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2型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低血糖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低血糖症发作时的血糖,分析低血糖发生原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104例40~78岁2型糖尿病初次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例进入本次研究.以10d为观察期限,监测各时点手指血糖,并在患者低血糖发作时及时监测.结果糖尿病无并发症组发生低血糖频率显著低于有并发症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 P<0.01,P<0.001).40~49岁年龄段组在运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发生低血糖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3个年龄段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01),而50~59、60~69岁年龄段组发生低血糖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发生低血糖概率与年龄及并发症的个数呈正相关.结论① 2型糖尿病病例经胰岛素强化治疗之后,年龄和是否有并发症是决定低血糖发生概率的重要影响因素.②对年龄较大、并发症较多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加强卫生宣教,密切观察病情,严密监测血糖,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住院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提出预防低血糖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T2DM住院患者120例,根据低血糖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低血糖组(n=20例)与对照组(未发生低血糖,n=100例)。收集整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以及病程;记录测量的实验室检测指标: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及糖化血红蛋白;记录患者胰岛素应用情况及口服类降糖药应用情况,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BMI及WHR高于低血糖组(两者P=0.017);肝功能、糖化血红蛋白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UN:P=0.035,Scr:P=0.03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意义明显(P=0.002);性别、年龄大于70岁及联合应用降糖药物与低血糖组比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大于10年、低钾及胰岛素应用是低血糖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低钾、胰岛素应用、肾功能受损、NEUT(>70%)升高是老年T2DM住院患者严重低血糖的危险因素(均P<0.05);高BMI及胰岛素联合应用降糖药则是低血糖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T2DM住院患者低血糖的发生与病程(>10年)、胰岛素应用、肾功能受损、低钾、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有关,临床上应根据相关的因素,制定相应对策,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健康指导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80例T2DM强化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按常规健康教育法进行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用24 h不间断指导.两组强化治疗方法、时间均相同.结果 治疗15 d后,干预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程度及强化治疗配合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 对T2DM强化治疗患者采用健康指导,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和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代谢综合征(MS)伴随情况及与慢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住院及门诊的T2DM患者460例,按是否合并NAFLD分为T2DM组(212例)和T2DM伴NAFLD组(248例),并进行比较,分析T2DM合并NAFLD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和MS组分聚集项数与大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 T2DM合并NAFLD组体质指数、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T2DM组显著增高(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降低(P<0.05).(2)T2DM合并NAFLD组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70.16%vs37.74%,P<0.01),而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别(46.37% vs46.23%,P>0.05).(3)T2DM合并NAFLD组MS组分聚集项数分布与T2DM组有差别(P<0.05),且MS组分≥3项者发生率明显高于T2DM组(49.19%vs29.72%,P<0.01);其随着MS组分聚集项数增多,并发大血管病变危险性有增加趋势.结论 T2DM合并NAFLD患者大血管并发症明显增高,T2DM合并NAFLD和MS各组分聚集可作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高危人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源性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运用QCT测定43例年龄≥50岁健康对照组以及39例年龄≥50岁使用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T2DM患者(口服药物组)和36例使用胰岛素3年以上的≥50岁T2DM患者(胰岛素组)的腰椎骨密度,同时记录年龄、体质量指数、运动及日照时间、饮食习惯、糖尿病病程、绝经年限(女性),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及C肽(空腹及餐后2h)、血钙、磷、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和尿钙。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口服药物组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口服药物组比较,胰岛素组骨密度明显增加;(3)胰岛素组骨钙素和餐后2小时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口服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源性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有益,这可能与其体内胰岛素水平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对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80例T2DM 微血管病变患者应用4周CSII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Ⅳ型胶原(CⅣ);纤溶因子: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PAI-1)浓度的变化.[结果]①T2DM 微血管病变组患者CRP、hsCRP、CⅣ、PAI-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②CSII治疗4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显著降低(P<0.01);糖化血红蛋白 、胰岛素抵抗指数、CRP、hsCRP、CⅣ均降低(P<0.05); PAI-1显著降低(P<0.01),t-PA显著升高(P<0.01).[方法]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炎症因子;CⅣ;纤溶因子有关,CSII治疗除能降血糖外,还能显著降低血清炎症因子、CⅣ水平,改善纤溶因子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7.
蒋忠华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9):1233-1233
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糖尿病(DM)治疗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外多采用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方案或多次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胰岛素治疗期间,既要血糖达标又要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是每个患者及医务工作者所希望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T2DM患者84例,利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入选的84例T2DM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69.05%)(P0.05);观察组空腹、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T2DM效果良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排泄的变化,并探讨胰岛素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尿ICAM-1排泄的影响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0例T2DM患者和20例健康成人尿ICAM-1水平,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ICAM-1水平的变化。结果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尿ICAM-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糖尿病患者尿ICAM-1排泄率与FBG、P2hBG以及HbA1c呈正相关;T2DM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尿ICAM-1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明显减轻糖尿病高血糖状态下肾组织局部的炎性反应,降低尿ICAM-1排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影响2型糖尿病(T2DM )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60例低血糖入院或住院治疗期间发生低血糖的 T2DM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住院的无低血糖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T2DM 诊断情况、患者 T2DM 知识认知程度、病程、血肌酐、降糖药物构成方面上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年龄(62.11±14.40)岁、新近诊断 T2DM 占23.33%、T2DM 知识认知差43.33%、胰岛素及磺脲类比例81.67%、血肌酐水平(122.02±13.32)mmol/L ,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是影响 T2DM 发生低血糖的因素,两组性别构成、病程长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2DM 患者发生低血糖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用相应的对策减少 T2DM 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晓华  徐爱霞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97-1899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院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52例初诊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26例,每日4次胰岛素皮下注射(三餐前使用诺和锐,睡前使用诺和灵N),血糖达标后改为诺和灵30R;对照组26例,每日早、晚餐前2次皮下注射诺和灵30R;观察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7个时点血糖、低血糖发生率、痰菌转阴情况及肺结核病灶X线变化。【结果】强化治疗组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痰菌转阴率强化组(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1.4%)(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肺部病灶改善例数分别为17例(65.4%)、13例(50.0%),强化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诊T2DM合并肺结核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血糖控制更为满意,对痰菌转阴和病灶改善更为有效,且低血糖反应发生率少,是一种较理想安全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CI)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对546例T2DM合并CI患者,测定不同时段胰岛素、C-肽水平,测定hs-CRP及临床相关指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对象工作特征曲线寻找hs-CRP的最佳临界值,并分组比较。结果 hs-CRP诊断T2DM合并CI的最佳临界点为5.36 mg/L。hs-CRP≥5.36 mg/L亚组BMI、TG、LDL-C、FIns、Hcy及IMT显著高于hs-CRP5.36 mg/L亚组(P0.05)。hs-CRP5.36 mg/L亚组相比,hs-CRP≥5.36 mg/L亚组30 min、60 min、120 min及180 min C-P水平及30 min、60 min、120 min胰岛素Ins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hs-CRP≥5.36 mg/L亚组AUCI/AUCG均显著高于hs-CRP5.36 mg/L亚组(P0.05),而HOMA-IS及HOMA-β显著低与该组(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s-CRP与C-肽、胰岛素Ins、HOMA-IS、HOMA-β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TG、Hcy及IMT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hs-CRP 5.36 mg/L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诊断的最佳临界值,可用来初步判断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空腹C肽与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糖耐量异常患者(IGT组)72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1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50名为对照组(NC组).T2DM组根据有无冠心痛再分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合并PVD组)68例,糖尿病无周围血管并发症组(T2DM无PVD组)72例,比较各组血清空腹C肽、血脂、空腹血糖等指标.结果:T2DM组血清空腹C肽高于IGT组、NC组(P<0.05);T2DM合并PVD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低于T2DM无PVD组(P<0.05);IGT组血清空腹C肽水平高于N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PVD与空腹C肽、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相关(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除与年龄、糖尿病痛程、空腹血糖等有关外,还可能与空腹C肽水平有关,血清空腹C肽可能成为糖尿病周围血管痛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胰岛素释放试验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89例T2DM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T2DM A组51例(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正常)和T2DM B组38例(空腹胰岛素高于正常值或正常),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三组对象胰岛素释放试验下不同时间的胰岛素水平及HbA1c、计算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2DM A和B组患者的空腹血糖、HbA1c值、HOMA-I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OMA-β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T2DM B组患者HbA1c低于T2DM A组(P0.05),T2DM B组患者HOMA-β值显著的高于T2DM A组(P0.05);T2DM A和B组患者在胰岛素释放试验第60 min和第120 min胰岛素水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对T2DM患者的HbA1c进行检测及胰岛素释放试验,可进一步分析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对指导T2DM患者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1027-1029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4月我院分泌科收治的30例初诊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给予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治疗周期为90d。检测和比较3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糖、C肽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后,30例患者FPG、2h PG、HbA1c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C-P、2h C-P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FINS、2h FINS、HOMA-βF明显较高,HOMA-IR明显较低(P0.05)。结论预混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初诊T2DM患者的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显著地提高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 )低血糖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研究低血糖是否会加重机体损伤,加快并发症的进展。方法选取2014年1~6月住院发生低血糖的T2DM 患者27例作为低血糖组,另选取未发生过低血糖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作为非低血糖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及低血糖发生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同时研究低血糖发生率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程度的关系。结果低血糖组患者年龄、病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SCr)和尿蛋白排出量(Upro)均高于非低血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空腹血糖(FPG)、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和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低血糖发生后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高于发生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低于发生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 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与 HbA1c呈不完全逆相关关系(P>0.05),趋势图显示 HbA1c控制接近正常时较控制不良者发生率增高更明显。结论 T2DM 患者年龄较大和病程较长及HbA1c水平接近正常时较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会加重T2DM 患者的机体损伤,加快并发症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比较两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自我管理能力[采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采用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结果:护理后,两组糖尿病基础知识、饮食知识、运动知识、治疗知识及运动监测知识水平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SDSCA中健康饮食、规律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评分及总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护理前(P0.01,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DSQL中生理维度、心理/精神维度、社会关系维度、治疗维度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P0.05),且研究组(除社会关系维度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App平台结合精准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T2DM患者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与遵医行为,进而有利于血糖控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初诊T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和对照组(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结果治疗后两组FBG(空腹血糖)、2 h BG(餐后2 h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FC-P(空腹C-肽)及2 h C-P(餐后2 h C-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低血糖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能有效降低血糖,促进胰岛β细胞功能修复,低血糖发生少率低为初诊T2DM患者有效的降糖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个性化健糖尿病健康教育,对胰岛素皮下注射相关不良反应的作用及知识的影响。方法:随机调查住院胰岛素注射患者对于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不良反应,将97例糖尿病患者按住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给予不同指导,干预组50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指导,干预组除常规指导外,同时给予自制胰岛素注射卡盘及一对一个性化教育,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及皮肤观察。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皮下结节发生率要显著低于与对照组(4.0% vs 14.9%,P<0.05)、低血糖发生率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2% vs 8.5%,P<0.05),干预组胰岛素注射知识调查得分(90.7±7.1 vs 68.8±1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个体化胰岛素注射知识教育干预较常规教育模式可显著减少皮下结节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和提高胰岛素注射知识得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或CS)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达到血糖控制所用的胰岛素用量及时间、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法:将4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CS组(200例)和传统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组(200例),进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三餐前后及睡前血糖、血糖控制时间(d)、每日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的次数。统计资料用-x±s表示,并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均能达到目标血糖值,但CS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少于MS组(P<0.01)。结论:CS能有效模拟人生理胰岛素分泌,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