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明确尖锐湿疣组织中p16基因启动子区高甲基化与p16 mR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30例尖锐湿疣组织及20名正常对照组织p16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用RT-PCR法检测p16 mRNA的表达。结果:尖锐湿疣组织p16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率为26.67%(8/30),正常对照组高甲基化率为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甲基化的尖锐湿疣组织p16 mRNA的表达高于未甲基化的尖锐湿疣组织p16 mRNA的表达和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16mRNA的表达。结论:尖锐湿疣组织皮损中p16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不导致p16 mRNA表达的缺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探讨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法检测53例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及48例正常皮肤组织中p16和14-3-3σm RNA表达,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p16和14-3-3σ蛋白表达,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检测,并分析这两个基因的相关性。结果: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m RNA表达均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和14-3-3σ蛋白亦低于正常皮肤组织,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4.72%(29/53)和67.92%(36/53),高于对照组的8.33%(4/48)和18.75(9/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16和14-3-3σ的甲基化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1,χ~2=9.825,P=0.002,P0.05)。结论:皮肤鳞状细胞癌标本中p16及14-3-3σ低表达及甲基化与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可能有关,皮肤鳞状细胞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多位点参与的。  相似文献   

3.
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RUNX3基因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皮肤恶性黑素瘤细胞株A375细胞中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RUNX3基因甲基化在皮肤恶性黑素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A375细胞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Western印迹检测A375细胞RUNX3蛋白表达水平。比较经不同浓度去甲基化药物5-杂氮胞苷(0、1、5、10、20 μmol/L)处理A375细胞后, RUNX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 在A375中,处理前其RUNX3基因启动子区呈高甲基化状态,RUNX3蛋白表达缺失。经不同浓度5-杂氮胞苷处理细胞后,高甲基化的RUNX3启动子区发生不同程度去甲基化,表达缺失的 RUNX3蛋白不同程度恢复表达。结论 A375细胞株中RUNX3蛋白表达缺失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有关; 5-杂氮胞苷能使A375细胞中的RUNX3基因发生去甲基化,从而重新激活因高甲基化而失活的基因,使RUNX3蛋白得以重新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5.187、38.437,P值均<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65,P<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x2=13.929,P=0.014).结论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尖锐湿疣(CA)组织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区CpG岛甲基化与其基因表达的关系,探讨生存素在CA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0例CA皮损、10例正常宫颈、10例正常包皮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运用RT-PCR方法检测生存素的转录水平;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 生存素蛋白和mRNA在CA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3.3%,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 35.187、38.437,P值均 < 0.01);生存素基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率在30例CA组织为86.7%,而在20例正常组织为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0.865,P < 0.01),且生存素外显子1 CpG岛去甲基化和mRNA表达呈显著正相关(χ2 = 13.929,P = 0.014)。 结论 生存素在CA的表达可能与其外显子1区CpG岛去甲基化有关,并可能在CA的发生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性科学》2015,(12):3-6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研究其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就诊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529例,所有患者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同时行宫颈活检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V L1壳蛋白的表达,并且分析其与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在慢性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鳞癌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16%、60.76%、30.98%、16.54%、0%,CINⅠ组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鳞癌组的HPV L1壳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差异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NILM、ASCUS、LSIL、HSIL、SCC中,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15%、35.29%、63.63%、18.39%、0%,HSIL组与LSIL组的HPV L1壳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HPV L1壳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降低,表明HPV L1壳蛋白表达的检测对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E-cadherin基因甲基化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皮肤鳞癌,SCC)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皮肤鳞癌和正常组织中E-cadherin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通过RT-PCR检测经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处理以后的人表皮鳞癌细胞株A431E-cadherin mRNA表达的差异,MTT法观察5′-氮杂胞苷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皮肤鳞癌中E-cadherin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率34.6%(9/26),正常皮肤组织中未发现E-cadherin基因甲基化状态,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5′-氮杂胞苷处理后A431肿瘤细胞E-cadherin的mRNA表达上调,有统计学意义(P<0.05)。5′-氮杂胞苷能抑制A431肿瘤细胞的增殖。结论E-cadherin基因可能通过CpG岛甲基化抑制基因转录,在皮肤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c—jun c—fos在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jun、c-fos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尖锐湿疣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方法检测c-jun、c-fos mRNA和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表达情况,PCR方法检测标本中HPV感染情况。结果 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中c-jun、c-fos mRNA表达增高。宫颈鳞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c-jun蛋白的表达分别为47.8%、21.0%、64.7%;c-fos蛋白的表达分别为63.0%、89.5%、88.2%。结论 HPV感染促进了c-jun、c-fosmRAN和蛋白在宫颈尖锐湿疣和宫颈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低危型HPV中其蛋白表达高于高危型HPV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HPV感染基因型在宫颈正常组织、宫颈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56例宫颈正常组织、48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45例宫颈腺癌组织分别记为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均采用PCR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对HPV感染23种基因进行分型检测,观察不同组别中其分布情况,并对各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鳞癌组HPV感染阳性率(91.67%)和腺癌组(73.33%)均远远高于对照组(10.71%)(P0.05),且腺癌组HPV感染阳性率也显著低于鳞癌组(P0.05);对照组、鳞癌组和腺癌组一重感染、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布情况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6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43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为62.50%;鳞癌组44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40.57%和19.81%;腺癌组33例HPV感染阳性患者中,HPV-16和HPV-18基因型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9.58%和19.72%。结论:HPV-16和HPV-18基因型感染可能参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的发生,且在宫颈癌患者组织中,多存在双重或多重HPV感染。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在外生殖器表皮良、恶性增殖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99例外生殖器尖锐湿疣、原位鳞状细胞癌和浸润性鳞癌进行HPVDNA检测和分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表达。结果①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的表达较正常表皮显著升高,且HPV阳性组高于阴性组;比较HPV阳性的3种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表达,尖锐湿疣<原位鳞癌<浸润性鳞癌。②尖锐湿疣中p27表达较正常表皮略升高,而原位鳞癌和浸润性鳞癌中则显著下降,HPV阳性组低于阴性组,比较HPV阳性的3种病变中p27的表达,尖锐湿疣>原位鳞癌>浸润性鳞癌。③上述病变中细胞周期蛋白E与p27的表达有相关性。结论上述病变中HPV感染与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的表达有相关性,HPV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E和p27的表达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引起感染表皮的增殖及恶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HPV高危感染合并宫颈CINⅠ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选取146例HPV高危感染合并宫颈CIN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84例,采用抗HPV生物蛋白敷料阴道上药,每次1支,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62例,未使用药物,仅做观察。结果:在第4个月复查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转阴率为80.77%,对照组转阴率为31.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PV生物蛋白敷料治疗HPV高危感染合并宫颈CINⅠ可能有效,未发现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黑素瘤细胞株和原代黑素细胞IGFBP7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IGFBP7表达的关系。 方法 亚硫酸氢钠修饰后测序法检测4株人黑素瘤细胞和原代黑素细胞中IGFBP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DNA甲基化状态。 结果 IGFBP7表达阴性的3个细胞株(A375、M14、SK-MEL-1)和表达阳性的2个细胞株(MV3及原代黑素细胞)的甲基化模式存在差异,聚类分析各自聚为一类。结论 IGFBP7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和基因表达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E6、HPV16-E7蛋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宫颈尖锐湿疣、外阴尖锐湿疣的情况,结果显示宫颈鳞状细胞癌、宫颈尖锐湿疣及外阴尖锐湿疣中HPV16-E6蛋白的表达分别为50%、0%、0%;HPV16-E7蛋白的表达分别为78.3%、68.4%、85.3%。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尖锐湿疣中均有HPV16-E7蛋白表达,但同时发现低危型HPV感染中也表达HPV16-E7蛋白,原因尚须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PV分型检测对指导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者实施干预措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HPV阳性的女性167例,对其进行HPV分型检测和电子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分析HPV感染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167例受检者中,共检测HPV基因型21种,其中检出高危HPV感染者158例、低危HPV感染15例(多重感染重复计算)。HPV16型感染率最高(28.14%),其余依次为52型(19.76%)、58型(17.96%)、39型(9.58%)、53型(8.98%)、18型(8.38%)、51型(6.59%)、56型(5.39%)、33型(5.39%)、11型(3.60%)、31型(2.99%)、66型(2.99%)、68型(2.40%)、59型(1.80%)、CP8304型(1.80%)、45型(1.20%)、6型(1.20%)、44型(1.20%)、35型(0.60%)、42型(0.60%)、43型(0.60%)。检出CINⅡ及以上级别病变(CINⅡ~+)者44例,HPV16型感染者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HPV52、39、53、18型感染者(χ~2值分别为11.97、8.07、7.35、4.38,P0.05),而与HPV58、33、31型感染患者相比CINⅡ~+发生率无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2.01、2.90、1.99,P0.05)。HPV16型感染者CINⅡ~+的患病风险是不伴HPV16型感染者的3.818倍(OR值为3.818,P0.05)。HPV单一型别感染者与多重感染者CINⅡ~+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79,P0.05),多重感染不增加CINⅡ~+的发生风险(P0.05)。结论:HPV分型检测对HPV+/TCT-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HPV16型感染率最高,致癌性强,对宫颈细胞学阴性而HPV16型感染者应直接行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对于致病力较高的HPV58、33、31型的感染也可转诊阴道镜检查。HPV多重感染不增加CINII+的患病风险,但仍应加强随访观察。低危型HPV与宫颈高级别病变无明显相关性,可不予以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伴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就诊的CIN伴HR-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于月经后5~7d行LEEP术,联合组于LEEP术后3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1g/次,用推进器轻送入阴道后覆盖在宫颈表面,隔日1次,连用3个月,月经期停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外,余治疗与联合组相同。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和阴道流液时间,术后半年评估并比较CIN治疗效果及HPV清除率。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χ~2=4.43,P0.05),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χ~2=7.23,P0.05);治疗后半年,联合组患者的CIN病变治愈率高于对照组,CIN病变持续或残存率低于对照组(χ~2=4.16,P0.05),联合组患者HPV清除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23,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LEEP术治疗CIN伴HRHPV感染可加快术后创面愈合,减少阴道流液时间;并可提高CIN病变治愈率,减少其持续或残存率,更有效清除HPV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女性尖锐湿疣(CA)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分布,以及高危型HPV16的E2、E6、E7基因突变及致癌抗原E6、E7表达。方法从24例女性CA、11例2级CIN(CIN2)和23例3级CIN(CIN3)共58份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HPV基因组DNA,用PCR-膜杂交法检测HPV亚型,DNA测序法检测HPV16型E2、E6、E7基因突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HPV16型E6、E7抗原表达。结果女性CA、CIN2和CIN3患者58份标本中共检出10个HPV亚型,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20.8%、45.5%和60.9%,HPV16型检出率分别为12.5%、18.2%和34.8%。24例女性CA中高危型和低危型HPV检出率为20.8%和70.8%,宫颈CA高危型HPV检出率60.0%。HPV16型E2、E6、E7基因分别检出10、4和4个突变位点。首次在1例女性外阴CA和3例CIN3中一致检出HPV16型E2基因9个突变位点。HPV16型E6抗原在CA、CIN2和CIN3均有表达,但E7抗原仅在CIN3表达。结论女性宫颈CA和CIN多为高危型HPV感染,女性外阴CA的HPV16型E2基因突变可能与CIN3发生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的HPV高危亚型感染者的管理模式。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门诊同时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及HPV DNA分型检测的妇女的资料,分析初次检出细胞学未见异常者的HPV高危亚型16、18、31、33感染者,其检出CIN2及以上病变的风险以及与感染亚型的相关性。结果:993例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但HPV16、18、31、33型阳性者中,共检出CIN1 76例(7.7%),CIN2 50例(50/993,5.0%),CIN3 27例(27/993,2.7%);其中HPV16(+)感染者532例(532/993,53.6%),检出CIN2 34例(34/532,6.4%),CIN3 21例(21/532,3.9%);HPV18(+)HPV16(-)感染者142例(142/993,14.3%),检出CIN2 2例(2/142,1.4%),CIN3 1例(1/142,0.7%);HPV31(+)HPV16\18(-)感染者137例(137/993,13.8%),检出CIN2 9例(9/137,6.6%),CIN3 2例(2/137,1.5%);HPV33(+)HPV16\18(-)感染者182例(182/993,18.3%),检出CIN2 5例(5/182,2.7%),CIN3 3例(3/182,1.6%)。按是否检出CIN2+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PV16型感染与CIN2+有相关性[OR值=2.353(95%CI 1.004~5.516),P=0.049]。结论:对筛查中初次检出宫颈细胞学未见异常,但HPV高危亚型感染者应予以重视,对于HPV16、18型感染者建议立即行阴道镜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栓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后的应用。方法:选取就诊的HR-HPV感染的CIN患者11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55例)和对照组(n=55例)。两组均于月经干净后3~7d行LEEP术,实验组患者于LEEP术后3d予以重组干扰素α-2b栓1枚阴道内放置,隔日1次,连用3个月,月经期停用。对照组患者除不使用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外余治疗同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阴道出血量、出血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6个月行阴道镜、HPV检查评估CIN治疗效果及HPV清除率。结果:实验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对照组(χ2=5.39,P〈0.05),阴道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χ2=6.07,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分别出现并发症2例和8例,实验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3.96,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CIN病变治愈率高于对照组(χ2=4.27,P〈0.05),CIN病变持续或残存率低于对照组(χ2=4.27,P〈0.05),实验组患者HPV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95,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栓在HRHPV感染的CIN患者行宫颈环形电切术后的应用可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CIN病变治愈率,能提高HPV清除率,更有效清除HPV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