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的学习,提高对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的认识。方法:汇报我院误诊为前列腺肿瘤的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临床资料。结果:我院第一次误诊为前列腺平滑肌瘤,后肿瘤复发,局部穿刺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证实为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结论: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易误诊为前列腺肿瘤,肿瘤穿刺病理免疫组化检测是惟一可靠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腹膜后畸胎瘤的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的3例成人腹膜后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年龄52岁、39岁和47岁,分别因体格检查发现盆腔肿物1年,增大1周;体格检查发现附件肿物6年,增大1个月;右侧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4个月入院。初期均误诊,2例误诊为附件肿物,1例误诊为子宫畸形。2例于术中病理检查确诊腹膜后畸胎瘤,1例腹腔镜探查术中未能找到盆腔肿物,后根据盆腔MRI检查结果经妇科检查及直肠指诊定位后经阴道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腹膜后畸胎瘤;3例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成熟畸胎瘤。3例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3个月~2年未发现异常。结论成人腹膜后畸胎瘤临床少见,且肿瘤位置隐蔽,易误诊。临床遇及类似本文患者时需同时进行妇科检查及直肠指诊,并完善盆腔CT或MRI检查明确肿瘤部位,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分析误诊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我科收治并误诊的1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肛旁肿痛1月余入院。曾于当地医院行肛旁包块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报告仅见血液成分。入院后行肛周磁共振检查考虑为肛周脓肿,遂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术中切开肿块后发现腔内为鱼子样灰红色组织,并侵及部分肛提肌及直肠,考虑为肿瘤性肿块,予囊外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直肠间质瘤。术后恢复顺利,口服伊马替尼治疗,随访中。结论直肠间质瘤位于直肠下端,向腔外生长并伴囊内出血等继发病变时极易误诊,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是避免或减少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19年1—12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韧带样纤维瘤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1例因右上肢放射性疼痛3个月,发现右侧胸壁肿物2个月入院,曾误诊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因腹部肿物多次切除术后复发18年入院,曾误诊为恶性神经鞘瘤;1例因发现腹腔内肿物3个月入院,曾误诊为胃间质瘤。3例入院后均经多学科医师会诊,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明确诊断韧带样纤维瘤,术后皆恢复良好,现尚在随访中,均无不适,无复发。结论韧带样纤维瘤临床误诊率高,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认真鉴别诊断,以减少或避免该病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原发间质瘤的诊疗认识。方法通过对1例前列腺原发间质瘤临床病例资料的分析,并结合文献讨论。结果本例患者入院诊断为前列腺癌,行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术明确诊断。前列腺活检病理报告:送检标本均由短梭形细胞构成,呈编织状排列;免疫组化检查结果:CD117(+),Dog-1(+),CD34(+),H-caldesmon(+),Vim(+),SMA(-),S100(-),支持前列腺原发间质瘤诊断。患者手术治疗后,予以依马替尼靶向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前列腺原发间质瘤较罕见,主要靠影像学检查来发现,临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测。手术治疗是最主要治疗方法。靶向药物治疗的作用及疗效还有待继续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结果本例因妇科体检发现盆腔肿物就诊,B超提示妇科来源,首先考虑卵巢肿瘤,进一步行盆腔MRI示右侧盆腔占位灶,考虑肿瘤性病变(来源待定),在妇科行剖腹探查手术,术中探查发现肿块来源于回肠,请外科会诊,行回肠肿瘤切除术。术中及术后冷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小肠间质瘤。结论小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对女性盆腔占位病变应注意与卵巢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盂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对肾盂癌致血尿漏诊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因排尿困难、发现肉眼血尿6个月就诊。2年前因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6个月前出现排尿困难、全程肉眼血尿,在我院门诊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瘢痕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瘢痕汽化切除术,术后仍有血尿,再次入院治疗。行CT尿路造影示:左肾上极肾盏局限性充盈缺损。后行输尿管软镜检查发现左输尿管上段扩张,左肾上盏见一约3 mm×2 mm大小的菜花样肿物,取活检并行钬激光光纤肿瘤汽化切除。术后病理报告:(左肾盂)低级别尿路上皮癌。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化疗。随访1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接诊出现肉眼血尿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应警惕泌尿系肿瘤的可能,拓展诊断思路并及时完善相关医技检查是避免误漏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直肠平滑肌肉瘤少见,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为20%左右。我们遇到一例直肠平滑肌肉瘤于10年内复发4次仍存活,现将该例之误诊原因及治疗经过分析如下。男,56岁。因排尿不畅,伴有直肠内胀痛4个月,肛门指诊:“前列腺肥大”,入院手术中见前列腺大小正常,于膀胱直肠间见4×3cm大小的肿物连于直肠,将肿物摘除,病理报告为直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术后17个月,又因腹胀5天行肛诊检查,距肛缘3cm,5~7点处(胸膝位)触及2.5×2cm大小的肿物,突入肠腔,活动差,指套无血迹。手术中见肿瘤位于粘膜下,边界清,质硬,局部切除后病理报告为直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出院后6个月,患者出现大便变细,偶带鲜血,并伴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间质肉瘤(stromal sarcoma of breast,SSB)的超声影像特征,以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术前影像学检查误诊为乳腺纤维腺瘤的SSB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因发现左乳肿物2年余就诊,B超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MRI检查均报告:左乳实性结节状占位性病变,BI-RADS 3级,纤维腺瘤可能。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左乳纤维囊性乳腺病伴间质肉瘤(低级别),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Ki-67 50%~60%。1周后行左乳改良根治术。随访9个月无复发。结论 SSB是一种罕见乳腺肿瘤,术前诊断困难,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极似纤维腺瘤,需手术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1例误诊为甲状腺肿物的颈部异位胸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因颈前肿物6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右甲状腺肿物.在局麻加强化麻醉下行右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完整摘除肿物.术后病理检查诊断:异位胸腺瘤.行胸部CT检查:纵隔内未见占位.随访5年,颈部及胸部无肿物复发,且未出现胸腺瘤症状.结论 临床上遇及颈前区肿物患者时,要想到异位胸腺(胸腺瘤和胸腺囊肿)的可能,术中应行冷冻病理检查确定肿物性质进而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女性非妇科盆腔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7月收入我院妇科手术的12例非妇科盆腔肿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其他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12例共13个肿物,呈囊实性7例,实性5例,囊性1例;诊断卵巢肿瘤6例,子宫浆膜下肌瘤4例,盆腔肿物(性质待定)2例。12例均行手术探查,并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术后病理检查示12例中肿物来源于胃肠道6例(50.0%),腹膜后肿瘤4例(33.3%),其他部位肿瘤2例(16.7%);小肠间质瘤3例,腹膜后平滑肌瘤、腹膜后神经鞘瘤各2例,阑尾黏液腺癌、盆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乙状结肠系膜畸胎瘤、非霍奇金B细胞淋巴瘤及肠系膜巨大囊肿各1例。结论女性非妇科盆腔肿物术前超声检查易误诊为卵巢肿瘤和子宫浆膜下肌瘤,超声科医师结合临床特征进行诊断及避免思维定式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膀胱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原发性膀胱NEC 2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就膀胱镜活检与术后病理诊断误差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讨论。结果本组2例均为男性,均表现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均位于侧壁,例2因肿瘤体积大而广泛,侵犯前列腺并堵塞尿道内口出现排尿困难甚至尿潴留。2例膀胱镜活检均诊断为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例1)、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例2),术后均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膀胱NEC。例1术后行全身化疗,随访9个月未见肿瘤转移,10个月后失访;例2术后6个月随访存活且未见肿瘤转移。结论原发性膀胱NEC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提高术前活检标本采集水平及病理检查认知度,有助于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对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认识,以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误诊为盲肠间质瘤的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右侧腹部隐痛伴大便困难人院,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盲肠间质瘤,手术探查发现阑尾异常囊性扩张,行回盲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属少见疾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及时手术探查并行病理检查,是避免其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的15例直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经肛门肿物切除术4例,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Miles术)5例,经腹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6例,所有患者最后均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CD117、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93.3%、73.3%。15例患者获6~72个月的随访,其中2例患者分别术后12、26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术后口服伊马替尼400mg.d^-1辅助治疗;5例经腹前切除或经肛局部切除患者出现腹腔复发并肝多发转移,其中3例死亡;2例服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肿瘤缩小,带瘤生存;其余6例患者无复发、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为主、分子靶向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伊马替尼对中高危患者的复发、转移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少年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治疗及误诊原因。方法:分析我院去年诊治1例少年女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及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表现为贫血、消瘦、黑便。此例一直以缺铁性贫血治疗近1 a,后经上消化道造影发现并病理确诊。结论:胃肠间质瘤较少见,少年女性更罕见,临床上极易引起误诊误治,上消化道造影、B超、CT及胃镜对此病均有较高的术前诊断价值,确诊尚需病理检查,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端扫式直肠超声探头对12例经病理证实的直肠间质瘤患者术前行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同时采用超声检查分析病变侵犯层次,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中,中低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中度危险程度间质瘤6例,高度危险程度间质瘤3例,肠周均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为75.0%(9/12),直肠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均为境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呈膨胀性生长的低回声团块,CDFI均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丰富,超声分析直肠间质瘤病变侵犯层次与病理结果对照的准确性达83.3%(10/12)。结论端扫式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对直肠间质瘤术前明确诊断及病变侵犯层次分析有重要价值,对直肠间质瘤的术前手术方式选择有重要意义。利用直肠内水窗检查以及良好的检查手法是提高经直肠腔内超声检查成功率与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血管球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点,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误诊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切除致胃壁穿孔的胃血管球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因上腹部饱胀不适伴反酸、嗳气3个月入院。经胃镜及超声内镜等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行内镜下消化道肿瘤全层切除术,术中分离过程中反复出血,分离时致胃壁穿孔巨大,难以内镜下修补,急诊行剖腹探查及胃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但因胃血管球瘤恶性潜能不能排除,现密切随访中。结论胃血管球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胃间质瘤。临床医师应加强对其认识,提高鉴别诊断能力,谨慎实施内镜下肿瘤全层切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9岁。4年前因下腹部肿物行全子宫切除,病理考虑分割性平滑肌瘤,建议密切随访。1年前患者因一过性晕厥就诊,CT检查发现胸腔与盆腔占位性病变,开胸手术证实肿物位于下腔静脉开口处,并突向右心房,行肿物切除。术后4个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时发现盆腔有数10个肿物,直径1~6cm,部分肿物与膀胱粘连,一些肿物与血管关系密切,行双附件切除及盆腔肿物剔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神经鞘瘤误诊为血友病假肿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曾误诊为血友病假肿瘤的神经鞘瘤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为13岁男性,有血友病病史,因发现左大腿肿物1年就诊。B超及X线检查考虑血肿,诊断血友病假肿瘤可能性大,予脉冲磁疗联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共2周,效果不明显。行MRI检查,结合病史仍不除外血友病假肿瘤。后于骨科行左大腿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神经鞘瘤。术后恢复良好,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临床上遇及血友病合并肿物患者时除考虑血友病假肿瘤外尚需考虑其他肿瘤,要认真进行鉴别诊断,避免诊断思维先入为主及过分依赖医技检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膀胱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避免误诊。方法分析1例膀胱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因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血压正常,术前膀胱镜肿物活检病理报告为膀胱癌,拟行膀胱全切术。术中触及膀胱肿瘤时血压明显波动,复查术前活检标本确诊嗜铬细胞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亦证实诊断,随访2年恢复良好。结论 B超、CT等对膀胱嗜铬细胞瘤诊断价值有限,病史、膀胱镜检查可疑本病,术中触及肿物时出现血压明显波动的现象强烈提示本病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