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卒中量表评分(NIHSS)、生活质量评分(SS-QOL)、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结果:观察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肢体恢复时间以及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SS-QOL和Fuyl-Meyer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S-QOL和Fuy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干预模式联合延续性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促进其病情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家庭远程康复(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2020年10月1日收治的80例脑卒中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量表(BI)、生存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命质量量表(SS-QOL)]、遵医行为、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3、6个月后,观察组BI评分和SS-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遵医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沟通、健康教育方面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HTR平台的远程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出院患者,可提升患者的BI评分和生存质量,强化其遵医行为,还可改善其心理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柏敏  马腾  张玲  田然  赵露 《中国康复》2021,36(2):109-112
目的:探讨“家庭治疗师签约”服务模式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指导,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后期无康复打算的脑卒中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康复医学科常规出院宣教,并进行出院前Barthel指数(BI)、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的评定,对照组签订“家庭医生+家庭护士”服务;观察组签订“家庭医生+家庭治疗师”服务,观察组重点进行家庭环境改造和辅助器具的代偿和替代,侧重日常生活能力的应用;对照组侧重日常护理和防护指导。2组均上门家访1次/周;并电话或微信随访患者1~2次/周,提醒和督促患者自我康复训练。3个月后2组均进行第2次BI、FMA及SS-QOL评定。3个月后2组均不加干预,6个月后进行第3次BI、FMA及SS-QOL评定。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BI、FMA及SS-QOL评分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除了BI评分出院6个月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3个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的BI、FMA及SS-QOL评分呈持续下降趋势,3个时间点的两两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的BI、FMA及SS-QOL评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治疗师签约”服务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ADL、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达到《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全面康复的要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针对性居家环境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抽选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出院随访干预,观察组采用针对性居家环境干预+出院随访干预,分别使用Barthel指数、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S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上述2项评分均有所改善,观察组Barthel指数、SS-QOL评分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针对性居家环境干预可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其生存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45-4446
目的观察自我效能干预联合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120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自我效能联合IMB模型干预。对比两组康复锻炼依从率,比较干预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评分、SS-QOL评分较干预前均升高,且观察组FMA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联合IMB模型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可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8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的B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积极性,进一步改善院外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照顾者接受综合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延续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9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8例。干预组出院前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同时对照顾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培训,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对照组出院前对病人及照顾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于出院前3d及出院3个月后分别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Barthel指数评价病人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出院前3d SS-QOL、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个月干预组SS-QOL总分(155.02分±16.85分)高于干预前(123.46分±13.23分)和对照组干预后(125.71分±20.17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除思维、视力、工作生产能力3个维度外,其余维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病人Barthel评分(62.71分±6.76分)高于干预前(48.65分±5.03分)及对照组干预后(52.60分±4.61分)。[结论]对照顾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居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睡眠质量、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PSQI各因子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S评分均降低,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依从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5%(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0例脑卒中恢复期出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出院后给予传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出院后实施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生活质量、复发、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3个月、6个月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脑卒中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康复护理干预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复发风险,提高患者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案突破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运动康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功能独立性[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结果:干预后,两组肌力水平、FMA和FIM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NIHSS各项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QLI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案突破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加早期康复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量表(F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临床疗效和医护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干预6周后,2组患者MBI、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6周后,2组患者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均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对医护工作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心理支持配合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超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开展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42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实施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超早期康复护理。比较2组的神经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训练依从率。结果 相比于干预前,2组在干预1个月及6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arthel指数(BI)及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优,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观察组的康复训练总依从率(97.62%)较对照组(80.95%)更高(P<0.05)。结论 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超早期康复护理可显著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依从率,改善其神经和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两组均接受急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护理前后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和改良Ashworth评分对两组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护理后Barthel指数与护理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但护理后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干预组肌张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于云平台的院外远程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61例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出院后随访模式;将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59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进行延续护理管理。比较两组出院当日、出院3个月后生活质量[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及治疗依从性、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观察组SS-QOL评分、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基于云平台的远程护理干预模式,能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同时提升其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康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2021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2021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5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神经功能评分(NIHS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并发症发生率、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康复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实施基于循证护理的风险预警,有利于识别风险与预警监测,降低深静脉血栓、跌倒、压力性损伤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吞咽功能、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增加患者对运动功能分级康复的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3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77例和对照组76例,干预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出院时,干预组在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总体生活质量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促进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单元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1日~2020年9月1日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根据住院尾号奇偶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脑卒中单元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效能[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CDESS)]、护理后不同时间的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护理前后负性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观察组CDESS各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P<0.05);护理后1、6个月,观察组B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卒中单元护理具有针对性,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这一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也可以起到心理护理的作用,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康复护理、并发症预防等脑卒中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给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及满意度。结果:干预14 d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14 d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临床路径有助于缓解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认知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行动过程取向(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锻炼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及观察组(n=48),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功能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功能锻炼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总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总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HAPA模型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运动功能锻炼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靶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31日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靶向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运动功能[采用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结果:两组FMA、BI指数评分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存在交互、组间、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0 d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靶向康复护理能改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运动功能,增强其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