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无盆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子宫颈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也是选择术后治疗方案的依据。传统检查对切除的淋巴结只做HE切片,使部分淋巴结微转移漏诊,影响患者的临床分期、治疗及预后。微转移癌的存在是子宫颈癌常规HE染色淋巴结阴性患者出现复发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标记CK(AE1/AE3)、34βE12、EMA、CEA的表达来检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盆腔淋巴结的微转移癌,把两次HE切片均阴性、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淋巴结定为微转移淋巴结,对比4种上皮性标记对微转移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对部分病例进行了随访,以期评价这些抗体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淋巴结微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在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标本脉管侵犯评估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收集133例淋巴结检出数量12枚的CRC标本,分别行HE染色及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种方法在脉管侵犯筛查效果中的差异,并分析应用鸡尾酒抗体免疫组化染色证实的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 (1)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及HE染色对脉管侵犯的检出率分别为42. 9%(57/133)和21. 8%(29/133),差异有显著性(P 0. 001)。(2)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法证实的脉管侵犯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出芽相关(P 0. 05)。(3)脉管侵犯、侵犯位置深度、程度及脉管侵犯灶数≤2个灶且癌栓细胞数量≥5. 5个与患者OS密切相关(P 0. 05)。结论鸡尾酒抗体D2-40/CD34-CK双重免疫组化染色对脉管侵犯评估优于常规HE染色切片观察,与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出芽情况密切相关,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作为淋巴结检出数量不足CRC病例的补充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中不同染色情况的淋巴结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乳腺癌患者92例,以亚甲蓝为示踪剂,根据92例乳腺癌患者SLNB中淋巴结染色情况的不同分为无染色组、完全染色组和染色不均组,病理检测3组患者淋巴结的肿瘤转移情况并作比较。结果92例乳腺癌SLNB共取得淋巴结256枚,平均每例患者2.8枚,无染色组(80枚)肿瘤转移率为13.8%,完全染色组(112枚)肿瘤转移率为43.8%,染色不均组(64枚)肿瘤转移率为62.5%,3组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SLNB中染色不均的淋巴结最易出现肿瘤转移,其次为完全染色的淋巴结,染色淋巴结附近看到的未染色淋巴结也有肿瘤转移的可能,宜一并切除送检,有利于降低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和SLN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例乳腺癌患者行术前Y探测仪SLN定位,用RTPCR法检测SLN中CK19mRNA的表达。同时与常规病检法比较其检测敏感性。并比较转移组、微转移组、无转移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SLN定位成功率为97%,RTPCR法与常规病检法转移的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常规病检阴性的38例淋巴结中,RTPCR法检出8例有微转移。同时乳腺癌转移组与微转移组患者在肿物大小与淋巴管浸润上有相似性,而同无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检查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使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同时也证明RTPCR法是可靠的,SLN微转移有可能作为肿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角蛋白(CK19)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中的表达,提高前哨淋巴结活检中微转移的检出率。方法采用常规病理检查法(HE染色)和定量RT—PCR法检测了40例乳腺癌患者SLN的CK19的表达量,同时选取10例来源于胃肠道的良性病变淋巴结作为定量RT—PCR检测的对照组。结果CK19在良性病变的淋巴结中没有表达。常规病理检查的敏感度为42.9%(9/21),假阴性为57.1%(12/21).准确率为70.0%(28/40)。定量RT—PCR法检测出常规病理未检出的微小转移病例12例,敏感度为95.2%(20/21),假阴性为4.8%(1/21),准确率为97.5%(39/40)。结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有效判断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定量RT—PCR法检测CK19在SLN中的表达,可提高敏感度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Li DL  Yang WT  Cai X  Xu XL  Xu WP  Chen JJ  Yang BL  Wu J  Shi DR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0,39(11):729-733
目的 探讨GeneSearchTM乳腺淋巴结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GeneSearch)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术中诊断的临床实用性.方法 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2月至6月诊治的88例乳腺癌患者行SLN活检.首先垂直长轴将所得淋巴结切成数块厚约2 mm的组织块,对各切面进行术中细胞印片后,奇数号组织块用于术后连续切片检查,偶数号组织块采用GeneSearch进行检测,应用即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LN中CK19和乳腺球蛋白表达的Ct值.将GeneSearch以术后连续切片的诊断为准,与术中细胞印片、术后连续切片的病理结果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88例共获得225枚SLN,其中宏转移淋巴结27枚,微转移淋巴结9枚,阴性淋巴结189枚(其中5枚为孤立肿瘤细胞).从切割淋巴结开始到最终形成报告,GeneSearch耗时范围为35~45 min(平均40 min).基于淋巴结数目,GeneSearch与术后连续切片的总体符合率为95.6%(215/225),其检测敏感度为86.1%(31/36),均高于术中细胞印片[分别为94.7%(213/225)和72.2%(26/36)].SLN转移灶大小与CKl9和乳腺球蛋白的Ct值存在统计学相关性(P<0.01).结论 GeneSearch用于SLN术中诊断时,其检测敏感度高于术中细胞印片,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探讨人乳腺球蛋白(human mammary globulin,hMAM)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T-PCR检测20例乳腺癌组织及正常淋巴结组织中hMAM的表达;SLN定位后通过RT-PCR与常规病理检测SLN转移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SLN转移与临床病理的关系。乳腺癌组织中有18例过表达,表达率为90.0%,而正常淋巴结中hMAM不表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病理检查转移率为50.98%,RT-PCR法检测的阳性率提高到70.59%,RT-PCR法比常规病理检测的检出率高19.61%,两者之间差异显著(χ2=38.28,P<0.01)。SLN无转移组、微转移组、转移组与肿瘤位置、ER表达及病理类型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hMAM可作为辅助判断SLN是否转移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CK19表达及其在喉鳞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K19及其在喉鳞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中应用与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40例喉鳞癌患者及清扫淋巴结163个(常规临床检查颈部淋巴结阴性pN0)进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和抗角蛋白19抗体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40例喉鳞癌组织中CK19均表达阳性,40例颈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发现5例有转移者(共23枚淋巴结),CK19检测也为阳性。19个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未发现转移者,CK19也表达阳性。随着肿瘤T分期的增加,淋巴结CK19表达阳性率亦增加。CK19表达阳性者预后较阴性者差。结论:CK19免疫组化法是检测喉鳞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敏感而便捷的方法,而检测喉鳞癌微转移有助于判断肿瘤进展程度与预后,特别对筛选组织学检查淋巴结阴性但存在微转移的病人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测非前哨淋巴结 (non SLN)转移 ,以筛选出转移局限于前哨淋巴结 (SLN)的乳腺癌患者。方法 :采用99mTc SC作为示踪剂 ,对 95例乳腺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对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95例患者中成功发现 91例患者有SLN (95 8% ) ,其中 85例患者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病理状况 (93 4% )。临床肿块大小(P =0 0 2 8)、肿瘤分级 (P =0 0 40 )和原发灶cyclinD1蛋白 (P =0 0 17)的表达与non SLN转移显著相关。而Logistic多因素分析证实 ,临床肿块大小、肿瘤分级为独立的预测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因子。结论 :可根据临床病理学特征 ,筛选出乳腺癌转移只局限于前哨淋巴结的患者 ,也存在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及特定医院就诊早期子宫颈癌拟接受腹式盆腔淋巴结清扫和广泛子宫切除术患者42例,术中确定SLN,并将切除的SLN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且不管术中SLN快速病理检查结果如何,对所有患者均实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于病理检查SLN淋巴结阴性的患者术后不需要补充放疗,阳性的患者术后需补充放疗。术后对比SLNB的SLN阳性和阴性率与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的淋巴结阳性和阴性率是否符合,是否具有阳性和阴性预测效率。并对所有患者术后按SLN阴性和SLN阳性进行3~5年的跟踪随访。结果SLN的阳性和阴性率与盆腔淋巴结清扫结果的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率基本符合,具有较高的阳性和阴性预测效率。对所有患者术后结局按SLN阴性和SLN阳性常规3~5年跟踪随访,结果显示两组在专科检查、盆腔B超、残端HPV检测、复发时间及部位、复发率、5年存活率6个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SLNB代替传统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技术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准确性,为宫颈癌临床缩小手术范围并减小手术并发症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美蓝对腋哨兵淋巴结的染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美蓝在腋哨兵淋巴结(SLN)的染色作用。方法:对34例乳腺癌病人行保乳术,术中均用美蓝注射法进行SLN的染色。其注射部位有:①乳晕皮下(22例);②肿瘤四周(7例);③肿瘤皮下(5例)。结果:34例SLN染色成功,SLN的染色率为100%。26例SLN无转移者完成保乳术,8例有转移转者转改良根治术。结论:美蓝在SLN的染色中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及染色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BAG-1及MCM2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21例子宫颈癌及51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蛋白的表达;采用RT-qPCR法检测34例子宫颈癌组织及27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BAG-1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70.2%(85/121)及9.8%(5/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45,P0.05);MCM2在子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82.6%(100/121)及5.9%(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36,P0.05)。子宫颈癌组织中BAG-1及MCM2 m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BAG-1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CM2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两者高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均无关(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子宫颈癌中BAG-1与MCM2表达呈正相关(r=0.370,P0.05)。BAG-1与MCM2共同高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BAG-1及MCM2可能参与了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检测两者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子宫颈癌侵袭及预后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淋巴结转移是胃癌复发和转移的主要途径,传统HE染色确定肿瘤的转移和分期存在一定的弊端。随着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的进步,使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成为可能,其在临床中的指导意义也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就国内外淋巴结微转移在胃癌的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者为胃癌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胃癌浸润转移的螺旋CT征象与PTEN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SCT)征象与磷酸酶基因(PTEN)表达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60例,术前一周进行SCT三期增强扫描,术后标本分别进行HE染色读片及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PTEN表达.结果:SCT示浆膜侵犯判断的准确性为91.66%(55/60),淋巴结转移判断准确性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前列腺癌根治术标本的全器官取材方法观察前列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系统性全器官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108例,并复习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患者年龄55~80岁(平均68.1岁),术前血清PSA平均值18.3μg/ml。病理分期:pT2期59例(54.6%,59/108),其中14例为pT2a期(23.7%,14/59),5例为pT2b期(8.5%,5/59),40例为pT2c期(67.8%,40/59);pT3期49例(45.4%,49/108);pT3a期29例(59.2%,29/49),其中pT3b期20例(40.8%,20/49)。84例同时送检盆腔淋巴结,3例可见淋巴结转移(转移率3.6%)。 Gleason评分:9例≤6分(8.3%),66例为7分(61.1%),33例≥8分(占30.6%)。29例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切缘状况:28例(25.9%)呈切缘阳性,21例为pT3期(75%),15例(53.6%)存在Gleason 5生长方式。术前活检与术后病理分期比较:pT2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14.00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68.5%,>5针者占4.3%;pT3期肿瘤术前PSA平均值23.82μg/ml,肿瘤累及针数≤2针者占19.6%,>5针者占28.3%。 pT2期与pT3期肿瘤活检累及针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活检指标在Gleason 6分者81.3%根治标本上升为7分或以上。结论要获得准确的病理分期、分级及切缘状况评估需全器官系统化取材前列腺癌根治标本。 PSA水平、Gleason评分、肿瘤累及针数是前列腺癌术前临床分期和危险度评估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8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患者,对病理标本行HE和免疫组化SP法染色,确定肿瘤分期、病理分级及有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采用χ~2检验分析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肿瘤分级和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前列腺癌组≥T2c为71.4%,发生淋巴结转移为60.0%,明显高于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组(χ~2=5.97,P=0.015;χ~2=10.28,P=0.001);M2型巨噬细胞浸润与无M2型巨噬细胞浸润的前列腺癌组的病理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2型巨噬细胞浸润可能参与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其相关病理、生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放射导向手术检测经99mTc-MIBI标记的食管癌病人30例,食管平滑肌瘤及贲门失弛缓症病人10例,探讨对食管癌转移淋巴结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放射导向手术探测病灶,胸内和腹部淋巴结及切除的标本,术后对常规病理为阴性(即假阳性)的淋巴结,进行连续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然后计算及统计学处理。结果:30例病人当中,廓清淋巴结694枚,转移者共有148枚。淋巴结转移以局部转移多见;其次为连续性转移与跳跃性转移,多向性转移最为少见。用放射导向手术探测淋巴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96.3,准确率98.9。结论:淋巴结转移情况是影响食管癌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放射导向手术不仅能检测出微小的转移淋巴结,而且术中就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临床分期,指导手术廓清的进行。使食管癌手术的根治度迈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人肺癌和乳腺癌组织IL-1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人体肺癌和乳腺癌组织中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以探求IL-15在人体肺癌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9例肺癌和51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中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分析IL-15、IL-15Rα、NK细胞、CD8^+细胞之间相关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肺癌和乳腺癌肿瘤组织中IL-15表达的阳性染色密度值(PSD)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减少,肿瘤直径〈3cm组大于肿瘤直径≥3cm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种肿瘤组织中IL-15的表达和IL-15R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与NK细胞、CD8^+细胞的浸润成正相关。IL-15Rα的表达与这两种肿瘤病人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IL-15高表达者,多处于肿瘤分期早期,瘤体体积较小,少伴有淋巴结转移;IL-15低表达者,多处于肿瘤分期晚期,瘤体体积较大,多伴有淋巴结转移。推测IL-15在这两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PC)的病理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观察51例乳腺IMPC的主要病理学特征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检测IMP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和VEGF受体(R)-3的表达并计数淋巴管密度,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乳腺IMPC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的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2.5个,明显高于Ⅰ级组的4.0个;(2)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27/28,96.4%)明显高于(-)和(±)组(14/23,60.9%),且其淋巴结转移数平均14.4个,也明显高于(-)和(±)组的4.6个;(3)IMPC肿瘤细胞的VEGF-C表达在病理组织学分级Ⅱ、Ⅲ级组显著高于Ⅰ级组(P=0.03),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06);淋巴管密度与VEGF-C表达(P=0.009)、淋巴结转移(P=0.007)呈正相关;(4)肿瘤组织中IMPC成分的多少与淋巴结转移无显著性关系,淋巴结转移灶为纯IMPC或以IMPC成分为主;(5)28例伴有导管原位癌的IMPC中,14例为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14/28,50%)。结论乳腺IMPC的病理组织学分级、淋巴管密度及间质淋巴细胞浸润可能是影响IMPC淋巴结转移的关键性因素。VEGF-C和VEGFR-3表达增高是促使IMPC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原因。微乳头状型导管原位癌可能是IMPC的早期阶段。  相似文献   

20.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444-446
目的探索快速免疫细胞化学技术(RICC)应用于乳腺癌术中腋窝前哨淋巴结(SLN)印片检查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2021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癌患者术中送检的SLN, 大体观察SLN转移情况, 同时行细胞学印片(TIC)及RICC检测并分别计数染色操作和阅片时长, RICC检测指标为广谱细胞角蛋白(CKpan), 术后均行组织学检查。对TIC及RICC诊断所需时间、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等进行评价。结果本实验共入组138枚SLN, 共检出32枚阳性SLN。其中6枚淋巴结TIC、RICC、组织学三者结果不一致;术中TI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4.38%、100%、100%、95.50%及96.38%, RICC分别为96.88%、100%、100%、99.07%及99.28%。尤其在大体未见肯定阳性的SLN中, TIC的灵敏度仅为37.50%, RICC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7.50%。RICC平均染色加阅片时长为19.19 min。结论术中SLN印片的RICC诊断较单纯TIC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染色时长及阅片时长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