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测定肾小球滤过率1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进行肾小球滤过率测定对早期干预治疗、阻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139例糖尿病患者采用同位素99m^Tc标记法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结合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测定,分为正常蛋白尿组(Ⅰ组)、微量蛋白尿组(Ⅱ组)、大量蛋白尿组(Ⅲ组),并设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测定血肌酐(Cr)、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以及血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 Ⅰ组GFR均值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Ⅱ、Ⅲ组GFR均值分别与对照组及Ⅰ组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Ⅲ组Cr均值与对照组及Ⅰ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Ⅰ、Ⅱ、Ⅲ组中合并高血压患者GFR值高于未合并高血压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FR增高可作为糖尿病肾病最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检测与蚰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按尿白蛋白排泄率将我院收治的己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96例分为3组: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采用示踪99mTc-DTPA二乙胺五乙酸(99mTc-DTPA)检测肾小球滤过率,同时测定血清胱抑索C,血肌酐及糖化血红蛋白,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7例。采用统计方法分析结果。结果99mTc-DTPA GFR在尿白蛋白正常组明显高于微量、大量白蛋白尿组和对照组(P〈0.05);血清胱抑素C在微量及大量白蛋白尿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尿白蛋白正常的糖尿病组(P〈0.05);血清胱抑素C与99mTc-DTPA GFR呈负相关(P〈0.05)。结论‰Te—DTPAGFR及血清胱抑素C检测能更早的判断糖尿病肾脏损害程度,为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在诊断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7例,其中男41例,女36例,平均年龄(52.34±10.21)岁。行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双肾及分肾 GFR,同时测定24 h尿微量白蛋白(24 h UmAlb)、尿转铁蛋白(TRU)、尿微量白蛋白(MA)、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并计算24 h UmAlb与Scr的比值(ACR)。分别以24 h UmAlb和分肾GFR差值为标准进行分组,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上述指标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4 h UmAlb升高组中,ACR、TRU、MA等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GFR、血清光抑素C(Cys-C)、Scr、BUN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411、0.300、0.794、0.908)。以分肾GFR差值为标准的分组中,差异组GFR总值、24 h UmAlb、ACR、TRU、MA等均较无差异组显著升高(P<0.05),Cys-C、Scr、BUN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766、0.104、0.909)。结论应用99mTc-DTPA 肾动态显像测定 GFR,能够了解分肾功能情况,对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和随访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临床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组37例、微量白蛋白尿组26例和大量白蛋白尿组2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各组采取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对肾小球滤过率(GFR)进行检测,并检测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各组GFR和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99mTc-DTPA GFR以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对于判断糖尿病早期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液中锌-α-2-糖蛋白(ZAG)、肾损伤分子1(KIM-1)和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确诊的单纯糖尿病患者43例为糖尿病对照组;糖尿病肾病患者77例,按照清晨尿标本清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2组,糖尿病微量清蛋白尿组(38例,UACR 30~300mg/g)、糖尿病大量清蛋白尿组(39例,UACR300mg/g)。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24h尿液,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尿液中ZAG、KIM-1及NGAL的水平。评估ZAG、KIM-1及NGAL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尿液中ZAG、KIM-1和NGAL水平均高于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中的ZAG、KIM-1和NGAL水平均与UACR、mAlb及糖尿病病程呈正相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均高于某1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尿液中的ZAG、KIM-1和NGAL水平对诊断糖尿病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2DM)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胱抑素C(CysC)的水平在糖尿病肾病(DN)发生与发展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根据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清蛋白尿组26例;微量清蛋白尿组21例;大量清蛋白尿组16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MMP-2,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C水平.结果 糖尿病患者各组血清MMP-2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的MMP-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各组血清CysC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大量清蛋白尿组的Cys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MP-2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血清CysC水平随病情的发展逐渐升高,对于DN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程度白蛋白尿糖尿病患者尿液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正常对照组20例,2型糖尿病患者58例,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ALB)每分钟排泄率(UAER)分3组:①正常白蛋白尿(A)组,UAER〈20μg/min,21例;②微量蛋白尿(B)组,20μg/min≤UAER〈200μg/min,20例;③临床蛋白尿(C)组,UAER〉200μg/min,17例。尿sICAM-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结果(1)糖尿病组尿sICAM-1/Ucr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并随UAER升高而增加。糖尿病组内,与A组比较,B组水平明显升高(P〈0.05),C组水平进一步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水平也增高(P〈0.05)。(2)相关分析显示:尿sICAM-1/Ucr比值与尿白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852,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尿sICAM-1排泄增加可显示全身或肾脏局部增强的炎症反应并与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与2型糖尿病(T2DM)肾病的关系。方法262例T2DM患者根据24h尿微量清蛋白排泄率(UREA)分3个亚组:无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蛋白尿组:(20μg/min≤UAER≤200μg/min)及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另选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受检者血清hs-CRP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IL-6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在糖尿病患者各亚组血清hs-CRP、IL-6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及大量蛋白尿组患者血清的hs-CRP、IL-6含量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RP、IL-6水平随尿清蛋白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和IL-6与T2DM肾病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血清及尿液中的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对诊断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测定75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72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血清、尿β2-MG,血肌酐(Cr)和尿素氮(BUN)含量,并与68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糖尿病2组患者血清、尿β2-M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r、BUN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血清、尿β2-MG对于发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脂联素、尿清蛋白排泄率水平,探讨血清脂联素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的变化。方法从住院的2型糖尿病病人中选取60例作为实验组,根据24h尿清蛋白排泄量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和大量清蛋白尿组,以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及尿清蛋白排泄量,同时观察血糖、血脂情况,分析脂联素在各组间的差异及与上述各项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对照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正常蛋白尿组、大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微量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14.227,q=2.82~3.73,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r=0.633、0.316,P〈0.05),与血糖、三酰甘油水平呈负相关(r=-0.306、-0.295,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随着尿蛋白排泄量、血肌酐水平升高而升高,且与糖脂代谢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99mTc-DTPA肾动态显像法及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GFR),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尿白蛋白(Alb)水平进行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定性阴性组GFR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Alb、β2-M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β2-M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用多项指标联合检测对DN的早期诊断、治疗、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在糖尿病肾损害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Ⅰ组、Ⅱ组,其中Ⅰ组患者UAER〈20μg/min,Ⅱ组患者UAER20-200μg/min,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组,对3组研究对象尿mAlb、RBP、N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Ⅱ组患者尿mAlb、RBP、NAG显著高于Ⅰ组患者、对照组(P〈0.05);I组患者尿RBP、NA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组患者与对照组尿mAlb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mAlb、RBP、NAG检测有利于糖尿病肾损害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尿微量清蛋白及排出率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早期损伤进行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第二职工医院收治的6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与同期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又按照其24 h尿微量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21例)、微量清蛋白尿组(22例)与大量清蛋白尿组(21例),2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对4组人员血清CysC浓度进行检测并综合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CysC浓度为(0.52±0.18)m g/L ;正常蛋白尿组为(0.74±0.26)m g/L ,微量清蛋白尿组(1.33±0.27)m g/L ,大量清蛋白尿组(1.88±0.47)mg/L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血清CysC浓度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3组间血清CysC浓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从研究中可以得出血清CysC浓度与 UAER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肾脏受损早期体内血清CysC浓度与UAER同时会出现相应的变化,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因此它们联合检测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有助于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预防及早期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VEGF排泄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健康对照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70例,据其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J皿)分3组:(1)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μg/min,29例;(2)微量蛋白尿组,UAER在20—200μg,/min,20例;(3)大量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21例。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2DM组尿VEGF排泄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已明显升高(P〈0.05);T2DM组内,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明显升高(P〈0.05);大量蛋白尿组尿VEGF排泄率进一步升高(P〈0.001)。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尿VEGF与尿白蛋白(r=0.366,P〈0.01)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r=0.325,P〈0.01)呈正相关。结论 糖尿病患者尿VEGF排泄增加并与肾脏病变的程度有关,尿VEGF排泄增加可能间接反映糖尿病肾组织VEGF表达和合成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5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糖尿病组,根据尿清蛋白与肌酐的比率(ACR)将其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并选取30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及临床蛋白尿组患者分别随机分为缬沙坦治疗组和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组,收集受试对象治疗前、后的血清及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PEDF、VEGF水平,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AlC)、血肌酐、尿素、CysC。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血清CysC、PEDF、VEGF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随DN的进展而逐渐升高。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显著减少蛋白尿,并降低患者血清CysC、PEDF、VEGF水平(P〈0.05)。提示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改善糖尿病肾脏异常血管新生发挥肾脏保护效应,且联合用药效果优于缬沙坦单药治疗。结论DN患者血清CysC、PEDF、VEGF高表达,缬沙坦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尿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Ⅰ组)、微量白蛋白尿组(Ⅱ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Ⅲ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尿CTGF及临床生化指标,并与20例对照组(NC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各组患者尿中CT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UAER增加其水平亦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相关分析表明,尿CTGF与UAER及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结论 肾脏CTGF蛋白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机制之一,尿CTGF排泄率可以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和评价病变程度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脂联素(APN)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T2DM)患者71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NA)组27例、微量白蛋白尿(MA)组23例、临床白蛋白尿(CA)组21例,同期选取非肾病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NGAL(sNGAL)水平和血清APN(sAPN)水平,分析血清NGAL及APN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随着ACR水平的升高,肾功能下降,血清NGAL、APN水平逐渐升高。NA组、MA组和CA组的血清NGAL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A组较NA组的血清NGAL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C组、NA组、MA组、CA组、各组间血清APN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与ACR呈正相关性(r=0.854,P〈0.01),血清APN与ACR亦呈正相关性(r=0.828, P〈0.01)。血清NGAL与GFR呈负相关性(r=-0.751,P〈0.01),血清APN与GFR亦呈负相关性(r=-0.816,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NGAL和血清APN可能参与了DN的发生与发展,有望成为DN肾损害的预测指标,用于临床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按照尿微量清蛋白与尿肌酐比值分为正常清蛋白尿组30例、微量清蛋白尿组30例及临床蛋白尿组30例。另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四组患者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肌酐、尿素氮水平。结果糖尿病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三组β2-微球蛋白和胱抑素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临床蛋白尿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正常清蛋白尿组、微量清蛋白尿组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都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较敏感的指标,二项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好的反应糖尿病患者肾损伤情况,对于诊断早期糖尿病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空腹血清经去除蛋白质及阴离子交换树脂(AG1×8)的前处理,在过氧化物酶的作用下,测定吸光度并求得血清1,5-AG浓度。尿液应用全酶反应法测定尿中1,5-AG排泄量。结果:慢性肾功能不全组中,血清1,5-AG浓度与反映球体滤过率(GFR)的血清铬浓度的倒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742。糖尿病组中,血清铬浓度即使正常,尿1,5-AG排泄量也显著增加,两者间无相关关系。结论:1,5-AG指标在评价患有肾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肾病(DN)早期肾脏微观组织结构的变化。方法2型糖尿病(DM)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分为两组,正常蛋白尿阶段Ⅰ组、微量蛋白尿阶段Ⅱ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对肾皮质、肾髓质、肾窦IBS3项参数[峰值(PPI)、平均值(AII)、离散度(SDI)]进行测定及对比分析。采用肾窦AII对肾皮质和肾髓质的AII进行标准化。结果(1)肾皮质及肾髓质标化AII,对照组〈Ⅰ组〈Ⅱ组,三组差异显著(P〈0.05);(2)DM组及对照组AII均为肾窦〉肾皮质〉肾髓质,三者差异显著(P〈0.05);(3)肾皮质、肾髓质、肾窦PPI、SDI,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的肾皮质与肾髓质声学密度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增高的趋势,IBS技术有助于DN的早期发现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