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核型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临床症状的关系及ANA核型用于评估MCTD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6例MCTD患者血清中ANA核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例MCTD患者血清ANA阳性65例,阳性率98.4%;其中斑点型最常见(41例);均质型患者临床受累系统多、症状重,且转化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比例高于斑点型(P<0.05)。结论:ANA核型对MCTD患者病情严重性、预后评估及用药指导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nRNP抗体,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皮肌炎、多肌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2003年1月~2009年5月,我们收治65例MCTD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抗体,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作者通过对90例MCTD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4.
1972年Sharp等人报道了25例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进行性系统性硬化(PSS)、多发性肌炎(PM)和类风湿性关节炎(RA)等相重叠的症状,且血清中有高效价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高效价的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等特点的病人,将其称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本文就我院32例MCTD病人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和讨论,以供同道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1RNP抗体,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作者通过对90例MCTD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探讨本病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的特点,为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肺部疾病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的检测结果,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科,以呼吸困难,反复咳嗽、咳痰或其他以呼吸受限症状为首发症状的17 5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NA的阳性率、滴度及核型分布情况;分析ANCA的阳性率及分型情况。结果 10 687例进行ANA检测的患者中,ANA阳性率为34.86%,其中女性患者的ANA阳性率为41.92%,明显高于男性患者的2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46,P0.05);ANA阳性患者中,女性患者滴度为1∶10 000、1∶3 200、1∶1 000、1∶320的例数所占比例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滴度单一核型以斑点型为主,混合核型以斑点型+胞质型为主。6 893例进行ANCA检测的患者中,ANCA阳性率为2.90%,其中男性患者ANCA阳性率为2.98%,与女性患者阳性率(2.8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8,P0.05);核周型(p-ANCA)阳性率为1.94%,胞浆型(c-ANCA)阳性率为0.52%,非典型型(a-ANCA)阳性率为0.44%;ANCA阳性患者中,男、女不同ANCA分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部疾病患者ANA、ANCA阳性率较高,其中女性患者ANA阳性率高于男性,而男、女ANCA阳性率无明显差异。ANA各滴度单一核型以斑点型为主,混合核型以斑点型+胞质型为主。对肺部疾病患者筛查ANA及ANCA有利于早期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相似文献   

7.
我们对252例各种风湿病患者.其中包括干燥综合症(SS)4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73例、干燥综合症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35倒、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51倒、类风湿性关节炎(PA)42例、强直性脊柱炎(AS)8倒;对照组50例。分别进行抗-SSA、抗-SSB及IFANA等的检测。结果:SS患者抗-SSA阳性率为72.1%、抗-SSB阳性率为48.8、ANA阳性率为69.8%;SS合并SLE患者抗-SSA阳性率为17.1%、抗-SSB阳性率为9.3%、ANA阳性率为57.1%;SLE患者抗-SSA阳性率为13.7%、抗-SSB阳性率11.0%、ANA阳性率为95.9%。其中ANA的检测SS及SS合并SLE的核型均以斑点型为主.SLE则以核膜型及斑点型为主。结果显示:SS病人抗-SSA、抗-SSB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病人,抗-SSA、抗-SSB与SS密切相关,所以抗-SSA、抗-SSB检测有助于提高SS的诊断水平,ANA在SS中则以斑点型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和抗E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及ANA阳性的荧光核型特点。方法 ANA和抗ds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检测采用酶免疫斑点法。结果 40例SLE患者中ANA、抗dsDNA抗体、抗SSA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95%、55%、50%,ANA阳性的荧光核型以均质型(60%)和斑点型(27.5%)为主。结论 ANA、抗dsDNA抗体是SLE重要的自身抗体,抗ds-DNA抗体与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治疗、预后等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是一种血清中有极高滴度的斑点型抗核抗体(ANA)和抗UIRNP(nRNP)抗体,临床上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系统性硬化症(SSc)、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及类风湿关节炎(RA)等疾病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现就我科近两年收治的26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护理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CA、ACYA和ds-DNA抗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24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A、ACA、ACYA、ds-DNA抗体结果,ANA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97.67%;ACA抗体在SSc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80%);ACYA抗体检测在PM/DM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28.57%;ds-DNA抗体亦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62.79%;②180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型以MCTD患者最多,阳性数为27例;斑点型和核周型则均以SLE患者为最多,有54例和12例阳性;核仁型则与SSc患者为最多,阳性3例;③13例ACYA抗体阳性结果以均质型为主,均质型阳性有9例,并且均是SLE患者.结论应用ANA、ACA、ACYA和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琳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0):1217-1218,1220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 801例ANA检测结果及其临床资料.结果 (1)ANA阳性604例,总阳性率为33.5%,其中82.5%为女性患者.6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患者阳性率均高于男性(P<0.05),而以36~45岁组阳性率最高.(2)ANA荧光模型以细胞核型荧光(67.4%)最常见,以核颗粒型(43.7%)为主.(3)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总阳性率为47.8%.混合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最高(57.8%),细胞浆型(12.7%)最低(P<0.01).抗核点型、抗核膜型、抗着丝点型及抗中心粒抗体阳性患者均未检出特异性抗体.(4)ANA阳性者66.2%诊断为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显著高于ANA阴性者(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型ANA组73.6%诊断为AID,其次为细胞核型ANA组(70.2%),最低为细胞浆型ANA组(36.9%),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ANA阳性率最高.SLE、类风湿关节炎(RA)、混合结缔组织病(MCTD)、系统性硬皮病(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重叠组织病患者ANA阳性率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强直性脊柱炎(AS)、成人斯蒂尔病(STILL)患者与非AID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LE、RA、MCTD患者ANA模型均以核颗粒型为主.滴度达1∶3 200者89.1%诊断为AID,其次为滴度达1∶1 000者(72.2%)与滴度达1∶320者(44.7%),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ANA阳性率存在差异;ANA存在多种荧光模型,不同荧光模型ANA阳性患者特异性抗体检出率存在差异,部分ANA阳性患者不能检测出特异性抗体;高滴度ANA对于AID诊断有重要意义,但ANA荧光模型对不同AID疾病的诊断无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临床标本抗核抗体102 651例检测结果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在临床就诊患者中的阳性分布趋势及在自身免疫病(AI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102 651份来自2004年至2008年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患者血清标本中的ANA(男女比例1:3,平均年龄41岁).选取符合AID诊断的患者3 064例,其中:SLE 1 757例、干燥综合征(SS)250例、类风湿关节炎(RA)518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150例、系统件硬化症(SSc)17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108例、自身免疫性肝炎(AIH)44例及强直性脊柱炎(AS)66例.疾病对照组 560例,其中:炎症性疾病452例和肿瘤108例.分析ANA在不同性别、年龄(≤20岁组、21~49岁组、≥50岁组)和AID患者中的阳性率、滴度以及荧光模式的分布.结果 在102 651份检测标本中,ANA阳性率为49%,其中男性为26%,女性为5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652.84,P<0.01).不同年龄组间ANA阳性患者的阳性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0岁组46%、21~49岁组50%、≥50岁组47%,χ~2:108.68,P<0.01).ANA 阳生患者荧光模式分析表明,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34%)和均质型(16%)为主,混合荧光模式以斑点/均质型为主(16%).而AID组中的SLE、SS、RA、PM/DM患者单一荧光模式以斑点型为主(分别为32%、40%、28%、31%),PBC患者以核膜型、着丝点型为主(分别为36%、14%).AID患者的ANA阳性率为82%,与疾病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114.15,P<0.01).其中SLE的阳性率最高为94%.AID患者滴度以≥1:160为主,疾病对照组患者以1:80滴度为主.结论 临床就诊患者中ANA的阳性率在不同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不同AID患者中的ANA阳性率和滴度均存在差异,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ANA滴度在AID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另外,ANA阳性患者的荧光模式旱现多样性,特别是某些特殊荧光模式对AID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但仅根据荧光模式来判断AID则有一定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13.
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ANA、ds-DNA抗体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病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ACA、ACYA和ds-DNA抗体,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245例各种自身免疫病患者检测ANA、ACA、ACYA、ds-DNA抗体结果,ANA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97.67%;ACA抗体在SSc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80%);ACYA抗体检测在PM/DM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28.57%;ds-DNA抗体亦在SLE患者中最高,阳性率为62.79%;②180例ANA阳性结果分布情况为均质型以MCTD患者最多,阳性数为27例;斑点型和核周型则均以SLE患者为最多,有54例和12例阳性;核仁型则与SSc患者为最多,阳性3例;③13例ACYA抗体阳性结果以均质型为主,均质型阳性有9例,并且均是SLE患者.结论 应用ANA、ACA、ACYA和ds-DNA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病患者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并能提高阳性检出率.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其中ANA表达阳性而抗ENA抗体表达阴性的样本的检验学特征及意义。方法对297例样本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抗ENA抗体,并采用双盲法分析ANA阳性标本的荧光核型。从已知的ANA阳性患者血清中筛选其ENA表达均为阴性的患者血清,比对其荧光核型并进行分析。结果 297例临床标本中,ANA阳性标本数为74例,阳性率为24.9%(74/297)。其主要核型为核浆颗粒型(43例,58.1%)、胞浆颗粒型(9例,12.2%)、核浆点型(9例,12.2%)。在74例ANA阳性标本中,抗ENA抗体为阴性的标本数为13例,占阳性标本的17.6%。13例标本中有11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占84.6%;1例表现为胞浆颗粒型,占7.7%;1例表现为核浆点型,占7.7%。结论在ANA阳性同时抗ENA抗体表达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核浆颗粒型明显高于胞浆颗粒型与核浆点型在ANA标本中的阳性率,并且远大于核浆颗粒型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阳性的ANA阳性标本中的比例(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8,P0.05)。在抗ENA抗体表现为阴性的ANA阳性标本中,荧光核型表现为核浆颗粒型有其自身特有的临床意义有助于筛选发现抗ENA抗体以外的新自身抗体。  相似文献   

15.
抗核抗体在5种自身免疫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兰  陈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0):2263-2264
目的通过对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的检测,评价其在5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经临床确诊为自身免疫病患者106例作为疾病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8例,类风湿性节炎(RA)33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9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8例,干燥综合征(SS)8例;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结果在5种自身免疫病患者中,ANA的检出率以PBC最高,全部系阳性;SLE次之,为91.7%;MCTD88.9%;SS62.5%;RA最低为27.3%。结论 ANA的检出率在5种自身免疫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敏感性但非特异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聚类法分析不同类别抗核抗体(ANA)斑点型阳性者间的差异。方法收集164例ANA斑点型阳性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和免疫印迹法检测ANA和ANA谱,同时检测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肝功能、肾功能、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补体和血常规指标。结果 164例ANA斑点型阳性者用聚类法分类并检验后最终分为3类:A类(120例)以抗SS-A、抗Ro-52、抗SS-B的高阳性率为特性,B类(21例)以抗U1-RNP的高阳性率为特征,C类(23例)以抗Sm、抗核糖体P蛋白、抗双链DNA(ds-DN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的高阳性率为特征。B类患者的抗CCP抗体阳性率高于A类和C类患者(P0.01)。C类患者的肌酐(Cr)、免疫球蛋白(Ig G)、球蛋白(GLB)高于A类和B类患者,而白细胞(WBC)则低于A类和B类患者(P0.01)。结论对ANA斑点型阳性者进行血清ANA谱聚类分析有助于临床提高自身免疫性疾病(AID)的检出率并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7.
818例自身免疫病抗ENA抗体与抗核抗体的对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比较抗核抗体(ANA)荧光核型与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体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双扩散法检测,检测结果采用双盲对照比较分析。结果818例抗ENA抗体阳性中ANA的总阳性率97.4%,但有6.4%(8/125)针对分子量60000的SSA抗体和30.0%(3/10)抗Jo-1抗体阳性的标本ANA阴性。抗ENA抗体中抗Sm、U1-RNP抗体阳性时有94.4%(51/54)显示为ANA单纯的斑点型或合并有其他核型;抗SS-A、SS-B抗体阳性时核型较分散,斑点型占75.4%(49/65);抗Scl-70抗体阳性时以核仁型为主,阳性率为68.6%。82例斑点型ANA阳性病例中抗ENA抗体常规6项阳性率为67.1%(55/82)。结论ANA目前作为风湿免疫病的筛查实验还有欠缺,宜与抗ENA抗体同时检测。抗ENA抗体阳性时并非都与ANA斑点核型有关,需具体分析;ANA斑点型阳性时,抗ENA抗体常规项目可以为阴性,可扩大抗ENA抗体的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类风湿因子(RF)、免疫球蛋白(Ig)、抗核抗体(ANA)、抗可提取性核抗原多肽(ENA)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该院收治的71例RA患者(RA组)、55例非R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非RA组)为研究对象,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RA组患者接受3个月的标准化治疗,根据疗效分为缓解组(n=45)、活动组(n=26).抽血检测RA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非RA组、对照组入院时血清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结果 RA组患者血清R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而血清ANA、抗ENA抗体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明显低于非R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血清IgA、IgG、IgM水平明显高于非RA组患者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患者血清RF、ANA、抗ENA抗体阳性率及IgA、IgG、IgM水平均明显低于活动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RF、IgA、IgG、IgM、ANA、抗ENA抗体联合检测对RA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RF、Ig、ANA与抗ENA抗体检测可用于RA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且当上述指标联合检测时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9.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检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薇  李建新  杜静  陆红 《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2):120-120,148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环瓜氩酸肽抗体(CCP)等多项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45例临床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ANA,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抗ds-DNA、抗CCP,用免疫印迹法检测ENA、AMA,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NA、抗ds-DNA、抗SSA、抗SSB与系统性红斑狼(SLE)相关,ANA、CCP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相关,ANA、抗SSA、抗SSB与干燥综合征(SS)相关,ANA、SSA、SSB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相关,ANA、ds-DNA、Scl-70、nRNP/Sm与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ANA、AMA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相关.结论 自身抗体多项联合榆测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予后判断有着霞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抗核抗体(ANA)联合抗核抗体谱(ANAs)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I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漳州市中医院2017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98例AID患者作为AID组,按疾病类型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组34例,干燥综合征(SS)组13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组7例,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组6例,过敏性紫癜(AP)组6例;另选同期收治的非AID患者98例为非AID组。分析各组ANA和ANAs阳性表达情况以及AID组中ANA核型与ANAs表达情况。结果 SLE组ANA阳性率最高〔93.75%(30/32)〕,其次为MCTD、SS、PSS、RA组,均明显高于非AID组〔83.33%(5/6)、76.92%(10/13)、71.43%(5/7)、35.29%(12/34)比5.10%(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LE组抗SmDl、抗Ul-Sn RNP、抗dsDNA、抗SSA、抗SSB、抗组蛋白、抗核小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AID组,RA组抗SSA、抗组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ID组,SS组抗SSA、抗SSB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ID组,PSS组抗Scl-70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ID组,MCTD组抗Rib-P、抗SmDl、抗Ul-Sn RNP、抗SSA阳性率明显高于非AI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ID组中ANA总阳性率高于ANAs阳性率〔64.29%(63/98)比58.16%(57/9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例ANA、ANAs均为阳性患者经核型分析显示,核均质主要为抗dsDNA、抗核小体、抗组蛋白表达,核颗粒多为抗dsDNA、抗组蛋白、抗SSB表达,其余核型较为少见。结论 ANA可辅助诊断AID,但特异性欠佳,联合ANAs诊断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