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甘胆酸(CG)和胆汁酸(TBA)联合DeRitis比值(AST/ALT)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回顾模型,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收治的肝脏系统相关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疾病性质分为病毒性肝炎组60例,肝纤维化组60例、肝硬化组60例、肝癌组60例,选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所有入组人员均进行血清的甘胆酸(CG)、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eRitis比值(AST/ALT比值)、血清Ⅳ型胶原(CIV)、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氨基端多肽(PCⅢNP)、白蛋白(ALB)以及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水平测定,比较各指标水平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中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慢性肝脏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 肝癌组的CG、TBA、AST、AFP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肝癌组外,肝硬化组CG、TBA、AST和DeRitis比值水平均高于其他组,而ALB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组的CG水平高于病毒性肝炎组,AST水平低于病毒性肝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在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纤4项在鉴别肝癌和肝纤维化,以及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ROC下面积(AUC)高于其他单一指标.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诊断肝癌、肝硬化、肝纤维化以及鉴别肝癌和肝硬化、肝癌和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纤维化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和灵敏度、特异性.结论 血清CG、TBA、DeRitis比值、肝纤4项、ALB和AFP联合检测在肝脏系统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治疗前170例HBV相关肝硬化合并肝癌、90例HBV相关肝硬化和9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异常凝血酶原(abnormal prothrombin,PIVKA-Ⅱ)、高尔基体蛋白73(Golgi protein 73,GP73)、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 fetoprotein heterogeneity,AFP-L3)的血清水平,建立单项检测的ROC曲线,确定各指标的最佳诊断临界值(cutoff值),再通过Logistic回归评价多变量检测模型的诊断价值。结果表明,单项检测时,PIVKA-Ⅱ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最大(0.92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2%和85.6%。多项检测时,PIVKA-Ⅱ联合AFP的Logistic回归方程为最佳诊断模型,ROC AUC最大(0.95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6%和91.1%,优于两项指标的并联和串联实验。肝癌风险概率值P=1/[1+e~(-(-5.284+9.087×PIVKA-Ⅱ+4.756×AFP))],在早期(Ⅰ期和BCLC A期)肝癌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6.7%,在小肝癌(肿瘤直径3 cm)患者中的敏感度为67.7%。因此,PIVKA-Ⅱ联合AFP的Logistic回归方程诊断模型在HBV相关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利用肝癌风险概率值可从良性肝病患者中及时诊断出早期肝癌和小肝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AFP、AFP-L3及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单独以及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我院收集到的肝病患者共243例,其中PHC组98例,病毒性肝炎组63例,肝硬化组82例,另外从我院体检科选取8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以上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的检测和分析。结果PHC组血清中AFP、AFP-L3及PIVKA-Ⅱ中位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病毒性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均<0.05)。AFP、AFP-L3及PIVKA-Ⅱ诊断PHC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610及0.901。血清中这三种肿瘤标志物诊断PHC时单独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9.4%、61.2%、80.6%,特异性分别为77.2%、89.0%、82.7%,联合检测串联时特异性提高到95.1%,并联时灵敏度提高到91.8%。结论血清AFP、AFP-L3和PIVKA-Ⅱ在临床上对于PHC的诊断有着非常高的临床价值,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于PHC的诊断效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甲胎蛋白AFP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6年1月至3月收治的肝病患者268例,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59例、肝硬化患者96例、其他肝病患者33例和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早期50例、晚期30例),对其AFP和PIVKA-Ⅱ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组(P <0.005);AFP和PIVKA-Ⅱ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4和0.926,两指标联合诊断原发性肝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51;血清AFP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50%和66.49%,PIVKA-Ⅱ单独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5.11%.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并联联检可将敏感性提高到97.50%;串联联测可将特异性提高到94.1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两指标Spearman相关系数为0.044(P =0.763),两者无相关性.结论 血清PIVKA-Ⅱ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高于AFP;两指标在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没有相关性,两指标联合可以明显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PIVKA-Ⅱ、AFP和GGT的水平,探讨这3个检测项目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而为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已证实患原发性肝癌(PHC)的住院患者,对照为健康体检人员与患肝良性疾病患者.分别测定血清PIVKA-Ⅱ、AFP和GGT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明确最佳临界值(cut-off value),评价3项指标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血清PIVKA-Ⅱ、AFP和GGT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与肝胆良性疾病和健康体检者比较时,3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项指标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绘制的ROC曲线,AUCPIVKA-Ⅱ=0.882,AUCAFP=0.833,AUCGGT=0.703,可见,在诊断PHC方面,单项指标中PIVKA-Ⅱ具备最高的诊断价值,其次为AFP,诊断价值最低的为GGT.分析PIVKA-Ⅱ、AFP与GGT血清水平对PHC的诊断效率,灵敏度PIVKA-Ⅱ最高为73.0%(AFP:55.7%,GGT:47.8%),特异性AFP最高为97.9%(PIVKA-Ⅱ:96.5%,GGT:73.4%),阳性预测值AFP最高为95.5%(PIVKA-Ⅱ:94.4%,GGT:59.1%),阴性预测值PIVKA-Ⅱ最高为81.7%(AFP:73.3%,GGT:63.6%),准确性PIVKA-Ⅱ最高为86.0%(AFP:79.1%,GGT:62.0%).当3项指标联合检测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略有下降,而灵敏度上升到80.9%(单项检测最高的PIVKA-Ⅱ为73.0%),阴性预测值上升到86.0%(单项检测最高的PIVKA-Ⅱ为81.7%),准确性上升到88.4%(单项检测最高的PIVKA-Ⅱ为86.0%).结论 单项指标中PIVKA-Ⅱ有较好的灵敏度和准确性,AFP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而AFP和GGT水平对于PIVKA-Ⅱ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补充作用.因此,3项指标联合测定,能够使PHC的诊断准确性与灵敏度提升.  相似文献   

6.
血清AFP、CEA、CA199、SF联检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应用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联合检测四项肿瘤标志物对肝脏疾病的癌变诊断价值。方法: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对肝癌组56例、肝硬化组40例、肝炎组47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CA199和铁蛋白(SF)进行联检。结果:肝癌组AFP、CEA、SF,肝硬化组AFP、SF相应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应指标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或显著性差异(P<0. 01或P<0. 05),但肝炎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同时血清CEA、CA199、SF联检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多项指标联检对肝脏疾病的癌变(尤其是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可达95%以上,同时对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有很好的鉴别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两种肝癌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和γ-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Ⅱ(γ-glutamyltransferase isoenzymeII,GGT-Ⅱ)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ocellularcar cinoma,PHC)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GGT-Ⅱ检测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AFP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分别对33例乙型肝炎患者,3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以及3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GGT-Ⅱ和AFP检测,综合分析2项指标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组的GGT-Ⅱ和AFP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肝炎组和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联合检测敏感性高于单一检测指标。结论:血清GGT-Ⅱ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PHC的诊断灵敏度,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血清TBA与ALT联合检测在肝癌、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联合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 (TBA)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的含量 .结果 肝癌、肝硬化与慢性肝脏疾患间的两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结论 联合测定上述指标 ,能提高肝癌、肝硬化诊断的完整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总胆汁酸(TBA)、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对67例PHC患者、42例肝硬化患者、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71名健康人,进行AFP、TBA、GGT和ALT指标联合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HC组、肝硬化组的AFP、T...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清TBA与ALT联合检测在肝癌、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联合测定肝癌、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含量.结果肝癌、肝硬化与慢性肝脏疾患间的两五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测定上述指标,能提高肝癌、肝硬化诊断的完整性及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单独和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263例血清标本,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3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标本GP73水平,采用微量离心柱法分离血清标本的AFP-L3,用罗氏化学发光法同时检测AFP与AFP-L3水平,并计算AFP-L3在AFP中的比率。比较6组AFP、AFP-L3、GP73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行分析,比较三个项目单项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结果AFP和GP73、AFP-L3在PHC患者的血清中均可被检测,且血清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但PHC和LC失代偿期GP73均为高表达,分别为203.75ng/mL和157.61ng/mL(两者比较P>0.05)。单项指标分析,AFP的灵敏度最高(77.60%),ROC曲线下面积最大(0.803),AFP-L3的特异性和准确率最高,分别为98.90%和82.89%;在联合检测中,AFP联合AFP-L3特异性达到98.40%,准确率为85.38%;结论单项检测AFP的灵敏度较高,AFP-L3的特异性高,对于肝癌与非肝癌的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而联合检测中,AFP联合AFP-L3组合最佳,有助于临床医生减少误诊率,降低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Cys-C、TBA及血常规指标在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34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纳入肝硬化组,另择同期收治的8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0例查体的健康体检者纳入肝炎组及对照组.测定各组受试者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TBA、Cys-C、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评估肝硬化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肝硬化组患者Cys-C、TBA、ALT、AST、TBIL、INR显著高于肝炎组、对照组,Hb、PLT、ALB、eGFR显著低于肝炎组、对照组(P<0.05);肝硬化Child-Pugh-C级患者Cys-C、TBA、ALT、AST、TBIL、INR显著高于肝硬化Child-Pugh-B级患者,Hb、PLT、ALB、eGFR显著低于肝硬化Child-Pugh-B级患者(P<0.05).(2)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Cys-C、TBA与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Hb、PLT与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呈负相关(P<0.05).(3)肝硬化失代偿期治疗有效组患者Cys-C、TBA、ALT、AST、TBIL、INR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患者,Hb、PLT、eGFR显著高于治疗无效组患者(P<0.05).(4)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显示,Cys-C、TBA、WBC、Hb、PLT、INR、ALB、eGFR预测临床治疗效果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800、0.557、0.693、0.788、0.702、0.609、0.815.结论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存在血清Cys-C、TBA及Hb、PLT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且其水平与肝功能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可能可作为病情评估、预后预测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AFP、HA与CG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血清AFP(甲胎蛋白)、CG(甘胆酸)与HA(透明质酸)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我们采用RIA对3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30名健康人血清AFP、CG和HA进行了联合检测,并对上述三项指标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为临床对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筛查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对象与方法1对象1.1健康人组30名,男20名,女10名;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0岁,均为本院门诊健康体检者。1.2肝硬化组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8~86岁,平均年龄53岁,为我院诊断明确的住院患者。1.3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对肾功能影响因素、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现代传染病学》肝炎肝硬化诊断标准,选择18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156例,女性24例;年龄26~59岁,平均年龄46.5岁。乙型肝炎肝硬化135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1例,丁型肝炎肝硬化1例,终末期(死亡组)33例。其中代偿期98例(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49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2~50岁,平均年龄41.5岁。进行肝功能、血液生物化学检测,分析不同病期、血液系统、肝功能改变及并发症对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尿素(Urea)、肌酐(Cr)、乳酸脱氢酶(LDH)变化、发生率及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 180例患者不同病期血液检测均显示,随病情进展,β2-MG、LDH逐渐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7,P0.01);肝硬化失代偿期Ure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120例血液检查,肝炎肝硬化贫血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组和血小板减少组β2-MG、LDH、Cr及Urea水平与其各自的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三系血细胞减少组升高最为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49,P0.01)。肝炎肝硬化患者按ALT、AST、AST/ALT比值、甲脂蛋白(AFP)变化分组,其升高组与其正常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β2-MG、LDH、Cr及Urea均有统计学意义(t=4.25,P0.05)。随着肝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血细胞减少及肝功能恶化,血清β2-MG、LDH、Cr、Ure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在肝炎肝硬化病期中检测β2-MG、Urea、Cr、LDH变化可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并与病情轻重和疾病转归密切相关,是预测肝肾病情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清B7-H3 与IL-21 在HBV 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HBV 相关肝病121 例,其中原发性肝癌50 例作为肝癌组,良性组71 例包括急性肝炎12 例、慢性中至重度肝炎21 例,肝硬化代偿期20 例,肝硬化失代偿期18 例;同期20 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正常组。B7-H3 和IL-21 采用ELISA 法检测,HBV-DNA 定量运用实时荧光PCR 检测。结果:肝癌患者血清B7-H3 和IL-21 含量分别为(207.60±57.16)ng/ ml 和(2 357.28±805.01)pg/ ml,均高于正常组(P<0.001)。相对正常对照而言,良性组中不同临床类型患者二者含量均升高明显(P<0.001)。在HBV 相关肝病患者血清中,B7-H3 与IL-21 呈正相关;B7-H3 与HBV DNA 无相关性,而IL-21 与HBV DNA 是否复制有关,但与其复制水平高低无关。结论:B7-H3、IL-21 在HBV 相关肝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高。机体B7-H3、IL-21 持续地高表达可能与患者疾病的发展、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与甲胎蛋白异质体百分比(AFP-L3%)和总胆汁酸(TBA)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收集2013年5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肝癌患者100例(PHC组),肝硬化患者50例(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者50例(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GP-73、AFP-L3的浓度;用放射免疫法检测AFP的浓度,并计算出AFP-L3%;用循环酶法检测TBA水平,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统计分析.各组阳性率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GP-73、AFP-L3%、TBA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5.0%,明显高于单项分别测定GP-73、AFP-L3%、TBA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L3%、TB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AFP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GP-73、AFP-L3%和TBA联合检测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率,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讨血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检测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池州市人民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6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比较不同肝硬化患者和肝癌患者血清指标差异性,Pearson分析血清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免疫球蛋白和相关血清指标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肝硬化转肝癌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OR>1参数对肝硬化转肝癌预测价值。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中,C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B级和A级患者(P<0.05)。B级患者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显著高于A级患者(P<0.05)。多发癌灶患者和单发癌灶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原发性肝癌患者sP-selectin、sICAM-1和免疫球蛋白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sP-selectin、sICAM-1、免疫球蛋白之间均互为正相关性(P<0.05)。以肝硬化是否转原发性肝癌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AST、sP-selectin、sICAM-1、IgM、IgG、IgA均是肝硬化转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可得,sICAM-1和sP-selectin诊断肝硬化转肝癌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他因素。结论:血清sP-selectin、sICAM-1对乙肝肝硬化预后评估具有较高临床诊断精度,对肝硬化转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高于单纯免疫球蛋白检测,故其联合检测诊断肝硬化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AFP(甲胎蛋白)、CA19-9(糖类抗原19-9)、CA50(癌抗原50)、TSGF(特异性生长因子)在诊断原发性肝癌(PLC)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肝脏良性病变患者各60例,分别为肝癌组、良性组,同时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体检组,比较三组TSGF、CA19-9、CA50、AFP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 ①肝癌组TSGF、CA19-9、CA50、AFP水平均比体检组、良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各指标高于体检组(P<0.05);②肝癌组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二联、三联检出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肝癌组阳性率最高;③Ⅰ~Ⅱ期患者各血清指标水平均低于Ⅲ~Ⅳ期(P<0.05);④四项联合检测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误诊率分别为98.36%、93.10%、96.67%、1.64%.结论 CA50、AFP、CA19-9、TSGF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肝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器官疾病,它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如果能准确的鉴别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以便给予最恰当的治疗,就能取得最佳疗效.本文对541例近几年我院住院肝病患者进行血清AFP、血清铁蛋白(SF)及血清CG联合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小板淋巴细胞比(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LMR)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脏疾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HBV)患者62例(HBV组)、HBV致肝硬化(HBV-Cirr)患者58例(HBV-Cirr组)、HBV致肝癌(HBV-HCC)患者10例(HBV-HCC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所有对象空腹静脉血血细胞相关参数并计算PLR、NLR和LMR,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项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HBV-Cirr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HBV相关疾病组间PLR水平无差异(P0.05),NLR和LMR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HBV-Cirr组的PLR、NLR和LM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LR、NLR、LMR三指标单检及联合检测时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6、0.729、0.869、0.924,可以发现联合检测时AUC最大,且灵敏度也最高,达93.10%。结论:PLR、NLR和LMR在HBV-HCC疾病进展中有意义,三项指标联合检测对HBV-Cirr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