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MR弥散加权成像在兔肝纤维化模型中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讨MR弥散加权成像(MR-DWI)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方法对以CCl4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兔行MR常规扫描及DWI检查,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基础将其划分为无肝纤维化组(S0)、轻中度纤维化组(S1-2)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S3~S4),在b取300、600、1000s/mm^2,比较各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的变化情况。结果在b取300、600s/mm^2无肝纤维化组、轻中度纤维化组和重度纤维化/肝硬化组的SI与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在b取1000s/mm^2,仅SI值随肝纤维化组别升高而升高(P(0.01)。b取300s/mm^2,ADC与EADC值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步实验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时肝内水分子弥散受限,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增高,水分子弥散能力逐渐减低。在选择合适b值的情况下,MR-DWI可成为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及定量肝纤维化程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DWI)在诊断兔肝纤维化中的价值及相互关系. 方法对以CCl_4 诱导产生的肝纤维化模型兔和对照组兔行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检查.血清学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C-IV)和层黏连蛋白(LN),MR-DWI参数选择b=600 s/mm~2时的DWI图像信号强度(SI)、表观弥散系数(ADC)和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为标准,比较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时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变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两者各诊断指标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效能,同时行血清学和MR-DWI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随纤维化分期进展,血清HA值依次升高,MR-DWI中SI、EADC值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P<0.05).血清HA值及MR-DWI中SI、ADC、EADC值可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ADC、EADC与各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间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和MR-DWI在诊断肝纤维化中能力相仿,但无灵敏度和特异度俱佳的诊断指标.HA与SI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共同反映活动性肝纤维化的特点. 将S0与S3、S0与S4以及S1与S4期纤维化进行区分,但均无法区分S0与S1期、S3与S4期纤维化之间的差异.ROC曲线下面积血清HA>C-IV>LN>PCIII,MR-DWI中SI>EADC=ADC;所有指标的曲 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在0.5~0.9之间.HA与SI存在显著正相关(P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CCl4皮下注射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38只)和对照组(10只)进行MR常规和DWI扫描,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分组,b取333、666和1000s/mm2时,比较各组DWI图像的信号强度(SI)和ADC值的变化。检测肝纤维化大鼠血清HA、PC Ⅲ、C-Ⅳ和LN变化,与肝纤维化分期和ADC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肝纤维化病理分级:S0(n=3)、S1(n=5)、S2(n=9)、S3(n=13)、S4(n=8)。b取333、666和1000s/mm2时,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SI依次升高,ADC值依次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以b=1000s/mm2时相关关系最密切。b=333和666s/mm2时,根据SI值和ADC值可以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S0期与S3、S4期进行区分。b=1000s/mm2时,可将S0~S2期与S4期进行区分。血清HA、PC Ⅲ、C-Ⅳ和LN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依次升高,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P<0.05)。结论:DWI可检测S3、S4期肝纤维化,但对判定S0~S2期轻度纤维化有局限性。ADC值与肝纤维化血液生化学各指标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共同反映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ECM)异常增生和沉积的特征性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功能弥散成像技术(DWI)在原发性胆汁淤积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原发性胆汁淤积患者和23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及DWI检查。依据肝穿刺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肝纤维化分期,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对S4期患者进行肝硬化分级。选择单因素重复测量分析法比较不同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在弥散敏感系数(b值)为100~1 000 s/mm2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探究肝纤维化进程、肝硬化分级与ADC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AUC)评估ADC值在S2~S3肝纤维化及S4肝硬化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b值为600、800、1 000 s/mm2时,S3组、S4组肝纤维化患者ADC值显著低于正常组、S0组、S1组、S2组(P 0. 05)。肝纤维化组不同b值下ADC值显著低于正常组,不同肝硬化分级组ADC值均显著低于正常组和肝纤维化组(P 0. 05);随肝硬化分级增高和程度加深,ADC值均呈现递减趋势,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 05)。b值为600、800、1 000 s/mm2时,ADC值与肝纤维化进程存在显著负相关(P 0. 01); b值为100~1 000 s/mm2时,ADC值与肝硬化分级存在显著负相关(P 0. 01)。b值为600 s/mm2时,ADC≤1. 65×10-3mm2/s和ADC≤1. 23×10-3mm2/s分别为显著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标准,敏感性为85. 8%和91. 5%,特异性为75. 9%和84. 4%。结论 DWI在原发性胆汁淤积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及肝硬化分级诊断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b值为600 s/mm2时,其诊断效能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MR-DWI)多b值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分子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乙酰唑胺作为水通道蛋白抑制剂,将对照组及肝纤维化模型组大鼠分别于乙酰唑胺静脉注射抑制前后进行常规MRI及DWI扫描.DWI扫描多b值包括0~4 500 s/mm2共18个不同b值,先按照常规方法获得“标准”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然后再分别以200、1 500作为界值将其分为低、中和高b值.以病理学肝纤维化分期将大鼠分为S0、S1、S2、S3、S4期,比较低、中、高b值下,不同纤维化分期大鼠肝脏ADC值,并观察同一分期大鼠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表达量和活性变化情况.结果:“标准”ADC值在各分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在肝纤维化早期,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进展,肝脏组织细胞膜上AQP1表达相应增加.乙酰唑胺抑制前,在高b值下,S0期ADC值显著低于S3、S4期(P<0.05),其余各组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乙酰唑胺抑制后,高b ADC值比较,S0与S1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0与其他各期比较、S1与S2、S1与S3/S4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内乙酰唑胺抑制前后自身比较,SO、S1期抑制率分别为15.5%、16.0%,S2期抑制不明显1.9%,S3+S4期为11.7%.结论:初步实验表明,常规方法获得“标准”ADC值并不能发现肝脏纤维化早期病变,也不能有效对其分期.磁共振DWI多b值扫描,主要是高b值下ADC值变化与肝脏细胞膜上AQP表达相关,该技术可以用于评价早期肝纤维化和对肝脏纤维化分期.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ADC值减低机制及与选取b值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ADC值随肝纤维化程度增加而减低的机制及b值取值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建立不同时期的家兔肝纤维化模型30只,对其行DWI。对每只动物在第1次扫描后结扎肝脏左外叶动脉及门静脉肝左外叶支,再次行相同序列MR扫描。分别在肝左外叶和肝右前叶及结扎血管后的肝左外叶选取ROI,测量ADC值。MR检查后取家兔肝脏行病理检查,并按病理结果分期、分组。 结果 随肝纤维化分期进展, ADC值逐渐降低,肝左外叶血管结扎后测量ADC值明显降低,但并未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变化。随着b值增大,图像质量下降,且ADC值亦逐渐减低。b=300、500、700、1000 s/mm2时,S0期、S1期与S2期、S3期、S4期之间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00 s/mm2时,S2期与S3、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S2期与S4期比较,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导致ADC值减低的主要原因为肝内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血流灌注减少,较小b值对于判定肝纤维化严重程度更有价值。在有效范围内,b值越小,测量结果受血流灌注因素的影响越大,且判定肝纤维化程度越准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大鼠模型比较并评估常规DWI和DTI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临床鉴别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经典四氯化碳方法建立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7只、早期肝硬化模型5只,正常对照组6只(该实验经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1.5 T超导型MRI系统及腕关节线圈肝脏MR扫描,包括DWI、DTI序列。扫描参数:DWI b值为0,500 s/mm2;DTI b值为500 s/mm2,在6个正交方向施加扩散梯度。层厚3 mm,矩阵192×128,激励次数(NEX)为4。在ADW 4.4工作站上分别对DWI及DTI进行后处理,重建出ADC图及FA图(DTI)。分别测量肝脏右叶的ADC值及FA值。应用秩和检验分析DWI的ADC值及DTI的ADC值、FA值与正常、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分级的相关性,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DWI的ADC值在正常组(0.001545±0.00013)、肝纤维化组(0.001116±0.00014)、早期肝硬化组(0.000791±0.00018)中呈递减趋势,正常组与肝纤维化组、早期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纤维化组与早期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TI序列中,正常组ADC值(0.017175±0.00097)±10-7高于肝纤维化组(0.011510±0.00080)±10-7和早期肝硬化组(0.010556±0.00195)±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纤维化组与早期肝硬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A值在正常组(0.2278±0.0123)、肝纤维化组(0.3088±0.1509)与早期肝硬化组(0.4216±0.0388)中呈递增趋势,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DWI与DTI的ADC值均可用于对肝脏纤维化性病变的评估,但对区分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的价值有限。D T I的FA值不但能区分正常与肝脏纤维化性病变,而且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与早期肝硬化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T2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用于评价不同程度慢性肝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经肝穿刺活检确诊的40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体检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通过常规MRI扫描测量T2值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扫描(MR-DWI)测量肝脏组织ADC值。以肝穿刺病理对照为金标准,对比T2值和ADC值在肝脏纤维化不同分期的变化情况,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中不同炎症活动分期和纤维化分期、病情轻重的磁共振成像T2值和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随着炎症活动分期和纤维化分级别的升高和病情的加重,T2值和ADC值相应降低和升高;T2值与病理诊断结果呈明显正相关(P0.05),ADC值与病理诊断结果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MRI T2值和ADC值能够较早评估慢性肝病的纤维化分期和炎症活动度,为临床提供无创、快捷、准确的定量诊断方法,可作为慢性肝病抗病毒、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的辅助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I表观弥散系数(ADC)值评价干扰素α-2b(INFα-2b)干预四氯化碳(CCl_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疗效的价值。方法:将4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干扰素治疗组、肝纤维化模型组3组,每组15只。正常对照组每只大鼠给予0.02mL/kg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肝纤维化模型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CCl_4:橄榄油=2:3)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干扰素治疗组每只大鼠给予40%CCl_4 0.02mL/kg腹腔注射,每周2次,共8周。第5周起,干扰素治疗组大鼠每周3次给予腹腔注射INFα-2b 1×10~6单位/只,至第8周。于第8周末对3组大鼠进行MRI常规和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b取500、700、1000s/mm~2时,比较DWI图像的信号强度和ADC值的变化。对3组肝纤维化大鼠病理变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ADC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500s/mm~2时,正常对照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干扰素治疗组3组的ADC值分别为(3.63±0.21)×10~(-3)mm~2/s、(1.17±0.11)×10~(-3)mm~2/s、(2.82±0.06)×10~(-3)mm~2/s;b=7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3.12±0.68)×10~(-3)mm~2/s、(1.60±0.42)×10~(-3)mm~2/s、(2.15±0.35)×10~(-3)mm~2/s;b=1000s/mm~2时,3组ADC值分别为(2.16±0.93)×10~(-3)mm~2/s、(1.31±0.06)×10~(-3)mm~2/s、(1.45±0.53)×10~(-3)mm~2/s。b=500s/mm~2时,干扰素治疗组ADC值大于肝纤维化模型组而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干扰素治疗组大鼠的严重肝纤维化比例明显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而其肝纤维化标志物α-SMA亦低于肝纤维化模型组,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论:MRI的ADC值可评价INFα-2b干预肝纤维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大鼠肝纤维化的能力。方法:采用四氯化碳(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2只SD大鼠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每周随机取2~4只行DWI,测定其表观弥散系数(ADC)。将动物处死后取肝脏进行病理学胶原染色,同时依据Ishak评分标准对肝纤维化程度进行评分。根据Ishak评分结果将动物分组,计算每组ADC值与病理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肝纤维化早期,b=500的ADC值与Ishak评分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14,P<0.001)。但肝纤维化中晚期,各b值的ADC值与Ishak评分间不具相关性。结论:DWI的ADC值在肝纤维化早期能定量反映纤维化的程度,在中晚期肝纤维化时不能反映纤维化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舌癌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舌癌患者治疗前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其中3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将常规MRI分期、DWI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方法对舌癌分期的准确性的差异。结果 (1)对病灶大小及浸润范围的估计,DWI较常规MRI更准确,有统计学意义(P0.05);(2)DWI序列通过测ADC值诊断53枚淋巴结转移,平均ADC值0.91×10~(–3) mm~2/s,低于非转移淋巴结(1.65×10~(–3) mm~2/s),有统计学意义(P0.01);DWI序列诊断转移性淋巴结的灵敏度89.3%,特异性98.0%,正确度98.8%;常规MRI诊断45枚淋巴结转移,灵敏度71.0%,特异性96.0%,正确度88.9%;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意义;(3)常规MRI序列对6例病例造成过度诊断,正确率为82.0%;DWI将1例IVA期病例过度诊断为IVB期,正确率为97.0%,对比两种检查方法,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WI能准确显示舌癌病灶范围,测量分析ADC值可以为诊断舌癌淋巴结转移提供有效信息,与常规MR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舌癌的术前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钆喷酸葡胺(Gd-DTPA)和不同b值对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响。方法收集20例健康志愿者和61例临床怀疑肝肿瘤的患者,均行增强前、后两次DWI扫描,对比分析DWI图的信噪比(SNR)、对比信噪比(CNR)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最终44例患者共56个病灶和20例正常肝志愿者纳入研究,分为正常肝组(20例),肝囊肿组(16个病灶),肝海绵状血管瘤组(14个病灶),肝细胞癌(HCC)组(15个病灶),肝转移瘤组(11个病灶)。相同b值下比较,增强前后两次DWI各组SNR值、C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DWI所得平均ADC值较增强前DWI所得平均ADC值有所减小,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值下比较,增强后DWI各组的SNR值、CN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值随b值的增大而减小;ADC值差异除肝囊肿组、转移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ADC值随b值增大而减小。结论钆对比剂Gd-DTPA对肝脏DWI图像质量和ADC值无显著影响,注射钆对比剂后5 min行肝DWI是可行的;在满足肝DWI图SNR和CNR的前提下,选择小b值有利于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MR扩散加权成像(DWI)和超声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FS)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并对二者的诊断能力进行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35例肝纤维化患者及21名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接受DWI(b1=0 s/mm2,b2=600 s/mm2)检查,并测量ADC值;其中33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接受超声瞬时弹性成像,将FS检查中获取的10次成功检查所得的弹性硬度值(Stiffness)作为FS指标。对测量结果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并绘制ROC曲线比较两者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弹性硬度值随纤维化分期从S0~S4期逐步升高,而ADC值依次降低(P值均〈0.05)。正常对照组及肝纤维化S1组与肝纤维化S2、S3、S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R DWI与FS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分别为79.40%和86.33%,而特异度分别为83.60%,76.91%。结论 FS对肝纤维化的敏感度高于DWI,而MR DWI对肝纤维化的特异度优于FS,二者结合应用是目前肝纤维化早期诊断及分级的最佳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钆塞酸二钠增强MR纵向弛豫时间定量成像(T1-mapping)对肝纤维化的分级诊断价值,并进一步与扩散加权成像(DWI)进行对比。 方法建立SD大鼠四氯化碳肝纤维化模型,分为肝纤维化模型组(24只)和正常对照组(6只)。模型组大鼠分为4个亚组,每组6只,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植物油溶液,4个亚组分别注射2、4、6、8周;对照组皮下注射等量橄榄油。对所有大鼠进行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及DWI成像,测定肝胆特异期(HBP)T1弛豫时间、增强前后T1弛豫时间下降率(Δ%)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并进行肝纤维化病理分级诊断。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间相关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Δ%-T1弛豫时间)或Kruskal-Wallis检验(HBP-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不同肝纤维化分级组间参数差异,进一步采用ROC曲线评估T1弛豫时间及ADC值对轻度-重度肝纤维化、非肝硬化-肝硬化的诊断效能。 结果本研究纳入F0~F4级大鼠各6,5,7,5,7只。不同纤维化等级间HBP-T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5.21,P<0.001;F=19.37,P<0.001;χ2=18.50,P=0.001)。HBP-T1弛豫时间与纤维化分级呈强正相关性(r=0.927,P<0.001),Δ%-T1弛豫时间及ADC值与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892,P<0.001及r=-0.778,P<0.001)。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判断轻重度纤维化比ADC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49 vs 0.944 vs 0.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43、1.495,P=0.135、0.732);HBP-T1弛豫时间及Δ%-T1弛豫时间在肝硬化判断上较ADC亦具有更大的曲线下面积(0.988 vs 0.957 vs 0.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202,P=0.028;Z=2.004,P=0.045)。 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T1-mapping成像能较好地评估肝纤维化程度,优于传统DWI成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磁共振成像(MRI)的背景抑制弥散加权成像(DWIBS)技术,对子宫颈癌的表观弥散系数(ADC)与临床病理分期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有完整盆腔MRI 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53 例子宫颈癌.对照MRI 分期及临床病理分期,对临床病理分期与相应子宫颈癌的ADC 值,采用Pearson 积矩相关分析及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两组随机对照t 检验对Ⅱ期子宫颈癌不同亚期的ADC 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子宫颈癌Ⅰ~Ⅳ期的ADC 值分别为(0.95±0.20)×10-3、(0.91±0.20)×10-3、(0.83±0.13)×10-3 及(0.88±0.19)×10-3 mm2/s.统计结果表明FIGO 分期和相应ADC 值两者无相关性(r=-0.16,P=0.252),4 期的ADC 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0.594,P=0.622).(2)Ⅱa 期及Ⅱb 期子宫颈癌ADC 值分别为(0.89±0.13)×10-3 和(0.93±0.24)×10-3 mm2/s,两者无统计学差异(t=-0.53,P=0.598).结论 MRI 能较准确地判断子宫颈癌的分期.初步结果表明,子宫颈癌的不同临床病理分期与ADC 值之间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运用LIPO技术前后图像质量的差异。材料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健康志愿者34名,对其在3.0 T MR成像系统上行b=800 s/mm2的DWI-LIPO序列和常规DWI序列扫描。由两名测量者测量不同DWI序列肝脏不同部位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并由两名观察者同时评价不同DWI序列肝脏不同部位的脂肪伪影评分(scores of fat artifact,SFA)。通过比较DWI-LIPO和常规DWI序列的SNR、SFA,评价两个序列的图像质量。结果两名测量者测得同一序列、肝脏相同部位的SNR、ADC值无统计学差异(Z≥-0.453,P≥0.651;t≥-1.366,P≥0.191)。DWI-LIPO序列肝脏不同部位的SNR明显高于常规DWI序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590≤Z≤-3.291,P≤0.001);DWI-LIPO序列肝顶水平、肝右下角水平的SFA低于常规DWI序列(P=0.001、0.039)。不同序列、肝脏不同部位的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WI运用LIPO技术后可以增加肝脏脂肪抑制效果,提高图像质量,但不影响其ADC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参数ADC值、eADC值及VEGF表达水平在中华田园犬肝纤维化进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与肝脏组织常规病理结构改变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肝纤维化的诊断方法。方法:采用腹腔注射50%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配合高脂饮食,建立犬肝纤维化的动物模型,定期对其行MR常规扫描、DWI及肝穿刺,对肝脏组织进行常规病理学染色及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病理分期分组,分析各组ADC值、eADC值及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规律及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结果:各期肝纤维化模型:S0 (n=12)、S1 (n=9)、S2 (n=9)、S3 (n=10)、S4 (n=10);纤维化程度加重,ADC值减低、eADC值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及eADC值与肝纤维化程度有很好的相关性;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VEGF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四氯化碳油溶液腹腔注射配合高脂饮食可以成功建立不同分期犬肝纤维化模型。ADC值及eADC值能够定量分析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是诊断不同程度纤维化较有意义的评价指标。VEGF可能在慢性肝病所致肝纤维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在评价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肝脏功能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患者及30名健康志愿者,均行肝脏常规磁共振成像和DWI,b值为0和600 s/mm~2,根据Child-Pugh分级标准将病例组分为3组,A组共45例,B组共19例,C组共4例,测量正常肝实质内的ADC值,并以同层面椎管内脑脊液的ADC_椎管进行标准化处理,即ADC_比值=ADC/ADC_椎管;首先分析病例组ADC_比值与Child-Pugh评分的相关性;其次对照组与病例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病例组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ADC_比值为0.29±0.03,病例组ADC_比值为0.27±0.05,病例组A组的ADC_比值是0.28±0.05,B组ADC_比值是0.25±0.04,C组ADC_比值是0.21±0.02,病例组ADC值与Child-Pugh评分呈中度相关(r=0.432,P0.01);正常组与病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A组与B组、A组与C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组B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有望评估肝泡状棘球蚴病的肝脏功能,并且随着肝脏功能的下降,ADC值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MRI表现及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50例PBC患者(观察组)和44例因其他疾病所致肝硬化患者(对照组)的肝脏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资料。PBC的严重程度根据病理组织学改变分为Ⅰ~Ⅳ期。分析并比较以上两组患者的MRI表现有无差别,探讨不同病理分期PBC的MRI征象异同。结果 PBC常见的MRI表现主要包括T2WI肝实质信号强度不均匀、门静脉周围长T2信号、门静脉周围晕征、肝内胆管数目减少及管径狭小、花边样肝纤维化、节段性肝萎缩或肥大、腹腔淋巴结增大、腹水及脾大。比较PBC与其他原因肝硬化的MRI征象发现,两组间门静脉周围晕征(χ~2=6.887,P0.05)、肝内胆管减少及管径狭小(χ~2=5.537,P0.05)和淋巴结增大(χ~2=22.297,P0.05)的显示率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病理分期不同的PBC患者中,Ⅱ期与Ⅲ期之间门静脉周围晕征(P0.05)和肝内胆管减少及管径狭小(P0.05)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而淋巴结增大(P0.05)的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PBC的MRI表现与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MRI检查有助于评估PBC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肝脏常见肿瘤88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肝转移瘤15例,肝血管瘤33例,肝囊肿12例。行轴位扩散加权扫描,并拟合出ADC图,在ADC图上测出ADC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行动态增强全肝扫描,观察实性病变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不同时相的强化程度。结果:肝囊肿和血管瘤ADC值均明显高于原发性肝癌、转移瘤(P<0.01),根据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的表现将其分为富血供病灶和乏血供病灶。结论:ADC值的应用大大提高了MRI对肝脏常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