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转移潜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细胞系中以及癌与癌旁组织中endoglin (ENG)的表达情况,探讨ENG在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5株NSCLC细胞及1株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HBE),随机选取22例NSCLC手术切除后癌与癌旁组织样本,分别采用real 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其中ENG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ENG的表达和临床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高转移性3株肺癌细胞系中ENG 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正常细胞株及低转移性2株肺癌细胞中ENG表达缺失.22例肺癌样本中,其中19例癌组织中ENG mRNA和蛋白呈阳性表达(86.36%),且表达量明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ENG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类型等均无关,而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P<0.01).结论 ENG在NSCLC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有可能作为预测NSCLC转移及预后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中GPR120、VEGF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NSCLC新鲜组织(包括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GPR120、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85例NSCLC癌组织及62例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GPR120、VEGF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NSCLC组织中GPR120、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P0.05)。GPR120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提示GPR120与VEGF表达显著相关(r=0.738 6,P0.000 1;r=0.413,P0.001)。NSCLC患者生存期与GPR120低表达、VEGF低表达呈正相关(P0.05)。GPR120蛋白高表达、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均为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PR120、VEGF在NSCLC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GPR120可作为NSCLC有价值的预后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肿瘤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Nanog和Oct-4在各种胃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80例癌旁组织及30例癌前病变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织中Oct-4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癌前病变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Nano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织(P<0.05).Nanog 和Oct-4在低分化胃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胃癌组(P<0.05),浸润深度(T1 +T2)、淋巴结转移(N1)及无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阳性率明显低于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N2+ N3)及伴远处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或P<0.01).胃癌组织中Nanog和Oct-4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58 7,P<0.01).结论 Nanog和Oct-4的表达与胃癌肿瘤干细胞的各种生物学行为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胃癌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p28GANK表达在食管鳞癌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免疫组化检测p28GANK在78例食管鳞癌及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28 GANK在两株食管癌高低转移细胞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提示p28GANK在食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67.95% (53/78),显著高于对应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11.42% (8/78)(P<0.01);统计分析提示,p28GANK在癌组织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远处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qRT-PCR及Western blot法结果提示p28GANK mRNA及蛋白在两株高转移食管癌细胞株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应的低转移细胞系(P<0.05).结论 p28GANK在高转移性食管癌组织及细胞系中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PTC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本153例,在HE染色下观察其一般临床病理学特点(肿物直径、双侧、多灶、肿瘤边界、腺叶外浸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153例PTC中,84例(54.9%)发生淋巴结内癌转移,126例癌组织高表达ALDH1A1,112例癌旁组织高表达ALDH1A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缘及癌组织 ALDH1A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性别、双侧、多灶、腺叶外浸润、癌旁组织ALDH1A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性边界和癌组织ALDH1A1高表达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随访的82例PTC中,局部肿瘤复发4例,5年局部复发率为4.88%,包括淋巴结肿瘤复发3例和甲状腺肿瘤复发1例,无远处转移及疾病相关死亡病例。复发病例肿瘤组织ALDH1A1均为高表达。结论 ALDH1 A1在PTC癌组织内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PT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子,有利于改善PTC患者治疗方法及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和内皮素转化酶(ECE)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肿瘤大小、癌的组织学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 77例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和45%。EMMPRIN和ECE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0.01,r=0.371和0.467),两者表达阳性组术后生存期均明显短于阴性组(均P<0.01)。NSCLC组织中EMMPRIN和ECE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r=0.243)。EMMPRIN和ECE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癌组织学类型和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P>0.05)。 结论: EMMPRIN和ECE的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RhoGDI2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 RhoGDI2 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表达,分析其与CRC患者临床因素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RhoGDI2在癌旁组织、肿瘤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表达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RhoGDI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关系密切(P<0.05);高表达RhoGDI2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短。结论:RhoGDI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明显相关,高表达RhoGDI2者总生存期及无病生存期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4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其相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的Trop-2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进一步采用Westem blot检测34例手术标本的Trop-2表达情况.结果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 <0.05);Trop-2表达量:直肠癌(RC)组>左半结肠癌(LSCC)组>右半结肠癌(RSCC)组(P<0.05),Dukes'C+D组>A+B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远处转移组>无远处转移组(P<0.05);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Trop-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肿瘤所在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D133、SL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院所收治的5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资料,对患者的肿瘤组织蜡块及这一时期在本院整形手术中获取的正常皮肤组织样本进行取样检验,采用KM法分析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因素.结果 CD133、SLP-2蛋白在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呈高表达,且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组织中CD133、SLP-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P<0.05);CD133、SLP-2蛋白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等病理参数无关(P>0.05);2年随访结束后,51例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2年总生存率为82.35%(42/51).经KM法计算,CD133低表达组、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3.31个月、21.92个月,SLP-2蛋白低表达组、高表达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3.08个月、21.71个月,生存分析显示CD133低表达组、SLP-2蛋白低表达组生存期较长(P<0.05).经Cox模型分析得出,CD133、SLP-2蛋白的高表达、组织中低分化、临床分级Ⅲ~Ⅳ级以及淋巴结发生转移是影响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D133、SLP-2蛋白的高表达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在临床上可作为评估皮肤鳞状细胞癌病患者预后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关系,评估它在NSCL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HIF-1α在正常肺组织、良性病变、癌前病变、原位癌、非小细胞肺癌及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NSCLC中的表达;采用TUNEL法检测部分NSCLC中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HIF-1α在支气管黏膜非典型增生、原位癌、NSCLC及肺癌转移淋巴结中的阳性表达率相似,总阳性表达率为40.0%(68/170),其在正常及良性病变中的总阳性表达率为6.0%(4/67),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HIF-1α在NSCLC中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仅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正相关(P<0.01).VEGF在NSCLC中的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0.027).凋亡指数(AI)在各组织类型和各分化程度的Ⅰ期肺癌中无明显差异,但生存期≥5年的肺癌患者AI明显高于生存期<5年的患者(P=0.004).AI与HIF-1α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0.004).结论 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及良性病变肺组织明显上调,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及细胞凋亡均密切相关,在NSCLC生长中的作用具有多向性.HIF-1α可以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及瘤体大小的影响.方法 纳入68例需行姑息性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均行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2、3、6和12个月,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59%、79.41%、67.65%和50.77%,术后12月显著低于其他月份(P<0.05);患者术前、术后2、3、6和12个月瘤体大小为29.13±5.13cm2、22.53±4.09cm2、17.45±3.86cm2、14.56±3.46cm2和12.74±2.43cm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清CYFRA21-1、CEA、CA50和SCC-Ag呈先降低后上升(P<0.05),术后3月达最低点(P<0.05);患者无进展生存期18.2±3.1月,3年、5年生存率为41.18%和30.88%;治疗期间,患者出现气胸(19.12%)和痰中带血(5.88%)等症状,治疗后缓解.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NSCLC,可明显降低患者瘤体大小和肿瘤标志物水平,近远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是NSCLC姑息性治疗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19片断抗原(CYFRA21-1)和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酶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表达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中的作用及其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26例NSCLC和同期35例良性肺疾病患者,收集患者年龄、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CYFRA21-1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法检测PTE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标志物结果显示,NSCLC患者组血清CYFRA21-1阳性率为75.4%,良性肺疾病患者组为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qPCR结果显示,NSCLC组织中PTEN mRNA表达显著低于良性肺疾病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TEN mRNA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结论 NSCLC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及组织中PTEN mRNA低表达,提示CYFRA21-1联合PTEN检测将为未来NSCLC诊断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 and combined hepatocellular and cholangiocarcinoma (HC-CC) are known to arise occasionally in hepatitis-related cirrhosis, although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remain unclarified. In this study, we characterized the ICC (9 cases) and ICC elements of HC-CC (11 cases) arising in nonbiliary cirrhosis. Thirty-thre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associated with nonbiliary cirrhosis and 24 ICC without cirrhosis were used as controls. Prominent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 was frequent in ICC with cirrhosis (78%) and ICC elements of combined HC-CC (72%).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related cytokines (interleukin 8,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and granulocyte 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M-CSF]) were expressed frequently and intensely in carcinoma cells of ICC with cirrhosis (40%, 80%, and 60%, respectively) and in ICC elements of the combined one (13%, 38%, and 63%, respectively). Interleukin 8 was expressed in 18% of ICC without cirrhosis, irrespective of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CSF and GM-CSF were in parallel (P < 0.05). G-CSF and GM-CSF mRNA were detected by RT-PCR in tissue specimens expressing G-CSF and GM-CSF at the protein level. Such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G-CSF and GM-CSF were not evident in controls. The expressions of c-kit and c-Met, as a hematopoietic and hepatic stem cell marker, were seen frequently in ICC with cirrhosis (80% and 80%, respectively) and ICC elements of the combined one (63% and 50%,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frequent expression of G-CSF and GM-CSF is a characteristic of ICC with cirrhosis and ICC in combined carcinoma, probably representing a phenotype of fetal hepatic parenchymal cell. The expression of these cytokines may be causally related to prominent neutrophilic infiltratio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Ki-67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TNBC和52例非三阴性乳腺癌(non-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情况,观察3个指标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p53,Ki-67及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80.8%,26.9%;而在NTNBC组织中为44.2%,61.5%,48.1%(均P<0.05).在TNBC组织中,p53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有关(均P<0.05);Ki-67表达阳性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在TNBC患者中,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阳性者与阴性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多因素显示:淋巴结转移、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是影响TNB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TNBC组织中,p53、Ki-67高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差,E-cadherin低表达,其表达阳性者预后良好.联合检测p53、Ki-67及E-cadherin表达可为TNBC患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上皮性卵巢癌中E盒结合锌指蛋白2(ZEB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2例上皮性卵巢癌、23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ZEB2和TGF-β1的表达,分析二者在卵巢上皮癌中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ZEB2和TGF-β1在上述三种组织中均定位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3%、21.7%、13.3%和71.2%、30.4%、20.0%,差异均有统计意义(x2=21.34、18.087,p均<0.05);ZEB2和TGF-β1在卵巢上皮癌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rs=0.552,P<0.05),且与分化程度、FIGO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病理类型无关(P>0.05);ZEB2和TGF-β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患者总生存率有关(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ZEB2阳性表达是预后危险因素(OR=2.653,P<0.05).结论ZEB2和TGF-β1可能促进上皮性卵巢癌进展,ZEB2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P53、nm23的表达及其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方法 选取2013年至2017年间于本院就诊并经病理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121例,分析其P53、nm23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p53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76.0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4.96%)(P<0.05),而nm23的表达在肿瘤组织(80.17%)和癌旁组织(86.12%)中无明显差异(P>0.05).p53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减低逐渐增高,最高达92.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m23则相反,高分化组织的nm23表达阳性率最高,为86.84%.在有转移的患者的肿瘤组织中,p53的表达明显上升,nm23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果 肿瘤组织中p53蛋白过量表达提示肿瘤恶性程度高,转移可能大,nm23蛋白在组织分化程度高的组中和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组中高表达,与抑制肿瘤生长相关,两者均可以作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效果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CD133表达水平对Ⅱ期结直肠癌患者肝转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至2016年间本院就诊的确诊Ⅱ期CRC患者98例进行研究,随访收集肝转移发生情况信息并讨论CD133表达水平对Ⅱ期CRC肝转移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基线CD133的表达阳性特征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D133的表达阳性率未见性别差异.随访1年期间4例患者死亡,此4例患者均为基线测量中CD133阳性表达组患者,其中2例并见癌旁组织CD133表达阳性.其余94例患者中肝转移者检出率为22.34%.基线肿瘤组织CD133表达阳性的75例患者中随访检出肝转移患者发生率为26.67%,显著高于基线肿瘤组织CD133阴性者中的发生水平,P <0.05;此外基线癌旁组织CD133表达阳性者中随访肝转移的发生率为87.50%,高于阴性表达组水平,P<0.05.结论 肿瘤组织中CD133表达增加会提高Ⅱ期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潜在风险,且癌旁组织中CD133表达增高也对肿瘤肝转移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突变分布特征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NSCLC共443例,其中包括手术切除样本299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59例、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85例。所有样本均通过石蜡包埋、切片后确定肿瘤细胞含量,显微切割富集肿瘤细胞后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法检测EGFR基因酪氨酸激酶编码区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结果(1)在443例NSCLC标本中共检出EGFR基因突变193个,发生在189例患者中(42.7%);EGFR基因第18至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分别为2.0%( 4/193)、48.7% (94/193)、6.7% (13/193)和42.5% (82/193);(2)EGFR基因总突变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但在年龄大于中位年龄(57岁)的患者中第21号外显子的突变率(50.9%,54/106)高于年龄小于或等于中位年龄者(32.2%,28/87;P<0.01);(3)女性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53.5%,107/200)高于男性患者突变率(33.7%,82/243;P <0.01);(4)腺癌中的突变率(46.5%,161/346)高于鳞癌(13.3%,4/30;P<0.01)和低分化癌者(24.1%,7/29;P<0.05),而与腺鳞癌(7/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在手术切除、粗针穿刺活检以及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细胞学样本中EGFR突变检出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分别为49.5%( 148/299)、35.6% (21/59)和23.5% (20/85),其中细针穿刺和胸腔积液的细胞学样本中的检出率较手术标本中的检出率为低(P<0.01)。结论直接测序法是检测NSCLC中EGFR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特别对未知突变类型的检出具有优势;NSCLC中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和腺癌中多见,以第19号外显子的缺失突变和第21号外显子的点突变为主;EGFR基因突变分布特征可能与年龄有一定关系;EGFR基因突变检出率与样本类型密切相关,活检组织及细胞学样本是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有用材料,但可能会漏检部分患者中EGFR基因的突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对宫颈鳞癌患者相关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以及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3例宫颈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对照.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SCC-Ag水平,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进一步分析血清SCC-Ag对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意义.结果 淋巴结转移组血清SCC-Ag中值明显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和CIN组(P <0.001),SCC-Ag水平与肿瘤分期、肿瘤直径大小呈显著相关(P<0.001).血清SCC-Ag水平预测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当临界值取3.4ng/mL时,约登指数最大,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2.5%和81.2%.结论 作为鳞癌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血清SCC-Ag与宫颈癌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显著相关,并且可以初步预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大鼠缺氧心肌细胞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胰酶消化大鼠心肌细胞并传代,用150 μmol/L浓度的CoCl2处理心肌细胞,模拟缺氧条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EPO+ G-CSF浓度下心肌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水平.筛选出最适浓度后,将实验组分为对照组、缺氧组、缺氧+ EPO组、缺氧+G-CSF组和缺氧+EPO+ G-CSF组,Western blot法检测乏氧诱导因子(HIF)-1α、P53、PARP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心肌细胞在10 U/mLEPO+200 ng/mL G-CSF培养下,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水平最低,故认为是最适浓度(F=14.73、11.95,P <0.05).和对照组相比,HIF-1α、P53和PARP蛋白在各实验组中表达水平均升高,HIF-1α以缺氧组升高最显著(F=22.65,P<0.05),P53以缺氧+EPO+ G-CSF组升高最显著(F =25.18,P<0.05).除对照组外,PARP蛋白在实验组中呈现逐渐降低趋势(F=17.48,P<0.05).结论 EPO-G-CSF能降低缺氧的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和DNA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IF-1α、P53、PARP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