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显微手术治疗青光眼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46例(46眼),随机选择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A组22例,22眼)或穿透性小梁手术(B组24例,24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眼压、滤过泡和视野等情况。结果①术后观察近50个月,A组眼压有较明显升高的趋势,眼压控制完全成功仅为5眼(22.73%),失败7眼(31.82%);B组完全成功11眼(45.83%),失败4眼(16.67%),但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所有B组患者均形成明显的功能性滤过泡;A组患者只有15眼(68.18%)形成明显滤过泡,3眼(13.64%)仅见滤床轻度隆起;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滤过泡消失的例数显示出明显差异(P〈0.05);③术后50个月的视野改变情况,A组视野缩小者例数为9眼(40.90%),B组为4眼(16.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05)。结论施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的部分病例远期疗效欠佳,须谨慎选择适应患者,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外伤性青光眼的术后观察与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19只眼)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巩膜瓣下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观察患者视力、前房深度、前房积血、眼压及滤过泡情况,实施并总结规范的术后护理。结果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提高2~3行者9只眼(47.4%),矫正视力不变者(含视力增加或减少1行)9只眼(47.4%),矫正视力下降2~3行者1只眼(5.3%)。术后第1天发生浅前房者2只眼(10.5%),给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1~4次,第2天前房均恢复正常深度。术后第1周内有19眼眼压值5~16mmHg。3个月时有1只眼呈包囊型滤过泡眼压偏高,眼压36mmHg;维持在9—17mmHg者18只眼。术后3个月滤过泡情况:Ⅰ型者3只眼,Ⅱ型者15只眼,Ⅳ型者1只眼,Ⅰ型和Ⅱ型者共18只眼,占94.7%,为功能性滤过泡。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外伤性青光眼术后视力改善、目标眼压稳定。规范的术后护理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244-245
探讨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联合应用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选取收治的65例(80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33例)和对照组(32例)各40只眼。对照组于显微镜下采用青光眼滤过手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丝裂霉素C联合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组眼压经过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研究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青光眼滤过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了患者手术的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52例(60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防止滤过泡瘢痕化,并置可调整缝线;术后严密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等。结果:54只眼(90.0%)眼压〈21mmHg,6只眼加用局部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至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所有病例均形成前房;6个月内随诊54只眼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术后所有病例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手术后均未出现脉络膜脱离和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缝线和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足安全有效的,能避免视功进一步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丝裂霉素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方法观察16例26眼婴幼儿青光眼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的治疗效果,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26眼婴幼儿青光眼术后一周眼压控制率为96.15%,术后半年眼压控制率为88.46%,术后3年眼压控制率为76.92%。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浅前房、术后滤过泡漏、术后低眼压、术后滤过泡纤维化等。结论尽管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在婴幼儿青光眼的治疗中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但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王伟  李娜 《临床医学》2013,33(7):108-109
目的探讨在青光眼滤过加丝裂霉素加可调节缝线手术中黏弹剂的应用及效果。方法临床选取分析了46例50眼青光眼滤过加丝裂霉素加可调节缝线手术,随机选择25眼为A组,另外25眼为B组。A组手术结束时前房注平衡盐水(BSS),B组手术结束时前房注黏弹剂。结果青光眼滤过加丝裂霉素加可调节缝线手术中应用黏弹剂,早期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4%,A组后浅前房发生率为20%。结论黏弹剂应用于青光眼滤过加丝裂霉素加可调节缝线手术中,早期内术后浅前房发生率明显降低,优于术终用BSS恢复前房,长期来看两者术后效果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3例(16只眼)闭角性青光眼,均行滤过性抗青光眼手术,在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发生浅前房Ⅱa级1例(1只眼);术后无明显滤过泡形成者3例(3只眼),经拆除可调节缝线后均形成Ⅰ—Ⅱ型的滤过泡。眼压均控制在8~15 mmHg(1.06~2.00 kPa)。随访2~22个月,患者远期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控制稳定,均未见包裹性滤过泡及滤过泡消失现象。结论可调节缝线应用于抗青光眼术中,操作简单,可降低并发症,手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8.
王洪涛  崔哲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542-354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青光眼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的疗效。方法:将患者按年龄分A、B两组,各组分对照组:应用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组:在上述方法上加用丝裂霉素。观察对照组、治疗组术后滤过泡及眼压水平。结果:术后眼压水平、形成功能性滤过泡,A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中年青光眼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徐国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6):4296-4297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70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35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一次性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5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不变或增减1行,视野基本不变,试验组的眼压控制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P〈0.01),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86,P〈0.01),无严重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丝裂霉素C可有效抑制术后成纤维细胞增生,只需1次用药,不引起眼内损害,联合使用巩膜瓣可调缝线减少了手术算管痒.椹高了青光眼手术的成功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在难治性青光眼滤过术中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难治性青光眼患者84例(共100眼),将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采用常规的小切除术。治疗组在完成结膜瓣和板层巩膜瓣后用浸含丝裂霉素C棉片置于巩膜瓣下以及瓣上2~3 min,去除棉片,生理盐水冲洗;对照组只实施常规的小切除术治疗。对2组患者均给予精心观察与护理,对比2组术后滤过泡情况、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功能性滤过泡为90.38%,高于对照组的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眼压控制完全成功率为94.23%,对照组为62.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丝裂霉素可有效防止术后滤过泡瘢痕组织形成,配合优质的护理,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青光眼滤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对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对95例(108眼)青光眼病人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并发症进行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滤过术后浅前房恢复33眼(占100%)、前房积血吸收7眼(占100%)、滤过泡形成不良好转10眼(占83.33%)。结论术后密切观察、有效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4月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青光眼手术后硬核白内障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4例(75眼),对照组46例(61眼)。观察组患者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碎核进行治疗。对所有患者随访3~6个月,观察和记录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前房深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平均计数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前房深度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眼压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下降不显著(P〉0.05),而对照组则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1.33%(16/75)和21.31%(13/61),经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控制和恢复,2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超声劈核后手法娩出核治疗青光眼术后硬核白内障,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前房深度,安全性较高,且在改善前房深度和减少角膜细胞损伤方面优于超声乳化碎核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14.
复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较常发生的早期低眼压、浅前房及后期的滤过口疤痕化致滤道堵塞,从而使眼压复升,防止继续损害视功能的发生。方法我科采用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研究(即小梁切除+丝裂霉素C+可调节缝线)配合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急救、心理护理、滤过泡护理、眼球按摩等护理技术,治疗护理原发性青光眼。结果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手术前后眼压比较说明复合小梁手术对患者远期的眼压控制得更好。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与小梁切除术术后浅前房及视力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手术治疗和护理,大大减少了术后早期与滤过过强相关的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瓣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眼球按摩持续时间长短对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9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分A、B两组,A组为术后3月持续行眼球按摩者,B组为术后眼球按摩不足2 w者,术后6个月后对A、B两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A组73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6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91.78%,B组28眼术后6个月门诊随诊17眼为功能性滤过泡,功能性滤过泡占60.71%.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持续正规的眼球按摩能显著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单切口和双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6例(138眼),其中行单切口术式组44例(72眼),双切口术式组42例(66眼)。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时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面积以及术后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眼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双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高于单切口组(P<0.05),两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均相应增大,但单切口组增大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切口和双切口两种术式的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并发症少;但双切口三联手术在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方面较单切口组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6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15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2者占65.8%。眼压平均(2.03±0.50)K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疤痕化。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避开滤过泡保存原有滤过功能,术后反应轻,视功能恢复好,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