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5):2444-2446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镜治疗青少年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82例(164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1例(82眼),对照组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屈光度、裸眼视力、眼轴长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屈光度、眼轴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63%略高于对照组8.5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可有效降低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提高其裸眼视力,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马玉娜  赵宝春  林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1):1571-1572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的矫治效果及对眼表泪膜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就诊的60例(111眼)青少年近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55眼)佩戴框架眼镜,观察组(56眼)佩戴角膜塑形镜,比较两组佩戴后1年后的矫正效果和眼表泪膜功能。结果 佩戴1年后,对照组裸眼视力、角膜厚度、眼轴长度及角膜曲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屈光度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裸眼视力明显增加(P<0.05),角膜厚度、屈光度及角膜曲率均明显降低(P<0.05),眼轴长度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均差异显著(P<0.05)。佩戴1年后,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泪膜破裂时间和基础泪液分泌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仅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和泪膜破裂时间明显降低(P<0.05),且泪膜破裂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佩戴角膜塑形镜疗效确切,有助于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视力、矫正近视屈光度,但对眼表泪膜功能有一定影响,临床佩戴中应加强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镜在矫治少年儿童不同程度近视中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少年儿童轻、中度近视患者30例、60只眼,其中轻度近视(轻度近视组)16例、32只眼,中度近视14例、28只眼(中度近视组)。随访时间均在1年以上。对2组少年儿童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的晨起裸眼视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总结不同近视程度患者在矫治效果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儿童戴镜后裸眼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P<0.01),配戴1 d、1周之后轻度近视组裸眼视力优于中度近视组(均P<0.01);配戴1个月至1年后,2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的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中度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之后在裸眼视力方面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角膜塑形术是一种有效的非手术矫正视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马玉娜  赵宝春  林萍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21):1571-1572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施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220例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屈光度数不同分为低、中度近视组(A组)和高度近视组(B组),均给予LASIK术,术后随诊达5年。结果:术后5年,裸眼视力≥0.8者A组为95%,B组为85.7%;裸眼视力≥1.0者A组为91.7%,B组为77.6%。全部患者裸眼视力(UCVA)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下降1行者39只眼;下降2行者15只眼。结论:角膜屈光手术(LASIK)治疗近视预测性好,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联合双眼视觉训练对近视患儿视力、双眼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6例(192眼)近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8例(96眼)。对照组给予角膜塑形镜,观察组加用双眼视觉训练,两组均持续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及双眼调节功能[调节灵敏度(AS)、调节幅度(AA)、调节滞后量(Lag)、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结果 干预前,两组视力、双眼调节功能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低于对照组,AS、AA、NRA高于对照组,Lag、PR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角膜塑形镜联合双眼视觉训练能改善近视患儿视力水平,增强双眼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难治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多中心的研究方案,将960例(1920眼)行准分子LASIK治疗的难治性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0例(960眼)。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应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估患者术前焦虑程度;观察患者术中固视情况,计算术后裸眼视力(UCVA)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比例,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前SA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固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0 d、1个月、3个月时UCVA达到术前BCVA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干眼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增强准分子LASIK治疗难治性近视的效果,也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背景:保证角膜上皮瓣活性的最佳乙醇浸润时间是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研究的热点。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后影响角膜上皮瓣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50例(100眼)行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患者,术眼按度数分为轻度近视(〈-3.00m-1)40眼和中度近视(-3.00~-6.00m-1)60眼。术中乙醇作用时间分别为15,25s。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1,6,12个月时,相同近视度数下,与乙醇作用25s比较,术中乙醇作用15s眼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角膜上皮愈合时间加快(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降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降低(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雾状角膜混浊程度呈正相关(P〈0.01)。说明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中切削深度相当情况下,乙醇浸润时间越短,角膜上皮瓣制作质量越高,术后角膜上皮瓣活性越好,愈合较快、视力易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利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总结672例1230只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屈光度的观察及护理。结果:裸眼视力术后1~3个月时波动较大,6个月后渐趋稳定,视力达1.0以上者占93.7%,术后6个月与1年裸眼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稳定性高,视力恢复快,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预测性较好的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主动眼球跟踪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光学切削区偏中心程度,评价这一系统的精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①选取2005-11/12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前近视透镜焦度不超过-10.00m-1的近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共纳入100例(200眼),其中男52例(104眼),女48例(96眼);年龄18~45岁,平均(22.5±2.68)岁;术前近视透镜焦度:球镜-0.75~-10.00m-1,散光-0.50~-3.50m-1。②将患者分为两组,低中度近视组56例(112眼),透镜焦度<-6.00m-1;高度近视组44例(88眼),透镜焦度-6.00~-10.00m-1。③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附设瞳孔中心定位软件的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分析系统(Wavelight Allegretto,德国)对患眼进行检查,在手术前后差异图上,测定光学切削区偏中心数值及方位。④术后随访1年,了解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100例(200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后光学切削偏中心数值:低中度近视组0.06~0.38mm,平均(0.22±0.16)mm,高度近视组0.07~0.41mm,平均(0.24±0.17)mm,两组均无>0.50mm者,两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1)。②偏中心方位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多数位于鼻上象限。③术后随访1年,裸眼视力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视力下降及眩光、光晕等手术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结果满意。结论:主动眼球跟踪系统能减少光学切削区偏中心,提高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背景: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成为制作角膜塑形镜的理想材料,其对眼屈光和眼生理的影响受到关注。目的:研究角膜塑形术控制近视发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观察18例35眼佩戴1年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中、低度近视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角膜Q值等变化。结果与结论:1年后裸眼视力与佩戴前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27、P=0.78);佩戴前后1年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内皮计数、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37、P=0.18;t=-0.94、P=0.35;t=-0.52、P=0.6;t=1.00、P=0.32);佩戴前后1年角膜Q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8.03、P=0.00)。提示氟硅酮丙烯酸脂透气性材料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安全、有效,对眼生理影响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高度近视手术前后眼调节力变化。方法回顾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采用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患者126例212眼,观察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及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百分比进行比较P〈0.05有显著的差异性。结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高度近视,具有疗效确切,稳定性、预测性高,损伤较小,视力恢复快,不引起角膜上皮的过度增生,术后反应轻微、无术后疼痛或角膜上皮下混浊等优点,已经成为治疗近视的主要方法。手术虽有短暂的单眼调节幅度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适应及锻练调节幅度也逐渐恢复至术前戴镜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薄角膜瓣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对82例(145眼)薄角膜高度近视患者采用薄角膜瓣LASIK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视力、屈光度等的变化。结果薄角膜瓣下LASIK术后反应轻,术后第1天患者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在1.0以上者112眼,占77.2%;0.5~0.8者29眼,占20.0%;小于0.5者4眼,占2.8%。屈光度数稳定在±1.0D以下者118眼(81.4%)。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并发症主要为角膜瓣细微皱褶。结论薄角膜瓣下LASIK治疗高度近视眼的安全性及疗效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薄角膜近视病人行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8例(95眼)薄角膜近视病人术前严格检查和精心准备,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恐惧情绪;术中密切护理配合;术后予以健康指导及定期复查。[结果]48例(95眼)术后随访6个月,全部病人裸眼视力好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达到了预期目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良好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选择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门诊病历资料54例92只眼,观察戴镜后1h、第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检查眼表,重点检查角膜.所有病例的治疗前设为自身对照组.结果 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戴镜后第1天,其中有69.57%≥1.0,6个月时屈光度在-0.75DS~-3.00DS之间的患者裸眼视力100%≥0.5,97.53%≥1.0.结论 角膜塑形镜治疗近视具有矫正近视迅速、安全、效果明显,但矫正近视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角膜塑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角膜塑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用OK镜治疗90例(180眼)近视,按球镜屈光度分为3组。Ⅰ组:≤-3.00D(58眼);Ⅱ组:-3.25 ̄-5.00D(84眼);Ⅲ组:-5.25 ̄-7.00D(38眼)。结果 随访3个月,Ⅰ、Ⅱ、Ⅲ组中裸眼视力≥1.0,分别为55眼(94.8%),76眼(90.5%),8眼(21.1%);剩余屈光度≤-0.50D,分别为56眼(96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sub-Bowman keratomileusis,SBK)与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1 200例(1 200眼)行SBK手术患者(SBK组)、1 200例(1 200眼)行LASIK手术患者(LASIK组),均于术后1,7,30 d分别检查裸眼视力,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次日行裂隙灯检查,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情况;比较术后3个月患者自述眼干症状.结果 2组术后1,7,30 d裸眼视力>0.5~≤0.8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SBK组裸眼视力>0.8的眼数明显高于LASIK组(P<0.05) ;SBK组患者术后次日角膜上皮修复良好,LASIK组1 032例术后7~14 d角膜上皮修复,1 68例术后15~21 d角膜上皮完全修复;术后3个月SBK组自述干眼症状者明显少于LASIK组(P<0.05).结论 SBK手术因切削表面浅且均匀,在安全性、视力恢复、角膜瓣上皮愈合反应及术后干眼发生率方面均优于传统LASIK.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角膜地形图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或伴散光的87例(157只眼)进行术前角膜地形图检查,术前根据角膜地形图的类型将87例分为对称和不对称领结形组(68例,78.3%)、圆形和椭圆形组(14例,15.9%)及不规则形组(5例,5.7%),观察三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8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变化及最大屈光力与其轴位角膜曲率值(simK值). 结果:术后三组角膜地形图的裸眼视力、散光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圆形和椭圆形组改善效果最佳,对称和非对称领结形组稍差,不规则形组略有改善.三组间术后3个月与8个月视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simK值均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术后3个月和8个月组间simK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角膜地形图的类型对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角膜塑形矫正近视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对视疲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框架眼镜矫正视力,观察组患者应用角膜塑形矫正近视,对比两组患者的视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佩戴后屈光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戴镜1个月、6个月、1年时AC/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矫正能较好地改善调节和集合间的关系,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