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讨论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不同的沙袋压迫时间和卧床时间对穿刺处并发症、舒适感的影响。方法抽取我科经股动脉穿刺行PCI术的患者1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48例,按常规护理方法,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6h,绝对卧床24h;B组49例,予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2h,卧床18h;C组48例,拔除动脉鞘管后沙袋压迫2h,卧床12h。对比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情况、舒适感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穿刺处出血发生率、腰背酸痛和迷走反射的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舒适度增强,尿潴留、焦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穿刺冠脉PCI术后沙袋压迫时间缩短至2h,卧床时间缩短至12h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同时不增加穿刺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介入器械也逐渐成熟。既往在经股动脉径路介入检查和治疗中 ,常规保留动脉鞘管 ,术后易因肝素化或按压不当造成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 ,影响病人的肢体活动甚至危及生命。 2 0 0 3年 3~ 8月 ,我院在经股动脉径路接受冠脉造影 (CAG)和血管成形术 (PTCA)的患者中 ,选择放置Angioseal血管闭合器[1] ,有效地减少了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了患者术后卧床时间 ,避免了拔除动脉鞘管时的迷走反射。现将临床应用 4 2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4 2例中 ,男 2 9例 ,女 13例 ,…  相似文献   

3.
王艳红  周维 《全科护理》2016,(17):1780-1782
[目的]探讨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TRA)使用不同的拔鞘方法对病人的影响。[方法]将405例行TRA的病人分为对照组(204例)和观察组(201例),对对照组病人术后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的同时一次性全部拔出鞘管,对观察组病人推行二步拔鞘法,术后拔鞘时将动脉鞘拔出7cm~8cm,再用动脉压迫止血器加压的同时拔出剩余鞘管,比较两种拔鞘方法拔鞘时渗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拔鞘时渗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TRA的病人,拔鞘时先将动脉鞘拔出7cm~8cm,再在加压的情况下拔出余下的鞘管,病人渗血、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率明显下降,疼痛程度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策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具有创伤小、安全、成功率高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术后易发生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且术后需卧床制动,常导致患者腰酸背痛,排尿困难,烦躁不安,难以入睡而痛苦不堪,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术后康复[1]。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焦点,现将其预防策略总结如下。PCI术后并发症1.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PCI术中穿刺动脉,血液肝素化,如果鞘管拔除后止血不充分,极易发生出血和血肿[2],延迟拔管者常并发鞘管渗血、迷走反射[3]。其他的并发症有血管闭塞、假性室壁瘤、动静脉瘘、再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原因及护理措施,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对785例心血管介入术后发生的13例血管迷走反射的一般资料、原因、发生时间分布情况及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中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时间,10例发生于拔出动脉鞘管20 min内,2例发生于刚返回病房时.1例发生于术后1 h内、砂袋压迫穿刺点止血的过程中.经抢救后,1例意识丧失患者5 min内意识转清,12例患者30 min内心率恢复正常,50 min内血压升至正常范围,颜面转红润.结论:心血管介入术前及拔除鞘管前后做好充分准备,拔除鞘管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采取正确的抢救措施,可有效预防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脑血管造影术(DSA)后股动脉穿刺部位应用传统绷带压迫法止血与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经股动脉穿刺行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86例随机分为传统绷带加压包扎止血组(76例)和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组(1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结果 动脉压迫止血器组鞘管部位渗血、血肿形成、迟发出血、迷走反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及腰背酸痛、术肢疼痛、腹胀、排尿反射及烦躁的发生率均明显少于传统绷带压迫止血组,2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可减少术后穿刺局部的并发症,并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是一种安全、有效且能减少患者卧床时间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中心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反射的32例患者的抢救过程,总结临床护理经验、预防措施及抢救流程。结果因护理发现及时,保持有效静脉通路,拔管时医护密切配合,重视拔管时患者精神状态,针对高危人群提前备好抢救用药等措施,32例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减少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重在预防,及早发现,加强拔除鞘管时的医护配合,有助于降低血管迷走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拔除股动脉鞘管及徒手压迫止血的时间。方法 两组行PCI后的患者,分别在4-6小时和1小时内拔除鞘管,手工压迫止血时间分别为30分钟以上(A组)和不超过10分钟(B组)。观察比较两组血管并发症。 结果 354例中,血管并发症共12例,A组7例,B组5例,包括再发出血、股静脉血栓形成和血管迷走反射,无假性动脉瘤发生。经χ2检验,两组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股动脉鞘管可在PCI术后1小时内拔除,同时徒手压迫止血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即可。  相似文献   

10.
介入手术已成为心血管内科一种常见而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手段.但在术后拔除鞘管和压迫止血时,可发生心血管迷走神经反射,虽然少见,但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等.本文探讨了迷走反射发生的原因,并对其预防及处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人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应用循证护理预防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4例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和高灌注损伤各1例,未发生内脏出血、栓子栓塞、动脉鞘管脱出、污染、折断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人并发症及预防.方法:应用循证护理预防脑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病人并发症的发生.结果:34例行支架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穿刺部位血肿、血管迷走反射和高灌注损伤各1例,未发生内脏出血、栓子栓塞、动脉鞘管脱出、污染、折断等其他并发症.结论:应用循证护理,可及时发现并发症和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3.
利多卡因动脉鞘管周围注射防治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迷走神经反射是冠脉介人治疗(PCI)术后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在穿刺血管、血容量过少、拔除鞘管时均可引起,但又以拔动脉鞘管时发生较多,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心率明显减慢,可出现恶心、呕吐,须立即进行处理。我科自2003年5月~2004年7月对217例PCI术后拔管时动脉鞘管周围注射利多卡因,较少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现将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刘云兵  吴屹  罗彩东  赵亮  王羽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5):103-103,135
目的 评价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①选择2003—08/2005—12绵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以及动脉鞘尺寸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②血管闭合器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即刻拔除动脉鞘管,根据动脉鞘的尺寸选用适当规格的Angio—Seal血管闭合器止血。人工压迫止血组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术后6h拔除动脉鞘管,人工压迫止血。③记录两组止血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止血时的血管迷走反应、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①血管闭合器止血组98例患者,96例成功,成功率97.9%。3例穿刺处出血,1例假性动脉瘤形成。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0.58&;#177;0.23)min,下肢制动时间(2.5&;#177;0.6)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0.67&;#177;0.40)min,下肢制动时间(4.4&;#177;0.7)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②人工压迫止血组114例患者,止血成功率100%。3例发生穿刺处血肿,2例假性动脉瘤形成,9例发生血管迷走反射。冠状动脉造影止血时间(12.4&;#177;6.5)min,下肢制动时间(17.2&;#177;5.3)h;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止血时间(28.3&;#177;9.4)min,下肢制动时间(20.4&;#177;4.6)h;术后1周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结论 采用Angio—Seal闭合器止血安全有效,较手压止血明显缩短了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未增加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并有减少血管迷走反射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脉介入术患者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的抢救与护理。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736例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8例,术后拔除鞘管时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共44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的护理模式,实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S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DS、S-AI、T-A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不仅能够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状态及迷走神经反射等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中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对48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术后患者采用动脉压迫止血器行股动脉压迫止血的操作配合方法以及相关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术后穿刺点压迫止血成功率为100%,均未出现皮下血肿、穿刺点感染、假性动脉瘤和迷走反射等并发症。其中2例发生卧床排尿困难,成功止血后予协助床旁下床解小便得到缓解;3例患者诉腰背部轻度酸痛,解除压迫器后稍作改变体位舒适度得以改善。结论将动脉压迫止血器应用于TACE术进行无创闭合止血是消化系统经血管介入治疗的一次创新举措,具有压迫穿刺点准确,止血效果明显等优点,有效缩短了患者卧床制动时间,降低了相关临床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了患者舒适度.进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介入治疗拔除鞘管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预防和护理体会。提出:术前实行完善的术前宣教,预防血容量不足,避免空腔器官的刺激等;术中及拔管配合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急救药品的备用等及术后监护措施,并改进拔管方法,可显著减少甚至消除冠脉介入术拔除鞘管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相似文献   

18.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脏介入术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术中、术后常常存在一些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迷走神经反射就是其中极危险的并发症,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因此,针对其病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作,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1发生机制迷走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及血管内皮系统,心脏介入治疗时由于穿刺血管、留置鞘管、拔除鞘管、压迫动脉等刺激作用于皮质中枢和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强,引起脏器与肌肉内小血管的反射性扩张,导致血管迷走神经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除1例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2天并发脑出血昏迷后自动出院,1例动脉鞘管拔除后沙袋压迫倾斜,1例睡眠时未注意过早屈曲大腿,1例因大便干燥用力而造成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因沙袋压迫造成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于压迫4h解除未见皮下血肿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生存率,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对6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结果:本组除1例急性广泛前壁、下壁、右室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第2天并发脑出血昏迷后自动出院,1例动脉鞘管拔除后沙袋压迫倾斜,1例睡眠时未注意过早屈曲大腿,1例因大便干燥用力而造成穿刺处皮下血肿,1例因沙袋压迫造成足背动脉搏动逐渐减弱,于压迫4h解除未见皮下血肿外,其余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生存率,且预后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