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血酶敏感蛋白1抗血管新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凝血酶敏感蛋白 1(thrombospondin 1,TSP 1)是重要的多肽类内源性血管新生抑制物。TSP 1的抗血管新生活性主要由其第 2和第 3个备解素样 (type 1repeats)重复顺序承担 ;P5 3蛋白是TSP 1基因的关键转录调节因子 ;CD36分子介导的内皮细胞凋亡是TSP 1抑制血管新生作用的重要机制 ;TSP 1的编码序列可以作为有效的抗血管新生基因药物  相似文献   

2.
自身抗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致病性,应用致病性自身抗体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几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管性疾病动物模型,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肾小球炎、韦格纳肉芽肿、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内皮细胞抗体诱导的血管炎和自身免疫介导的动脉硬化。该类动物模型为探讨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评价其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肢体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备受关注的新方法。内皮祖细胞(EPCs)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研究证实,体内移植EPCs可以促进缺血后组织内的血管新生,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4.
<正>当组织发生缺血性病变时,机体会以自发生成新血管方式缓解缺血缺氧、延缓疾病进展。但是,在一些存在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的患者,机体的这种自发血管生成机制受到限制。因而需研究针对这种缺血性疾病的新治疗方法——"血管再生性治疗",而在大部分实验和临床前研究中主要采用干细胞移  相似文献   

5.
缺血性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和外周血管闭塞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之一。血管重建 (即血管新生、血管生成及动脉生成 )是机体在血管闭塞状态下的病理生理性代偿反应。以改善缺血为目的 ,应用促血管因子、基因治疗和血管祖细胞补充治疗已成为当前缺血性血管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液流至相应组织,分化为内皮细胞,并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新生的作用,对于创伤修复、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以及肿瘤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肢体缺血性疾病已成为发达国家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备受关注的新方法。内皮祖细胞( EPCs)可分化为内皮细胞,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研究证实, 体内移植EPCs可以促进缺血后组织内的血管新生, 为缺血性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受体酪氨酸激酶HER2是癌基因Her2的编码产物 ,激活后可通过MAPK ,AKT等途径促进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通过上调VEGF等促血管新生因子和下调TSP 1等抑制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 ,促进血管新生。HER2的单克隆抗体—赫赛汀 (Herceptin)的抗血管新生、抗肿瘤生长疗效显著 ,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后的神经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血管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及修复,促使血液循环再通和氧气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微环境。 目的:探讨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改善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修复的新方法。 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CNKI、万方等数据库近10年的相关文献。英文关键词为“EPCs、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troke”等,中文关键词为“内皮祖细胞、干细胞移植、脑卒中”等,选择内容与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疾病相关的文献,同一领域文献则选近期发表的或发表在权威杂志上的文章,共纳入43篇参考文献。 结果与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再生、神经功能的恢复与缺血部位新生血管的形成和重塑有着密切的关系,内皮祖细胞参与出生后缺血组织的血管发生及修复,促进血液循环及氧气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为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微环境。自体血管内皮祖细胞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是可行的、安全的、有效的,但仍需大量的生物学及动物实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武相锋  刘韬  张倩 《医学信息》2018,(20):18-22
糖尿病足是继发于糖尿病终末期的下肢溃疡缺血性疾病。促血管生成因子在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十分复杂,不同促血管生成因子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在缺血损伤区域的修复过程中,促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上升,参与组织缺血损伤区血管结构的重建,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组织缺血损伤得到修复。病理情况下,促血管生成因子参与炎症级联反应,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还可能诱导硬化斑块破裂、增加能量的代谢消耗,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研究的深入,促血管生成因子开始应用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中,逐渐成为糖尿病足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由于不健康饮食习惯及人口的老龄化,缺血性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动脉缺血引发的脑部、心脏和外周血管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引起了医生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目前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血管搭桥手术、腔内介入和药物治疗。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缺血病症,却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术后再闭塞以致需要二次手术、介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机械性能不足以及药物治疗效果不够稳定持久等问题。因此,需要探究更加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缺血组织血管化,最大程度恢复组织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12.
内皮祖细胞的动员、归巢和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 ,在某些生理、病理状态下可随血流至相应组织 ,分化为内皮细胞 ,并进一步形成血管。内皮祖细胞不仅参与胚胎发育的血管发生 ,而且在成人机体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的作用。研究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动员、归巢及分化机制将为临床治疗缺血性疾病、创伤修复及抑制肿瘤生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血管生成及靶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是胚胎发育第一器官并形成人体最大网络系统。正常血管生成受到各种细胞因子的严格控制。异常的血管生成导致各种疾病,例如肿瘤、糖尿病、免疫病、先兆子痫、肢体缺血等。因此,血管生成已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药物靶点。2004年,第一个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结肠癌的治疗,标志着抗血管生成疗法的成功。然而,随着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应用,新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这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且展现出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4.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细胞发生变性及坏死,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尽快恢复缺血区血供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关键。研究显示脑缺血后缺血区域有代偿性血管新生现象,它们对于增加脑缺血区血液灌注量和限制缺血半影区面积的扩散具有积极作用[1],揭示脑缺血后血管新生的分子机制,有助于为临床寻找新的治疗靶点。Notch信号通路在胚胎期血管发育和肿瘤血管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2],但它是否参与调控成体脑缺血后缺血  相似文献   

15.
自身抗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致病性 ,应用致病性自身抗体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几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管性疾病动物模型 ,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肾小球炎、韦格纳肉芽肿、肺出血 肾炎综合征、抗内皮细胞抗体诱导的血管炎和自身免疫介导的动脉硬化。该类动物模型为探讨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评价其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在细胞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粘附分子、尤其是CD_(11)/CD_(18)、选择素家族及ICAM-1等可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与心肌细胞之间的粘附,通过多种机制造成心肌损伤及血管功能障碍。抗有关细胞粘附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自身抗体在特定情况下具有致病性,应用致病性自身抗体可以诱导自身免疫病的实验模型.本文综述几种自身抗体介导的血管性疾病动物模型,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抗髓过氧化物酶相关性肾小球炎、韦格纳肉芽肿、肺出血-肾炎综合征、抗内皮细胞抗体诱导的血管炎和自身免疫介导的动脉硬化.该类动物模型为探讨血管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评价其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HIV—1耐药性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军强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2001,8(5):158-160,F003,F002
随着多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药物的广泛使用,以及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的应用和推广,HIV-1感染者的并发症和AIDS病人的死亡率明显下降,抗HIV/AIDS的治疗效果是极其明显的,但是,HAART应用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其中,HIV-1的耐药性是维持HAART长期疗效的障碍,如何加强HIV-1耐药性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对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产生HIV-1耐药性的分子机制,HIV-1治疗药物及其耐药性与HIV-1基因突变的相关性,HIV-1耐药性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可靠性和指导意义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报道。  相似文献   

19.
人们普遍认为冠心病(CHD)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了CHD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是引发急性临床事件的关键环节。而sICAM-1、sVICAM-1及VEGF等血管活性物质在本病发生和病情的进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种子细胞是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化组织构建的基础,在缺血性疾病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血管构建中,内皮细胞的来源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自体血管壁分离获得的内皮细胞由于数量少、体外培养困难、增殖能力有限.应用受到限制.随着干细胞研究的兴起,干细胞逐渐成为内皮细胞来源的研究焦点.就具有向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内皮祖细胞,造血干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脂肪来源基质干细胞,胚胎干细胞)来源、分布、特点、诱导分化、动物实验或临床应用及近期相关研究予以综述,并比较各自的优缺点.为内皮细胞来源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