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及密闭式吸痰方法预防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痰痂形成的作用.方法 选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5例,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方法联合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开放式吸痰及间断气道湿化.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插管后24h2组患者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插管后72,120 h,对照组痰液黏稠度明显高于观察组;痰痂形成方面,插管后24,72 h以及120h,对照组痰痂形成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吸痰结束时以及结束后1,3,5 min观察组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无论是湿化过程还是吸痰过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恒速小量持续气道湿化联合密闭式吸痰,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痰痂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患儿按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监测两组患儿吸痰前、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动脉血气(PaO2、SaO2)的变化;观察两组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情况;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结果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较吸痰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也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吸痰后即刻、吸痰后5min PaO2、SaO2的变化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Ⅱ~Ⅲ级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机械通气时间及发生VAP例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式吸痰联合MR410湿化系统方法相比,采用密闭式吸痰联合MR850湿化系统方法能使患儿动脉PaO2、SaO2下降幅度小,痰液黏稠度低,能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及VAP发生,且机械通气时间缩短,在ARDS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法对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气管切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氧疗湿化管路(RT 308管路)进行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T管雾化器进行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对痰液黏稠度、气道湿化效果、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患者痰液黏稠度Ⅰ度、Ⅱ度及Ⅲ度分别为65%,30%,5%,优于对照组的10%,5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P<0.05);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2,P<0.05);观察组呼吸道清理间隔时间为(3.32±1.72)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2± 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2,P<0.01).结论 使用RT 308管路气道湿化的患者痰液的黏稠程度较低,湿化效果满意,清理呼吸道痰液间隔时间延长,优于T管雾化器的气道湿化效果,减少了由于反复吸痰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4.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前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湿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2,自引:4,他引:102  
目的探讨对已经进行湿化气道的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与否对吸痰效果以及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30 h以上患者101例,随机分成A组50例和B组51例,A组吸痰时不滴注生理盐水,B组吸痰时按传统方法常规滴注生理盐水2ml,通过观察吸痰时患者咳嗽反应、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以及痰液黏稠度、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进行研究.结果两组吸痰时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痰液黏稠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滴入生理盐水后吸痰前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与B组比较,A组吸痰时呛咳、VAP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吸痰时滴注生理盐水进行湿化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舒张压升高、患者刺激性咳嗽、VAP的发生率升高等不利影响,因此,机械通气吸痰不应将滴注生理盐水作为常规操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88例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按吸痰方式分为开放式吸痰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44例,比较两种吸痰方式对动脉血气和气体交换代谢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时间和吸痰前后血性痰、肺部感染情况.结果 ①开放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显著降低,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密闭式吸痰组患者PaO2、SaO2、SpO2亦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密闭式吸痰组吸痰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患者数均高于吸痰前(P<0.05),且密闭式吸痰组吸痰后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显著低于开放式吸痰组(P<0.05).结论 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较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小,血性痰和肺部感染率低,且节约时间,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6-1028
目的观察并比较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和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雾化湿化,常规组采用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比较两组湿化效果、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PaO2、SaO2、SpO2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实验组痰液粘稠度优于常规组,痰痂形成少于常规组,肺部感染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开放后,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患者最佳吸痰方法.方法 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持续湿化适时吸痰法(实验组)和40例定时湿化吸痰法(对照组).观察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及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结果 两种方法吸出的痰量和吸痰后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持续湿化适时吸痰吸出的痰量多,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定时吸痰法.结论 持续湿化适时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内痰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的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ICU病区机械通气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加热湿化系统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气道湿化,以一周时间为一个周期,观察患者气道湿化程度、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减少患者气道应急反应、VAP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鼻结合密闭式吸痰管行主动气道湿化技术有良好的气道湿化效果,能有效减少人工气道应急反应及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14):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重度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53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并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组和开放式吸痰组,比较两组吸痰前后1min,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开放式吸痰组吸痰后较吸痰前SpO2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密闭式吸痰组SpO2吸痰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吸痰后开放式吸痰组SpO2低于密闭式吸痰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密闭式吸痰不影响重性颅脑外伤患者氧合作用,可避免吸痰造成患者颅内压的波动,适用于重性颅脑外伤患者。  相似文献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有两种气道内吸引技术,为开放式气道吸引技术与密闭式气道吸引技术。前者主要是在气道内吸引时,断开患者与机械通气管路连接即暂停机械通气,将吸痰管伸入到气管插管内吸引;后者气道内吸引时,不会断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是改善氧合的主要措施之一,进行开放式气道内吸引时,断开PEEP,导致肺泡塌陷,可能会增加分流效应、死腔样通气和通气/灌注不匹配,进一步加重肺损伤。本文从分流、死腔、呼吸机相关肺损伤及血流动力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利于ARDS肺保护的气道内吸引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更适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的方式。方法选取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诊断为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每一研究对象随机选择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于吸痰前后抽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SpO2与吸痰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CS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S可加重患者低氧血症;对ARDS患者吸痰时选择CS方式更适宜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密闭式吸痰在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吸痰前后在血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气道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在ICU需行机械通气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监测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气道黏膜损伤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1 min SpO2、心率、血压等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5 min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明显升高,心率、收缩压明显降低(P0.05,P0.01)。实验组吸痰前、后心率及收缩压有明显下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气道黏膜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患者由吸痰引起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9例,对照组2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研究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比较,x^2=4.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相比,封闭式负压吸痰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湿化液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量对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重症医学科80例使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的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通过评估病人痰液情况随时调整湿化量,痰液黏稠度Ⅰ度以2~4ml/h、Ⅱ度以4~6ml/h、Ⅲ度以6~8ml/h的速率泵入;对照组40例直接以2ml/h的速率泵入湿化,对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好,气道黏膜出血、痰痂形成情况、导管更换频次、平均每例每天吸痰次数减少,刺激性咳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者采用人工鼻联合持续气道湿化技术,通过评估痰液黏稠度,及时调整湿化量,保证了人工气道的湿化效果,有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和心率(HR)、血压的影响。[方法]先制作小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组和10cmH2O组,予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密闭式吸痰。监测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1min、3min、5min、10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HR、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密闭式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下降,直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而吸痰后舒张压(DBP)与吸痰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在PEEP5cmH2O组,吸痰后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肺静态顺应性(Cs)、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均降低,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在PEEP10cmH2O组,吸痰后1min及3minPpeak显著升高(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Pmean在吸痰后1min显著增高,在吸痰后3min、5min、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吸痰后1min及3minCs显著下降(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在PEEP5cmH2O还是10cmH2O水平,密闭式吸痰可引起ARDS小猪较严重的低氧血症,使气道压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血压下降。但在PEEP5cm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气道高压及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9.
洪楚云  苏真娇  王蔚  赵灵 《全科护理》2014,(13):1158-1159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选择更安全和有效的气管内吸痰方式,减少吸痰对肺气体交换的影响,提高吸痰操作的安全性.方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选取诊断ARDS并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每例患者均使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OS)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CS)两种方式进行吸痰,吸痰顺序随机选择,观察记录患者在不同吸痰方式下,吸痰前后各个时间段的血气分析值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OS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比吸痰前显著降低(P<0.05),OS加重了ARDS患者低氧血症;而CS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CS对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影响较小,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时气管内吸痰选择CS方式更为安全和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