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估生物安全实验室微环境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存能力,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护消毒措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制备HIV-LWJ病毒上清,通过测TCID50,检测HIV在水或含5%血清RPMI1640培养液稀释后,持续存在于4℃、室温(25℃左右)、37℃不同时间的感染活力,以及病毒悬液在灭菌的玻璃片、不锈钢片、塑料片、滤纸片和棉布片等不同介质上的生存能力.结果 温度对HIV生存有一定的影响,无论在培养液或纯水中,37℃HIV感染活力下降较快,感染活力仅可维持在14 d左右;而室温及4℃下感染活力下降较缓慢,可维持较长时间(>21 d);病毒在不同环境物品表面中感染活力下降速度和存活时间明显不同,在吸水性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至少24 h,然而在表面光滑、不吸水的材料表面可以存活超过48 h,而且仍然保持较强的感染性.结论 HIV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对干燥环境和热敏感,但应重视冷藏或常温下HIV污染物尤其是湿润物品的消毒,防止实验室及日常生活中HIV感染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模式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以及常用消毒液和紫外线对病毒的灭活能力.方法 利用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重组腺病毒rADV和重组单纯疱疹病毒rHSV作为模式病毒,将滴有病毒的NC膜于室温下、浸于不同稀释度的各消毒液(乙醇、次氯酸钠、来苏尔、新洁尔灭)中,分别于15、30、45、60、75、90、105 min,或紫外线连续照射20、40、60、80、100 min后,放入细胞表面培养48 h,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1)rHSV在环境中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足60 min,rAd病毒均高于105 min;(2)100%、70%、50%的乙醇,以及5%、2.5%和1.25%次氯酸钠均可灭活两种病毒;(3)0.1%的新洁尔灭15 min可灭活rHSV和rADV;0.01%新洁尔灭作用45 min可灭活rHSV病毒;0.05%新洁尔灭中作用75 min可灭活rADV病毒;而0.01%新洁尔灭则无灭活作用;(4)5%和2.5%的来苏尔可灭活两种病毒;但1.25%来苏尔灭活rADV病毒需75 min;(5)紫外线照射大于20 min可有效灭活rHSV,但对rADV无灭活作用.结论 无包膜病毒与有包膜病毒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是不同的;两种模式病毒对各消毒液的抵抗能力也不尽相同,应根据病毒的特点选择不同的灭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文章导语:抗菌生物材料中的核心成分是抗菌剂。抗菌剂能够在一定时间内,使某些微生物(细菌、真菌、酵母菌、藻类及病毒等)的生长或繁殖保持在必要水平以下的化学物质。抗菌剂是一类具有抑菌和杀菌性能的新型助剂。极少数的抗菌剂添加至生物材料中,可制成抗菌生物材料,再经加工成制品。抗菌生物材料可以使材料表面的抗菌成分及时通过接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像相关(DIC)技术是一种在物体变形前后根据物体表面自然或人工制作的散斑场获取物体性能参数的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处理速度快、对测量环境要求低等一系列优点。文章首先阐述DIC技术在生物组织力学性能测试的应用,具体综述在牙科、关节软骨和骨相关如植入物、骨盆,以及在软组织、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测定应用,并就DIC的算法、设备和散斑制作的发展做分析,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病毒IL-10(vIL-10)是EB病毒基因组中一段开放读码区BCRF1编码的蛋白质,约85%的氨基酸与IL-10相同,具有抗炎及免疫抑制等作用.vlL-10主要是通过下调或抑制免疫反应扩大的细胞因子来改善移植物的存活,有研究者将vIL-10转移到气管、心脏、角膜等器官,对其进行了抗炎、抗排斥等方面的研究,为vlL-10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 force microscope,AFM)对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副流感病毒(para influenza virus,PIV)进行成像研究,观察病毒的不同表面形貌和由表及里的超微结构。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提供的二维图像可以观察到病毒有圆形和带状的突起。用AFM对完整的病毒颗粒进行成像,从获得的三维图像中我们观察到呈球形的病毒颗粒表面圆形和带状突起的细部结构,两者相比较,AFM的三维图像能更真实地反映病毒的表面形貌和超微结构。用Tritonx-100处理病毒,可使病毒包膜部分或完全溶解,暴露病毒衣壳,通过图像我们观察到了PIV病毒逐步去除包膜后的不同表面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用SDS处理病毒,能够释放出病毒RNA,用AFM进行成像观察,可见病毒的RNA结构。AFM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对PIV病毒表面形貌和由表及里的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7.
P小体(Processing bodies,PBs)是细胞质中存在的,含有多种功能相关蛋白和RNA的胞浆复合物,主要参与mRNA降解和基因沉默,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细胞发生一系列应对反应,P小体与病毒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一方面,P小体会抑制病毒RNA在细胞内的合成,影响病毒基因组的转录、翻译及定位等过程,降解病毒RNA.另一方面,一些病毒可以利用P小体中的某些成分来促进自身复制,保证其在细胞内存活,不被细胞降解.P小体的相关功能可以帮助宿主抵抗病毒感染,动态调节细胞的生命进程.  相似文献   

8.
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测定,一般是根据其表面标志设计的。最近Geczy等介绍了一种测定人外周血白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促凝血活性(leukocyteprocoagulant activity,LPCA)的方法原理是外周血淋巴细胞在有丝分裂原或致敏淋巴细胞在抗原(HBSAg、OT、腮腺炎病毒等)作用下被激活,并产生一种结合在细胞上的促凝血活性因子,可使正常人血浆凝  相似文献   

9.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 NK cell)作为固有免疫应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机体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自然细胞毒性受体( natural cytotoxicity receptors, NCR)是NK细胞表面的活化性受体,主要包括NKp30、 NKp44和NKp46。这些受体和同源性细胞表面或病毒来源的配体相互结合,可促使NK细胞活化,进而发挥杀伤功能以及分泌细胞因子。相反,肿瘤细胞和病毒也可以通过NCR实现免疫逃逸,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影响和干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在宿主细胞表面表达是病毒逃避机体抗病毒免疫的重要途径之一。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是机体内一个重要的免疫耐受分子,多种病毒感染后均可诱导HLA-G分子的表达,促进病毒的免疫逃逸。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过程中,HIV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HLA-G分子在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表面的异常表达及分泌大量可溶性HLA-G(sHLA-G)。HIV诱导表达的HLA-G分子与其受体结合,通过直接抑制NK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或间接诱导HLA-G+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使HIV病毒有效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及攻击。本文就HLA-G结构、受体、基因多态性与HIV易感性、HIV感染与HLA-G分子异常表达,和HLA-G对免疫细胞的影响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物体识别试验研究母鼠胎盘接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后仔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方法BALB/C成年小鼠雌雄同笼受孕,受孕后母鼠随机分为病毒组和对照组,病毒组与对照组母鼠于孕12.5d胎盘分别接种1×106PFU/m lMCMV以及等量无菌3%FCS DMEM培养液,后待其自然分娩。所得仔鼠饲养70d,以物体识别试验测试各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结果病毒组仔鼠探索新物体所用时间较对照组减少,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病毒组分辨指数较对照组减低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母鼠胎盘接种小鼠巨细胞病毒可导致仔鼠出现明显的物体识别障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存活素(Survivin,Svv)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离体微环境中延长生存能力的机制,为新的干细胞抗凋亡移植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备Svv重组慢病毒和空白对照病毒,测定病毒滴度及转染率大于90%时的MOI值;分别进行转染后成骨诱导分化测定;RT-PCR比较转染前后surviv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成功包装出Svv慢病毒和空白病毒,实验组病毒滴度为7.1×10 7TU/mL,空白病毒组为8.3×107 TU/mL;转染率大于90%时的MOI值Svv慢病毒和空白病毒分别为28.4和8.3;转染后的Svv慢病毒和空白病毒均能向成骨分化;同时RT-PCR结果显示转染后明显过表达survivin.结论:慢病毒成功转染MSCs且具有其分化功能,同时过表达survivin,为体内研究靶细胞的存活时间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家鼠型HFRS病毒R22株100LD_(50)感染2~4日龄乳鼠。于感染后0、48、96及120h分别经腹腔注射对该株病毒具有中和活性的单一McAb或混合McAb,同时设该病毒免疫血清、单注射该病毒和Sp2/0腹水3种对照,观察McAb对感染乳鼠的保护作用,观察时间为35d。结果在感染后96h内注射单一McAb、混合McAb及免疫鼠血清的保护率均可达100%,而Sp2/0腹水对照组与病毒对照组的乳鼠均在感染后第13~16d发病死亡。在死亡乳鼠的脑,肺组织中检出了HFRS病毒抗原,而在保护存活乳鼠的脑、肺组织中均未检出病毒抗原。McAb对感染乳鼠的保护率与其浓度相关。在感染后24h分别注射不稀释、10~(-1)、10~(-2)和10~(-3)稀释的混合McAb,其保护率依次为100%、88.7%、55.6%和16.7%。  相似文献   

14.
EB病毒(EBV)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致癌病毒,是高度相关的淋巴和上皮肿瘤的来源和发展,包括伯基特淋巴瘤和鼻咽癌(NPC)等,EBV基因几乎可以在所有细胞中。EBV感染通常与少数潜伏病毒功能的蛋白质表达,包括潜伏膜蛋白LMP1和LMP2A等和巴尔核抗原1(EBNA1)。LMP1是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的成员,被认为是EBV的主要致瘤蛋白。在EB病毒中通过2个C末端结构域编码基因蛋白LMP1信号来驱动细胞生长,存活和转化。LMP1蛋白目前是惟一已被证实的EB病毒的癌基因,LMP1的表达参与了肿瘤的发生与发展,是目前癌症方面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利用其刺突(S)吸附与穿入细胞,冠状病毒S蛋白为同源三聚体,每一条肽链分为S1和S2两个区,S1通过其受体结合域(RBD)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S2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或内体膜融合使病毒核衣壳进入细胞质。冠状病毒疫苗设计的主要出发点是诱导机体产生针对S蛋白的中和抗体,从而阻止病毒对细胞的吸附与穿入。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都已证实,冠状病毒S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后者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基于S蛋白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是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 DNA疫苗、 mRNA疫苗或病毒样颗粒疫苗,可以针对S蛋白的全长设计或针对RBD或S蛋白的其他区域设计。  相似文献   

16.
荧光分子断层成像系统需要获取成像物体的三维表面轮廓,用于荧光团浓度重建的前向模型,本文提出了基于结构光方法的成像物体的三维表面轮廓重构。首先利用8比特格雷码对图像进行编码,再将编码后的图像投射到成像对象,这时经成像物体的三维表面轮廓调制后的图像再通过二值化、解码、插值和轮廓重构等步骤最后输出三维表面轮廓。圆柱物体和小鼠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重构成像物体的三维表面轮廓,并且具有硬件系统简单、易实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前有关自然杀伤(NK)细胞在病毒感染中的作用,主要依据来源于抗asialo GM,血清的应用。asialo GM1是存在于所有小鼠NK细胞表面的一种中性鞘糖酯。单克隆抗体NK 1.1是针对C57BL/6小鼠NK细胞表面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鼠IgG2a。抗体经腹腔注入对照组或感染组小鼠体内,所用抗体量为去除90%淋巴细胞脉络丛脑炎病毒(LCMV)诱导的NK细胞活性所需剂量。感染后一定时间测定脾脏、肝脏内病毒空斑滴度;检测NK细胞对YAC-1细胞的杀  相似文献   

18.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传染性病毒 ,能导致致死性出血热 ,目前尚无特效疫苗或治疗方法。关于抗体是否能对该病毒提供免疫性的问题一直有争议。该作者制备了针对其五个表面糖蛋白 (GP)的五组单抗并评价了它们的效果。以预防性或治疗性给药的方式 ,在暴露前 2 4小时及接触病毒后 2天的时间内 ,五个组的单抗均能分别对受埃博拉病毒攻击的小鼠提供保护作用。保护性单抗结合的三个表位在 GP1蛋白上是呈直线排列 ,GP1和 s GP共有另外两个构象表位。抗体的亚类是决定其是否有保护作用的重要的因素 ,小鼠 Ig G2 a更有效。研究结论认为 ,抗体能提供…  相似文献   

19.
病毒样颗粒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是不含病毒核酸的空壳结构,许多病毒结构蛋白都具有自动组装成VLPs的能力,在形态结构上与天然的病毒颗粒相似,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和生物学活性.由于VLPs不含有病毒遗传物质,因此不具有感染性, 其中有些已经作为疫苗成功应用于临床.VLPs在结构上允许外源基因或基因片段的插入而形成嵌合型VLPs并将外源性抗原展示在其表面.此外,多数病毒VLPs还具有包裹核酸或其他小分子的能力,可作为基因或药物的运载工具.  相似文献   

20.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机体之后,其辅助蛋白负性调节因子(Nef)可以通过其功能不同的结构域,以不同的机制,对靶细胞表面的多种细胞膜分子进行调节,同时增强病毒的感染力和抑制抗体类别转换。这些机制使得HIV-1侵染的靶细胞避免超感染,保证HIV-1在宿主细胞合适而稳定的环境中进行增殖、完成生命周期,从而实现HIV-1在人体内的长期潜伏和免疫逃逸。本文综述了Nef的结构域以及其下调多种靶细胞膜表面分子CD4、MHC-Ⅰ、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等的机制,以期加深对Nef蛋白功能的理解,为HIV-1的防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