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目的:总结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功能情况,探讨产后盆底损伤的因素。方法:对2200例产后6至8周妇女盆底筛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26例阴道分娩病例中,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4.28%,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19.54%;剖宫产1074例,盆底Ⅰ类肌力不正常率为35.67%,Ⅱ类肌力不正常率为21.6%,两组的两类肌力不正常率比较,均为P0.05(aP=1.21,bP=0.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69.98%,剖宫产组盆底动态压力不正常率为41.06%,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娩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8.06%,剖宫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7.09%,两组比较P0.05(P=0.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阴道分娩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31.34%,剖宫产组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为15.64%,两组比较P0.05(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和分娩是盆底功能障碍的高危因素,阴道分娩对盆底功能损伤更严重,与阴道分娩比较,剖宫产可以降低子宫、阴道脱垂的发生,但并不减少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顺产、侧切产和剖宫产对初产妇产后阴道收缩力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2例足月分娩初产妇按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顺产组(395例)、会阴侧切组(151例)及剖宫产组(136例),均于产后6周、产后12周进行随访,行阴道收缩力、盆底肌力测定,并询问产妇首次性生活时间、首次性生活是否存在疼痛,统计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情况、产后12周性生活恢复情况。结果产后6周及产后12周,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阴道收缩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小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周,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盆底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肌力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12周,三组盆底I类肌纤维、II类肌纤维肌力级别较产后6周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较会阴侧切组产后1周会阴水肿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产后1周未见会阴水肿发生;顺产组与会阴侧切组性生活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短于剖宫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首次性生活疼痛比例及产后12周性生活恢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对产后阴道收缩力影响小于顺产或会阴侧切,而三种分娩方式对初产妇产后性生活质量影响总体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然裂伤与分娩中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131例进行研究,并分为研究组(会阴侧切)和对照组(自然裂伤),分娩42d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二产程、产后相关并发症、肌电位及盆底肌力。结果:排尿困难与压力排尿失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性生活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二产程(1.05±0.53)h,对照组第二产程(1.03±0.64)h,第二产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1,P0.05)。研究组肌电位(2.81±2.65)μV,对照组肌电位(2.89±2.79)μV,肌电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2,P0.05)。两组产妇产后42d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_c=1.083U,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功能损伤较大,易发生性功能障碍与会阴伤口疼痛,选择该术式时应严格把握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76例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患者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内服。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治疗的有效率,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盆底深部肛提肌肌力、会阴肌、阴道浅肌层肌力及盆底动态压力值,比较其持续时间,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73.68%(28/38)明显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2.11%(3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深部肛提肌肌力、会阴肌、阴道浅肌层肌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收缩压力明显增强,收缩持续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患者的肌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收缩压力明显强于对照组患者,收缩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相关PFDI-20、PFIQ-7评分均明显降低,PISQ-12评分则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患者的变化程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中益气汤加味结合盆底肌锻炼利于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腔组织肌力的提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性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清松弛素、弹性蛋白与行剖宫产术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的关系,及其对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72例行规律产检并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收治的172例盆底功能正常的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松弛素、弹性蛋白、盆底肌功能指标,分析血清松弛素联合弹性蛋白对盆腔器官脱垂的预测效能。结果两组血清松弛素、弹性蛋白、盆底肌功能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行剖宫产术产妇产后阴道指诊盆底肌力、盆底Ⅰ类肌、Ⅱ类肌肌力和阴道动态压力均与血清松弛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弹性蛋白水平呈正相关(P0.05);在172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中,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33.72%;经ROC曲线分析,血清松弛素联合弹性蛋白预测盆腔器官脱垂的AUC为0.913。结论行剖宫产术产妇产后血清松弛素水平升高,弹性蛋白水平降低,两者均与盆底肌功能存在一定关联性,联合预测盆腔器官脱垂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训练法对二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产妇盆底功能康复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保定市第二医院收治的88例二胎产后SUI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采用生物电刺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Kegel运动和Bobath球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以及干预后性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后盆底肌力、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情况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干预后盆底肌力良好率(93.18%)高于对照组(77.27%),尿失禁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22.73%),盆腔器官脱垂率(2.27%)低于对照组(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性欲、性唤起、性高潮、阴道润滑度及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性交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法可提高二胎产后SUI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改善盆腔器官脱垂症状,降低尿失禁发生率,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临床康复训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盆底肌功能和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2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实施会阴侧切的初产妇113例,设为试验组;实施非会阴侧切的初产妇113例,设为对照组。产后42d,对两组初产妇的临床症状和盆底功能进行检测评估,并对产后2个月、4个月、7个月后初产妇的性功能进行评估,观察和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产妇盆底功能和性功能。结果:产后42d,两组初产妇的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初产妇的性功能障碍和会阴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初产妇的盆底肌力正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试验组初产妇产后2个月和4个月的性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的盆底肌功能的影响比较大,而且发生盆底功能障碍会影响初产妇的性功能,临床上要严格控制该手术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会阴侧切对初产产妇盆底肌功能、性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于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初产妇且分娩方式为顺产的孕妇259例,按孕妇分娩时是否采取会阴侧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为会阴侧切组共121例,对照组不经历会阴侧切共138例。对比观察两组孕妇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POP(盆腔器官脱垂)、会阴疼痛发生率;盆底肌肌力、疲劳度、阴道动态压力情况以及性功能障碍恢复时间及情况。结果:在压力性尿失禁以及会阴疼痛方面,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14. 9%,会阴疼痛发生率为17. 4%,而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 5%,会阴疼痛发生率为6.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在盆腔器官脱垂方面,研究组发生率与对照组发生率均为100%,研究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盆底肌力方面,研究组I类肌肌力异常率为67. 8%、I类肌疲劳度异常率为34. 7%、II类肌肌力异常率为79. 3%以及阴道动态方面异常率为70. 2%,对照组I类肌肌力异常率为44. 2%、I类肌疲劳度异常率为20. 3%、II类肌肌力异常率为52. 2%以及阴道动态方面异常率为44. 9%,研究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ll P 0. 05)在II类肌疲劳度方面异常率两组孕妇无明显差异(P均0. 05)。性功能恢复率方面,研究组在2个月性功能恢复率为51. 2%,5个月性功能恢复率为66. 9%,明显低于对照组2个月的68. 8%和5个月的82. 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在8个月性功能恢复情况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会阴侧切可增加初产妇压力性尿失禁、会阴疼痛发生率,并且导致I类肌肌力、I类肌疲劳度、II类肌肌力以及阴道动态方面的异常,同时会加重性功能损伤程度并延长性功能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关元穴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80例诊断为产后性功能障碍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0例,采用艾灸关元穴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月阴道肌力和性功能评分。结果:阴道肌力:两组患者治疗前阴道肌力均小于Ⅲ级,治疗3月后,对照组肌力有效率37.5%,试验组肌力有效率95.0%,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评分:两组患者治疗3月后性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后两组间性功能评分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关元穴联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初产女性产后性功能障碍的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探讨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性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9月北京五洲妇儿医院诊治的80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开展前瞻性研究,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划分为2组(40例/组),观察组实施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对照组实施传统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盆腔器官脱垂评分、盆底肌力评分、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生活质量评分、性功能评分。结果①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的盆腔器官脱垂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其盆底肌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其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其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术后随访3个月、6个月,观察组性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网片植入盆底重建术用于盆腔器官脱垂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不仅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改善生活质量和性功能,还可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剖宫产对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分娩的107例单胎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阴道分娩组(n=28)、会阴侧切组(n=37)、剖宫产组(n=42)。对比分析三组产妇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性功能状况、盆底肌力、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记录产后3个月、6个月及9个月三组产妇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率。结果:阴道分娩组和会阴侧切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盆底肌力0~2分比例、盆底功能障碍性各疾病发生率、膀胱颈角度异常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会阴侧切组产后3个月和产后6个月FSFI总分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P0.05);阴道分娩组产后3个月FSFI总分、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剖宫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产妇产后3个月性功能障碍发生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产妇产后3个月膀胱颈角度及膀胱颈旋转角度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性功能和盆底功能有较大不良影响,剖宫产有助于产妇产后早期性功能和盆底功能的恢复,但长期来看,与阴道分娩相比不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围绝经期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收的67例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盆底肌张力、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评价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性生活满意度,并对术后两组患者阴道分泌物清洁度、p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阴道收缩持续时间(PT)、残余尿量、膀胱颈移动度(BNP)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VRP、VSP、PT、残余尿量、BN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分泌物清洁度、pH值阳性率、细菌性阴道炎发生率(20.59%、20.59%、17.6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09%、6.06%、6.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性生活满意度91.1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66.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联合阴道给药雌三醇对于行全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围绝经期妇女具有较好疗效,能显著促进盆底肌力及膀胱功能恢复,改善阴道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对产后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门诊单胎、初产、足月、年龄25~34岁、早孕期BMI 18~24kg/m~2、无产科及内科合并症者且早孕期建档并在我院分娩的产妇,无痛分娩组103例、自然分娩组93例,另选择同期初产计划性剖宫产组94例为对照。对无痛分娩组、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三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阴道分娩者记录第一、第二产程所需时间,产时出血量,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产后6~8周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包括盆腔器官脱垂的POP-Q分期评估、1h尿垫试验对产后尿失禁进行评估、利用生物刺激反馈仪对盆底肌群Ⅰ、Ⅱ型肌纤维的功能进行Glazer评估,同时按照盆底肌力牛津分级系统对盆底肌进行手测。结果:(1)无痛分娩组盆底肌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明显高于自然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持续收缩值和快速收缩值均高于无痛分娩组(P0.05)。(2)无痛分娩组盆腔脱垂程度较自然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盆腔脱垂程度较无痛分娩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无痛分娩组盆底肌力强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组盆底肌力强于无痛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无痛分娩组与自然分娩组尿失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高于剖宫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控镇痛无痛分娩在减轻分娩疼痛的同时,还可以减轻对盆底组织的损伤,增加孕妇选择无痛分娩的依从性,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因社会因素而增加的剖宫产率,可能降低将来发生PFD的几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产程标准管理对孕产妇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至6月唐县人民医院(保定市第四中心医院)收治的500例单胎头位阴道分娩及中转剖宫产产妇设为对照组,另选取2018年1至6月收治的500例单胎头位阴道分娩及中转剖宫产产妇设为观察组。分析对比两组产后出血率、产妇发热率、新生儿窒息率、NICU入住率、产钳助产率、中转剖宫产率及中转剖宫产指征。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转剖宫产率、产钳助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胎儿窘迫、相对头盆不称、跃期停滞、潜伏期延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妇发热率、NICU入住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产程标准对产程时限给予适当的延长,给予产妇更为充分的试产机会,在一定意义上促进阴道分娩,减少了剖宫产率,并无增加母儿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在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无锡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给予常规导乐分娩,观察组给予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不同时间段初产妇的焦虑状况进行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不同时间段疼痛程度进行评价,观察并记录初产妇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在宫口开至3cm时、产后2h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在宫口开至3cm时、宫口全开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然分娩(无会阴侧切)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DET标准沟通模式联合导乐分娩应用于初产妇分娩过程中,可有效降低其焦虑情绪评分,减轻其分娩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疼痛程度,并且有效改善初产妇与新生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10例产后半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采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盆底肌肉锻炼,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盆底器官功能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盆底Ⅰ类肌纤维疲劳度和盆底Ⅱ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测阴道横断面肌力为(4.06±0.45)级、盆底Ⅰ类肌纤维肌电压为(7.86±1.62)μV、盆底Ⅱ类肌纤维肌电压为(8.03±1.62)μ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0.64)级、(5.16±1.22)μV、(5.58±1.32)μV,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尿频、尿急、腰骶酸痛、阴道松弛和阴道干涩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PFIQ-7及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PFIQ-7及PFDI-20评分均有降低,且观察组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盆底肌肉锻炼可以显著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肉张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产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VBAC评分法在剖宫产后阴道试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9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产科住院的519例瘢痕子宫再妊娠有阴道分娩要求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外的评分方法,即Flamm、Gonen、Grobman、Metz的评分法,进行改良,建立新的评分法,选择与阴道分娩结局相关的各个因素,分为临产前评分及临产后评分两项,利用ROC曲线得到最佳截断值,分析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试产结局的关系。结果改良的VBAC评分法与Flamm、Metz法比较,ROC曲线下面积(0.979)明显大于Metz法(0.711)、Flamm法(0.623),三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VBAC评分法得到的最佳截断值为16,大于截断值与小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分值大于截断值的阴道分娩组与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的妊娠结局,肩难产、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子宫切除、新生儿窒息、产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会阴侧切、阴道助产例数较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VBAC评分法与其它预测方法比较,能较好的预测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00例剖宫产术产妇及同期100例阴道分娩产妇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于产前、产后8周分别对所有产妇均实施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检测,研究对比两组产妇的检测结果。结果:产后8周,对照组产妇的盆底结构功能异常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8周性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产后8周性激素水平均较产前有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的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相比于阴道分娩,剖宫产术对产妇产后短期内盆底结构功能、性功能及相关激素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