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分析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183例进行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将行常规MRI血管造影的8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扫描诊断情况、扫描时间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结果:观察组扫描诊断的准确性(90. 00%)、特异性(77. 00%)、敏感性(79. 0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4. 30±0. 5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扫描诊断的准确性(65. 06%)、特异性(48. 19%)、敏感性(49. 40%)以及图像质量等级评分(2. 63±0. 19)分;观察组的扫描时间(14. 43±2. 13) 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扫描时间(479. 56±86. 20) 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临床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在缩短时扫描时间的同时,提供较高质量的图像,准确判断出肺动脉栓塞,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MSCT肺动脉造影与肺动脉MRI技术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45例,患者均接受MSCT肺动脉造影与肺动脉MRI技术诊断。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诊断应用价值。结果 MRI诊断灵敏度与约登指数均高于MSCT肺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影像学技术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各栓塞部位(左侧多发除外)的检出准确率均高于MSCT肺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对各类征象(肺段梗死除外)的检出率均高于MSCT肺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急性肺动脉栓塞较MSCT肺动脉造影更具临床应用价值,诊断快捷方便,对该病梗塞部位及不同征象可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62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所有均采用MSCT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情况。结果 62例患者经DSA检查确诊共有血管栓子97个,主要分布于肺主动脉、左肺动脉干和右肺动脉干,分别占25.77%、15.46%和18.56%;MSCT检查PE诊断率和栓子诊断率分别为93.55%和94.85%,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和MRI检出马赛克征、心包积液或胸腔积液、肺段梗死和局限性肺纹理稀疏等PE间接征象比例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中MSCT肺动脉栓塞指数为(32.18±5.44),RVd为(4.45±0.84)cm,LVd(4.13±0.75)cm,RVd/LVd为(1.32±0.43),肺动脉栓塞指数与RVd和RVd/LVd呈正相关(r=0.873和0.886,P0.05),与LVd呈负相关(r=-0.845,P0.05)。结论 MS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结合等渗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将76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n=38)采用低管电压(80 kVp)、等渗低浓度及低剂量对比剂(270 mgI/ml,30ml),对照组(n=38)采用常规参数扫描(100kVp,370mgI/ml,60ml),测量并记录两组肺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图像主观等级评分,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肺动脉平均CT值、SNR、CN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367、-7.967、-6.897,P值均<0.01);试验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两组的CTDIVOL及DLP均具有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56.394、37.676,P值均<0.01);两组图像等级评分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95,P=0.552)。结论低管电压结合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技术能获取良好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并减少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造影剂在双源CT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疑诊肺动脉栓塞行CTPA检查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各20例,分别应用优维显(300 mgI/mL) 80 mL和40 mL行双源CT双能量扫描,获得140 kV和80 kV能量CT数据,由2名高年资医师进行图像质量评价,Kappa分析行一致性检验,并比较2组相同能量扫描时肺动脉主干、左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干、左肺上叶前段、左肺上舌段、左肺下叶前基底段、右肺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内侧支、右肺下叶前基底段的血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结果 2名医师主观图像质量评价结果一致性良好(Kappa=0.77,P=0.000),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评分(4.43±0.23)与小剂量组(4.32±0.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0 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4.79(3.67,5.11)、5.18(4.81,7.59))、左肺动脉干SNR(4.48(3.35,5.12)、5.10(4.46,7.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 kV能量扫描时,常规剂量组和小剂量组肺动脉主干SNR(2.60(2.33,2.71)、3.16(2.73,3.64)),左肺动脉干SNR(2.63(2.17,2.78)、3.09(2.56,3.43)),左肺下叶前基底段SNR(1.96(1.28,2.13)、2.42(1.88,3.11)),右肺上叶前段SNR(2.09(1.66,2.68)、2.84(2.18,3.35)),右肺下叶前基底段SNR(2.18(1.70,2.74)、2.90(2.27,3.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相同能量扫描时2组血管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PA检查时应用小剂量造影剂可获得与常规剂量造影剂相同的清晰图像.  相似文献   

6.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简称前门控)肺动脉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PE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按扫描方式随机分为3组:A组,前门控扫描(n=20);B组,回顾性心电门控(简称后门控)扫描(n=20);C组,非心电门控(简称非门控)胸部强化扫描(n=20)。比较3组间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 3组患者的ED分别为(4.95±1.81)mSv、(15.91±5.01)mSv、(4.61±1.16)mSv;A、B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图像质量评分的总分分别为57、58、45,A、C组间和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是诊断PE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于我院收治的60例肺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行多层螺旋CT诊断,对照组行磁共振成像(MRI)诊断。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图像质量等级评分和扫描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诊断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图像质量等级评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分,且观察组的扫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肺栓塞的准确性高,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MSCT pulmonary angiography,MSCTPA)及磁共振肺动脉成像(MR pulmonary angiography,MRPA)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拟诊为PE的患者,42例采用双源CT行肺动脉成像,观察肺动脉栓子的部位、数目、形态等直接征象,观察肺叶继发改变;8例行1.5T MRPA,其中3例补充行三维增强磁共振肺动脉成像(3D-CE-MRPA)检查,观察肺动脉栓子的特点。结果:42例中,MSCTPA共发现栓子657支,其中段以上栓子481支,包括中心型栓子176支、附壁型259支、完全阻塞型46支。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等。8例MRPA共诊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19支。非增强MR成像对肺段动脉栓塞诊断受到限制。3例行3D-CE-MRPA的患者中,段及以上及大部亚段肺动脉栓塞显示清楚。结论:MSCTPA能够方便、快捷、清楚地显示肺动脉栓子;MRI平扫可以发现肺叶动脉以上的栓子,肺段动脉栓子部分可见;3D-CE-MRPA可以发现肺段及大部分亚段肺动脉栓子,诊断效能接近CTPA。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临床怀疑肺栓塞行肺动脉成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实验组采用大螺距CT肺动脉扫描,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肺动脉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及有效辐射剂量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对比剂用量、扫描时间及有效辐射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 Flash大螺距肺动脉成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可以保证低辐射剂量、低对比剂用量及无运动伪影,尤其适用于临床危重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与MRI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对比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经DAS检出栓子75处为标准,其采用随机等分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MRI血管成像检查,实验组33例患者则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栓子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的检查准确性远高于MRI,CT检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头颅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比较MRI、CT检出率以及检出的病灶部位、大小差异。结果①本组患者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共149个:MRI检出147个,其诊断准确度是98. 6%(147/149),敏感度是98. 6%(147/149),特异度是0; CT检出病灶125个,其诊断准确度是83. 9%(125/149),敏感度是83. 9%(125/149),特异度是0,MRI对本组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诊断准确度、敏感度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②MRI对直径≤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100. 0%,高于CT的86. 8%(χ2=12. 847,P 0. 001),对直径 5 mm的病灶检测准确率是96. 6%,高于CT的79. 3%(χ2=8. 123,P=0. 004);③MRI对本组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病灶部位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CT,但其检测准确率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MRI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显著,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对直径不足5 mm小病灶的检出率,远高于C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 Flash肺动脉扫描与普通扫描的对比,优化CT肺动脉成像(CTPA)显像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PE)并采用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检查。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组与测试组,每组30例。常规组采用双源CT普通扫描方法,测试组采用双源CT Flash扫描方法。对图像质量、肺动脉及肺静脉CT值、动静脉CT差值、信噪比(SNR)及扫描时间等进行对比。结果:测试组的图像质量、肺动脉平均CT值及动静脉CT差值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而测试组肺静脉CT值更低(P<0.05),测试组的肺动脉SNR略高于常规组(P>0.05),测试组的扫描时间约为常规组的一半(P<0.05)。结论:对锁骨下深静脉留置针的患者行双源CT Flash肺动脉扫描能在肺静脉CT值较低时使肺动脉得到较大强化,缩短扫描时间,减轻呼吸伪影的影响,提高图像质量,且对比剂用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的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9年3月治疗的肺动脉栓塞患者300例作为对象。分析患者的MSCT血管造影表现。结果:通过MSCT血管成像技术可见患者出现附壁充盈缺损情况人数最多,有249例占所有肺动脉栓塞患者的49.80%,其中发生在右侧叶和段肺动的人数多于其他肺动脉分支的人数;部分充盈缺损的情况仅次于附壁充盈缺损,有123例,呈现出动脉断面细小、腔内密度减低、不均匀的患者人数最少,有44例,占所有肺动脉栓塞患者的8.8%(P<0.05)。通过MSCT血管成像技术能够清楚地显示肺动脉分支,具有极高的显示率高达81.2%,同时对于检测栓塞支数也有极高的诊出率,患者肺动脉受累达到40.15%(P<0.05)。结论:将MSCT血管成像技术用于肺动脉栓塞的检测中能清楚的显示患者肺动脉栓塞的部位以及表现,肺动脉分支显示及受累情况,栓子栓塞类型,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周血辅助性T17(Th17)细胞/调节性T(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对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60例宫颈癌(CC)患者、5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57例宫颈无病变的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依次将其纳入CC组、CIN组、对照组,检测三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分析Th17/Treg细胞、超声弹性成像及两者联合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C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IN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水平及Th17/Tre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C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IN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略高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h17/Treg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Th17/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显著高于Th17/Treg细胞、超声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外周血Th17/Treg细胞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能有效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检出率,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郝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482-1484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层厚对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图像显示率及伪影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疑似为肺动脉栓塞(PE)且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例患者的图像分别重建为0.625、1.25、2.5及5.0mm4个不同层厚组,比较4个不同层厚组对栓塞肺动脉的显示程度,同时评价4个不同层厚组对肺动脉各分支连续性的反映程度及伪影发生率。结果 左右肺动脉、叶动脉及主肺动脉显示,4组层厚图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亚段及段级肺动脉显示,层厚为0.625 mm组及1.25 mm组优于2.5 mm组和5.0 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个不同层厚组在第6级肺动脉显示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层厚为0.625 mm组与1.25 mm组外周带和中间带肺动脉连续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于2.5、5.0 mm层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625、1.25、2.5、5.0 mm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64排螺旋CTPA检查,1.25 mm与0.625 mm厚层图像在显示肺小动脉分支方面能力相当,但明显优于2.5mm和5.0mm组,且对外周带及中间带肺动脉连续性和伪影率影响也较2.5mm和5.0mm组小;采用2.5mm及以下层厚,才能较准确观察亚段肺动脉;采用0.625mm层厚可降低部分容积伪影率,提高螺旋CTP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中的阳性率和特异性,对比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方医院诊断的细微及隐匿性骨折150例,分析 M SC T、M RI、X线检测骨折部位,计算总检出数及阳性检出率,对比分析MSCT、MRI诊断细微及隐匿性骨折的优势和特异性。结果 MSCT诊断骨折125例,阳性检出率83.33%。同时经MRI检查,T1WI检出骨折141例,阳性检出率94.00%,T2WI骨折检出率100.00%。MSCT与MRI对细微及隐匿性骨折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骨挫伤中显影率高,不同扫描参数可对比得出骨折数据,尤其适用于隐匿性骨折及合并血肿、脂肪覆盖等骨折情况复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肺动脉成像及心脏超声对慢性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肺血管形态及压力改变监测价值。方法将不同病因的34例中、重度PAH患者进行CT肺动脉成像及心脏超声检查,分别计算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动脉舒张压(RADP)、肺动脉内径宽度客观指标变化情况。并结合临床症状判断其心脏功能与肺血管结构和压力变化情况。结果 mPAP、sPAP、RADP在4周、12周呈持续下降趋势;mPAP在12周末较4周时有较大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RADP在12周末较4周时有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脏B超测量肺动脉内径变化与胸部CT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肺动脉压力的降低,影像学测量肺动脉主干及右肺动脉内径测量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间接表示肺动脉压力下降,组间比较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AH是目前临床诊治的难点,心脏超声及CT肺动脉成像检查具有患者易于接受、临床可操作性强等优点。但诸如肺血管结构变化与压力改变的对应的计算或者测量方法等问题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采用薄层横断面图像并结合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进行分析而确诊的肺动脉栓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肺动脉栓塞20例,其中双侧多发14例,左侧多发4例,右侧多发2例;单发8例。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肺动脉管腔内低密度栓子;间接征象:肺梗死、肺动脉高压、胸腔积液等。结论 1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快速、有效、无创伤的方法,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急诊和普通临床工作中怀疑该病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2):4009-4010
目的探讨CT肺动脉成像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疑似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行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CT肺动脉成像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肺动脉成像检查的敏感度为93.33%,检出率为93.33%,诊断符合率为91.00%。结论 CT肺动脉成像在急性肺栓塞中诊断符合率较高,能准确判断栓塞的位置及形成栓子的形状,准确显示患者监测过程中的症状及具体问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在多层螺旋CT(multi-spiral CT,MSCT)肺动脉CT血管造影术(CT angiography,CTA)肺动脉栓塞检查中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选取56例于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肺动脉栓塞确诊患者,根据随机的原则分为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各28例,常规剂量组对比剂剂量为80ml,低剂量组对比剂剂量为25ml;测量并记录肺动脉主干、肺动脉左、右分支及左、右肺静脉增强后的CT值,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结果:两组肺动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强化后CT值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静脉强化后CT值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低剂量组左右肺静脉增强后CT值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图像总体优良率为39.3%,低剂量组图像总体优良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图像质量优于常规剂量组。结论:低剂量对比剂的应用可以显著提升图像质量,有利于肺动静脉的影像区分,在肺动脉CTA检查中可行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