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关系及防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52例多发伤患者入院时、入院3天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发伤患者入院时SIRS的发生率为39.3%,MODS的发生率为20.3%,病死率为10.9%;其中严重多发伤患者(106例)的SIRS发生率、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是88.7%、34.9%和18.9%;3天后仍伴有SIRS的164例,其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是32.9%和17.7%,明显高于非SIRS组及入院时SIRS组(P〈0.05);61例(9.4%)发生MODS的病死率为54.1%(33/61)。结论 积极治疗原发性损伤,防止创伤治疗过程中的第二次打击,阻断SIRS或脓毒血症向MODS发展进程,是改善多发伤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6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总结颅脑损伤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诊治的经验和教训。方法 对166例MO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5.4%为一次打击型,44.6%为二次打击型(P〉0.05);非感染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MODS发生率为8.4%,感染性SIRS的MODS发生率为30.8%(P〈0.01),病死率则分别为46.9%和42.5%(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相比受累器官功能分期有显著差异。结论 二次打击型更具有隐匿性,是防治的重点;感染性SIRS更容易发展为MODS;防治肺部感染,早期开颅手术解除颅内高压,密切监测器官功能,加强对器官功能的支持可降低MODS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30例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CVVH治疗。监测两组心率(HR)、呼吸频率(RR)、体温(T)、白细胞计数(WBC)、SIRS症状改善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治疗3d后,T、RR、HR改善情况及治疗7d后的WBC改变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SIRS症状改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7d后MODS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CVVH能降低心、脑、肺、肝、肾的损伤程度,维持内环境稳定,改善组织供氧和器官功能,能有效改善SIRS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D-二聚体、C反应蛋白(CRP)检测在老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老年患者240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SIRS组190例再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常规测定各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分别用ELISA法测定血清D-二聚体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 发病后24h内SIRS组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MODS组患者血D-二聚体和CRP水平明显高于非MODS组(P〈0.05)。D-二聚体与预后呈负相关(r=-0.2879,P〈0.01)。结论 检测SIRS患者血清CRP和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MODS并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危重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260例危重儿中符合SIRS诊断标准150例(57.7%),最终发展为MODS70例(46.7%),死亡26例,病死率为37.1%。病死率明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 SIRS和MODS在危重新生儿中发生率、病死率较高,而且围生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必须提供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恶性阻塞性疸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关系的认识,探讨MODS的防治策略。方法:分析152例恶性阻塞性黄疸患者SIRS的临床资料,患者至少符合2项SIRS诊断标准,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白细胞计数异常。结果术前出现SIRS者58例,发生率38.1%,其后MODS发生率36.2%,死亡13.8%,MODS中胃肠功能衰竭最常见,随着SIRS标准项目的增加MODS的比例也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期诊断SIRS,积极调控机体炎症反应,是改善亚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MODS的防治。方法: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及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指标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明确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及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结果: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364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163例、120例和81例。其中,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受累器官中,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患病率达27.7%;随着受累器官增多,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EICU中患者严重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MODS发生率明显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演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削弱或阻断二次打击,早期支持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是防治MODS、降低病死率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发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SIRS与休克的关系.方法:多发伤412例,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并进行SIRS评分以及按休克严重程度分组,分析多发伤后SIRS与休克的关系及多发伤病死率与SIRS评分的关系.结果:多发伤后SIRS发生率为87.6%,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随休克严重程度的增加,SIRS发生率明显升高(r=1,P<0.01).同时多发伤病死率也随着SIRS分值的增加而增高(P<0.05).结论:大多数多发伤患者发生了SIRS,发生SIRS后病死率较高.SIRS的发生率与休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积极抗休克治疗及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应是防治SIRS的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70例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酶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蝮蛇伤病情严重程度,及与SIRS、MODS发生的关系,分析蝮蛇伤患者血清酶学的变化对疾病的病情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 根据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按患者入院时中毒的程度设轻型、重型、危重型,比较各型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ACCP/SCCM提出的SIR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与非SIR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根据MODS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MODS组与非MODS组,比较两组之间血清酶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轻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血清酶结果,与轻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ODS组与非MODS组血清酶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IRS组MOD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SIRS组与非SIRS组MODS的发生率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X^2=19.73,P〈0.001)。结论 蝮蛇咬伤患者病情程度越重,其血清酶学升高得越明显;蝮蛇咬伤患者血清酶学水平与SIRS、MODS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血浆凝血功能检测对146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的预测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AP患者血浆PT、INR、APTT和FIB值。结果:SIRS患病率和血浆PT、INR、APTT和FIB值在MODS组和无MODS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SIRS患病率为50.7%,SIRS患者中MODS患病率为32.4%;SIRS和INR Logistic回归分析有显著意义,回归方程回代正确率为91.1%,结论:单用SIRS预测AP患者MODS发生临床价值不大。而用SIRS和INR预测MODS发生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与其分期分级在儿科急重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入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的136例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的危重患儿,按SIRS 4项诊断标准与SIRS临床分期、定义分级进行分组。[结果]136例患者中,符合2项(Ⅰ期-早期;脓毒症)36例(占26.5%),符合3项(Ⅱ、Ⅲ期-中期;严重脓毒症)70例(占51.5%),符合4项(Ⅳ、Ⅴ期-中期;脓毒性休克)30例(占22.0%)。总病死率为11.7%,随着SIRS病情的逐渐加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例逐渐增多,病死率不断增高。两组MODS发生率分别为7.1%和83%( P<0.01),病死率分别为7.1%和36.6%( P <0.01)。[结论]SIRS诊断标准和临床分级相结合对SIRS患儿进行评估,可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神经科并发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症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D-二聚体(D-Di)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和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神经科危重症患者根据是否并发SIRS分为SIRS组(48例)和非SIRS组(72例),分别于发病24 h内及3 d、7 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CRP、IL-6、D-Di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的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血清CRP,非SIRS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时血清IL-6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5)。非SIRS组发病24 h内、3 d、7 d不同时间D-Di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SIRS组D-Di水平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SIRS组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5.042,P0.05),SIRS组病死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χ2=7.879,P0.05)。结论血清CRP、IL-6及D-Di可作为预测MODS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3.
263例烧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烧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诊断、治疗以及对多脏器功能失常综合征(MODS)转归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胸科医生学会(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CCM)制定的标准诊断,同时参照APACHEⅡ评分系统、烧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情况等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分为烧伤休克的治疗、全身治疗和创面治疗3部分进行。结果:263例中,轻、中度SIRS135例(51.3%);重度SIRS128例(48.7%),APACHEⅡ评分均>10分。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41例(15.6%),其中并发MODS18例,占并发症发生率的43.9%;死亡19例(7.22%),128例重度SIRS中死亡17例,占死亡总数的89.5%。结论:严重烧伤后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SIRS发生率高,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转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阻断或消弱二次打击是防治SIRS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剂量肝素持续静脉滴注对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重儿临床疗效及患儿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对符合诊断标准的115例SIRS患儿随机分为间断用药组和持续用药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及血小板计数及CRP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持续用药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间断用药组相比,持续用药组多脏器功能不全(MODS)发生率有显著降低(P〈0.05).SIRS的持续时间缩短。结论:持续小剂量肝索静脉滴注疗效优于间断用药,可以明显改善危重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危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早期诊断与治疗方法的改进措施。方法:根据烧伤发病时间将133例MO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原Fry和山本保博等提出的多器官衰竭(MOF)诊断标准及单纯液体复苏为主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以Sauaia和王今达等提出并经作者改进后的MODS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法,比较2组间MODS发病率、确诊时间、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修订后的MODS诊断标准较MOF标准的确诊时间提前;治疗方法改进后,组间治疗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原MOF的诊断标准已不适用于MODS的早期诊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引入和观察有利于MODS的早期诊断。在治疗中应果断去除“二次打击”的致病因素,坚持早期液体复苏和“二抗三同步”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MODS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血小板计数和持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测急性胰腺炎(AP)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AP病人的临床资料,按持续SIRS时间分为A组(无SIRS发生)、B组(持续SIRS≤3天)和C组(持续SIRS>3天),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并描绘血小板计数预测AP并发MODS的ROC曲线。结果 入院24小时内3组病人的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异。SIRS>3天组病人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SIRS>3天和血小板计数<80×109/L预测AP并发MODS的似然比分别是12.65和5.29。血小板计数(80×10  相似文献   

17.
院内G-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院内下呼吸道革兰阴性 (G- )菌感染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的特点 ,探讨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从 1998年开始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共选 82例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后 SIRS患者 ,按发病时间先后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4 2例 ,对照组 4 0例 ,进行痰细菌培养 +药物敏感试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观察组则给予大黄制剂口服并使用引发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治疗。比较两组中 G-菌感染后 SIRS患者在不同治疗后 SIRS的病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的病死率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 SIRS的病程分别为 (6 .2± 1.3) d和 (7.4± 1.2 ) d,u=3.91,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 MODS的发生率分别为 11.4 %和 32 .3% ,χ2 =4 .2 7,P<0 .0 5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8.6 %和 2 9.0 % ,χ2 =5 .0 5 ,P<0 .0 5。结论 :大黄制剂联合释放内毒素少的敏感抗生素对院内下呼吸道 G- 菌感染后 SIRS的治疗较常规治疗病程缩短 ,可使 MODS的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大承气汤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防治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1,他引:42  
目的:比较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和中西医结合方法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1999年6月-2000年9月收入我院ICU的5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和对照组(26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进行前瞻性安慰剂对照研究。观察患者的临床表明及预后,监测血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4、IL-6、IL-10和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等7项指标,判断大承气汤的作用效果。结果:大承气汤治疗组患者的体内炎性介质水平普遍改善,治疗组患者的MODS病死率显著降低(28.57%比70.59%,P=0.032)。结论:大承气汤结合西医治疗能够调节SIRS患者免疫功能,改善MODS病情。  相似文献   

19.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指因感染或非感染病因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组全身过度性广泛炎症反应综合征。根据美国危重病协会1992年制定SIRS的诊断标准HJ,其主要发病机制为炎症介质过度释放引起炎症失控和免疫紊乱。研究E2j表明,组织损伤→应激反应→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一个动态变化、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早期确诊SIRS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防治MODS,同时准确评估SIRS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从SIRS的评估及防治方面对SIRS进行简单综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在急性感染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在急性感染患病情严重度,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的关系,进一步观察SIRS评分对患预后的价值。方法:126例患分别予以SIRS评分,APACHEⅢ评分,MODS评分及死亡率统计,并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SIRS评分≥2组,APACHEⅢ评分,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增高显,与SIRS评分=0/1组比较P<0.05,死亡组病人SIRS评分显增高(P<0.01)。入院第一天,APACHEⅢ评分、MODS病情严重度评分与SIRS评分明显正相关(P<0.001)。SIRS评分=0/1组患无一例死亡;SIRS≥2时,死亡人数逐渐增高,以SIRS评分为4时最高。结论:SIRS评分与病情严重度密切相关,尤其SIRS评分≥2分与病情及死亡率关系更为密切,支持SIRS评分是一个简单、独立、有价值的预后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