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影响。方法:去白悬浮红细胞随机分为A、B、C、D 4组,B、C、D组悬浮红细胞保存液内加入ASTA,其终浓度分别为5、10和20μmol/L,A组只加入ASTA的溶解液DMSO。去白悬浮红细胞储存至d 7、14、28和42时,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SOD活性,可见光法测定CAT活性,比色法测定GSHPx活性。结果:储存至d 7、14、28和42时,B、C、D组悬浮红细胞内ROS和MDA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 0.05),SOD活性、GSH-Px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储存至d 28和42时,CAT活性均明显高于A组(P 0.05)。A、B、C、D 4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均呈正相关关系(P 0.01),SOD活性、CAT活性、GSH-Px活性与储存时间均呈负相关关系(P 0.01)。结论:ASTA通过提高去白悬浮红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来降低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和过氧化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悬浮红细胞储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所采集的6名无偿献血者血液(400 m L/袋),制备成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简称悬浮红细胞)400 m L×6袋,每袋随机均分为4组,含3个实验组:分别在去白悬浮红细胞的MAP保存液内加入ASTA使其终浓度(μmol/L)分别为5(A组)、10(B组)和20(C组);1个对照组:只加入作为ASTA溶解液的DMSO(D组)。4组悬浮红细胞于2-6℃保存至d7、d14和d35时,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悬浮红细胞内活性氧族ROS的表达状况,以荧光酶标仪测定红细胞内ROS含量,以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红细胞内MDA含量,以化学比色法测定ATP含量。结果悬浮红细胞保存至d7、d14和d35时,B组ROS含量(荧光强度/mg Hb)分别为148.13±5.49、156.02±13.79、196.98±23.53,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204.26±28.69、245.17±15.81、287.52±29.02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MDA含量(μmol/mg Hb)分别为7.32±2.56、15.53±3.24、29.48±4.71,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23.55±5.08、33.01±4.42、50.76±7.59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ATP含量(μmol/g Hb)分别为7.37±1.36、5.72±0.77、4.05±0.66,与D组相同时间点的3.81±0.40、3.14±0.45、2.36±0.47相比明显升高(P0.05)。A组和C组的ROS含量、MDA含量、ATP含量与相同时间点的D组相比,也均获得了与B组相同的结果,但其效果要逊于B组。结论 ASTA可通过抑制储存悬浮红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延缓ATP含量的降低,来改善保存质量。ASTA终浓度10μmol/L可能是保存红细胞的最适浓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虾青素(ASTA)对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氧化应激水平,包括活性氧族(ROS)与丙二醛(MDA)含量,以及2,3-二磷酸甘油酸(DPG)含量的影响.方法 自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为研究对象.将每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平均分装至4个空血袋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其中1袋纳入对照组(n=6),另外3袋分别加入抗氧化剂ASTA,最后调节ASTA终浓度分别为5、10及20 μmol/L,并分别将其纳入5μmol/L ASTA组(n=6)、10 μmol/L ASTA组(n=6)及20 μmol/L ASTA组(n=6).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未加入抗氧化剂ASTA,只加入等量二甲亚砜(DMSO).将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均于2~6℃冰箱内保存.于储存后第7及14天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超微结构,荧光酶标仪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紫外测试法测定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统计学分析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及14天时,ROS、MDA及2,3-DPG含量变化.结果 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红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对照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170、61.376,P=0.000);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正常双凹圆盘状红细胞比例均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而棘状红细胞比例均低于上述两组,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及对照组的双凹圆盘状红细胞和棘状红细胞比例分别为77.4%与22.6%0、83.6%与16.4%、76.9%与23.1%、73.8%与26.2%;储存后第14天时,则分别为59.4%与40.6%、70.8%与29.2%、58.3%与41.7%、52.8%%与47.2%.②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530、27.515,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4.3±28.7)相对荧光强度/mgHb与(245.2±15.8)相对荧光强度/mgHb;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48.1±5.5)相对荧光强度/mgHb和(156.0±13.8)相对荧光强度/mgHb.③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698、21.398,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5和20 μmol/LASTA组,5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亦明显低于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3.6±5.1)μmol/mgHb与(33.0±4.4)μmol/mgHb;而10 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7.3±2.6) μmol/mgHb和(15.5±3.2)μmol/mgHb.④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4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376、17.443,P=0.000).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5、10及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0μmol/L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显著高于5和20 μmol/L ASTA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和2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存后第7和14天时,对照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低,分别为(517.1±106.2)μg/L与(417.6±62.9)μg/L;而10 μmol/L ASTA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789.1±48.2)μg/L和(677.5±90.8)μg/L.结论 ASTA可通过降低储存早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延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的速度,减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2,3-DPG含量减少的进度.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保存液中,ASTA的最佳处理浓度是否为10 μmol/L,仍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全血于22℃保存24 h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及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茂名市中心血站招募的6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献血者献血前体检及相关血液学检查结果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的相关规定.将60例献血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两组献血者均分别采用五联采血袋采集全血各400mL,共计60袋全血.研究组献血者全血置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24 h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对照组献血者全血于22℃保存和运输,并于采血后8h内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两组献血者全血均采用白膜法制备悬浮红细胞和浓缩血小板.悬浮红细胞4℃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3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以及K+、Na+、C1-浓度.浓缩血小板22℃保存至储存期末(制备后5 d),采用Bact/ALERT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对其进行无菌试验;并比较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储存期末pH值、黏附率、聚集率及K+、Na+、C1浓度.结果 ①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均无细菌生长;两组浓缩血小板储存5d后,均无细菌生长;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悬浮红细胞储存35 d后,其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的相关规定;两组悬浮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HCT、Hb水平、FHb水平、储存期末溶血率及K+、Na+、Cl-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5、0.51、1.18、0.48、0.72、2.86、2.07、2.40,P>0.05);③两组浓缩血小板储存5d后,其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储存期末pH值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的相关规定;两组浓缩血小板的血小板含量、红细胞混入量、FHb水平、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储存期末pH值,以及K+、Na+、Cl-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0.16、0.56、2.43、0.36、2.50、1.85、1.75、0.32,P>0.05).结论 22℃保存24 h制备的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全血22℃保存过夜分离制备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的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5Gy137cs射线辐照后对高海拔地区保存期内的悬浮红细胞的影响,确定出适合本地区的辐照悬浮红细胞的保存有效期。方法将20袋悬浮红细胞在密闭状态下平均分装成2袋(1 U)并分成辐照组(经25Gyr射线辐照)与未辐照组,与不同时间检测2组悬浮红细胞细胞外K+、Na+、上清液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及溶血率。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组悬浮红细胞储存14 d时FHb(1.40±0.05)g/L、K+(48.6±1.85)mmol/L,均有所提高,而Na+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溶血率在规定储存时间内符合要求,并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2组悬浮红细胞各检测指标辐照组与未辐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宁地处高海拔地区,由于红细胞脆性较大,因此库存的悬浮红细胞,经25Gyr射线辐照后,有效期控制在辐照后10 d,其输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公路运输对血液保存的影响。方法依据"可靠性试验道路(引用标准GB/T12534)",在强化路(C级)、山路(D级)和越野路运输全血和悬浮红细胞4 h。运输前用无菌方式留取实验前血样5 ml,运输期间每间隔60、120、240 min以相同方式留取血样5 ml,保存期内每间隔7 d以无菌接驳方式留取血样5 ml,检测血K+、Na+、pH、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ATP和红细胞渗透脆性。结果全血及悬浮红细胞各项指标均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全血保存期内K+、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保存d7 FHb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增高、d28红细胞脆性增加。与对照组比较,悬浮红细胞保存期内Na+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保存d21 FHb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增高;第1组保存35 d K+增高(P<0.01),第2、3组保存d 28 K+增高(P<0.01)、红细胞脆性增加。全血和悬浮红细胞保存35 d红细胞ATP>1.5 mol/gHb。结论经过C级、D级公路和越野路连续运输4h对全血保存无明显影响,悬浮红细胞在保存d 35时血K+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输过程的振动对悬浮红细胞储存不同时间的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溶血率、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对照组常规保存,实验组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及继续储存至d14、21、28、35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及不同储存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悬浮红细胞在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逐渐增加,且d14、21、28、35,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储存至d14与d7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储存至d21、28、35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储存至d14、21、28、35 LDH、K~+含量增加值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振动导致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增加,且储存至d14 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显著增加,储存至d21、28和35时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无明显变化,不同储存时间LDH、K~+含量的增加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钾离子(K+)浓度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离心制备法将储存0~7 d(0~7 d组,n=10)、8~15 d(8~15 d组,n=10)、16~23 d(16~23 d组,n=10),24~31 d(24~31 d组,n=9)的悬浮红细胞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2、24 h取样测定其K+浓度和FHb含量,比较不同储存时间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和FHb含量.[结果]制备前,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的K+和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储存时间越长,K+和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0~7 d组、8~15 d组、16~23 d组、24~31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分别为(3.23±0.52)、(3.31±0.87)、(2.98±0.63)和(3.21±0.86) mmol/L,均低于人体正常K+参考值上限.制备后12 h、24 h,各组FHb含量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储存时间越长,FHb含量越高.制备后24 h,四组FHb含量分别为(0.26±0.11)、(0.41±0.20)、(0.72±0.37)、(1.05±0.37)g/L,24~31 d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浓度影响不大,在制备后24 h的保存期内K+浓度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的影响较大,建议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浮红细胞进行洗涤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9.
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浓缩红细胞保存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保存前去除白细胞对不同方法制备的浓缩红细胞 (RCC)保存质量的可能影响 ,分别取分离血浆后所得浓缩红细胞 (RCC1)和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后所得含少量血浆的浓缩红细胞 (RCC2 )各 8袋 ,每袋等量分为两份 :过滤组和对照组。过滤组在保存当天用去白细胞滤器过滤 ,然后按常规方法 4℃保存 35天 ;对照组直接 4℃常规保存 5周。每周取样本测定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浆K+浓度和乳酸脱氢酶 (LDH) ,游离血红蛋白 (FHb)和红细胞ATP水平 ,同时做细菌培养污染监测。结果表明 :两种方法制备的RCC在过滤组与对照组中MCV ,MCH和MCHC无显著差别 ;红细胞ATP水平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过滤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第 4和 5周过滤组红细胞ATP水平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在保存过程中过滤组K+水平低于对照组 ,除了RCC1在保存第 0 ,1,2和 3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外 ,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过滤组血浆LDH释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在分离血小板后制备的RCC2这种差别更为明显。在保存期间RCC2组血浆的FHb水平过滤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而RCC1两组间FHb水平无显著差异。各组细菌培养均为无细菌生长。结论 :保存前去白细胞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过程中活性氧族(ROS)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从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于储存后第0,7,14,28,42天,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氧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孵育的方法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荧光强度,并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MDA含量进行检测.对储存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MDA含量分别与储存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储存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MD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经荧光探针DCFH-DA孵育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②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第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第0,7,14,28天ROS含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5,0.05);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98,P<0.01);③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第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第0,7,14,28天MDA含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1,0.05);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930,P<0.01);④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均分别与对应时间点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77,0.872,0.823,0.786,0.907;P<0.05).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后第0,7,14,28,42天,各时间点ROS含量均值与MDA含量均值亦呈正相关性关系(r=0.981,P<0.01).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过程中ROS含量与MDA含量均显著增高,红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为导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或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对解冻后红细胞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取配对设计的方法,以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为试验组,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为对照组,制备生成6对红细胞添加液(甘露醇-腺嘌呤-磷酸盐,简称MAP)悬浮和6对0.9%Na Cl悬浮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比较分析其新鲜制备后甘油残留量、血红蛋白含量和游离血红蛋白(FHb)含量的差异,以及保存期间FHb含量和上清钾离子(K+)浓度的差异。结果新鲜制备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甘油残留量、FHb含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甘油残留量,FHb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实验过程留样损失的影响,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Hb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存期间MAP悬浮和0.9%Na Cl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上清K+浓度和FHb含量均呈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的总体趋势,其中MAP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后21 d、28 d,试验组与对照组FHb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后7 d上清K+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9%Na Cl悬浮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备后12 h、24 h试验组与对照组FHb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制备后6 h、12 h、24 h上清K+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化红细胞冻存前保留或去除细胞外多余甘油溶液对新鲜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前者表现出更有利于红细胞稳定性保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利用ACD-B抗凝的不足量血制备MAP悬浮红细胞的技术标准和工艺路线,临床评价该血液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34份实际采血量≥66%标示量的不足量血,按采血后不同储存时间分成3组,分别制备MAP(含氯化钠-腺嘌呤-葡萄糖-甘露醇-磷酸盐的红细胞添加液)悬浮红细胞,在35 d的保存期内检测相关理化指标;临床观察56例不足量血制剂的疗效和有无输血不良反应.结果 在35 d的保存期内,采血后不同的储存时间对于相关制剂的K+浓度、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和游离红细胞膜蛋白(EMP)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1、0.007和0.002).在14 d的保存时间内4h组较正常的重要理化指标,除了K+在第14 d显著降低外,pH、Na+、FHb、2,3-二磷酸甘油(2,3-PPG)和EMP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期超过21 d的不足量血制剂的K+、FHb和EMP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h组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最小.结论 利用实际采血量≥66%标示量的不足量血,在采血后4h内制备的悬浮红细胞,其35 d保存期末的红细胞理化和功能指标与足量全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差异是可以接受的;临床研究资料表明,输注采血后4h内制备、储存7d内的该血液制品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气压缺氧环境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悬浮红细胞空运、空投、高原运输储存的实现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用压力控制装置模拟高空万米(0.026 MPa)和海拔6 000 m(0.047 MPa)低压气环境,悬浮红细胞分为3组(5袋/组,1.5 U/袋),对照组,4℃储血冰箱正常存储;0.026 MPa组,置于0.026 MPa环境中,2℃~6℃存放24 h; 0.047 MPa组,置于0.047 MPa环境中,2℃~6℃存放7 d。试验后,悬浮红细胞储存于4℃储血冰箱中,于储存期2 d, 9 d, 14 d, 28 d, 35 d观察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HCT、MCV、钾离子K+、钠离子Na+、游离血红蛋白FHb、溶血率,流变学指标及2,3-DPG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仅有葡萄糖Glu消耗显著增加(P<0.05)和乳酸LAC堆积的一过性增加。结论 低气压缺氧环境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 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 ~35 d(31 ~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d组、16 d组和31 ~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时[K+]分别为(3.26 +0.57)、(3.39±1.12)及(2.97 +0.95) mmol/L(P >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 ~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d组(P<0.01).结论 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生产厂家滤器制得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不同保存时间时相关指标优劣。方法随机使用4个厂家带白细胞滤器的一次性采血袋采集200、300、400mL全血,然后分别制备为1U、1.5U及2U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共240袋,分别按照不同规格保存于(4±2)℃储血专用冰箱。使用无菌接驳器分别取同一规格、不同厂家的保存期为0、7、14、21、28和35d的悬浮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标本共计240份,测定其血容量、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残留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水平、血红蛋白水平、并计算其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同一厂家滤器制备不同规格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厂家滤器制备的同一规格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在血容量、血浆FHb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厂家滤器制备的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在不同储存期的FHb、保存期末溶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从血细胞比容、FHb水平、溶血率等指标综合考虑,选择带白细胞滤器的一次性采血袋,以确保去白细胞效果及红细胞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滤除白细胞对库存悬浮红细胞不同贮存时间溶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名健康无偿献血者捐献血液400 mL/人(份),血浆分离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60份(300 mL/份),随机分为2组(30份/组):白细胞滤除组(滤白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照组未滤除白细胞.将2组均置于4℃常规保存,分别于保存0、7、14、21、28、35 d6个时间点取样,检测其游离血红蛋白(FHb)及保存液中Na+、K+.结果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FHb分别由(9.48±1.67) mg/L和(6.7±1.08) mg/L上升到(198.89±28.38)m∥L和(177.12±21.03) mg/L,贮存>21 d后2组分别为(198.89±28.38) mg/L和(177.12 ±21.03) mg/L(P<0.05).Na+、K+未见明显变化(P>0.05).贮存至35 d时2组均在可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结论 不论滤白与否,悬浮红细胞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溶血率增加,滤白悬浮红细胞自贮存至21 d起溶血率明显高于未滤白悬浮红细胞,但到贮存末期滤白悬浮红细胞FHb仍在国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振装置对运输悬浮红细胞的减振效果。方法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利用振动监测仪,选用能反映振动强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计算减振效率。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 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于制式血箱内,并将实验组放于减振装置上。2组均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为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累积振动3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减振效率(75.51%)明显高于对照组(25.42%);2组悬浮红细胞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振动后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减振装置对血液运输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采集量和不同的制备时间对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为不足量血制备的悬浮红细胞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全血采血量和制备前全血不同保存时间作为标本分组依据将标本分为4个不足量血实验组和2个足量采血对照组,每组10袋,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在制备d0、d7、d14、d21、d28、d35分别取样,检测红细胞计数及形态指标、常规质量控制指标和红细胞代谢及功能指标。结果与d0相比,各组标本各储存时间点的红细胞计数及形态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容量、Hct和Hb 3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储存期末溶血率高于C1组(P0.05);S4组储存期末溶血率高于C2组(P0.05)。4个实验组ATP、Glucose、2,3-DPG各个储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LDH和LA储存d28起显著高于C1组(P0.05)。S4组LDH、LA从储存d21起显著高于C2组(P0.05)。S3组LDH、LA从储存d35显著高于C2组(P0.05)。结论当全血采集量在50%—65%标识量时,在全血储存8 h内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并在储存21 d内使用;全血采集量在66%—89%标识量时,可在全血储存8h内或8h后制备成悬浮红细胞,并在储存28 d内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选择20名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献血者所献的400 mL全血,在24h内将其分成2份200 mL全血,将其中1份制备成红细胞悬液为对照组(n=20);另1份使用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后再制备成去白红细胞悬液为实验组(n=20),2组一起4±2℃保存.取采血后1d、7d、14 d、21 d、28 d、35 d对血标本作血常规(PBC、HGB、Hct、MCV)、生化(K+、Na+、Cl-)、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电泳指数)、红细胞渗透脆性、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检测.同时分别对2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和红细胞悬液组的K+、游离血红蛋白和储存期末溶血率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2组数据在相同储存时间差别不显著(P>0.05),均符合悬浮红细胞质量国家标准.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和红细胞电泳指数、全血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14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全血还原粘度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升高,在保存28 d后相同时间差别显著(P<0.05),红细胞悬液组高于去白红细胞悬液组.其它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储存前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不仅白细胞滤除,红细胞的血流变学指标比未滤除的红悬液好,所以建议储存前滤白红悬液更能保证血液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鲜全血4℃储存时间不同后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方法全血采集后4℃冷藏储存,分别于全血采集当日(d0制备组)和第二日(d2制备组)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制备过程中白细胞残留量、血液过滤时间、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检测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MCV、RBC、Hb数值,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pH值、K~+、Na~+、游离血红蛋白及血浆溶血率。结果 d0制备组和d2制备组的滤白时间分别为(7.67±1.95)min和(11.55±2.43)min,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分别为(305.21±21.95)mL和(311.11±21.08)mL(P0.05),滤器损失血量和去白悬浮红细胞的白细胞残留量无差异(P0.05),全血冷藏储存不同时间Hct、RBC和Hb的数值变化均无差异(P0.05),采血后即刻、d0制备前及d2制备前MCV值分别为:(89.37±2.57) fL、(89.68±2.74)fL、(90.30±3.25) fL(P0.05),2组去白悬浮红细胞的K~+、Na~+、pH值以及游离血红蛋白的数据无差异(P0.05),d0制备组血浆溶血率低于d2制备组(P0.05)。结论随着全血冷藏时间的延长,全血中红细胞体积增大,造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容量差异和血浆溶血率的增加。建议全血采集后冷藏储存10 h内完成去白悬浮红细胞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