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为羟基磷灰石(HAP)与磷酸钙(TCP)混合人工骨材料,观察Bi-OsteticTM人工骨粒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2例12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59岁,平均39岁。骨缺损范围为0.4cm×1cm-1cm×5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重新更换内固定物后,植入Bi-OsteticTM人工骨粒。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4-7个月,平均为5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的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Bi-OsteticTM人工骨粒与受区骨愈合良好,12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无明显升高。结论Bi-OsteticTM人工骨粒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2.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为无机钙盐与纯净水混合物,可塑形、并可注射至骨缺损部位.观察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0例10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44岁,平均32岁.骨缺损范围为0.2cm×1cm~1cm×6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对失效内固定物予以更换,骨缺损部位植入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5~7个月,平均为6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固化后的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与受区骨直接愈合,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升高.结论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3.
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为无机钙盐与纯净水混合物,可塑形、并可注射至骨缺损部位。观察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修复四肢骨缺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4年1月~2004年4月对10例10处骨缺损进行修复,年龄20~44岁,平均32岁。骨缺损范围为0.2cm×1cm~1cm×6cm。缺损的部位累及股骨、胫骨、肱骨、掌骨、锁骨。手术显露骨缺损部位后,修整骨断端,对失效内固定物予以更换,骨缺损部位植入Cem-OsteticTM人工骨浆。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5~7个月,平均为6个月。全部患者未见任何不良全身反应及局部反应,X线片显示固化后的Cem-OsteticTM人工骨浆与受区骨直接愈合,手术后测定血钙、磷值与术前对比无明显升高。结论Cem-OsteticTM人工骨浆适用于四肢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讨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Calcium Phosphate Cement,CPC)填充修复小儿局部骨缺损的临床意义.方法:选用CPC修复小儿骨缺损18例,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12岁.平均8岁.骨缺损部位:肱骨9例,胫骨6例,胫骨3例.病因:单纯性骨囊肿8例,骨纤维异常增生症5例,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骨缺损大小:最大7cm,最小2 cm,平均5 cm.CPC填充方式:单纯粉末7例,粉末+松质骨粒6例,粉末+条形骨块5例.CPC初步固化时间:最短15分钟,最长30分钟,平均20分钟.随访时间:13~27个月,平均18.5个月.结果:全组18例应用CPC后未见明显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手术前后血pH值钙磷代谢无异常改变.X线片显示:CPC与宿主骨接触紧密,无脱落,术后3个月出现降解,新生骨形成.结论:CPC安全无毒,使用方便,易塑形,生物相容性好,能在体内降解,可以替代自体骨材料在小儿局部骨缺损应用.  相似文献   

5.
背景:自体植骨是修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最理想的材料和方法,但存在增加手术创伤,取骨部位的后遗症如感染和疼痛及自体骨的取量有限等缺点。目的:分析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6例良性骨肿瘤患者,其中骨巨细胞瘤8例,内生软骨瘤5例,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囊肿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和软骨母细胞瘤各1例。12例采用单一硫酸钙骨粒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6例采用单一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8例采用硫酸钙骨粒+异种骨条填充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治疗后1周内、3个月、1年拍X射线片检查,了解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与结论:治疗后随访36-72个月,发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发生较早,一般治疗后1个月就开始出现骨粒降解,3个月大部分已降解完毕并有骨替代发生,1年骨修复塑型良好;异种骨条3个月后降解并有骨替代发生,植骨充填物边缘模糊,6个月后骨缺损及充填物之间边界变模糊,有融合现象,1年骨缺损内密度均匀,骨小梁形成明显,骨修复良好;骨粒+骨条混合植骨者介于单纯硫酸钙骨粒和单纯异种骨条之间,出现骨粒部分先降解先修复、骨条部分后降解后修复,一般术后1年达到骨性愈合。说明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在骨肿瘤性骨缺损修复应用中的效果良好,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植骨可以替代自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硫酸钙人工骨和异种骨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机制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良性骨肿瘤患者8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植入医用硫酸钙人工骨颗粒,对照组患者植入重组合异种异体骨,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时植入骨的降解、吸收、及愈合生长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4w即开始出现硫酸钙骨粒的降解,术后3个月时植入的硫酸钙骨粒已大部分降解完毕并有大量新骨生成,与周围组织无法区分,术后6个月时硫酸钙颗粒已完全吸收并被新骨替代,术后1年骨修复塑形良好;而对照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可看到植入骨的降解和新骨的生成,术后6个月时填充物与骨缺损边界模糊,有融合现象,术后1年可看到骨缺损内骨密度均匀,骨小梁明显形成,骨修复良好。结论硫酸钙人工骨颗粒降解速度快,适合非负重部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填充,重组合异种骨降解速度慢,适合负重部位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的填充,二者均排异反应小、后期塑形效果显著,可在良性骨肿瘤刮除后骨缺损修复中替代自体骨植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Nano-HA)修复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Nano-HA人工骨治疗的27例骨缺损患者,骨缺损范围为0.3cm×1.0cm ~3.0cm×6.5cm,人工骨植入量为3~15 g。部位包括肱骨、桡骨、尺骨、股骨、胫骨、跟骨。骨缺损原因包括骨折22例,骨肿瘤5例。分别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进行临床和X线片检查,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 随访时间11个月~26个月,平均18.5个月,骨缺损区Nano-HA与宿主骨直接愈合,相容性好,与原骨界面间无间隙,术后观察未见不良反应。  结论 Nano-HA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是一种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
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初步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6例长骨骨折后大段骨缺损。骨折骨缺损部位:股骨和肱骨各1例,胫骨、桡骨各2例。骨缺损长度5.2~9.0 cm,平均6.5 cm。固定方法:髓内钉2例,钢板4例。合并肌腱神经损伤2例。在双侧髂后部或和髂前部等处切取骨缺损体积2倍以上大量松质骨,用钛网包裹骨缺损处两端,将颗粒状骨打压植于钛网内。骨缺损恢复长度5.2~9.0 cm,平均6.3cm。结果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随访12~46个月,平均18个月,骨缺损处均骨性愈合,临床愈合时间4.0~6.5个月,平均5.1个月,无固定物松动断裂;至末次随访,临近关节活动度:优1例、良4例、可1例。结论钛网包裹打压植骨修复大段骨缺损,具有简便、安全、临床愈合较快、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6年前应用骨水泥制作的人工颅骨,行覆盖法颅骨成形术31例,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皮下积液和切口裂开,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切口裂开的原因与处理等问题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31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6例,年龄15~49岁。患者全系外伤性颅骨缺损,其缺损范围为2cm×2cm~8cm×10cm不等。手术采用覆盖法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多孔磷酸三钙(Tricalcium Phosphate,TCP)治疗良性或侵袭性骨肿瘤骨缺损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10年1月对19例良性或侵袭性骨肿瘤患者采用多孔磷酸三钙修复骨缺损,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3~58岁,平均年龄22.4岁。随访3~30月,平均13月。采用VAS评分反应疼痛缓解程度,X线检查并Lane-Sandhu评分评定骨愈合情况,分析X片中植骨区灰度变化评估TCP的降解情况。结果 VAS评分术前、术后1周、术后12周、术后24周各组间总体差别比较<0.01,说明术后疼痛逐渐缓解。Lane-sandhu评分三个时段差异<0.001,说明人工骨随时间推移有明显的骨修复效果。认为手术中应当将多孔TCP人工骨松散放置,不要施加任何挤压力。结论多孔磷酸三钙人工骨可以用作良性或侵袭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期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3年3月,收治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22~60岁,平均46.5岁。病程1~5个月,平均2.5个月。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 cm×5 cm~13cm×8 cm,骨缺损长度0.5 cm~2.5 cm,平均1.8 cm。采用带蒂组织瓣移位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植入一期治疗。选择带蒂的腓肠肌肌瓣16例,比目鱼肌肌瓣12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6例,远端蒂股前外侧肌皮瓣2例,同时一期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及颗粒骨植骨,肌瓣表面游离植皮处理。结果 3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55个月,平均39.5个月。2例组织瓣远端发生部分坏死,经清创换药及游离植皮后愈合,4例术后创面渗出患者经换药处理后愈合,2例感染未控制,经再次手术病灶清除及灌洗引流后愈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21个月,平均12个月。末次随访时按Johner-Wruhs标准评定疗效,优20例,良12例,可4例,优良率为88.9%。结论一期应用带蒂组织瓣联合万古霉素骨水泥及颗粒骨治疗小腿创伤后骨髓炎伴骨及软组织缺损,有利于创面愈合、感染控制及骨缺损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告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结果。方法自2006年1月~2012年1月,应用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12例(男9,女3)。患者年龄22~55岁(平均36岁)。伤后时间:6~28天,平均12天。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范围5cm×10cm^6cm×14cm。皮瓣以腹壁下动脉穿支为蒂,旋转180°修复残端缺损,供区直接缝合。结果 1例皮瓣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1月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8~4.0年(平均2.8年),受区外形较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带蒂移植适宜修复股部残端软组织缺损,该技术安全、可靠以及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胫骨双处截骨纵向搬移治疗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1例胫骨干大段感染性骨缺损复合软组织缺损资料,男27例,女4例,年龄2~58岁,平均33.4岁。胫前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8 cm~24 cm×12 cm,胫骨缺损长度6.5 cm~18.2 cm,平均11.4 cm。术后随访时间1~8年,平均32个月。随访观察骨及软组织愈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感染均愈合,骨缺损及软组织缺损创面全部愈合。4例出现骨断端延迟愈合,植骨后愈合,3例出现骨延长区伤口感染及成骨不良,经放置万古霉素骨水泥棒2个月及"手风琴"技术处理后愈合;其余骨缺损与软组织创面均顺利愈合。软组织愈合时间为65 d~190 d,平均70 d,骨愈合的时间为14~35个月,平均21.6个月;28例患者肢体长度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肢较健侧短1.5 cm。结论对于8 cm以上的胫骨骨与软组织复合缺损,双处截骨纵向搬移可缩短治疗时间。主要并发症为骨会师端延迟愈合、成骨不良和胫骨力线偏移,经处理后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背景: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临床上常见,一直以来是骨科修复领域的难题。 目的:介绍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的实验研究和临床用用。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至2011年 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CNKI 数据库(www.cnki.net/index.htm), 和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有关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方面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egmental bone defect,titanium mesh or titanium cage”;中文检索词为“四肢或长骨,骨缺损,钛网”。排除重复性研究、非四肢长骨和Meta分析类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共检索到30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无论在大动物或是小动物的实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成骨效果,优于非钛网的游离植骨和大块皮质骨游离植骨;自体骨、异体骨和人工骨均是可行的填充植骨材料,以自体松质骨为主的植骨材料的成骨效果相对较好,具有生物活性钛网较普通钛网的成骨效果更好。临床上,在四肢长骨各个部位的节段骨缺损中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包括骨缺损长达十余厘米的病例。钛网打压植骨重建四肢长骨节段骨缺损新方法,改变了以往认为大于 6 cm以上长段骨缺损只适宜带血运的骨移植、而不适宜无血运游离植骨的传统观点。该方法较简单、安全、有效,是一种较理想的替代治疗长骨骨干部节段骨缺损的无血运游离植骨法。  相似文献   

15.
背景:探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可替代同种异体骨作为骨缺损的修复材料的可行性。 目的:观察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治疗良性骨肿瘤骨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纳入应用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于临床修复良性骨肿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病例31例和同种异体骨材料修复病例36例。观察植入材料后4,8,12周摄X射线片植骨吸收情况及植骨材料降解率。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随访3个月以上。两组病例在随访期间植骨材料降解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良性骨肿瘤植骨区无复发。患者植入材料后3个月X射线片示骨缺损部位有新骨生成。结果表明医用硫酸钙人工骨材料临床疗效和同种异体骨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18年10月,对41例四肢不同类型骨不连或伴有皮肤软组织缺损者,分别采用以单纯胫后血管束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5例,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桥式交叉胫骨皮瓣修复9例、游离移植27例。切取胫骨瓣长度为1.0~8.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2.0 cm~8.0 cm×25.0 cm。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X线片随访,直至骨质愈合。结果术后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胫骨骨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24个月,骨不连、骨缺损修复后,骨愈合良好,3~8个月骨折线消失。其中,27例皮瓣与修复区周围组织基本相平,14例有不同程度臃肿,经二期去脂整形手术后,也与周围组织平齐。19例掌骨或指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中TAM系统评定法进行关节功能评定:优11例,良6例,可2例。22例胫骨骨不连的患者,术后恢复负重行走功能。结论三种不同类型血管为蒂胫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不连均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其各有优缺点,又相互补充,是一类较为可行的骨不连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 long bone reconstruction, 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 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 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 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 mm的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