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与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川崎病(kawasake disease,KD)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2例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及同期住院的2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及CRP水平;按冠状动脉(冠脉)损伤与否进一步将KD患儿分为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对三组NT-proBNP及CRP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NT-proBNP及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恢复期有、无冠脉病变组两指标均较急性期下降(P〈0.05或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KD急性期冠脉病变组及无冠脉病变组血浆NT-proBN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脉病变组血浆CRP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病变组(P〈0.05)。结论 NT-proBNP及CRP均可作为早期诊断KD的实验室指标,CRP较NT-proBNP在判断川崎病是否存在冠脉病变方面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川崎病患儿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川崎病(KD)病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与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监测比较KD组和对照组、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的D-二聚体、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指标变化,并比较冠状动脉病变(CAD)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NCAD)急性期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KD组患儿急性期的D-二聚体、ESR、CR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3、2.37、1.66,P均〈0.05);与KD组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98、23.35、1.98,P均〈0.05)。CAD组的KD急性期、恢复期患儿D-二聚体水平高于NC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8、2.09,P均〈0.05)。结论D-二聚体可作为KD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表达水平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学方法测定16例KD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前后及20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儿(对照组)的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急性期KD儿童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3.829,P<0.01)。KD治疗前后比较,KD急性期血浆NT-proBNP水平较恢复期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4,P<0.01)。KD有冠脉损害组与无冠脉损害组比较,KD急性期冠脉损害组患儿血浆NT-proBNP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1,P<0.01)。结论KD急性期血浆NT-proBNP升高,而在疾病恢复期明显降低,有助于急性期KD的早期诊断,以及NT-proBNP水平升高是KD儿童发生冠脉损害的预测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姜毅  李温慈  徐海滨  邵山鹰 《新医学》2011,42(10):638-639,660
目的:观察胱抑素C在川崎病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市儿童医院42例川崎病和21例发热1周以内的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患儿,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接受血清胱抑素C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对照组入院后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结果: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而且冠状动脉病变组较无冠状动脉病变组下降更为显著,恢复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在川崎病急性期,尤其在冠状动脉病变时明显下降,亚急性期和恢复期持续不升可能与川崎病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程度有关,故监测胱抑素C水平可作为预测患儿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李慧  安新江  田静 《临床医学》2012,32(12):86-88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血浆中的变化,探讨其在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脉损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对照组、川崎病、不完全川崎病组患儿治疗前血浆的VEGF水平.同时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检出冠状动脉扩张患儿.治疗组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应用[(1 g/kg·d),连用2d],治疗后相同方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浆VEGF水平.结果 不完全川崎病和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不完全川崎病组血浆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显著高于典型川崎病组(P<0.01),川崎病合并冠脉损害组血浆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冠脉损害组(P<0.01).结论 血浆VEGF水平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川崎病炎症水平,预测冠状动脉的损害.VEGF增高可以作为诊断不完全川崎病及其冠状动脉损害的一个可靠的实验室指标.检测血清VEGF有助于IKD的早期诊断,可为及时应用丙种球蛋白预防冠脉损害的治疗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及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ET-1)与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6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紫癜性肾炎33例,无肾炎31例),采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急性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ET-1水平,并与正常儿童对照。结果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缓解期均明显下降。紫癜性肾炎组患儿急性期血清TNF-α水平明显升高,缓解期虽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F=4.973,P〈0.05),血清IL-6、IL-2及血浆vWF缓解期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肾炎组患儿缓解期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血浆ET-1水平在急性期、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功能评分与vWF、TNF-α呈正相关(rho=0.73,rho=0.92,P均〈0.01)。结论血清TNF-α、IL-6、IL-2及血浆vWF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TNF-α、vWF有望作为检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在小儿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脉损伤(CAL)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32例KD病患儿进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有无冠状动脉异常的急性期、恢复期患儿CRP及NT-proBNP进行检测,并分析CRP和NT-proBNP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损害的关系。另检测32例伴有发热但排除心血管受累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32名正常儿童的血浆CRP、NT-proB-NP,进行对比。结果急性期和恢复期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常组(P<0.01),恢复期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在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对于有冠脉损伤组KD患儿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与无冠脉损伤组相比,无论在急性还是在恢复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CRP和NT-proBNP水平变化与KD患儿的心血管损害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飞  沈文娟  冯俊杰 《新医学》2010,41(10):664-665
目的:观察急性期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IL-10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1例川崎病患儿接受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患儿和健康对照组的IL—10水平。结果:川崎病组治疗前后血清IL-10水平分别为(394.5±179.7)mg/L、(182.4±118.6)mg/L;健康对照组为(52.4±27.5)mg/L,治疗前川崎病患儿的IL-10水平高于治疗后和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川崎病患儿的IL-10水平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期川崎病患儿的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机体在川崎病发病过程中可能通过增加IL-10分泌而对机体自身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在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确诊为急性期IKD患儿25例(急性期IKD组),治疗2周后进入疾病恢复期20例,同期住院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IKD患儿血浆BNP水平、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 急性期IKD组BNP、WBC、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1);20例IKD患儿急性期各指标水平均高于恢复期(均P<0.01).结论 检测BNP有助于IKD患儿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急性期反应血小板活化水平与炎症反应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含量的相关性,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8例符合SIRS诊断的病人,入院后第1、3和5天凌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8 ml.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浆中的血小板糖蛋白P-选择素/血小板质膜蛋白(CD62P/CD61);应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浓度和基质偶氮显色鲎试验测定法测定内毒素含量,并设健康对照组.结果 SIRS患者血浆中CD62P/CD6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分别=0.87、0.82、0.78,P均<0.05);CRP浓度在入院后第1天即达高峰,并持续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分别=0.94、0.92、0.91,P均<0.05);内毒素含量入院后第3天达高峰,比CRP延后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91、0.96、0.93,P均<0.05).CD62P/CD61水平与CRP浓度、内毒素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80,P<0.05).器官功能不全组患者血浆CD62P/CD61水平、CRP浓度与内毒素含量均显著高于器官功能正常组患者(r=0.76、0.68、0.84,P均<0.05).结论 SIRS患者炎症反应时血浆CD62P/CD61、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CD62P/CD61与CRP、内毒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高分辨力超声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观察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功能变化,并对照大剂量VitC治疗后肱动脉内皮功能变化,以探讨VitC对川崎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超声评价28例急性期及21例恢复期川崎病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并观察KD患者应用大剂量VitC静脉滴注前、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内径变化率(FMD%)的变化.结果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组肱动脉F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大剂量VitC静滴后肱动脉FMD%均显著高于静滴前(P均〈0.0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较健康儿童低,提示川崎病患儿存在着显著的持续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大剂量抗氧化剂VitC对KD急性期组、恢复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川崎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N末端脑利钠肽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凡茂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91-492,495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N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KD患儿28例为KD组(其中不完全KD6例);同期住院的呼吸系统感染患儿28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浆BNP、NT-proBNP水平,并检测两组外周血象、C反应蛋白(CRP)、心脏彩超等。【结果】KD组急性期血浆BNP、NT-proBNP值显著高于恢复期(P〈0.05)及对照组(P〈0.01)。不完全KD组血浆BNP、NT-proBNP值与典型KD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KD组恢复期血浆BN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NT-proBNP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KD组急性期BNP、NT-proBNP值与CRP、WBC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BNP、NT-proB-NP可用于协助KD的早期诊断,减少不完全KD的漏诊或延迟诊断。NT-proBNP血浆浓度较BNP高且恒定,更有利于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评价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flow mediated vasodilation,FMD),探讨川崎病后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超声评价18例急性期及14例恢复期川崎病患儿与20例健康对照组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结果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川崎病急性期组、恢复期组肱动脉FMD%较健康儿童低,提示川崎病患儿存在显著的持续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的重症手足口患儿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水平,探讨其变化在EV71感染致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意义。方法以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将手足口病2、3、4期的30、30、16例患儿设为研究1、2、3组,同时设手足口病普通对照组(30例)和健康对照组(30名)。收集各研究组患儿急性期、好转期、恢复期以及普通对照组患儿急性期和健康对照组儿童的外周血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中内皮素-1及TNF-α的水平。结果研究1组各时间段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变化不明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2、3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2、3组血浆中内皮素-1水平逐渐下降至接近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研究组急性期血浆中TN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并随着临床分期的加重呈上升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情好转恢复,研究1、2组血浆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3组则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对照组急性期血浆中内皮素-1、TNF-α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细胞因子内皮素-1、TNF-α可能参与了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的损害机制,外周血中内皮素-1、TNF-α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儿病情的进展程度及疗效。  相似文献   

15.
联合检测SAA和CRP对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 反应蛋白 (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用ELISA检测 14 6例病毒感染患儿和 6 1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和CRP水平 ,并与 3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 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 <0 .0 1) ,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 (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SAA和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 ,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国人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99例老年ACS患者(ACS组)和208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老年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A387P多态性。结果 GC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7.7%,χ^2=1.13,P=0.29),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4.2%(χ^2=64,P=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老年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8,95%CI:0.37-1.64,P=0.50)。结论 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生频率较低,且与老年ACS的易感性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7.
川崎病后颈动脉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检测川崎病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结构参数,无创性评价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明确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是否干预川崎病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方法评价48例有川崎病病史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结构参数.结果川崎病组颈动脉最大剪切率(S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中膜复合体厚度(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 1).川崎病急性期丙种球蛋白应用与否SR及IMT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257和P=0.091).结论 SR在有川崎病病史者较健康儿童减低,IMT在川崎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川崎病后存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趋势.川崎病急性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的早期治疗不能干预动脉粥样硬化趋势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川崎病患儿血清淀粉样蛋白A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华  传良敏  袁红  王志斌 《检验医学》2005,20(6):524-525
目的探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终点散射比浊法,利用德灵BN ProSpec特种蛋白分析仪检测SAA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30例KD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前(以下简称静丙前)和滴注后(以下简称静丙后)血清SAA和hs-CRP水平都比对照组有明显升高,静丙前比静丙后也明显升高;KD患儿血清SAA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1)。结论血清SAA的检测有助于监测KD患儿病程,评估患者预后和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48例,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组30例)血清TNF-α、hs-CRP、cTnI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与恢复期组比较,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组患儿血清TNF-α、hs-CRP、cTnI等指标水平显著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急性期组患儿血清TNF-α、hs-CRP、cTnI水平两两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检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TNF-α、hs-CRP、cTnI水平对患儿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A2210G(N700S)多态性与心肌梗死(MI)发病的关联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TSP-1 N700S多态性,病例组为30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MI患者,对照组为337例冠脉造影阴性、排除冠心病诊断者。结果AG基因型在MI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vs0.6%,P=0.36),未检测到GG纯合子。G等位基因频率在MI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8%、0.3%(P=0.37),对照组TSP-1700N→S变异频数明显地低于西方人群。结论TSP-1基因700N→S变异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发生频率明显地低于西方人群,且与MI的发病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