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93例宫颈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参数及膀胱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膀胱顺应性及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最大程度降低膀胱残余尿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音乐疗法与传统治疗方法对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6年—2017年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导尿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音乐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观察两组产后3d治疗成功率、顽固性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产后24h出血量,同时统计两组住院期间尿路感染率、分娩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产后3d治疗成功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仅为6.7%,观察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产后24h出血量、分娩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泌尿系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音乐疗法可改善初产妇尿潴留,减少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改善膀胱残余尿量及产后24h出血量,缩短分娩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24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3例),分别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与膀胱功能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肌力分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尿潴留,占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4/13)(P <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对术后尿潴留起到预防作用,减少残余尿量,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膀胱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脑卒中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加用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单次尿量,并进行B超检查测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膀胱电刺激连续治疗4周后,患者24 h平均排尿次数明显减少,平均单次尿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膀胱电刺激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及尿频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51例。2组均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1周、治疗4周和8周后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和排尿日记对2组患者膀胱安全容量、残余尿量、日均排尿次数、漏尿次数和导尿次数进行比较,通过泌尿症状困扰评分(USDS)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及导尿次数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日均排尿次数、日均单次排尿量及膀胱安全容量均较治疗前呈持续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及8周后,2组患者USDS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呈持续下降(均P0.05),且观察组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可进一步改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排尿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体表电刺激(ES)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的临床效果,探讨排尿障碍治疗的新方法、新思路。方法:将95例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留置或间歇清洁导尿、膀胱训练、药物治疗,共43例;ES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电刺激治疗,共5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排尿日记、膀胱容量测定、生存质量(QOL)评分、国际下尿路综合征症状评分(LUTS),并观察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72h尿频次均低于治疗前(P<0.05),单次尿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ES组72h尿频次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而单次尿量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后ES组膀胱容量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残余尿量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QOL评分、LUT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P<0.01),且治疗后ES治疗组QOL评分、LUTS评分均较常规治疗组低(P<0.05);ES治疗组中尿潴留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8.75%,P<0.05);ES治疗组中尿失禁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29%,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62.96%,P<0.05)。结论:对耻骨上区、第2骶孔至第4骶孔体表投影区行电刺激治疗急性脑卒中后排尿障碍疗效肯定,给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无创、简单、方便、经济且无任何不良反应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作为社区适宜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社区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接受社区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TEAS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腕关节徒手肌力测试(MMT)、腕肘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Fugl-Meyer上肢评定(FMA-U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 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掌屈、背伸肌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肘关节肌张力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腕关节肌张力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6周后,2组FMA-UE总分、FMA腕和手及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频经皮穴位电刺激适宜技术可以有效改善社区脑卒中患者近期手和上肢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体表电刺激组和常规组3组,每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无菌性间歇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体表电刺激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在体表电刺激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冷热交替膀胱冲洗。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泌尿系感染发生率及停止导尿时间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膀胱容量多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及体表电刺激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常规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常规组(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的膀胱容量明显多于体表电刺激组、残余尿量明显少于体表电刺激组、停止导尿时间短于体表刺激组(均P<0.05)。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6.7%,体表电刺激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40.0%,常规组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46.7%,体表电刺激组及常规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体表电刺激+冷热冲洗组(均P<0.05)。结论体表膀胱及骶神经电刺激联合冷热交替膀胱冲洗法能有效地减少SCI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残余尿量,增加膀胱容量,减少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并缩短导尿时间,有效地促进了SCI后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宫颈癌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5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残余尿量、膀胱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膀胱功能好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实施膀胱低频电刺激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隔姜灸对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药物治疗及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隔姜灸选穴关元、气海、中极穴。两组疗程均为12天。结果:根据中医癃闭疗效评价标准,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残余尿量少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姜灸对脑卒中后尿潴留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何权  李晓慧  万裕萍 《中国康复》2022,37(11):673-676
目的:观察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及尿失禁基础护理外结合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次髎穴电刺激疗法,以上治疗均连续进行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24 h排尿频率记录、生活质量(QOL)评分及膀胱最大容量测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24 h排尿频率等级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膀胱最大容量均较该组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次髎穴电刺激联合针刺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及生存质量,临床疗效较单纯针刺治疗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40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和骶神经根重复磁刺激治疗, 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侧初级运动皮质(M1区)重复磁刺激治疗。治疗前、治疗8周后(治疗后), 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压力指标、残余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 两组患者最大膀胱压力、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治疗后初始尿意时膀胱容量[(182.5±42.3)ml]、残余尿量[(179.0±85.4)ml]及生活质量评分[(3.0±1.1)分]较对照组改善优异,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最大膀胱压力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级运动皮质和骶神经根多靶点重复磁刺激能够显著改善脊髓损伤后尿潴留患者膀胱的感觉功能, 减少残余尿量,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膀胱电针治疗脊髓病变患者尿潴留的疗效。方法:脊髓病变伴尿潴留患者72例,按意愿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还给予膀胱电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尿潴留改善情况,评估2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2组膀胱残余尿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66.7%,2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生存质量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电针能有效地改善脊髓病变患者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前列腺增生(BPH)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后逼尿肌无力疗效.方法 选取TURP后合并逼尿肌无力的患者4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均在前列腺电切术后给予膀胱功能锻炼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和针刺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MFR)、平均尿流率(AFR)、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IPSS评分、MFR、AFR、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实验组患者的IPSS评分、MFR、AFR、PdetQmax和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7.35±3.82)分、(24.31±5.79) ml/s、(11.88±3.53) ml/s、(81.87 ±31.65) kPa、(12.83 ±6.05) ml,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别与对照组的(14.38 ±5.60)分、(13.16±3.46) ml/s、(7.21±3.20) ml/s、(70.38±22.5) kPa、(30.21±19.88)m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肌肉生物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TURP术后逼尿肌无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2组采用常规间歇式导尿技术并制定饮水计划,观察组加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评定2组患者膀胱功能及国际下尿路症候群症状(LUTS)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每日最大排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每日平均排尿次数、残余尿量、平均漏尿次数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方法对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康复的疗效优于常规的膀胱功能治疗训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膀胱容量,膀胱内压力,逼尿肌压力,膀胱顺应性),观察排尿情况(24 h尿失禁次数、24 h排尿次数、每次排尿量、残余尿量)。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排尿情况及泌尿系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24 h尿失禁次数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尿潴留疾病的效果。方法选取产后尿潴留疾病患者82例,这些患者均为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在本院进行治疗,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常规组(n=41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低频神经肌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经比较,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在治疗前经比较,数据之间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残余尿量明显更少,膀胱容量更多(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尿管留置时间、正常小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产后尿潴留疾病的治疗中应用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患者的膀胱功能明显改善,其在患者疾病的快速恢复中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可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2)。对照组给予常规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频脉冲电刺激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膀胱最大容量及残余尿量均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刺激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能够明显改患者的膀胱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凤仙 《全科护理》2020,18(11):1352-1354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配合间歇导尿对胸腰椎骨折术后尿潴留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4例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中频电刺激+间歇性导尿干预,比较术后两组病人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残余尿量、自主排尿时间、心理状态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病人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SCL-90量表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频电刺激配合间歇导尿可降低胸腰椎骨折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病人尿潴留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减少残余尿量,缩短自主排尿时间,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加预防性盆底肌训练联合知信行模式(KAP)干预在降低剖宫产术后尿潴留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科200例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治疗与基础护理一致,均于36周时开始预防性盆底肌训练直至尿管拔除,观察组同时给予剖宫产术后低频电刺激盆底肌肉联合KAP干预。比较两组术后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尿潴留发生情况、残余尿量、首次排尿效果、盆底肌力及两组对尿潴留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术后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尿潴留发生率及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首次排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术后1周阴道收缩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加预防性盆底肌训练联合KAP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剖宫产术后患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排尿效果,降低尿潴留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