/L,而对照组分别为32.2±23.0ng/L和186.6±127.7kU/L(P<0.01,P<0.001)。哮喘患儿血清中IL-4与IgE浓度呈正相关(r=0.61),而IFNγ与IgE呈负相关(r=-0.49)。结论提示IL-4在哮喘患儿IgE的产生中起促进作用,而IFNγ则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脐血血浆增强阿糖胞苷抗白血病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脐血血浆(CBP)对2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细胞体外对阿糖胞苷(AraC)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以基因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空白组作对照,采用MTT法检测AraC的细胞毒作用。结果AML细胞对AraC的敏感性表现出异质性,但使用CBP及rhGMCSF均可显著增强AraC对耐药AML细胞的毒性,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CBP为优。结论CBP与rhGMCSF类似,可能通过促进耐药AML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从而增强AML细胞对AraC的敏感性,预示CBP与AraC联合运用治疗耐药AML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Fas和mdr-1在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 (FCM)直接免疫荧光法和半定量RT PCR方法分别测定 5 9例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治疗前及完全缓解 (completeremission ,CR)后骨髓Fas和mdr 1mRNA表达情况 ,旨在探讨Fas和mdr 1在AL的表达及二者在多药耐药 (multidrugresistance ,MDR)中的相关性。结果显示 :Fas在初发AML阳性表达率比ALL高 ,两表达率间有差异 (P <0 .0 5 ) ,mdr 1在AML和ALL阳性表达率间无差异 (P >0 .0 5 ) ,Fas 与mdr 1 有负相关性 (r =- 0 .2 82 ,P <0 .0 5 ) ;经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 ,Fas和mdr 1独立于其他参数 ,更具判断预后价值 ;在Fas 与Fas-的AML和AL ,CR率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在mdr 1 、mdr 1-的AML和AL中的CR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经Logrank检验 ,Fas 与Fas-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7.35 ,P =0 .0 0 6 7) ,mdr 1 与mdr 1-组CR率及中数缓解时间有显著性差异 (χ2 =10 .71,P =0 .0 0 11)。结论 :Fas、mdr 1与疗效高度相关 ;Fas阳性表达可能是AL预后良好因素 ;mdr 1为疗效差、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分析了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选取确诊的ALL患者48例。根据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初诊未治组26例和完全缓解组2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h22细胞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IL-22、IL-6、TNF-α和TGF-β表达水平,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L-22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初诊未治组和完全缓解组患者的Th22细胞水平,IL-22、IL-6、TNF-α、IL-2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GF-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初诊未治组患者的Th22细胞水平,IL-22、IL-6、TNF-α、IL-22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完全缓解组,TGF-β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完全缓解组。初诊未治患者IL-22表达水平与IL-6、TNF-α表达呈正相关,与TGF-β表达呈负相关。结论:ALL患者Th22细胞数量减少,IL-22表达水平下降,可能与ALL发生有关。Th22细胞水平降低是ALL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47例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儿和33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儿(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Cyclin A的表达.结果 47例AL患儿Cyclin A表达水平(0.38±0.20)显著高于对照组(0.03±0.15)(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高危组(HR-ALL)患儿Cyclin A表达水平(0.62±0.38)高于ALL标危组(SR-ALL)(0.33±0.33)(P<0.05);33例外周血WBC≥50 × 109/L患儿组和14例外周血WBC<50×109/L患儿组Cyclin 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64±0.36和0.39±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A表达阳性的18例患儿中8例完全缓解(CR),CR率44.4%,较阴性患儿CR率(100%)低(P<0.01).结论 Cyelin A参与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患儿脑脊液中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确诊为急淋患儿18例,采用一步煮沸法提取脑脊液白细胞DNA,采用常规酚-氯仿抽提法提取骨髓DNA。追踪并采用改良的极限稀释法定量检测MRD值。分析初治病例在骨髓诱导达到缓解时脑脊液MRD值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诱导缓解的18例中,9例脑脊液MRD阳性,9例阴性。经随访MRD阳性者,有5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而阴性者无l例发生CNSL。结论:急淋完全缓解时,脑脊液MRD高水平者发生CNSL的危险性较高,故追踪检测脑脊液MRD对临床CNSL的预防、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患者血管新生及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观察白血病患者骨髓血管新生情况,分析血管新生相关因素内皮抑素(E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抗体标记免疫组化法观察骨髓血管新生情况,ELISA法测定血浆ES和VEGF水平,流式细胞术(FCM)分析新鲜分离的白血病细胞表面VEGFR表达。结果 26例初诊的急性白血病(AL)和 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 (MVD)分别为 (20. 78±7. 75) /高倍镜视野(HP)和(28. 67±7. 32) /HP,较对照组 [ (9. 29±3. 53) /HP]明显增高 (P<0. 01),治疗后获缓解者骨髓MVD[AL缓解患者为(11. 33±5. 66) /HP,CML缓解患者为(17. 00±8. 04) /H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 05和<0. 01),AL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AL和CML患者血浆ES、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P值均<0. 05),化疗后获完全缓解(CR)的AL患者血浆ES和VEGF含量和CML CR患者的ES水平均降低至正常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P值均 >0. 05),但CML患者的VEGF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 01)。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表面VEGFR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而 3例CML和 5例正常对照骨髓均为VEGFR低表达。结论 初诊白血病患者存在骨髓血管新生及血浆ES、VEGF水平增高,AL细胞不同程  相似文献   

1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不同类型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病期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69例A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VEGF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MNCVEGF的含量,MTT比色法检测骨髓MNC培养上清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骨髓MNCVEGF相对中位表达量(VEGF与βactin相对灰度比值),初发未治组(0.86)高于缓解组(0.41)和正常对照组(0.39)(P值均<0.01),复发组(1.02)与初发未治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未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组(1.03)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0.61)(P<0.05)。初发未治AL组骨髓MNC72h培养上清液VEGF水平为91.48ng/L,高于缓解组(31.91ng/L)和正常对照组(28.71ng/L)(P值均<0.01);AML组(173.49ng/L)高于ALL组(32.76ng/L)(P<0.01)。AML患者骨髓MNC72h培养上清可促进huECV304细胞增殖,明显高于条件上清加VEGF抗体阻断组(P<0.01);而ALL患者骨髓MNC培养上清液对hu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单抗阻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L患者MNCVEGFmRNA表达强度和分泌水平高于ALL患者;参与ALL和AML血管新生反应的调控因子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脊液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β2一MG)及乳酸脱氢酶(LDH)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痛(CNSL)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5例伴有CNSL的急性白血病(AL)患者,21例不伴CNSL的AL患者和12例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脑脊液胱抑素C、β2一MG及LDH水平的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AL伴有CNSL组的脑脊液胱抑素C、β2一MG及LDH水平与AL不伴CNSL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L不伴CNSL组的脑脊液胱抑素C、β2-MG及LDH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L发生前的脑脊液胱抑素C水平与发生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SL发生前的脑脊液p。一MG和LDH水平与发生中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NSL缓解后的脑脊液胱抑素C、β2一MG及LDH水平与发生中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脊液胱抑素C、β2-MG及LDH水平检测是CNSL诊断和疗效判断的有效指标,持续性脑脊液胱抑素C低水平可能增加CNSL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脑脊液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MRD)联合乳酸脱氢酶(LDH)检测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诊断和病情发展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选择该院住院患者无血液病及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验各项指标均为正常者30例作为对照组,骨髓穿剌FAB形态学和流式细胞免疫分型确诊的急性白血病(AL)96例作为疾病组。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脑脊液中的MRD,用速率法检测对照组和疾病组脑脊液中LDH的活性,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30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脑脊液MRD检测阳性者13例,阳性率为43.33%。66例无CNSL组未检出MRD。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30例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组脑脊液LDH水平为(30.54±10.29)U/L,显著高于无CNSL组(16.16±7.12)U/L,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脑脊液中MRD、LDH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CNSL的实验室诊断指标,MRD联合LDH检测可提高CNSL阳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CD133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D133(AC133)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测定 76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膜上CD133的表达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测定CD133mRNA的表达。结果 ①正常对照和AL患者的CD133mRNA表达与CD133蛋白表达相一致 ,AL患者CD13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②AL患者CD133及CD133mRNA高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 2 .1%和 4 6 .1%。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M3 患者CD133均高表达阴性 ,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4 3.4 %和 38.1% ,差异无显著性。AML M4CD133高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AML亚型 ,而T ALL和B ALL的CD133高表达率分别为 2 0 .0 %和 4 3.7% ,差异也无显著性。③AM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HLA DR显著相关 ,AL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与CD34无关。④CD133表达与细胞或分子遗传学异常、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数、乳酸脱氢酶水平、多药耐药基因 (mdr1)表达及年龄等预后因素无显著相关。⑤CD133高表达阳性组完全缓解 (CR)率及总反应 (OR)率低于高表达阴性组 ,但仅有CD34/CD133共高表达阳性组CR率低于阴性组 (44 .4 %vs71.4 % ,P <0 .0 5 ) ,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AL患者骨髓细胞CD133表达高于正常对照 ;检测CD133表达可能有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探讨Hippo信号通路核心元件MST1基因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关系。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50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33例正常人、23例完全缓解缓解患者及12例难治/复发患者的MST1基因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合临床资料对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人相比,急性白血病初治患者MST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P<0.05),完全缓解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治/复发患者与初治患者MST1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完全缓解患者与正常人MST1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MST1基因的低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