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中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国外在科研、临床和培训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发展,诸多方面都值得我国同行学习.通过查找近年来院前急救相关的权威文献,比较我国与国外在院前急救体制、灾难医学、教育培训、急救转运体制以及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的差别,汲取有效的经验,为规范、提高我国院前急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院前急救事业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 ,目前我国中等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院前急救医疗中心。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1 2 0”院前急救日益被社会所重视 ,急救医疗已成为我国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的急救医学 ,特别是院前急救医疗起步较晚 ,各省市发展很不平衡 ,急救体系建设与急救医学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 ,院前急救的规模、模式、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下面就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今后院前急救事业的发展等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 我国院前急救医疗现状我国院前急救事业…  相似文献   

3.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最前沿阵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院前急救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医疗保健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1].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淄博市院前急救患者性别、年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病种、出诊时间、出诊月份等资料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提高院前急救水平的方法和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淄博市2009年度院前急救患者534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男:女为1.66:1,平均年龄48.96±17.62岁;前6位病种依次为车祸伤(26.4%)、损伤(21.0%)、心血管系统疾病(9.6%)、神经系统疾病(6.2%)、各种中毒(5.1%)、呼吸系统疾病(2.4%);出诊高峰时段为15-22时;月平均急救患者4454.92例,12月最多.结论:本调查结果可为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促进规范化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是由美国杰夫克劳森博士开创,是历经三十余年发展完善的一套可以嵌入现有的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系统的专业软件.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现院前急救医疗调度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质量改进的持续化.本文通过讨论我国的具体国情和MPDS所起的一些针对性的作用,探讨了MPDS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并加以应用的情况,得出了这样的结论:MPDS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将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需要克服的问题.如果能扬长避短,将对院前急救人员能力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推动我国的急救事业更快、更好的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加高效的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6.
胡苏珍  常金兰  陈燕   《护理与康复》2017,16(4):326-329
目的了解宁波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院前急救知晓水平及培训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院前急救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宁波市7所高校752名在校大学生和各校的院前急救培训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分别从学生和学校两个层面开展调查,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学生院前急救知晓水平得分(8.42±1.92)分;有培训经历的学生院前急救知晓水平较无培训经历者高(t=2.15,P0.05);参与学校培训的学生得分较参与其他机构培训者为高(t=5.58,P0.01);学校培训中,参加院前急救必修课的学生院前急救知晓水平最高(F=49.33,P0.01)。结论宁波市非医学专业大学生院前急救知识的掌握无显著优势,开展培训是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知晓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李付香  蒋锌婷 《当代护士》2007,(10):110-111
总结了950人次院前急救中有77人次(8.1%)存在安全隐患。分别探讨院前急救常见安全隐患的原因与对策,针对原因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更进一步提高了院前急救的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院前救治的综合水平以及影响ACS院前急救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采用目标人群的横断面研究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用自制的ACS院前救治效果调查表收集了13个单位的272份病例资料.结果 通过对4种急救模式院前ACS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指挥型出车距离短于依托型,指挥型呼救反应时间短于院前型、依托型,指挥型的呼救到达时间长于独立型、依托型.现场初步处置的数据分析发现,在建立静脉通道、阿司匹林、硝酸酯、心电图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S院前急救的总有效率为48.0%,而独立型有效率最高达70.0%.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包括:院前型(OR=24.097)、指挥型(OR=25.158)、使用硝酸酯类药(OR=23.045)和口服给药(OR=28.215).结论 独立型院前急救模式在ACS的院前急救中的治疗效果最好,院前型的现场初步处置做得最好;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和口服给药方式对治疗效果的帮助最大.  相似文献   

9.
120在农村急救网络建设中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20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是院前急救和病人转送,其中以前者尤为重要。120院前急救是一门新兴的医疗学科,目前我国中等以上城市普遍建立了不同规模的院前急救中心。随着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120院前急救日益被社会所重视。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120与灾害医学、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紧密联系,在社会文明日趋进步和人口逐渐老龄化的当今,其重要性日益得到显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院前急救的疾病分类和死因构成,达到提高院前急救的整体医疗护理水平.方法 对2006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院前急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060例院前急救病种分类依次为:交通伤412例(20.00%);意外伤342例(16.60%);心血管系统疾病311例(15.09%);脑血管系统疾病282例(13.69%);呼吸系统疾病179例(8.69%);急性中毒145例(7.04%);内分泌及代谢疾病137例(6.65%);消化系统疾病134例(6.50%).院前死亡病例占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交通伤、意外伤、呼吸系统疾病.结论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使院前急救程序化、规范化,是提高院前急救整体医疗护理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以急救中心为代表的院前急救机构是承担院外现场抢救任务为主的医疗机构.急救中心和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都是院前急救机构的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院前急救机构在称谓上至今没有统一的名称,以致院前急救机构便成为从事院前急救或承担出诊任务的医疗机构的统称.如何规范院前急救机构的名称是一项很重要、很严肃、很有意义的工作,我们认为,名称规范重在精减和统一,其基本组织和组织构成为急救中心、急救分中心、急救站和急救分(站)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从本单位院前急救护士中随机选取6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CL-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自制《工作内容应激程度调查表》对纳入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统计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65名院前急救护士PCL-C评分18~65,平均(46.21±9.47),PCL-C评分38的院前急救护士23名,占35.38%;经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院前急救护士PCL-C评分与工作应激程度、消极应对呈正相关,与领悟社会扶持呈负相关。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院前急救工作年限、消极应对方式、工作场所暴力为影响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危险因素。结论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加强心理干预,提高院前急救护士创伤后应激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院前急救事业飞速发展,但暴露出了一些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与人们生活的发展.要想优化院前急救服务,提高效率,就必须详实掌握居民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及需求的具体情况.本研究选取浙江省全省11个地市居民作为样本进行大规模抽样调查,掌握了浙江省居民院前急救服务现状及需求的客观数据,为政府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院前急救服务体系提供了直接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调查分析福州市中心城区所属社区人群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有效提高本地区院前急救能力及常见急诊疾病的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类型、年龄、性别、月份分布、呼叫反应时间及转归等.结果 福州市中心城区2010年院前急救病例总计2130例.在2130例院前急救中,创伤类占院前急救比例最多,以31 ~40岁青壮年阶段为主;其次是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明显居多,约占该年龄段的50.57%.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57∶1.院前死亡190例,主要死因是创伤(69例,占36.32%),其次为心脑血管疾病,以50岁以上年龄段明显居多(53例,约占该年龄段81.54%).院前猝死患者中,从发病至120现场抢救期间,目击者无一例行心肺复苏.院前急救与院前死亡患者均以冬春季节为最多.院前急救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0.0±6.1) min、(11.8±5.9) min;院前死亡患者的呼叫反应时间、现场时间分别为(11.2±6.2) min、(29.0±21.1)min.结论 (1)加强社区人群的卫生健康宣传力度,提高社区高危人群自身的防病意识,尤其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可有效减少院前急症、甚至猝死的发生.(2)重视社区人群院前急救常识及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对于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减少死亡有着重要意义.(3)加强急诊网络建设、严格遵循“就近原则”、院前120同相关部门紧密联合处理突发事件,可有效提高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北京急救中心院前急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结果 院前急救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得分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压力源是影响院前急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建议管理层有意识地减轻护士工作压力源,以维护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序贯评估病情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方法 以72例颅脑外伤患者为研究组,应用整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格拉斯哥昏迷程度评分法(Glasgow Coma Scale,GCS)和瞳孔观察的自行设计颅脑外伤院前急救综合评估量表,分3步序贯评估病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76例实施常规护理程序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从呼救到接受专业治疗的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及两组患者的痊愈率、致残率、病死率.结果 研究组从呼救到接受专业治疗时间、医院反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序贯评估病情法指导颅脑外伤患者院前急救护理,明显缩短了颅脑外伤患者整体急救时间,对于提高生存率和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意义重大,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院前急救护理程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院前急救患者的血清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oluble urokinas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suPAR)水平和变化规律,构建基于血清suPAR水平的院前急诊患者病情预测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2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20救护车接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特征数据、生命体征及suPAR血清值,并对其进行7 d的短期随访。根据患者入院后最终是否收入重症监护室分为危重组和非危重组,比较2组间suPAR水平及其他因素的差别,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影响因素,根据回归方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并对多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赋分建立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风险评分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模型的最佳截断值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危重组的suPAR血清水平、男性占比、呼吸频率、意识水平明显高于非危重组,危重组的收缩压、GCS评分低于非危重组,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呼吸频率、收缩压、suPAR、GCS评分是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预测影响因素,其中suPAR(OR=4.808,95%CI:2.269~10.189,P<0.05)和呼吸频率(OR=1.231,95%CI:1.015~1.493,P<0.05)是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95%CI:0.783~0.925),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9.1%,91.7%。建立的病情预测风险评分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73~0.916),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6.2%,89.8%,最佳截断值为5.5分。2种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11,P>0.05)。结论血清suPAR水平测定可作为一种独立风险因子预测院前急救患者病情的危重性,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对院前急救患者病情预测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分值的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分值为5.5分可作为区分危重和非危重的最佳截断点。  相似文献   

18.
在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方面,美国广泛采用医疗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法国普遍采用调度医师制度,这都实现了对患者病症的准确判断、对病情的正确评估和对呼救的分级响应.美国人重视规范化的调度后电话指导,法国人重视调度医师对院前急救的组织.以美、法两国为代表的两种模式都体现了院前急救指挥调度的医学本性.我国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在实施、规范及机制上与之相比存在明显差距,其历史原因是理念陈旧.我国应该引进MPDS和调度医师制度,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院前急救调度系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重庆市主城区“120”院前急救内科疾病种类变化规律,提出应对策略.方法 提取2004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重庆市主城区“120”院前急救呼叫疾病种类数据,对其中内科疾病种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院前急救数量逐年增加,从2004年的6031人次到2013年的12 264人次,男性多于女性(1.24∶1到1.68∶1),女性患者例数逐年增长,从2248人次增长到5486人次.(2)心血管疾病位于疾病谱首位(15.35% ~ 19.36%),脑血管意外(9.72%~13.11%)、呼吸系统疾病(7.48% ~ 10.20%)、消化系统疾病(8.36% ~ 10.58%)的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急性中毒(2.36% ~6.18%)的病例数呈下降趋势.(3)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发生频率与季节变化有关,1月、12月明显高于其他月份;酒精中毒在春节期间最高.(4)内科疾病院前急救呼救高峰期10年间较稳定,每天20:00-24:00时为呼救高峰,而0:00-4:00时为呼救低谷,低峰/高峰为30.7% ~43.5%.结论 内科疾病的发生与季节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压力有一定的关系,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院前急救应根据这些规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强化预防保健与呼救疾病专业分类,对提高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和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院前急救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学中一个重要范畴.即伤病员从现场到医院之前的就地抢救、监护运送至医院的过程.急诊医学又是一门新兴的医学学科,其内容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室)和重症监护室(ICU)三部分,从而构成了它完整的急诊医疗体系(EMSS).国外30年,国内10余年的急诊医学发展史,使前后两者有很大差距.当今我国开通“120”急救电话的城市只有80个,一半以上的城市还没有建立急救中心(站),全民的急救意识和必要的急救知识还很淡薄.长期以来我国的一些急诊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对EMSS,尤其是院前急救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现就院前急救介绍如下.1 国外概况自本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先进国家对急诊医学十分重视,纷纷建立急救系统和开展急诊医学的研究工作.尤其是对伤病员到达医院前阶段的抢救工作给予特别重视,有的国家还从法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