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背腹会阴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9年6月,对9例腰背腹会阴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注重入院前急救,根据该类型撕脱伤的特点,急诊采用清创原位缝合,后期采用再次行清创原位缝合、肉芽创面游离植皮等多种手术方法修复。结果 9例患者全部治愈。9例患者撕脱皮肤急诊清创原位严密缝合,其中有2例基本成活,7例大部分成活。7例患者遗留创面缺损后期肉芽创面游离植皮修复,皮片整体成活率80%~90%。结论腰背腹会阴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病情严重,急诊抢救和多科协作至关重要。撕脱皮肤血液循环的判断是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临床预后的关键。只要撕脱伤皮肤血运好,均应当保留,唯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恢复皮肤外貌与功能。  相似文献   

2.
皮瓣转移术修复足皮肤软组织缺损及慢性溃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足部软组织较少,绞挫撕脱伤、挤压伤等易造成软组织缺损,致肌腱、神经、血管和骨质外露,并且足部由于血供差、易受压易形成慢性溃疡.根据患者伤情及足部功能特点,临床上常采用游离皮片、局部皮瓣、带血管蒂轴形皮瓣、交腿皮瓣和游离皮瓣移植等手术方法修复创面及残端.我科在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先后收治足部创伤合并溃疡及软组织缺损患者68例,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经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收治的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撕脱皮肤直接再回植治疗,B组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在手部撕脱皮肤成活比例、功能恢复情况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在手部撕脱皮肤成活比例及功能恢复情况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经显微镜下撕脱皮肤再回植联合掌尺静脉吻合治疗手掌皮肤逆行撕脱伤,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撕脱手部皮肤成活比例,使手部的外观及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烧伤科收治41例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用急诊清创、制成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部分患者后期再次清创、肉芽创面游离植皮以及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封闭创面。撕脱部位合并的骨折均采用外固定架、髓内钉或克氏针固定。结果41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8例患者创面一期愈合;7例患者一次手术后留有部分创面,经换药后创面愈合;15例患者术中及术后残留创面较大,行二次手术肉芽创面植皮;1例患者双下肢毁损严重,远端血运差,二次手术行双下肢截肢术。41例术后均随访1-3年,除截肢外,回植皮肤色泽良好,质地柔软,无明显瘢痕挛缩导致的功能障碍。结论早期采用保留皮肤全层及真皮下血管网层皮片或全厚皮片回植是治疗肢体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大腿大面积软组织撕脱伤,不仅造成皮肤、肌肉广泛捻挫伤,而且常伴有神经、血管和骨骼的严重损伤,是一种复杂的复合性创伤。大部分病人患肢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如果处理不当,可留下严重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我院自1993年9月~1994年3月急诊收治大腿软组织撕脱伤7例,通过认真清创手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男4例,女3例,最大52岁,最小21岁。7例病人均有广泛软组织撕脱及开放性骨折,明显的出血休克,皮肤苍白,湿冷或紫绀。均采取同种清创术,效果满意,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对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1月应用VSD治疗足部大面积皮肤撕脱伤21例,在急诊创面清创后应用VSD治疗。结果本组21例,其中16例经过1次负压封闭治疗后,创面撕脱皮肤原位存活。5例由于污染较重,经过2次VSD治疗后,肉芽生长良好。结论负压封闭引流适用于足部皮肤撕脱伤的治疗,可以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生长,为二期创面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VSD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手掌离断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伴严重软组织损伤的手掌离断伤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VSD技术加一期清创再植及二期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术治疗手掌毁损性离断伤12例,其中手掌撕脱性完全离断伤4例,手掌撕脱性不完全离断伤8例,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2 cm×5 cm~8 cm×10 cm.结果:经封闭式负压引流5~10 d后,12例患者创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行二期中厚皮植皮或局部皮瓣转位后创面愈合,离断的肢体均存活.结论:经封闭式负压引流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引流充分,不影响再植手指的远端血供,在手掌的毁损性离断伤中应用效果好,扩大了断肢再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8岁,因被公交车撞倒,左下肢卷入车底而致左臀、会阴、左下肢皮肤软组织撕脱伤及大面积胫骨外露。患者及其家属拒绝行截肢术,在抗休克的同时于附近医院急诊行清创探查,左胫后动脉修补、左踝关节施氏针内固定、撕脱皮瓣原位缝合术。手术次日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转入时患者仍有休克表现,左臀部、左小腿前后侧及左大腿后侧原位缝合的皮瓣颜色紫黑(图1),有较多皮下积血,左小腿后侧约1%体表总面积(total body surface area,TBSA)皮肤缺损,肌肉外露(图2)。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皮肤逆行性撕脱伤的处理方法。方法:16例用撕脱皮肤削薄回植法A和25例用撕脱皮肤静脉吻合后原位缝合法B治疗逆行性皮肤撕脱,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局部皮肤的功能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异。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的皮肤成活率无差别,功能评价显示B法较为优。结论: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愈合效果,但各有适应症,在撕脱皮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首选撕脱皮肤静脉吻合后原位缝合法。  相似文献   

10.
超大腹部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撕脱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手部及前臂皮肤撕脱伤是较为常见的外伤,处理难度比较大,我科自2001年至2003年采用双侧超大腹部皮瓣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撕脱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能损伤的增多,临床上创伤后软组织溃疡日渐增多,如皮肤软组织的挤压伤、脱套伤、碾压伤等。急性皮肤软组织挫裂伤是由于外伤中复合力所致的急性损伤,是擦伤和挫伤的合并症,亦属于溃疡的范畴。这些损伤通过普通西药换药很难达到一期愈合,可出现组织坏死、渗出、糜烂、感染等病理变化,有些甚至需要行植皮、皮瓣转移等手术治疗。我院自2001年7月-2005年12月治疗创伤后软组织溃疡患者112例,分别采用组合中药换药及普通西药换药治疗,并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 ~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1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手足外科收治的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1.4±1.8)岁;挤压伤6例,砸伤6例,电锯伤3例;左侧8例,右侧7例。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7例,指背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伴甲床缺损5例,指腹皮肤及软组织缺损3例。缺损面积为3.5 cm×2.0 cm~5.5 cm×3.5 cm。均采用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指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术中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5 cm~6.0 cm×4.0 cm,皮瓣携带的桡神经浅支内侧支与指固有神经吻合重建感觉。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应用总主动活动度测定法(TAM)评价手功能。结果 1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张力性水泡及静脉危象发生。1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本次随访时,见皮瓣质地良好,不臃肿,外形满意;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级,两点辨别觉为3~8 mm;应用TAM法评定手功能,优12例、良1例、可1例。供区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桡神经浅支内侧支神经营养皮瓣逆行修复拇指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具有皮瓣血供稳定、静脉回流通畅、皮瓣感觉恢复良好、外形美观等优点,是拇指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51岁,阴茎被哺乳母猪咬伤,致整个阴茎的皮肤撕裂脱套损伤(图1,2)。伤后患者将撕脱的皮肤用纱布包裹,常温保存,于伤后约30h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好,神清语利,步入病房。受伤部位从阴茎的根部到距内板约8mm处整个阴茎的皮肤套状撕脱,皮下组织及白膜裸露(图1,2)。撕脱的皮肤与阴茎完全分离、离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皮肤逆行性撕脱伤的处理方法. 方法 16例用撕脱皮肤削薄回植法A和25例用撕脱皮肤静脉吻合后原位缝合法B治疗逆行性皮肤撕脱,通过临床治疗效果和术后局部皮肤的功能评价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异. 结果两种方法治疗的皮肤成活率无差别,功能评价显示B法较A法为优. 结论两种方法均有较好的愈合效果,但各有适应症,在撕脱皮肤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首选撕脱皮肤静脉吻合后原位缝合法.  相似文献   

16.
我院烧伤整形科应用单蒂或双侧双蒂颞浅筋膜组织瓣翻转加自体皮移植术修复头皮缺损颅骨外露的方法,治疗4例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至颅骨外露的患者,其中头皮撕脱伤的2例,前启额部后至枕部,仅保留少部分骨膜,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高分子泡沫材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现已广泛地应用于皮肤撕脱伤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并归纳高分子泡沫材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细节处理方法。 方法:纳入22例四肢皮肤撕脱伤患者,行撕脱皮肤回植的高分子泡沫材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然后归纳总结治疗过程中的要点、难点,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处理办法。 结果与结论:21例有效病例创面均获得治愈,临床疗效满意,但仍有6例创面未能完全一期成活,这些实例为总结相关技术要点提供了良好的临床支持。通过总结可以认为皮片回植结合高分子泡沫材料覆盖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治疗四肢皮肤撕脱伤的良好方法,更好的把握技术要点和细节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9年3月~2012年6月,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18~68岁,平均55岁。交通伤9例,机器绞伤4例,重物砸伤2例。伴有跖骨、趾骨骨折有4例,肌腱外露4例、骨外露3例。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6cm×4cm~15cm×9cm。受伤至手术时间2~8小时,平均4小时。游离中厚植皮8例,腓肠神经皮瓣5例,足底内侧皮瓣2例。结果 15例患者通过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创面清洁,肉芽组织鲜红,Ⅱ期游离中厚皮片或皮瓣修复创面,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创面无明显瘢痕增生,关节功能活动正常;皮瓣与周围皮肤色泽相似,皮瓣受力处无臃肿、无破溃。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可以降低血管通透性,局部肿胀消除快;减少炎性反应,降低创面感染率;增加创面局部血流量,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中厚皮片及皮瓣容易成活,操作简单,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89年10月我们在为一位左足跟软组织撕脱伤后组织缺损病人拟行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时,遇胫后动脉发一粗大筋膜皮动脉,以该筋膜皮血管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跟缺损,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患者男,25岁。左足跟被车轮碾压撕脱伤组织缺损8×10cm,创面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拟行胫后动脉小腿内侧中下部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皮肤牵张技术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1月安徽省界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患者13例,其中男5例,女8例;年龄28~65(43.69±12.05)岁。创面软组织缺损面积3 cm×2 cm~5 cm×6 cm。患者一期行清创+VSD术,待创面感染控制、肉芽生长良好后,二期应用皮肤牵张器闭合创面。术后定期随访,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患者踝关节疼痛VAS评分和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依据Kofo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创面经一期清创+VSD手术治疗后,新鲜肉芽组织生长良好,感染控制佳;二期采用皮肤牵张技术闭合创面,均一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4.77±1.09)个月,切口创面均愈合良好,外观线性瘢痕形成,局部少许色素沉着,皮肤弹性正常,踝关节活动自如,无迟发型跟腱断裂发生。末次随访患侧踝关节疼痛VAS评分(1.08±0.64)分,低于术前的(4.23±0.83)分;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86.23±6.60)分,高于术前的(65.08±5.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778、9.365,P值均<0.05);按照踝关节功能Kofoed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8例、良4例、可1例。结论 VSD联合皮肤牵张技术修复跟腱断裂修补术后创面软组织缺损,简便方便,安全有效,同时愈合瘢痕小,避免皮瓣修复创面所带来的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