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例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观察和文献复习。结果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好发于1岁以内的婴儿,肿瘤多见于上颌骨和颅骨,表现为浸润性和溶骨性破坏。组织学上显示大的并含不等量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和小的神经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显示CK、HMB-45、S-100蛋白、NSE在上皮样细胞呈阳性表达,小圆形瘤细胞S-100蛋白、NSE阳性或部分阳性。肿瘤彻底切除,随访3年未发现转移和复发。结论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神经嵴细胞的肿瘤,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病理改变,需要和神经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及其它小圆细胞肿瘤鉴别,生物学行为属于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彻底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类同醇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少见的类型,仅占卵巢肿瘤的0.1%.此瘤好发于育龄妇女,多为卵巢实性肿物,术中常需进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该肿瘤冷冻与石蜡切片的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6例类固醇细胞瘤(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组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卵巢类固醇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同醇细胞瘤是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少见的类型,仅占卵巢肿瘤的0.1%.此瘤好发于育龄妇女,多为卵巢实性肿物,术中常需进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该肿瘤冷冻与石蜡切片的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我们对6例类固醇细胞瘤(其中1例合并子宫内膜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组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其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伴有乳头状特征的卵巢透明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透明细胞癌(CCC)虽然占卵巢所有恶性肿瘤不到5%,但在妇科病理鉴别诊断中却占有相当比例。与卵巢CCC相关的鉴别诊断包括原始生殖细胞肿瘤(特别是卵黄囊瘤和无性细胞瘤)、性索间质肿瘤(类固醇细胞瘤)和转移性肿瘤(Krukenbegr瘤和肾细胞癌)。卵巢CCC误诊为卵巢低度恶性潜能浆液性肿瘤(L-LMP)尚未充分认识,作者分析了13例伴有明显乳头状特征的卵巢CCC,年龄39~65岁,平均53.8岁,所有病人临床表现为盆腔包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对外突性子宫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9年2 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外突性子宫肌瘤(n=43)和卵巢性索间质肿瘤(n=36)患者资料。分析CT平扫及增 强图像,将数据传输至ADW4.5工作站完成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重建等CT后处理重建。观察并记录肿瘤 与输尿管位置、肿瘤供血动脉、卵巢静脉与肿瘤关系、肿瘤强化程度及方式、有无腹水。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诊 断准确率。结果:外突性子宫肌瘤位于输尿管前或内前方,主要由子宫动脉供血,分支多且于瘤体内呈较均匀分布,肌瘤 实性部分呈漩涡样中度或明显强化改变,追踪卵巢静脉可见正常卵巢组织,不易合并腹水;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位于输尿管 前或内前方,主要由卵巢动脉供血,分支少且于肿瘤实质内呈较均匀分布,静脉期见卵巢血管蒂征,肿瘤实性部分呈无或 轻度强化改变,追踪卵巢静脉不能显示正常卵巢组织,常合并腹水,可见卵巢血管蒂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术前CT诊 断外突性子宫肌瘤准确率为93.03%,术前CT诊断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准确率为80.56%。结论:根据CT特点并结合临床 表现可较好地对外突性子宫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做出鉴别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卵巢生殖细胞肿瘤(GCT)主要分为三大类:原始GCT;未成熟畸胎瘤和成熟畸胎瘤;单胚层畸胎瘤和皮样囊肿相关的成人型畸胎瘤.原始GCT是一种罕见恶性肿瘤,GCT包括性腺母细胞瘤、无性母细胞瘤、卵黄囊瘤、胚胎性癌、多胚瘤、非妊娠绒毛膜癌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卵巢原始GCT有时较难诊断,尤其是最易将卵黄囊瘤误诊为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卵巢复发性、播散性室管膜瘤进行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42岁,体检发现左侧附件肿物6个月余入院。术中探查:盆腔及腹腔的腹膜表面散在结节状肿物种植,直径0.2~3 cm,子宫、双侧输卵管与盆壁粘连致密。镜检:肿瘤细胞丰富,细胞大小较一致,围绕血管,胞质突起朝向血管呈放射状,形成假菊形团样结构。免疫表型:GFAP、S-100、EMA、CK、vimentin、ER、PR阳性;病理诊断:原发性、复发性卵巢室管膜瘤。结论卵巢室管膜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应该与卵巢上皮来源肿瘤、颗粒细胞瘤、未成熟畸胎瘤及神经内分泌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8.
卵巢黏液瘤是一种罕见的卵巢良性肿瘤, 类似发生在软组织的黏液瘤, 为第5版WHO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中新增的肿瘤类型。本文报道1例卵巢黏液瘤, 局部合并硬化性间质瘤, 复习相关文献, 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 以提高病理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2例卵巢内胚窦瘤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讨论,探讨对此类患者治疗与生育与生殖功能保护的方法。方法报告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治疗的2例卵巢内胚窦瘤病例,复习其病史、检查、诊断及治疗,查阅相关文献后对该病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予以讨论,寻求此类患者生育及生殖功能保护的方法。结果1名17岁患者因患“右侧卵巢内胚窦瘤Ia期术后”未生育,行保留生育能力手术,术后给予GnRHa行卵巢抑制和行BEP方案化疗;1名40岁患者因“左侧卵巢恶性肿瘤Ic期”无生育要求,行全面分期手术并先后行7次BEP方案化疗,复发后行剖腹探查术+盆腔粘连松解术+盆腔肿瘤切除术,术后行VAC方化疗。结论对于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病人的治疗,化疗首选铂类药物;GnRHa用于抑制卵巢从而保留生育功能;可以采用卵母细胞的冷冻、卵巢皮质组织保存、体外成熟培养保存、胚胎冷冻、卵巢移位手术保护卵巢功能;有资料表明可以采用卵母细胞凋亡抑制剂1-磷酸-神经鞘氨醇(SIP)保留化疗后卵母细胞的功能,采用细胞保护剂(氨磷丁)清除化疗药物代谢产生的氧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生殖细胞的损害;胚胎干细胞移植和肿瘤靶向药物的开发及应用也运用于保护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10.
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瘤中D2-40、CD117和CD30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卵巢原始生殖细胞瘤是卵巢原发的一类含有恶性生殖细胞成分的肿瘤[1].由单一增生的原始生殖细胞构成的无性细胞瘤,或形态学上呈异质性的原始畸胎瘤样肿瘤--卵黄囊瘤,或沿胚胎外滋养层分化的非妊娠性绒毛膜癌,以及胚胎性癌、多胚瘤和混合性生殖细胞瘤等构成.  相似文献   

11.
卵巢透明细胞癌(CCCs)是最常与原发性生殖细胞肿瘤相混淆的卵巢表面上皮性肿瘤,尤其与卵黄囊瘤(YST)和无性细胞瘤较难鉴别。现已证实OTC3/4是无性细胞瘤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标记,但用于诊断YST的标记仍较有限。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一种表达于胎儿肝脏及肝细胞来源肿瘤的癌胚蛋白Glypican-3(GPC3)也表达于生殖细胞肿瘤,尤其是YST。为探讨GPC3能否用于鉴别YST与卵巢CCCs,作者收集了33例YST、42例CCCs、157例卵巢浆液性腺癌、  相似文献   

12.
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卵巢环状小管性索瘤良恶性区别的标准。方法:对6例卵巢环状小管性素瘤,良性4例,恶性2例,进行临床病理观察,AgNOR计数及术后随访。结果:恶性者瘤细胞在轻至中度异型性,且见到分裂象,单纯性和复合性小管减少,伴有梁状或弥漫性颗粒细胞瘤样成分。临床随访转移在术后5年以上。结论:此瘤是一种真性肿瘤,可分为单纯型、颗粒细胞为主型和支持细胞为主型,提出了恶性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Oct4、CD34、p63在原始生殖细胞衍生肿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34例卵巢生殖细胞肿瘤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Oct4、CD34、p63的表达。结果Oct4表达于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而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CD34主要表达于卵黄囊瘤/内胚窦瘤,阳性率为81·3%,并且在卵黄囊瘤/内胚窦瘤的不同组织学形态间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p63主要表达于未成熟畸胎瘤,在卵巢生殖细胞肿瘤的其他类型及正常卵巢组织中不表达(P<0·01)。结论卵巢生殖细胞肿瘤中无性细胞瘤和胚胎性癌分化水平最接近于生殖母细胞至胚泡阶段。卵黄囊瘤CD34的分化表型与其组织学形态结构相关。Oct4、p63可分别作为进一步鉴别无性细胞瘤和未成熟畸胎瘤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原发性类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总结6例原发性卵巢类癌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6例患者发病年龄28~54岁,多以发现盆腔肿块就诊,B超示囊实性占位而入院治疗。查肿瘤指标CEA、CA199、CA125未见明显升高。肿瘤发生于卵巢左、右侧各3例。组织学类型:梁状型3例,甲状腺肿型2例,岛状型1例。卵巢类癌常合并成熟性囊性畸胎瘤。结论卵巢原发性类癌为罕见的恶性肿瘤,具有低度恶性,预后良好。肿瘤转移虽少见但可晚期复发,故需长期随访。肿瘤体积较小时,需充分取材以避免漏诊。诊断时需与卵巢颗粒细胞瘤、Sertoli细胞瘤、恶性卵巢甲状腺肿、转移性类癌、卵巢甲状腺肿、Brenner瘤等鉴别。  相似文献   

15.
腹膜假黏液瘤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Dong Y  Li T  Zou W  Liang Y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2,31(6):522-525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MP)的病理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病理诊断、发生及预后。方法:复习11例PMP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别对线例腹膜及原发瘤进行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11例PMP男女比为3:8;年龄36-76岁(平均56岁)。随访1例术后2年死亡,1例失访,余8例1-60个月健在。11例均表现腹腔大量黏液和腹膜多发包裹黏液性肿瘤;伴有阑尾黏液性肿瘤者8例,其中5例女性同时有卵巢黏液性病变;结肠黏液性肿瘤1例,伴有卵巢黏液性病变;单纯卵巢黏液性肿瘤2例。CK7、CK20和CA125标记示同一病例其阑尾和(或)卵巢及腹膜肿瘤标记结果常一致。结论:对PMP作病理诊断时,应综合分析做出良性、低度恶性或恶性PMP的诊断。阑尾与PMP的发生可能有更加直接的关系。PMP的预后取决于其生长速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良性Brenner瘤、1例交界性Brenner瘤、4例恶性Brenner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良性Brenner瘤特征是移行细胞型细胞组成的实性或囊性细胞巢,位于纤维瘤样间质内,囊腔内衬移行细胞型细胞、纤毛细胞、黏液细胞、立方细胞或扁平细胞,细胞无异型,细胞核卵圆形,核仁小而明显,部分有明显核沟。1例交界性Brenner瘤与良性Brenner瘤形态相近,但上皮细胞增殖程度超过良性Brenner瘤,细胞巢大小不一,层次增多,细胞轻度异型,但无间质浸润。4例恶性Brenner瘤有明显的间质浸润,并可见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瘤成分。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核大深染,核分裂象易见,其中1例肿瘤累及输卵管和大网膜。免疫表型:14例肿瘤中CK7、p63均呈阳性,GATA-3阳性但部分低分化肿瘤区域失表达,CK20、Pax-8、WT-1均呈阴性,但黏液上皮化生区CK20呈阳性,Ki-67增殖指数恶性浸润区为20%~70%,交界性为3%,良性3%。结论卵巢Brenner肿瘤属于少见的卵巢上皮源性肿瘤,确诊需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异型程度和有无间质浸润是良恶性Brenner瘤的鉴别关键。诊断恶性Brenner瘤必须有良性或交界性Brenner成分,与卵巢其他肿瘤的鉴别需结合临床病史、组织学特征和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3例肿块均位于前纵隔,肿瘤横断面最大长径及短径的平均值分别为(13.0±4.2)、(8.2±1.3) cm。两例血清AFP检测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CT和MRI扫描示巨大不规则囊实性肿块,密度/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分隔及实性部分轻度至中度强化。3例均取得手术病理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表达AFP(+),PLAP部分(+),CK-pan(+),CK-L(+), Ki-67约70%~95%(+)。结论:原发纵隔内胚窦瘤的术前综合分析和评估很重要,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病理学特征可以指导其进一步的治疗和监测预后。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年会于2006年12月15—17日在广州南沙区举行,来自省内和澳门特区23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邀请李茂密医生等七位在美国工作的华人病理专家作专题报告,内容包括:卵巢表面上皮-间质肿瘤WHO新分类和诊断进展、泌尿道癌WHO新分类和诊断进展、免疫组织化学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最新进展、淋巴瘤WHO新分类和诊断进展、乳腺交界性病变、细针穿刺和标志物诊断应用进展、胃肠道间质瘤和结直肠息肉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处理方案。方法对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7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孕妇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妊娠合并卵巢肿瘤78例,占同期妊娠者的0.09%(78/84253),良性肿瘤占96.15%(75例),以良性畸胎瘤、上皮性囊肿多见。卵巢交界性肿瘤占2.56%(2例),卵巢恶性肿瘤占1.28%(1例),并发症以卵巢肿瘤蒂扭转多见。大多行一侧附件切除术或卵巢肿瘤剔出术。结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多为良性,无明显症状,应注意早期诊断,处理应根据孕周和肿瘤的性质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例疑似硬化性间质瘤的幼年型颗粒细胞瘤行病例报道、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19岁,下腹痛2月余,B超及MRI检查、肿瘤标志物均提示右侧卵巢良性肿瘤。大体所见,卵巢肿物1个,大小4 cm ×3 cm ×2 cm,切面囊实性,色黄,镜下肿瘤大部分呈实片状、结节状排列,瘤细胞多角形,胞质淡红染,核圆形、卵圆形,深染,偶见核沟,见少数核分裂像,部分区域瘤细胞黄素化较明显,肿瘤组织有滤泡形成,免疫组化病理结果显示免疫表型inhibin-α、CD99、Vimentin、S-100、SMA均呈阳性。术后随访患者12个月,月经恢复正常,无肿瘤复发。结论: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其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